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气液相反应过程与反应器 气液反应过程指一个反应物在气相,另一个在液相,气相反应物需进入液相才能反应;或两个反应物都在气相,但需进入液相与液相的催化剂接触才能反应。 与化学吸收过程极为相似。概述 气液反应的步骤: 气液相反应反应物和产物至少有一个存在于液相中,其中典型的是气体的反应吸收。 更具有普遍意义:A(g)+B(l)=C(g) 其宏观反应历程为: 1 A从气相主体向气液界面扩散; 2 A在气液界面处溶解于液相; 3 溶解于液相的A向液相内部扩散,在扩散的同时与液相中的B发生反应; 4 液相中的产物C透过液膜扩散到气液界面; 5 产物C由气液界面扩散到气相主体。 基本理论:双膜理论 与
2、物理吸收的差别在于在液相主体和液膜中存在化学反应,反应速率的快慢直接影响了吸收的速率。 反应历程亦为连串过程,反应速率决定了控制步骤的所在。物理吸收过程的双膜理论模型气液两相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存在滞留膜,组份通过在滞留膜中稳定的分子扩散进行传质,传质阻力完全存在于滞留膜中。 根据双膜理论的物理模型,可以写出:ScHpkkHScHpkHktncHpkDScckSccDtnkDSppkSppDtniiiiiiALAALAGAAALAALAAGAAAAALALLAALALAALALLAAGAGGAAAGAAAGGAA11111dd)()(dd)()(dd由以上两式可以推得:相界面处达
3、到平衡根据亨利定律, 因此可以写成:总括传质系数。示的分别是以气相和液相表和LAGALAGAALALAAGAGAALAALAALAAGAA11111)()(ddKKkkHKkHkKScHpKScHpKtn 扩散物A在液膜中的化学反应,使液膜较物理过程的液膜变薄,由 变为 。 注意液膜是流体力学特性,而变薄的液膜就不单纯是流体力学的概念了。LLGLpApAicAcAiL 则:化学增强因子:ddddLLLLLALLLLALLALAALALAAAAAAAGAAkDDkccSktncHpppSktniiii一个化学增强因子。过程相比,仅相差传质系数。与物理吸收示的总括分别是以气相和液相表和LAGALA
4、GAALALAAGAGAALAALAALAALAALAAGAA11111)()()(ddKKkkHKkHkKScHpkScHpkScHpktn气液反应动力学 在液膜内取一微元体,在定常态下,对A组份作物料衡算(服从Fick扩散定律): LBBBLAAAAAAAAALAALA,; 0dd, 0BCB,;, 0BC0ddddddddccllclcclHpccllSrllcclSDlcSDii :,亦有方程:,亦有方程:同理,对液相反应物同理,对液相反应物:积累积累反应反应扩散离开扩散离开扩散进入扩散进入 A2A2LAddrlcD AAB2B2LBddrlcD 模型分析: 模型是以存在稳定的膜为前提
5、,即:不论气液相主体如何扰动,相界面上滞留膜总是稳定存在。 随着气液相流动状况的不同,气液膜的厚度不同。强化传质要通过增加扰动改变膜厚度实现。 传质与反应速率的不同,得到不同的膜内浓度分布。极慢反应传递速率远比反应速率快得多;液相中溶解的A接近其饱和溶解度;化学反应在液相主体中进行,反应速率代表了A的传递速率。慢反应反应在液相主体中进行,但速率较传递速率为大,液膜中的反应可以忽略(即-rA视为0),与物理吸收相同。GLpApAicBcAcAi中速反应反应在液相主体与液膜中同时进行:ALA2L2A2LA2A2LALAAAAAAA2A2LAdddd,;, 0BCddcDkzclzkclcDcclH
6、pcclrlcDii变为为无因次长度,原方程令对一级反应,: 令 方程转变为:八田数膜内转换系数前有:LLALALALALA2LDkkkDDk shsh1sh, 1, 0ddALAAAAAAA22A2zczcccczcczczciLi此方程的解为: 继续推导: ALAALAALAALAALALAALALLAALALLA0ALAAALAAchthchthchshchshchddddshch1chddccccccccccSkccSDccSDlcSDtnzczczciiiiiiili因此: 恒大于1。 曲线下凹。 八田数决定了 ,0, 1 (0,ch 1, / th 1)0dd2A2lcALAALA
7、chthcccciiLA2LDkGLpApAicBcAcAidl 快速反应 反应仅发生在液膜区,组份在液膜区已全部反应掉,在液相主体区没有A,因此液相主体中没有反应。th00ddALAAA2A2LA对一级反应,可得:,边界条件:clcclrlcDicBi不一定为0,与 中速反应的区别在于cAL为0,即在液相主体中没有A。GLpApAicBLcAi 瞬时反应过程 A与B之间的反应进行得极快,以致于A与B不能在液相中共存。在液膜区存在一个反应面,此面上AB的浓度均为0。GLpApAicBLcAi反应面R 反应面左侧,只有A,没有B,因此,在此区域,为纯物理扩散。 反应面右侧,只有B,没有A,因此,
8、在此区域,亦为纯物理扩散。iiclccclccllcARAiAARAA2A20, 00dd BLBLBR2B2,0,0ddcclcllc 解之,得: 反应面的位置: RRLBLLRRBLRLBLB lcclcc BLLALBRLRBAALALBRLBLBARABLBBAALAddddcDDcDDcclcDlcDiiiclccARAiA 代表了反应面的位置,代表了反应面的位置, =1,反应面在反应面在液膜位置上,液膜位置上, ,反应面与气液界面反应面与气液界面重合。重合。 iiiicckkccDDccDDDDccABLLALBBAABLLALBBAABLLALBBARLLALBRLBLBARA1
9、111 意味着B在液膜中的扩散远远大于A组份的扩散或B的浓度远大于A。 在反应面与气液界面重合的情况下,B组份在液相主体中的浓度称为在气相A分压下的临界浓度。若此时cBLcBL临,液相中将不再有A。ALBLALAGAABBL临AGAABBL临LLB00pDDkkcpkcD只要是瞬时反应过程,就存在反应面,而反应面的位置,取决于AB的浓度和扩散速率。反应面向相界面移动,刚好接触时的cBL即为cBL临。不仅液相主体没有A,而且连液膜内也没有A。GLpApAicBL临cBLcBLcAi 气液反应动力学小结 两个重要参数:化学增强因子和八田数。=f(,cAi,cAL), =f(k,DALL) 宏观反应
10、速率最终取决于反应物A的反应特性k,传递特性DAL和体系的流体力学特性L。 强化宏观反应速率需要提高k,DAL,减小L。 当然还与气相传递特性有关。 决定了反应是快是慢,是否存在反应面,反应在何处进行。 判据: 2属于瞬间反应或快反应过程;宜选用停留时间短的反应器,如填料塔。 0.02 2为中速反应;反应大量在液相主体进行,宜选用持液量大的反应器,如鼓泡塔。 2时无有限解,说明当2时反应器的操作是不稳定的。 w222wwg2201, 0dd0expdd1ddexpdd1ddTTzzzzzzTTTREzzz即边界条件相应转变为: 径向最大允许温度差: 基于=2,解得=1.37,意为在稳定的前提下
11、, max=1.37,即:ETRTTETRTTTTTRE2wgw2wgw2wwg37. 137. 1即: 床层最大直径: 为单位床层体积内放出的热量,称放热强度。则:HRQBA1令:EQTRRTREQRTREkcfHTRERr2wgmaxr2wg2maxwg0ASBr2wg222exp1因此: 讨论: 1 由床层最大允许温差条件,壁温不能太低,否则允许温差太小。 2 由最大床层直径条件,放热强度增加,允许床层直径变小,但床层直径还受催化剂颗粒直径和反应器压降限制,不能过小,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有时对催化剂活性进行限制。反应器的热点和操作的安全性 反应器的轴向温度分布,对于放热反应,可能存在热
12、点。 由一维拟均相平推流模型: 如果反应放热与壁面传热相等,反应器轴向将没有温度变化。rgpBA4dd1TTdUlTucHRi 即dT/dl=0 如果放热量大于移热量,则dT/dl0,温度沿轴向升高,反之温度下降。 如果放热量急剧增大,而热量又不能迅如果放热量急剧增大,而热量又不能迅速移走时,将发生温度的失控,称飞温。速移走时,将发生温度的失控,称飞温。 飞温通常发生在: 1入口浓度急剧增高; 2入口温度急剧增高; 3冷剂流量变小; 4冷剂温度增高等。 飞温可能会造成严重事故催化剂烧结,飞温可能会造成严重事故催化剂烧结,燃烧,爆炸等。燃烧,爆炸等。 产生爆炸的原因: 1反应体积急剧膨胀造成压力猛增,超过设备能够承受的压力; 2局部超温,使设备强度下降,在正常操作压力下爆炸; 3超温造成设备应力增大; 4设备腐蚀造成局部强度下降等。 防止爆炸的措施: 1严格控制温度、压力、浓度等操作参数; 2超限报警,联锁停车,排放可燃物; 3安全阀,阻火器,防爆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