1、导体与绝缘体说课稿阜阳市程集镇王湾小学:张学锋一、实验教学内容 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内容。本课是学习了电路出故障之后,进而发展为对物质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研究课,导体与绝缘体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的物质易导电,是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对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实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检测铜丝和塑料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铜丝和塑料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
2、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三、实验教学重难点实验重点实验重点:教材的重点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实验过程实验难点实验难点: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四、实验器材准备1、电路检测器、电路检测器2 2、待检测物体、待检测物体 五、实验内容设计 物体名称物体名称预测检测1检测2检测结果表明亮不亮 亮不亮亮不亮容易导电不易导电1橡皮橡皮 2小刀小刀3纸板纸板 4钥匙钥匙 5铜条铜条6硬币硬币 7回形针回形针 8木头木头 9石墨棒石墨棒六、实验方法设计 预测-检测-结论1
3、、先预测被检测物体是否容易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亮;2、检测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3、把被检测物体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夹子夹住,看灯泡亮不亮;4、再次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七、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2、指导实验 3、实验过程4、汇报交流5、安全用电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在教学过程中,以故事导入,把同学们引入到本课的教学中:怎么才能检测一个物体是否容易导电呢?(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到台前操作,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电线外部包着的塑料不能让电流通过;电线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 如果我们在中间接上别的物质,哪些能让电流通过呢?由此激发探究欲望。 2、指导实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验操作,我首
4、先与学生一起研讨检测铜丝和塑料的导电性。主要突出:在检测之前先预测;需检测两次;注意检测的顺序。(针对学生现有的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 3、实验过程 这时让学生自主探究,适时提出探究任务:检测多种物体和自找几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会不会导电?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通过检测多种物体,让学生有足够的经验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在这里教师没有提供全部的多种物体,留一些“空白”给学生,期望学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物体名称物体名称预测检测1检测2检测结果表明亮不亮 亮不亮亮不亮容易导电不易导电1玻璃棒2钉子3纸板
5、4螺丝刀5钥匙6硬币7回形针8木头9气球10铅笔11学具袋12瓷杯子 4、汇报交流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后,让他们汇报探究结果,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材料进行分类,并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在进行材料的分类中找出物质是导体与绝缘体的一些规律。提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教师适时进行启发让学生自行解决。(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 5、安全用电 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引导学
6、生认识人体和水是导体的意义有三点:一是这两种物体都是非金属,避免孩子误认为导体都是金属;二、学生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常识与这两种物体关系密切;三是这两种物体与学生“心理距离“很近,孩子对它们有着较强的探究欲望。) 八、说板书设计 导体导体 和和 绝缘体绝缘体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金属 木头 塑料 橡胶 水 人体 安全用电安全用电 板书的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本课这样的板书不仅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学难点,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提问与解答环节Questions And Answers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