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月五 過端午1.端午節的日期與節令2.端午節的由來3.端午節的習俗1-1.端午節的日期“農曆”五月五日1-2.端午節的節令 端午節的時間與夏至差不多,大約在國曆6月21日左右,這天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受光最多,是白天最長的一天。由此可知,端午節之後氣候正式進入盛夏,蚊蟲蒼蠅等孳生速度也變得迅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因此,古時候,端午節被視為不祥之日,認為端午節為惡日、惡月、惡毒月,端午節的習俗自然融入了夏令飲食禁忌等風俗,插艾草、菖浦,戴香包,喝雄黃酒,都是為了抗瘴消毒,因此端午節又有衛生節之稱。 2.端午節的由來1.愛國詩人 屈原2.伍子胥3.白蛇傳白素貞 備註:請參考講義內容!3.端午
2、節的習俗划龍舟:原是消災祈福的祭水神儀式 包粽子:臺灣的粽子大致分為鹼粽和鹹粽兩種口味 掛艾草和菖蒲:艾草代表招百福,菖蒲又稱水劍,據 說可驅除惡魔。 喝雄黃酒:五月五日又被認為是九毒日之首,據說在這 一天喝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 帶香包:為了防止暑熱和毒蟲,佩帶香包成了民間辟邪 的風俗之一。 打午時水:端午節中午十二點整汲取的午時水,全無毒 氣,可以久藏,不會變質發臭,具有解熱去毒 的功效。 立蛋:傳說在端午節的中午,可以將雞蛋直立起來的 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 艾草菖蒲雄黃酒香包立蛋慈悲教孝中元節1.中元節的日期與意義2.中元節的由來3.中元節的活動1-1.中元節的日期“農曆”的七月十五日1
3、-2.中元節的意義 當今世上重要宗教的教義或許有些出入,卻都承認有鬼的存在。中國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還有天神和地祇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為中心信仰。中元節,即是和人鬼有密切關係的節慶。 2.中元節的由來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佈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3.中元節的活動 普渡拜拜 七月十五日
4、下午,大家便開始準備黃昏的大拜拜。祭壇上各種牲醴及水果擺上幾百盤,殺豬幾十條甚或百多條,米穀整卡車,魚山、內山聳立著,極盡鋪張能事,與做醮相同。另請和尚或道士登壇作法誦經,引渡孤魂野鬼,回歸天地,有時也上演鍾旭道捉鬼等民間戲曲。 放水燈 放水燈的目的在為水路孤魂照路,邀請他們上岸共享普渡,唯有如此,才能使水、陸兩界陰客靖安。 孟蘭盆法會 七月十五日是佛教所謂的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的法會中,和尚誦經,盆羅百味,供養僧眾,功德無量。 搶孤 普渡結束,有搶孤的活動,搶孤是在一座搭設的很高的孤棚上,擺放供品,讓民眾搶奪,主辦人一發號施令,大家便蜂擁而上搶奪高丈餘台子上的祭品,據說此舉是為了嚇退留連忘返的鬼魂,當鬼看到一群比自己還要兇猛的人,就會嚇得逃開,不敢流連陽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