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鱼养鱼我们如何才能象他一样流水健康养鱼技术流水健康养鱼技术一、流水养鱼概念一、流水养鱼概念 流水养鱼是相对静水池塘养殖的一种养鱼方式,即在有水流交换的鱼池内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养殖方式。一般以水库、湖泊、 河道、山溪、泉水等作水源,借助水位差、引流或截流设施及水泵等,使水不断地流经鱼池,或将排出水净化后再注入鱼池。与普通池塘养殖相比,流水养鱼产量可以提高数倍到数十倍,有报道流水养殖大口鲶亩产高达3.8万千克、建鲤9.4万千克。流水养鱼属于集约化养殖的一种模式,结合山区丘陵的地况和水源水质良好等天然优势,开展生态流水养鱼有利于渔民增产增收,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养殖模式。 二、流水养鱼的特点二、流水
2、养鱼的特点 流水养鱼能够因地制宜地建造养殖场,利用地势、水位的自然落差来进行商品鱼的高密度养殖,对鱼类进行强化投饵,管理科学,产量高。其特点主要如下: 1.占地少,节约用地,布局合理,特别适宜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贫乏的山区或者是池塘、水库贫乏的地区。 2.可以因地制宜地建造鱼池,土地利用率高。 3.进排水流量大,借水还水,可以做到不影响农业用水。 4.养鱼的水体是流动的,放养密度高,生产周期短、并可全年生产,单位水体的鱼产量高。 5.投资少,管理方便,流水养鱼一般情况下均能自流灌排,操作简便。 三、流水养殖高产原理三、流水养殖高产原理 1.生物学原理 流水养鱼是利用流动水体供氧充足的条件进行高
3、密度养殖的一种方法。与池塘养殖相比,普通流水养鱼的鱼类始终在流动水体中生长。通过养殖水体的不断交换,为高密度流水养殖池中注入大量新鲜水,带来大量溶氧,同时带走鱼类代谢废物、粪便和残饵,使得池水始终能保持较高的溶氧和清新的水质,从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放养密度。另外流水养殖过程中还对养殖鱼类进行强制投饵,鱼类生长快速,缩短养殖周期,达到高产的目的。 2.流水池流量与产量关系 普通池塘养殖与流水养殖池相比,前者主要是利用水中的水生单胞藻、水生植物或者机械增氧机来提供溶解氧,而后者主要靠注入流水养殖池中的新鲜水提供。因此,流量与产量的关系非常密切。流水养负中,流量的大小。决定着向水体中输入溶解氧的多少和
4、携带走粪便、残饵等污物的能力。流量大,输入的溶解氧就多,排出污物的速度快,排出量也大,因此鱼池的放养密度(水体的载鱼能力)就可以增大,相应的产量就可以增加。反之流量小,则输入的溶解氧就少,排污能力小,养殖鱼类的放养密度就小,产量也低。 四、流水池的建造四、流水池的建造 流水养殖池的建造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建池当地水源的流量、水质、水温、交通、电力等自然优势,同时还要利用流水养殖高产原理科学设计流水养殖池的形状、大小和面积,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资源,达到高产高效。 1.流水池的选址 流水养鱼池要求水源充足,水流要有一定流速。水位稳定,水温适宜,阳光充足,溶氧高,交通方便,建池地点具体
5、应具备如下条件: (1)水源充足,常年有足够的流量。 (2)水质优良、干净、无污染(上游有无农药厂、造纸厂以及其它矿厂或者城镇生活污水等),含氧量56毫克/升以上,水质应符合GB11607和NY50512001的规定,符合养鱼要求。 (3)地形好,有一定斜坡,最好能够自流排灌,以减少动力消耗。 2.流水池的形状 流水养鱼池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长方形切角、梯形、三角形等,受地势限制,不规则形状也可。其中以圆形、椭圆形或扇形最好,这种池水体交换均匀,没有死角。池底为锥形坡底,在池中心设置排水口,利用水力排污,其效果较理想。但在水量小、水压小的地方不宜采用,且连片的圆形池对土地的利
6、用率不高,池壁不能相互利用,单位造价高。 使用长方形、正方形或多边形鱼池,水体的交换效果较好,但容易形成死角,容易沉积污物。这种鱼池由于建造容易,可以因地制宜地布局鱼池,对土地的利用率高,且施工方便,相邻鱼池的池壁可以共用,单位建造成本低,加上在建造过程中多用切角的方形池,鱼类活动和水流量的加大,不易形成死角。因此生产上多采用切角的方形鱼池。 对于新建流水养殖场在建造过程中可充分考虑地势和场地布局,规划功能区,设计、建造形状、规格不一的各种鱼池,方便养殖过程中不同鱼种或者同一鱼种、不同规格在不同养殖阶段的使用,其养殖效果明显。 3.流水池的大小和深度 流水渔场的总体面积和深度是根据水源的最低水
7、流量来确定的。而单个鱼池的大小则要根据鱼池所处的地形、地势、养殖鱼类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如何有利于水体交换、有利于排污效果等因素来决定。鱼池过小,鱼类活动空间小,放养量上不去,鱼池建造成本和管理成本相应增加;鱼池过大则要求进排水流量大,管理不便,一旦发病则容易引起全场鱼类感染,且水体的交换不充分,影响产量和效益。按一般的生产经验,最佳苗种培育池为3050平方米,成鱼池为6080平方米,水池水深一般在1-1.5米. 4.流水池的注、排水 注、排水系统是流水鱼池的核心,注水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提供额定水量,以保证预期的池水交换量;二是用合理的进水方式,达到既增氧又促使池水循环的目的,以加快池水交换,进
8、水方式有悬空喷洒、空中射流及池壁多层进水等三种。流水鱼池的排污(排水)是鱼池设计的重要一环,尽量做到排污干净和自动清洗,排水、排污系统合一,圆形池设在中央,由于池中的环向水流及池底的螺旋水流,使污水、物汇集至排污(水)口。若在池底端面增设几个冲污喷嘴,效果更佳,长方形池的排水、排污口设在池底的最低端利用虹吸原理排池底部的水,使整个水体交换充分,排水口与进池水流最好在一直线上,便于直接冲污,排水、拓污口应嵌有过滤网罩,以防鱼逃跑及碰伤。 5.池底比降和长宽比例 池底形状要似瓦块状。池两边高、中间低,进水端高于排水端。池底比降以1%3%为宜。目的在于使污物随水力和比降集中到排水口部位排出池外。同时
9、也便于排干池水维修或清洁池底。建方形池切角时,鱼池的长宽比例一般为(32.5) 1。 五、鱼种放养五、鱼种放养 1、养殖种类: 流水养鱼养殖种类以养吃食性鱼类鲤、草、非鲫、虹鳟等为主,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大、规格齐、体质好,流水池放养不能像池塘养鱼那多品种、多规格的鱼类混养。池塘水体深,可以分层养鱼,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而流水池水深一般在11.5米,最深2米左右,加上密度大、强制投饵,即使习惯地下层活动的鱼类,放入流水池后,由于水体和摄食的需要,也只能在上层活动。同时各种鱼类抢食能力不一样,混养在一起,势必形成以强挤弱,饥饱不均的现象。同时各种鱼类对营养要求不一致,因此流水养鱼池最好是同品种
10、的鱼单养,可以轮捕轮放来提高水池的利用率。为利用残饵和池壁附着藻类,可以混养10%以内某些刮食性滤食性鱼类。2、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随流量和鱼种规格而定。在适宜于放养品种的流量范围内(不超过养殖品种的极限流速),放养密度应尽可能的大,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低放养密度虽然相对增长量高,但绝对增长量受到影响,不利于利用水体空间和提高产量。因此合理地放养应是在一定的水流情况下,在养殖期不影响鱼类生长速度和达到商品规格的最大数量。 在养殖后期,水体中的鱼群达到一定的密度后,即使排水口排出的水含氧量在临界溶值以上,由于鱼类生存空间狭小,影响摄食行动,鱼类生长也受到制约,这时的密度称为最大结构和鱼的种类有关
11、,可由下式求得: (A1A2) A.V.P K 式中A最大收容量(公斤/立方米) A1 进水溶氧量(毫克/升) A2维持鱼类正常生活的临界溶氧量(毫克/升),多数鱼为5,鲤鱼为4,鲫为2。 K鱼的活动耗氧率(毫克/公斤.小时):鲤鱼,体重250克,水温25,耗氧率300毫克/公斤.小时;非鲫,体重30克,水温27,耗氧率200毫克/公斤.小时;虹鳟鱼,体重102克,水温1316,耗氧率274.9毫克/公斤.小时; V可允许的最大进水量(升/小时) P水交换效率系数(一般为0.600.80)。 以上是以最大收容量来计算的放养密度,超过这个密度对鱼类生长不利,掌握放养密度的原则是鱼产量到养殖末期不
12、超过最大收容量。六、饲养管理六、饲养管理六、饲养管理六、饲养管理 流量调节是流水养鱼的关键技术,流量调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鱼生长需要的溶氧同时带走鱼类代谢废物。在天然水体中,表层水具有较高的溶氧和水温,应尽量引用表层流水,水流量大则提供的溶氧越多产量就高。 但流量不是越大越好,一是水量不允许,二是流量与流速有关,在单位断面内,流量越大必然流速增大,而各种鱼类都有其适应流速范围和极限流速范围。超过鱼类的适应流速范围,鱼类为克服流速会消耗能量,进而影响生长,因此应在水量充足和保证鱼类不过分消耗体力的情况下,可加大流量。水量不足则至少应保证维持鱼类正常生活的溶氧值和将污物除干净所需的流量。1、水量
13、调控 流量调节就是使进出水平衡,既能满足鱼类生长需要,又能使流速控制在适应范围内的一项工作,在生产管理中,要根据季节和鱼的生长情况经济地将流量加以调整,早春刚开始投饲时流量要小,而后随着鱼的生长逐渐加大,79月是鱼的生长旺季,要加到最大,10月中旬以后水温渐低,再将流量逐渐调小,一般要求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因此,在保证池水溶氧量前提下,力求降低流速, 流水池中的流量是以每小时内水体交换次数来表示的。按水中溶氧量多少来调节流量,水中溶氧量高,水体交换次数就可少一点,反之则应增加水体交换次数。水中溶氧量的消耗与养鱼品种、密度、规格有关。 从理论上讲可以根据某要阶段,鱼池体积及容纳量、所养鱼的
14、规格、在当时水温条件下的耗氧率来计算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再计算出所需流量的大小。在实际生产中,有测试手段的可以通过测定排水口及鱼池中的溶氧值来调节流量,但更普遍的作法是每天通过观察鱼群的活动、摄食情况来调节流量。鱼群活动正常,摄食旺盛,投喂量稳定,则表示溶量高,否则说明溶氧不足。如出现浮头,更说明溶氧已降到临界值,这时应加大流量。鱼种进池初期,鱼种规格小,密度小,摄食量也少,水体交换次数少些,随着鱼体长大,水温升高,摄食量增加,残饵、粪便增多,水溶氧变化加大,水体变换次数应相应增加。生产实践中,流速一般控制在0.2米秒左右。2、饲料投喂 适口的饲料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促进鱼的
15、生长。草鱼池,主要投喂青饲料,如水草、陆草、南瓜叶、豆叶等,适当补充精饲料。鲤鱼池:主要投喂精饲料,如大麦、配合饲料、流水养鱼多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系数一般在1-2左右,但要注意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必须附合生态养殖的标准。因流水池池水经常不断地流动,为防止饲料流失,饵料一般在流速较小的区域撒下。每次投饵量以计划数为基准,在鱼群抢食高峰已过但尚未散去时应停止投饵。投饵时要防止饱食或给饵过量,给饵不足。同时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池内水温、水质变化、鱼体的大小、当日鱼类摄食情况来灵活掌握投喂量,要防止因给饵过多导致水质污染。一般要求全部鱼摄食到八成饱为止,鱼苗期给饵次数要多一些,每天6次,中期4-5
16、次,后期2-3次。3、鱼病防治 流水池内鱼群密度大,发病后互相传染,故蔓延快、死亡率高。因此,流水养鱼应以预防鱼病为主。中草药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型绿色药物,具有高效、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残留少等诸多优点,因此为了提高鱼的品质,附合生态鱼的标准,可以定期用中草药来预防鱼病,防治鱼病的中草药种类很多,不同的中草药有不同的药效、有效成分和药效功能。 按中草药的药效功能,分抗菌、灭虫和辅助性药物三大类。防治鱼病时,可根据不同鱼病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如防治病毒性鱼病时可用的中草药有板兰根、大黄、黄柏、黄芩、大蒜等;防治细菌性鱼病时可用的中草药有苦参、五倍子、大青叶、柳枝、大黄、黄柏、黄芩等;防治
17、真菌类鱼病时可用的中草药有五倍子、菖蒲、艾叶等;防治寄生虫类鱼病的有马尾松叶、苦楝树叶、樟树叶、乌桕叶、辣蓼、青蒿等。另外还可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特别是草鱼养殖,注射疫苗可大幅度减少疾病的发生。4、定期排污 作好排污工作是保持水质良好的一项重要措施。流水养鱼是高密度精养,鱼类粪便、残饵多,除平日随排水带走部分外,还应定期放水排污。排污操作要迅速,并调节好进水和排水量,避免因排污放水,使鱼堆积到拦鱼栅、网上摩擦、挤压受伤,或进水流速太快,使鱼疲乏致伤。 鱼类养殖初期因鱼种小、投饵量小、水温低、有机物耗氧不多,污物可随水排出,一般不放干池水排污。随着水温升高,鱼体长大,鱼摄食量增加,粪便、残饵增多,有机物耗氧高,靠加大流量和鱼群活动排污已不够,需每隔10天左右,放水排污一次。5、巡池检查 流水养鱼期间,要经常巡塘检查,注意观察鱼群的活动状况,摄食强度,测定溶解氧、氨氮、pH值等,以判断水质状况。每日检查拦鱼栅是否有破损,以防逃鱼。若发现鱼类常表现出集群绕池壁环游,和在进水口处持续顶水运动,这就是缺氧表现,应及时补充大量新鲜水,有必要的情况下还要使用增氧机对水体进行增氧,从而保证鱼的存活;若发现定向注水过急,水量过大,也要及时加以调整,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挡水板来达到目的。其次还要注意防洪防逃,在雷雨防洪季节作好排洪工作和及时疏通渠道,避免洪水冲垮进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