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院内感染专院内感染专题知识讲座题知识讲座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入院48h48h以后发生的感染以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后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u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u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做到合理应用;u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u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感染管理部门;u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可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菌! 手卫生:为医
2、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是最经济、简单、方便、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立大腕) “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1、接触患者之前;2、清洁、无菌操作前;3、接触患者体液后;4、接触患者后;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如果医生、护士不注意手卫生会发生什么?答:1、病人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2、自己很容易携带病菌、患病; 3、带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如果他们免疫力低下时,马上就可能发病。 洗手方法: 湿手; 取液; 按七步洗手法揉搓; 冲洗; 干燥; 护肤。1、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2、应注意清洗指甲、指尖、指甲缝和指关节等;3、注意彻底清洗戴戒指等饰物部位
3、;4、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及方式;5、应使用清洁水清洗和冲洗双手。监测要求:l应每月每月对科室医务人员的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l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 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 卫生手消毒:卫生手消毒:10cfu/cm10cfu/cm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5cfu/cm5cfu/cm 1、手卫生的概念;2、七步洗手法、外科洗手法;3、洗手指征,手消毒指征。做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必须掌握的东西:(一)、定义: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出现耐药的细菌,是引起院感死亡
4、的主要病原菌。 感染多重耐药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感染症状相似,但可选择的治疗药物非常有限。(二)、常见的多重耐药菌:MRSA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E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NREN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SAVRSA: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ESBL(超广谱内酰胺酶):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饱曼不动杆菌等(MDRABMDRAB多重耐药的饱曼不动杆菌、PDRABPDRAB泛耐药的饱曼不动杆菌) 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常见有: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 如何监测控制多重耐药菌? 答:多重耐药
5、菌的预防控制指南(国家卫生部) 1、加强多重耐药菌预防感染管理; 2、强化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建立及完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1、加强多重耐药菌预防感染管理: (1)、重视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 (2)、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3)、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1) 为什么要重视多重耐药菌? 、感染率越来越高,且病情严重; 、治疗更加困难,病死率高; 、感染其他住院病人; 、不仅存在于医院,社区也有出现。 2)加强重点环节管理: 、隔离感染源:特殊感染病人单间隔离;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室隔离;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等; 、阻断传播途径:根据疾病的主要传
6、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保护易感宿主:保护性隔离措施;免疫功能低下和危重、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必要时与感染病人分组护理。 3)加强培训,提高防控措施的执行力:提高医务人员防控MRDO的意识、知识与执行力。 、防控多种耐药菌每一位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挑战多重耐药菌病原应有高度的防范意识; 、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多重耐药菌病原在院内的产生和传播; 、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病原的监测; 、加强多学科的协调与合作。 2、强化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
7、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后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首选单间隔离(隔离标示); 、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有开放伤口、烧伤患者或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病室。 (3)、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应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
8、危险因素; 、注意标本采样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4)、加强清洁和消毒过程: 、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出现或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消毒设施: 、非急诊用仪器(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输液器)等应专用,其他不能专人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在每次使用后必须用500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消毒; 、进行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的仪器必须在检查完成后用75%的酒精擦拭三遍消毒; 、病房应当使用专用的清洁和消毒用品; 、对患者经常接触的
9、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用500mg/L的有效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处理。 、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解除隔离时应对房间进行彻底终末消毒。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一)、定义: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二)、医疗废物的分类: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医疗废物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分为五类:
10、 感染性废物感染性废物 损伤性废物损伤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病理性废物 药理性废物药理性废物 化学性废物化学性废物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免疫抑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器官等;2、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3、胎龄在16周以下或胎儿不足500g的死产胎儿;4、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人的胎监、产妇放弃的胎盘。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钢等;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
11、璃安瓿等。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视为赶热性废物。对于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的废弃瓶,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感染性废物,不必按医疗废物要求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不论是否剪除针头,是否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均应作为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使用后的输液瓶不属于医疗废物。使用后的各种玻璃(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
12、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一)、标准预防:(一)、标准预防: 定义: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有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的措施:洗手、戴口罩、戴手套、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罩。标准预防特点标准预防特点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0
13、1LOREM02LOREM03LOREM04LOREM特别警示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禁止用手回套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注意防止被锐器刺伤或划伤处置输液、注射用物禁止用手分离医护人员标准防护流程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局部处理局部处理报告登记报告登记评估评估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追踪随访追踪随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害:1、住院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住院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2、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增加病人经济负担3、增加医疗负担,降低医疗质量、增加医疗负担,降低医疗质量4、阻碍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阻碍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5、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息息相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息息相关6、阻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阻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7、影响医务人员的健康、影响医务人员的健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