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第一章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阴阳学说学说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理论。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阴阳的概念阴阳的概念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的含义 阴阳的特性 事物、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含义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阴阳,是中国古代
2、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最初的涵义,是指日光的向背。阴阳最初的涵义,是指日光的向背。 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动静等。内外,运动状态的动静等。 把自然界所有事物和现象,都划分为阴把自然界所有事物和现象,都划分为阴阳两方面。阳两方面。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天地:宇宙和自然界天地:宇宙和自然界 道:道理或规律;纲纪:法度道:道理或规律
3、;纲纪:法度 万物:众多的事物;父母:代表根源万物:众多的事物;父母:代表根源 生杀:指生长、发展、衰亡、毁灭生杀:指生长、发展、衰亡、毁灭 神明:物质世界的无穷变化神明:物质世界的无穷变化阴阳规律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阴阳规律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 阴阳的特性阴阳的特性 普遍性普遍性 阴阳的属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阴阳的属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中,代表着相各种事物或现象之中,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联系的两个方面。互对立而又联系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属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阴阳的属性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发展、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过程中。运动、变化过
4、程中。 关联性 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者同一统一体中相互关联的两部分,才能分属阴阳。 前提 属于同一范畴、同一层次。 相对性 事物或事物或现现象的象的阴阳属阴阳属性不是性不是绝对绝对的、不的、不变变的,而是相的,而是相对对的、可的、可变变的。的。 体体现现在以下三方面:在以下三方面:阴阳阴阳的无限可分的无限可分阴阳阴阳互藏互藏阴阳属阴阳属性互相性互相转转化化 事物、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事物、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 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凡是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抑制的都属于阴; 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
5、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兴奋的都属于阳。事物、现象阴阳属性归纳表事物、现象阴阳属性归纳表属性属性空间空间 时间时间季节季节温度温度 湿度湿度 重量重量性状性状 亮度亮度运动运动状态状态阳阳天天上上外外左左昼昼春春夏夏温温热热干燥干燥 轻轻清清明亮明亮动动上上升升兴奋兴奋亢进亢进阴阴地地下下内内右右夜夜秋秋冬冬凉凉寒寒湿润湿润 重重浊浊晦暗晦暗静静下下降降抑制抑制衰退衰退 阴阳阴阳互藏交感互藏交感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相互转化阴阳相互转化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交感与互
6、藏阴阳交感与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即不断地相互影响、中相互感应,即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条件。条件。 阴阳交感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阴阳交感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件。 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 即阴阳和谐是发生交感作用的条件。 阴阳二气的运动是阴阳交感得以实现的基础;阴阳交感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的一个过程,是阴阳在运动中的一种最佳状态。 宇宙中的任何事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物都含有阴与阳两种属性不同的成分,种属性
7、不同的成分,属阳的事物含有阴属阳的事物含有阴性成分,属阴的事性成分,属阴的事物也寓有属阳的成物也寓有属阳的成分。分。 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即阴中藏中的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即阴中藏阳,阳中藏阴。阳,阳中藏阴。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即阴阳相反。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相反相成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制约,即阴阳相互抑制、相互约束。 类经附翼医易 “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相反:阴阳的属性完全相反,故构成对立的关系。相反:阴阳的属性完全相反,故构成对立的关系。例:例: 上与下、天与
8、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等等,皆降、昼与夜、明与暗、水与火、寒与热等等,皆为属性相反的矛盾双方为属性相反的矛盾双方制约:阴阳双方相互抵制、相互压制、相互克制制约:阴阳双方相互抵制、相互压制、相互克制 或相互牵掣。或相互牵掣。例:例: 水与火的相互制约,水与火的相互制约, 寒与热的相互制约;寒与热的相互制约; 兴奋与抑制的相互制约,兴奋与抑制的相互制约, 如同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电学中的正如同力学中的作用与反作用,电学中的正电与负电一样。电与负电一样。 正常的阴阳对立制约 如: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 异常的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
9、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称为“制约太过”。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统一(动态平衡)统一(动态平衡) 正是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或正是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双方之间取得统一,取得相对现象的阴阳双方之间取得统一,取得相对的协调平衡的协调平衡阴平阳秘阴平阳秘 动态平衡动态平衡:平衡的取得是阴阳双平衡的取得是阴阳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一种相互制约状态下的方斗争的结果,是一种相互制约状态下的平衡,而不是静止状态下的平衡。平衡,而不是静止状态下的平衡。注意:注意: 阴阳之间的制约和斗争,应当是阴阳之间的制约和斗争
10、,应当是“势均力敌势均力敌”的。的。 双方势均力敌,斗争的结果才能统一。双方势均力敌,斗争的结果才能统一。 取得相对平衡取得相对平衡自然界正常变化、自然界正常变化、 人体健康不病人体健康不病.阴阳斗争阴阳斗争 某一方过亢或衰弱,斗争的结果出现某一方过亢或衰弱,斗争的结果出现 胜负而失调,平衡被破坏胜负而失调,平衡被破坏自然灾自然灾 害、人体发生疾病。害、人体发生疾病。 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表现为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
11、表现为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的前提和条件。 如:明与暗、上与下。如:明与暗、上与下。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在相互依存的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关系还体现关系还体现为相互资生、促进的过程。为相互资生、促进的过程。 如:气与血、兴奋与抑制、组织与功如:气与血、兴奋与抑制、组织与功能。能。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之使也。”正常的阴阳互根互用
12、 如: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 异常的阴阳互根互用 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甚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之间的互资互用关系失常,就会出现“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病理变化。 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平衡 阴阳消长,是指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处于静止的和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消长是阴阳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 具体表现为二类八种。 由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阴消阳长阴消阳长 阳长阴消阳长阴消 阳消阴长阳消阴长 阴长阳消阴长阳消“消长消长”的表现的表现阴阳的消长主要出现在阴阳双
13、方的对立制约过阴阳的消长主要出现在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过程中。程中。此长彼消: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 由冬至春至夏,气候由凉转由冬至春至夏,气候由凉转 热热阳制约阴,阳长阴消阳制约阴,阳长阴消以四时气候以四时气候变化而言变化而言 由夏至秋至冬,气候由热转由夏至秋至冬,气候由热转 凉凉阴制约阳,阴长阳消阴制约阳,阴长阳消 由于这种阴阳消长的变迁,万物才有生长由于这种阴阳消长的变迁,万物才有生长收藏的变化。收藏的变化。 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由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导致的阴阳消长变化主要表现为: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化主要表现为: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 阴消阳亦
14、消阴消阳亦消 阳消阴亦消阳消阴亦消 阴长阳亦长阴长阳亦长 阳长阴亦长阳长阴亦长 阴阳平衡,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阴阳平衡,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长的运动过程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阴阳的消长是绝对的,阴阳的阴阳的消长是绝对的,阴阳的平衡是相对的。平衡是相对的。 事物就是在绝对的消长、相对事物就是在绝对的消长、相对的平衡之中生化不息,发生发展的平衡之中生化不息,发生发展的。的。 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指阴阳矛盾对立的双方,在阴阳转化,指阴阳矛盾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一定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转化,
15、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化为阴。 阴阳相互转化阴阳相互转化的条件。的条件。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寒极生热,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热极生寒。” 灵枢灵枢论疾诊尺论疾诊尺 “ “故寒甚则热,热盛则寒。故寒甚则热,热盛则寒。”以人体疾病而言以人体疾病而言外部因素外部因素 失治失治治疗延误治疗延误 疾病向相疾病向相 (转化的(转化的 误治误治治疗错误治疗错误 反方面反方面条件)条件)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 转化转化“转化转化”的表现的表现重阳必阴,热极生寒重阳必阴,热极生寒 例:例:季节的转换、高热至极的阳性病证季节的转换、
16、高热至极的阳性病证转化为四肢厥冷的阴性病证。转化为四肢厥冷的阴性病证。 阴阳转化的形式阴阳转化的形式 渐变渐变 突变突变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量变的过程,阴的过程,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质变。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指导疾病的防治指导疾病的防治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根据其所在部位、功能特点划分阴阳:根据其所在部位
17、、功能特点划分阴阳:部位的阴阳(内外、上下、前后)部位的阴阳(内外、上下、前后) 体内属阴,体表属阳;肢体外侧属体内属阴,体表属阳;肢体外侧属阳,肢体内侧属阴;阳,肢体内侧属阴; 脐以上属阳,脐以下属阴;脐以上属阳,脐以下属阴; 背后属阳,胸腹属阴。背后属阳,胸腹属阴。脏腑的阴阳 六腑属阳,五脏属阴; 五脏分阴阳:心、肺属阳,肝、脾、肾属阴; 每个脏腑又可分阴阳。气血津液精的阴阳 无形之气属阳,有形之血、津、无形之气属阳,有形之血、津、液、精属阴;液、精属阴; 津液分阴阳:津属阳,液属阴。津液分阴阳:津属阳,液属阴。经络的阴阳经络的阴阳 属五脏络六腑的经脉属阴经,属五脏络六腑的经脉属阴经,属六
18、腑络五脏的经脉属阳经。属六腑络五脏的经脉属阳经。 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属性归类表人体组织结构的阴阳属性归类表属性属性 人体部位人体部位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阳阳表表上上背背四肢四肢外侧外侧皮毛皮毛六腑六腑 气气手足手足三阳三阳经经阴阴里里下下腹腹四肢四肢内侧内侧筋骨筋骨五脏五脏 血血手足手足三阴三阴经经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协调关系的结果。体现在机体的防御功能方面 素问素问阴阳阴阳应象大论阴阳阴阳应象大论: :“阴在内,阳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 :“阴者,藏精而起
19、亟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体现在脏腑功能活动方面 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清阳出上窍,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 ”阴阳相对平衡的生理意义阴阳相对平衡的生理意义 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的结果。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的结果。分析病因的阴
20、阳属性分析病因的阴阳属性 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邪正相搏,导致了阴阳失调而发生程,邪正相搏,导致了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疾病。 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阴阳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 阴阳偏胜、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阴阳偏胜、阴阳偏衰和阴阳互损。用阴阳对立制约关系来说明 阴阳偏盛包括阴偏盛和阳偏盛。属于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 阳胜,是指阳邪侵犯人体,阳胜,是指阳邪侵犯人体,“邪并于阳邪并于阳”而使机体阳气亢盛所致
21、的一类病证。而使机体阳气亢盛所致的一类病证。 临床表现:高热、面赤、脉数临床表现:高热、面赤、脉数 阳制约阴,阳气亢盛时,必然消耗和制阳制约阴,阳气亢盛时,必然消耗和制约人体的阴气,致使津液减少,出现脏约人体的阴气,致使津液减少,出现脏腑、组织、器官失于滋润而干燥的表现,腑、组织、器官失于滋润而干燥的表现,即即“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 临床表现:口干唇燥、舌红少津临床表现:口干唇燥、舌红少津热证、阳证热证、阳证 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 阴胜,是指阴邪侵犯人体,阴胜,是指阴邪侵犯人体,“邪并于阴邪并于阴”而使机体阴气亢盛所致的一类病证。而使机体阴气亢盛所致的一类病证。 临床表
22、现:面白形寒、脘腹冷痛、脉沉临床表现:面白形寒、脘腹冷痛、脉沉紧紧 阴制约阳,阴气亢盛时,必然损耗和制阴制约阳,阴气亢盛时,必然损耗和制约人体的阳气,导致阳气虚衰,即约人体的阳气,导致阳气虚衰,即“阴阴胜则阳病胜则阳病”。 临床表现:肢冷、蜷卧、脉微细欲绝临床表现:肢冷、蜷卧、脉微细欲绝寒证寒证 阴证阴证素问素问通评虚实论通评虚实论云:云:“邪气盛邪气盛则实则实”。 阴阳偏盛所形成的病证是实证,阴阳偏盛所形成的病证是实证,阳偏盛导致实热证,阴偏盛导致实阳偏盛导致实热证,阴偏盛导致实寒证。寒证。 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 为阳偏盛,属阳证、实热证为阳偏盛,属阳证、实热证 阴胜则阳
23、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 为阴偏盛,属阴证、实寒证。为阴偏盛,属阴证、实寒证。用阴阳对立制约关系来说明用阴阳对立制约关系来说明 阴阳偏衰阴阳偏衰包括阴虚和阳虚。包括阴虚和阳虚。属于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属于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的病理状态。根据阴阳对立制约原理,阴或阳根据阴阳对立制约原理,阴或阳任何一方的不足,无力制约对方,任何一方的不足,无力制约对方,必然导致另一方的相对偏盛。必然导致另一方的相对偏盛。 阳虚则寒阳虚则寒 阳虚泛指人体阳气虚衰。阳虚泛指人体阳气虚衰。 阳虚不能制阴,则阴气相对偏阳虚不能制阴,则阴气相对偏盛而出现寒象,即盛而出现寒象,即“阳虚则阳虚则寒寒
24、”。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脉微脉微 虚寒证、阴证虚寒证、阴证阴虚则热 阴虚泛指人体阴气虚衰。 阴虚不能制阳,则阳气相对偏盛而出现热象,即“阴虚则热”。 临床表现:潮热、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 虚热证、阳证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来说明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来说明 阴阳互损阴阳互损包括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包括阳损及阴和阴损及阳。指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指阴阳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阳互损情况。阳互损情况。阴阳互损的最终结果是阴阳两虚。阴阳互损的最终结果是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不是阴阳双方处于低水阴阳两虚,不是阴阳双方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存在着偏于
25、阳虚或偏于平的平衡状态,存在着偏于阳虚或偏于阴虚的不同。阴虚的不同。 阳损及阴阳损及阴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生阴,继而出现阴虚的现象。能生阴,继而出现阴虚的现象。 阴损及阳阴损及阳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继而出现阳虚的现象。能生阳,继而出现阳虚的现象。 阴阳亡失阴阳亡失 亡阴:阴气大量脱失亡阴:阴气大量脱失 阴气亡失阴气亡失阳气随亡阳气随亡阴阳阴阳离决离决 亡阳:阳气大量脱失亡阳:阳气大量脱失 阳气亡失阳气亡失阴气随亡阴气随亡阴阳阴阳离决离决 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分
26、析四诊资料 概括疾病证候 分析四诊资料分析四诊资料 色泽分阴阳色泽分阴阳 色泽鲜明,属阳;色泽晦暗,属色泽鲜明,属阳;色泽晦暗,属阴阴 声息分阴阳声息分阴阳 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躁动,属阳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躁动,属阳 语声低微无力,少言沉静,属阴语声低微无力,少言沉静,属阴呼吸声粗,属阳呼吸声粗,属阳 呼吸微弱,属阴呼吸微弱,属阴脉象分阴阳脉象分阴阳 部位:寸为阳,尺为阴部位:寸为阳,尺为阴 至数:数为阳,迟为阴至数:数为阳,迟为阴 形态:浮大洪滑为阳形态:浮大洪滑为阳 沉小细涩为阴沉小细涩为阴 概括疾病证候八纲辨证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 指导疾病的防治指导疾病的防治 素问素问
27、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 “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期。” 指导养生指导养生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 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归纳药物的性能归纳药物的性能 确定治确定治疗疗原原则则 主要表主要表现现在在 阴阳阴阳偏盛的治偏盛的治疗疗原原则则 阴阳阴阳偏衰的治偏衰的治疗疗原原则则 阴阳阴阳互互损损的治的治疗疗原原则则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形成的是实证;阴阳偏盛形成的是实证; 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过盛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有余病证。有
28、余,为有余病证。 总的治疗原则总的治疗原则 “实则泻之实则泻之” “损其有余损其有余” 阳偏盛(实热证)阳偏盛(实热证) 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即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即 “ “热者寒之热者寒之”。 阴偏盛(实寒证)阴偏盛(实寒证) 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 “ “寒者热之寒者热之”。 阳盛阳盛或或阴盛阴盛,对另一方克制太过,出现,对另一方克制太过,出现阴虚阴虚或或阳虚阳虚的症状,治疗要兼顾不足,于的症状,治疗要兼顾不足,于“实则泻之实则泻之”之中,配以之中,配以滋阴滋阴或或助阳助阳药。药。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形成的是虚证; 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总的治疗原则 “
29、虚则补之” “补其不足”阴偏虚(虚热证)阴偏虚(虚热证) 宜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宜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即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云:云:“阳病治阳病治阴阴”。阳偏虚(虚寒证)阳偏虚(虚寒证) 宜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即宜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云:云:“阴病治阴病治阳阳”。 阴阳偏衰的治疗方法阴阳偏衰的治疗方法 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原理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原理 在在景岳全书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新方八阵中提出:中提出:“善补阳者,必于善补阳者
30、,必于阴中求阳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阳中求阴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阴中求阳:补阳药中,加入少许补阴药阴中求阳:补阳药中,加入少许补阴药以生阳。以生阳。 阳中求阴:补阴药中,加入少许补阳药阳中求阴:补阴药中,加入少许补阳药以生阴。以生阴。 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 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两虚。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两虚。 总的治疗原则:阴阳双补总的治疗原则:阴阳双补阳损及阴,导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阳损及阴,导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证 治宜补阳为主,兼以补阴。治宜补阳为主,兼以补阴。阴损及阳,导
31、致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阴损及阳,导致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证 治宜补阴为主,兼以补阳。治宜补阴为主,兼以补阳。 阴阳亡失的治疗原则阴阳亡失的治疗原则阴阳亡失是阳气或阴气的大量脱失。阴阳亡失是阳气或阴气的大量脱失。总的治疗原则:固脱救逆。总的治疗原则:固脱救逆。亡阴,阴气大量脱失,治宜救阴固亡阴,阴气大量脱失,治宜救阴固脱。脱。亡阳,阳气大量脱失,治宜回阳固亡阳,阳气大量脱失,治宜回阳固脱。脱。总结总结用用阴阳对阴阳对立制立制约来说约来说明病理明病理变变化和治法化和治法 阴阳阴阳偏偏胜胜阳胜则热阳胜则热(外感)(外感)实热证实热证热热者寒之者寒之阳胜则阴阳胜则阴病病实热实热兼兼阴虚证阴虚证清热清
32、热兼滋兼滋阴阴阴胜则阴胜则寒寒(外感)(外感)实实寒寒证证寒者寒者热热之之阴胜则阳阴胜则阳病病实实寒兼寒兼阳虚证阳虚证祛寒兼祛寒兼温温阳阳 阴阳偏衰阴阳偏衰阴虚则热阴虚则热(内伤)虚热证(内伤)虚热证滋阴滋阴制阳制阳 “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 “阳病治阴阳病治阴”阳虚则寒阳虚则寒(内伤)虚寒证(内伤)虚寒证补阳补阳消阴消阴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 “阴病治阳阴病治阳” 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说明病理变化用阴阳互根互用来说明病理变化和治法和治法 阴阳互损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阴损及阳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虚 补阴兼补阳补阴兼补阳阳损及阴阳损及阴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虚 补阳兼补阴补阳兼补阴 阴阳亡失阴阳亡失亡阴亡阴阴气大量脱失阴气大量脱失救阴救阴固脱固脱亡阳亡阳阳气大量脱失阳气大量脱失回阳回阳固脱固脱 归纳药物的性能归纳药物的性能 四气:寒、凉,属阴四气:寒、凉,属阴 温、热,属阳温、热,属阳 五味:五味:辛辛、甘甘、淡,属阳、淡,属阳 酸、苦、咸,属阴酸、苦、咸,属阴 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 “ “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升降浮沉:升、浮,属阳升降浮沉:升、浮,属阳 沉、降,属阴沉、降,属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