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务 1 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也属于古代哲学的范畴,它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和“相克”规律来 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 论。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概念1 、五行学说的发展过程五方观念五材说五行最初五行五行抽象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乘相侮五行学说医学五行学说具体的五种事物五的观念五类事物,属性的代表解释事物的正常关系解释事物的不正常关系完善五行学说指导医学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的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根据取象比类和推演法将
2、世界上所有有形物质都归纳 为五大类并且用五行统领;五行被抽象为五大类物质属性的代表。为揭示事物之间(五大类物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出 现了五行相生相克说。为了克服事物之间往复循环的局限性,根据实践和观 察,进一步提出五行的乘侮理论。对医学五行学说的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使五行学说 逐步趋于完善。五行学说的现代研究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学说的发展过程(二)五行的概念1 、五的含义最初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物质;发展构成世界的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或事物 现象;现在指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构成世界的五大 类物质、事物现象及五类物质特性。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二)五行的概
3、念2 、行的含义本义运行、运动;指构成世界的物质总是运动变化的;延伸行列、次序;指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则、有规律、有 次序的。发展指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构成世界的五大类 物质、事物现象及五类物质特性之间的运动变化关系(相互 关系)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二)五行的概念3 、五行的含义 指构成物质世界的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五大类事物及 五大类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特性(二)五行归类(三)五行的相互关系二二、五、五行行的的基基本内容本内容“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 穑” 尚书 洪范润下曲直炎上稼穑(一)五行的特性从革二、五行的基本
4、内容(一)五行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火的特性“火曰炎上”;引申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引申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 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和“土为万物之 母”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特性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引申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水的特性“水曰润下”;引申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二)五行归类1 、归类的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2 、归类的方法:( 1 )取象比类 法( 2 )推演络绎3 、归法类的意义:( 1 )把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归结为五行系 统( 2 )将人体的各
5、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 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3 )说明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二)五行归类自然界五 行动物体五 音五 味五 色五 化五 气五 方五 季五 脏六 腑五 官五 体情 志五 脉变 动角酸青Th 风东春木肝胆目筋怒弦握徵苦赤长 暑南夏火心小 肠舌脉喜洪忧宫甘黄化 湿中长 夏土脾胃口肉思代哕商辛白收 燥西秋金肺大 肠鼻皮 毛悲浮咳羽咸黑藏 寒北冬水肾膀 胱耳骨恐沉栗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1. 五行的相生相克解释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2. 五行的生克制化解释事物存在的正常状态;3. 五行的相乘相侮解释事物之间的异常关系;4. 五行的母子相及解释事
6、物之间的不良影响;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1. 五行的相生相克解释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 1 )五行相生生滋生、化生、助长、促进。五行相生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关系含 义次 序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木木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1. 五行的相生相克解释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 1 )五行相生意 义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木木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生构建了一种事物之间类似与母子的关系;解释事物的产生和事物的发展;将五行中任何一行与其它两行建立了联系;解释事物之间一种协同的关系;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1. 五行的相生相克解释事物
7、之间的正常关系;( 1 )五行相生母子关系子我生者为 “子”母生我者为“母”生生生生木木母母火火土土子子母母子子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1. 五行的相生相克解释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 2 )五行相克克克制、制约、抑制。五行相克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关系含 义次 序木木克克克克克克克克克克木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1. 五行的相生相克解释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 2 )五行相克意 义构建了一种事物之间克己制胜关系;解释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消亡;将五行中任何一行与其它两行建立了联系;解释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拮抗关系;克克克克克克克克木木土土水水
8、火火金金克克木木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1. 五行的相生相克解释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 2 )五行相克制胜关系所胜我克者为我“所胜”所不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土土克克木木所所不不胜胜所所胜胜克克所所不不胜胜所所胜胜水水相相克克次次序序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1. 五行的相生相克解释事物之间的正常关系;通过相生相克使五行中任何 一行与其它四行建立了关系;通过相生相克解释了事物存 在的一种普遍规律;克克水水火火 生生木木克克土土 生生金金克克生生生生克克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2. 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制化)解释事物存在的正 常状态;制制约,克制;化化生,
9、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相 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 调的关系。五行制化推动事物稳定有序的 运动和发展。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3. 五行的相乘相侮解释事物之间的异常关系或失衡状态;( 1 )五行相乘乘凌也,有凌辱之意。五行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 克制。含 义次 序乘乘乘乘乘乘乘乘木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乘乘木木乘“克的太过”或“倍克”。二、五行的基本内容3. 五行的相乘相侮解释事物之间的异常关系或失衡状态;( 1 )五行相乘?为何出现克的太过,即相乘现象?原 因木木乘乘力力 量量所不胜土土 所 胜力力 量量1所不胜的力量增强,超出正常范围太过;所胜的力量减弱,
10、超出正常范围不及;231+ 2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三)五行的相互关系3. 五行的相乘相侮解释事物之间的异常关系或失衡状态;( 1 )五行相乘据上可见,当五行中某一行的力量在运动变化中出 现太过或不及,将可能导致相乘现象的发生。结 论木木土土力力 量量水水力力量量 太过乘乘不及乘乘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3. 五行的相乘相侮解释事物之间的异常关系或失衡状态;( 2 )五行相侮侮欺侮、欺凌之意思;五行相侮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 和克制。含 义次 序侮侮侮侮侮侮侮侮侮侮木木金金火火水水土土木木侮“反克” 或“反侮”。二、五行的基本内容3. 五行的相乘相侮
11、解释事物之间的异常关系或失衡状态;( 2 )五行相侮?为何出现反克或反侮现象?原 因侮侮力力力力木木所不胜 量量土土 量量 所 胜1所胜的力量增强,超出正常范围太过;所不胜的力量减弱,超出正常范围不及;231+ 2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三)五行的相互关系3. 五行的相乘相侮解释事物之间的异常关系或失衡状态;( 2 )五行相乘据上可见,当五行中某一行的力量在运动变化中出 现太过或不及,将可能导致相侮现象的发生。结 论木木土土侮侮量量水水力力太过量量力力 不及侮侮二、五行的基本内容土土水水木木(三)五行的相互关系3. 五行的相乘相侮解释事物之间的异常关系或失衡状态;( 3 )五行
12、相乘相侮图解侮侮乘乘木木水水土土乘乘侮侮限限上上限限 下下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3. 五行的相乘相侮解释事物之间的异常关系或失衡状态;( 4 )五行相乘相侮的比较土土水水木木侮侮乘乘木木水水土土乘乘侮侮限限上上限限 下下木木金金火火水水土土木木侮侮侮侮侮侮侮侮侮侮木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木木乘乘乘乘乘乘乘乘乘乘1区别:克制次序相反;倍克反克2联系:两者可能单一或同时发生;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4. 五行的母子相及解释事物之间不良影响;( 1 )母病及子( 2 )子病犯母及累及、连累;母子相及是指五行之中互为母子的各行之间 相互影响的关系,属于五行之间相生异常的变化。
13、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4. 五行的母子相及解释事物之间不良影响;( 1 )母病及子母病及子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发生异常,累及其子 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含 义母子两者皆异常母子同病结 果顺 序传变顺序同相生次序二、五行的基本内容4. 五行的母子相及解释事物之间不良影响;( 1 )母病及子母行虚弱,引起子行亦不足,终至母子两行皆不足;规 律母行亢盛,引起子行亦亢盛,终至母子两行皆亢盛;举 例木木肝肝火火心心血虚血虚火旺火旺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三)五行的相互关系4. 五行的母子相及解释事物之间不良影响;( 2 )子病犯母子病犯母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发生异常,累及其母
14、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含 义母子两者皆异常母子同病结 果顺 序传变顺序与相生次序相反二、五行的基本内容4. 五行的母子相及解释事物之间不良影响;( 2 )子病犯母子行虚弱,引起母行亦不足,终至母子两行皆不足子盗母气;规 律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终至母子两行皆亢盛子病犯母;举 例木木火火肝肝心心血虚血虚火旺火旺子行亢盛,损伤母行,致 子盛母衰子盗母气;二、五行的基本内容(三)五行的相互关系三、五行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一)划分机体组织(二)说明五脏的Th理功能及相互关系(三)说明疾病现象(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五)指导疾病的治疗(一)划分机体组织1. 划分依据 根据五脏性质及功能活动特点 对应
15、 五行特性进行分类取象取象比比类类心主血脉以维持体温恒定,有温煦之功;火有温热炎上的特性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主管全身 气机舒畅条达之功;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之性;1. 划分依据 根据五脏性质及功能活动特点 对应 五行特性进行分类取象取象比比类类脾主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有化生特 性;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 ;肺有清肃,以降为顺之性;金性清肃,收敛肃杀;(一)划分机体组织1. 划分依据 根据五脏性质及功能活动特点 对应 五行特性进行分类取象取象比比类类肾有藏精,主水之功;水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一)划分机体组织1. 划分依据推演推演络络绎绎肺肾大肠膀胱皮心小肠脉汗肝胆筋泪脾胃
16、肉涎骨涕唾火木土金水 根据五脏与六腑、五体、五官、五液等关系划分机体及 现象脏腑体官(一)划分机体组织2. 划分结果心系小肠脉汗肝系胆筋泪脾系胃肉涎肺系大肠皮涕肾系膀胱骨唾 将动物机体及功能活动特点划分为五大系统(一)划分机体组织2. 划分结果 借五行特性描述五脏之性质和功能活动特点借借喻喻心肝脾肺肾火木土金水类类似似与与温热,温煦舒畅、开泄化生、受纳清虚、下降收藏、润养(一)划分机体组织2. 划分结果 再通过划分动物所处之环境物质与现象,构建“天人一 体”的五脏系统动物脏、腑、形、窍、液环境五方、无色、五气等整体整体观观念念(一)划分机体组织(二)说明五脏之间的Th理联系及相互关系借五行之生
17、克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和相互关系借借喻喻1. 借五行相生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2. 借五行相克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3. 借五行制化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1. 借五行相生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木 生 火肝藏血以济心火 生 土心之阳以温脾土 生 金脾散精以充肺金 生 水肺肃降以助肾水 生 木肾藏精以养肝(二)说明五脏之间的Th理联系及相互关系2. 借五行相克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木 克 土土 克 水水 克 火火 克 金金 克 木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土之壅塞心之阳热以制肺金肃降太过脾主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滥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上亢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二)说明五脏之间的Th理联
18、系及相互关系3. 借五行制化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有他脏之气补之。(二)说明五脏之间的Th理联系及相互关系(三)说明疾病现象借五行之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说明疾病的发生、传变1. 解释疾病的发生2. 解释疾病的传变1. 解释疾病的发生五行制化动物体内及动物体 与所处环境之间的 五行关系保持制化动物处于健康状态健康动物体内及动物体与 所处环境之间的五行 关系出现相乘相侮动物处于疾病状态疾病发发病病健康相乘相侮疾病五五行行太太过过 或或不不 及及( 1 )相克太过致病;( 2 )反向克制为病;(三)说明疾病现象2. 解释疾病的传变( 1 )母病及子母
19、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 2 )母病及子子脏之病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三)说明疾病现象(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有诸内,而必形诸外”。五行学说认为,动物体的五脏、六腑与五官、五体、五色、五液、五脉之间是存在着五行属性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 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异常变化可反映于体表的相应组织 器官,即“有诸内,而必形诸外”。现象利用观其外,而推知其内“ 察色应症” 元亨疗马集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色五液五脉“ 有诸内,而必形诸外”。可见 区域不可见 区域,注意:历史条件性(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色五液五脉“ 观其外,而推知其内”。可视 区域不可视 区域, 但可推 知注意:历史条件性(
20、四)指导疾病的诊断肝脾肺小肠胆胃大肠心心肾膀胱脉脉骨皮肉泪涎目筋口唇涕毛鼻蹄唾齿耳汗汗舌舌脉脉病病症症表表 现现方方向向诊诊断断疾疾 病病(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判断预后以相应五色 ( 青、黄、赤、白、黑 ) 的舌色变化来判断健、 病和预后。“ 肝病传于南方火,父母见子必相生;心属南方丙丁火,心病传脾祸未生;心家有病传于肺,金逢火化倒销形;肺家有病传于肝,金能克木病难痊” 安骥集 清浊五脏论举例:如肝木旺于春,口色桃色者平,白色者病,红者和,黄者Th,黑者 危,青者死等。(四)指导疾病的诊断(五)指导疾病的治疗根据五行发病观点来指导疾病的治疗1. 确定治病的原则2. 建立具体的治法1. 确定治
21、病的原则健康疾病五行制化相乘相侮调节五行五行太过或太强抑强五行不及或太弱扶弱治病原则产产T Th h的原的原因因实证虚证泻实补虚=从从病病因因 表表述述从从病病性性 表表述述(五)指导疾病的治疗1. 确定治病的原则( 1 )抑强针对五行出现“太过”而导致相乘相侮致病;( 2 )扶弱针对五行出现“不及”而导致相乘相侮致病;( 3 )虚则补之虚则补其母针对“不及”致病;( 4 )实则泻之实则泻其子针对“太过”致病;(五)指导疾病的治疗. 治则的应用五行太过实证用药物等抑制过盛之五行五行不及虚证用药物等补益不及之五行实则泻其子五行太过实证母病泻子以平母虚则补其母五行不及虚证子病补母以实子抑强扶弱(五
22、)指导疾病的治疗. 治则的应用总总结结太过致病抑强实则泻其子直接泻间接泻不及致病扶弱虚则补其母直接补间接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五 行阴 阳统统一一(五)指导疾病的治疗2. 建立具体的治法( 1 ) 以 五 行 相 生 规 律 确定虚则补其母治则治法实则泻其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五)指导疾病的治疗2. 建立具体的治法( 2 )以五 行相克规律 确定抑强治则治法扶弱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五)指导疾病的治疗* 指导预防调节五行调节动物体之五行五行制化调整动物与环境之五行天人一体未病先防阻断传变既发之病,防其母子相及,以免母子同病本脏之盛衰,及时补泻,以防乘侮既病
23、防变* 指导预防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形成时,本来是两种朴素的哲学思 想,到春秋战国时期才逐步结合起来。“ 何以别阴阳,应四时,合之五行” 内经 素问“ 阴阳者天地之枢机,五行者阴阳之始终。” 中藏经“ 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 气不行。” 内经图翼(一)共同点都是我国古代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是古人认识世界和 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都强调世界物质性;2 、都强调物质的运动性;3 、都认识到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4 、都以协同制约解释事物的平衡状态;5 、都以过盛(偏胜、太过)和过衰(偏虚、不及)解释事物失衡;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二)
24、不同点阴阳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世界和解释事物现象;五行用一份为五的观点认识世界和解释事物现象;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几点比较一分为二一分为五12阴阳之间的协同互根互用五行之间的协同五行相生3阴阳之间的拮抗对立制约五行之间的拮抗五行相克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比较4阴阳之间的转化从阴直接到阳的相互循环(直接)五行之间的转化通过五行循环(间接)阳阳阴阴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比较4阴阳解释事物的病态阴阳偏盛或偏衰导致阴阳失 调五行解释事物的病态五行太过或不及导致相乘相 侮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三)应用阴阳与五行结合起来分析问题阴阳五行阴阳对立统一系统结构系统内部的对立统一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关系传传承承民民族文族文化化,弘,弘扬扬祖祖国国医医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