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孔子(前前551前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思想家、教育家教育家,儒家儒家学派的创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始人,被誉为“万世师万世师表表”、“千古圣人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孔子出生地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居住地孔府一角孔府一角二堂内景二堂内景三堂内景三堂内景后堂楼内景后堂楼内景圣府大门圣府大门孔庙: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家族的专用墓地 论语论语属属语录体散文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2、孔子言行的记录,共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篇 。内。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把它列为“四书四书”之一,成为之一,成为儒家儒家的重要经典。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半部论语论语治天治天下下”。 一、孔子生平一、孔子生平自学礼乐自学礼乐从政失败从政失败周游列国周游列国献身文教献身文教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吾十有五十有五而志于学,而志于学,三十三十而立,而立,四十四十而不惑,
3、而不惑,五十五十而知天命,而知天命,六十六十而耳顺,而耳顺,七十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论语为政为政 1.1.儒家思想产生背景儒家思想产生背景社会大变革(经济、政治、阶级、思想)社会大变革(经济、政治、阶级、思想)2.2.儒家思想核心内容儒家思想核心内容礼:礼:仁:仁:中庸:中庸:礼与仁的关系礼与仁的关系仁仁礼礼中庸中庸二、开创儒家思想(大思想家)二、开创儒家思想(大思想家)“礼礼”的思想:的思想:(1 1)含义:)含义:“周礼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分封制和和宗法制宗法制为为核心核心的的等级名分制度等级名分制度. .(2 2)礼的实践方法:)礼的实践方
4、法:对社会: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的社会规范,对个人: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非礼勿动 ”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维护摇摇摇摇欲坠的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
5、们生活安定,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积极意义。意义。“仁仁”的思想的思想核心核心(1 1)含义:)含义:“爱人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 论语论语“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中庸 表现:表现:u对于统治阶级: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民本思想民本思想u对于普通人: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孝敬父母,
6、尊敬兄长(反映儒家注重家庭(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稳定社会秩序。)。)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进步性; 仁爱仁爱有等级有等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统治于不坠。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体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方面体现了“仁仁”?1.1.教育对象:教育对象:2.2.教育目的:教育目的:3.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4.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5.5.教学成果:教学成果:六
7、经六经三、古代大教育家三、古代大教育家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成人成人”、成、成“君子君子”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是我国是我国第一套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孔子不仕,退休诗书孔子不仕,退休诗书( (图图) )整理编撰整理编撰“六经六经”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仁爱之孔子仁爱之孔子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
8、舞了起来,问: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夫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孔子答道: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 ,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了非常的敬佩, ,感慨道:
9、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四、孔子故事四、孔子故事精益求精的孔子精益求精的孔子 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孔子曾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1010天后天后还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还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可以另学新曲了。曲了。”孔子说: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曲子虽熟,技巧还不熟。”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过了几天,师襄子又说:“技巧已熟,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孔子说:“还没有领会曲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子志趣。”又过了几天,师襄子说:又过了几天
10、,师襄子说:“已经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新曲了。”孔子道: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还未领悟出作曲者是谁。”再过一段时间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孔子若有所悟地说:“此曲除了周文王,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呢?还会有谁能作出呢?”师襄子肃然起敬: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此曲正是文王操文王操!”谦虚的孔子谦虚的孔子 有一次有一次, ,孔子与子贡一边散步孔子与子贡一边散步, ,一边聊一边聊天。孔子问子贡天。孔子问子贡:“:“子贡子贡, ,你和颜回,哪一你和颜回,哪一个比较聪明?个比较聪明?” 子贡回答说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比呢?我怎么
11、敢和颜回比呢?他呀他呀, ,听见一件事听见一件事, ,就可以悟到十件事;而就可以悟到十件事;而我呢,最多悟到两件事罢了。我呢,最多悟到两件事罢了。”孔子孔子:“:“你你说得对,在这方面不说你比不上他,连我说得对,在这方面不说你比不上他,连我都比不上他啊。都比不上他啊。”对古代政治: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对古代政治: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社会秩序和个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人行为规范中五、对
12、后世的影响五、对后世的影响(1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奠定了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孔子虽非帝王,但孔子虽非帝王,但历代帝王皆以孔子历代帝王皆以孔子的思想治国,故敬的思想治国,故敬奉为先帝,特做帝奉为先帝,特做帝王像王像 山东曲阜祭孔仪式山东曲阜祭孔仪式 (2 2)孔子奠定)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育传统基础。(3 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亚洲对亚洲越南河内越南河内文庙正门文庙正门“人类要在人类
13、要在21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文博士 对当今世界对当今世界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组图: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勤思乐学勤思乐学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 知者知者 最明智的学习态度:勤学乐思最明智的学习态度:勤学乐思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