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1第七章第七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功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功能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2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与舆论组织一、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舆论大众传媒在社会转型期与网络社会语境下,如何构建一套社会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意义和物质实体的文化与价值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凝聚力,推动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政治进步与科技创新,是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历史责任。在现有社会语境与媒体环境下,亟需一种新的新闻报道与评论范式实现和形成科学良性的舆论合力与舆情导向。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与评论备受网络媒体生存与发展空间
2、的挤压,但是其传播主流与主体影响仍在,对建设社会共识、价值共享与和谐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的舆论意义。作为新闻媒介的重要宣传手段,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与其他形式新闻评论一样,在组织社会舆论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3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舆论本身是一个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和运行,是具有一定的目标、模式、系统的一种经常性的传播活动。所谓“舆论系统”是指个体性、群体性、整体性的舆论结构而组成的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一个系统。任何社会舆论总是起始于分散无序的个别人的议论,没有个别人始发的议论就难以形成群体舆论,这一现象在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评论员承
3、担起发起评论的任务。从过程意义上看,评论员的评论属于表层性的意见,但它能够影响深层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并具有指导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力。当然,个别人的新闻评论还不能成为舆论,因为个人意见总是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其中虽有对事物本质的深层性的观点,但仍然存在对事物表象性的意见。从客观上看,事物是需要经过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4深入发展的过程才能显露出其自身的本质特征,进而为人们所发现、认识和掌握的;从主观上看,个体之间不同的议论,也是一个自我判断、比较和鉴别,进而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观点的过程。群体性舆论有其自身的范围和主体,对某一社会问题在一定群体中引起多数人的反响,就构成
4、了这一范围的舆论主体;某些社会问题,不同群体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意见,就构成了不同范围和主体的若干群体舆论;而当某一问题引起了广大群众大体相同的共识,则构成了不同范围的同一的群体舆论。社会话语主要由主流话语、精英话语和大众话语构成。主流话语体现统治集团观念意识形态,精英话语主要以知识分子、专家学者为代表构成,数量上最为庞大,能够产生不可抗拒的“多数”压力和力量的是大众话语。主流话语的表达是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级电视台必须担当的责任,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5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教条和空洞化;精英话语因其具有深刻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很容易与大众产生距离感;大众话语传播范围广、影响大,但
5、需要进行提升和引导。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进行舆论引导和舆论组织时,还应当把握好话语的平衡。二、舆论与政治 所有的新闻传播总是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的,即新闻以事态和问题为依据,其中总是渗透了一定的政治主张、观点和意图,以影响社会公众的思想、行为和政治观念。有人将新闻传媒视为一种独立的实体,宣扬“新闻与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有人主张只有从“新闻学与政治合一的状态中走出来新闻有学才成为可能”,甚至有人干脆鼓吹新闻要“摆脱政治控制”。这些观点甚至缺乏最起码的新闻常识。新闻传媒属于上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6层建筑,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是具有政治倾向性的。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
6、同的新闻思想体系表现着不同的社会属性。而新闻作为对于事实的选择与综合,正是一个客观内容和观念形态统一的过程。其中必然包含着不同的倾向,新闻宣传则是运用不同的形式对事态表达着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使其具有了政治的目的性。新闻传媒对新闻事实的编排与主次关系的确定,体现的又是一定的政治目的。社会舆论的另一大功能是对于政治生活的监督,这也是现代社会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形式。作为一种对抗社会“病态”的有力手段,它渗透于社会的一切过程和一切领域之中,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够像它那样有效地动员亿万群众自觉地参与到国家管理中来。社会民主意识的强弱,是舆论监督的基础,取决于人们是否有权批评掌权人的违法乱纪行为。 出版社广
7、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7一方面,国家权利代表人民监督每一个人是否遵守社会秩序和工作制度,惩治那些违反法律和制度的人。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也有权利监督人民的监督者,以舆论实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的权利。民主一旦失去这种平等,民主权利也就变成了少数人的特权,所以,平等原则是舆论监督的前提。进步的社会制度使用的官员和制定的政策要随时接受人民的监督,使舆论监督经常化和制度化。作为维护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权利关系,应当保护人民的正当批评,使舆论监督法制化。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任何人都难以凭借手中的权力干预社会舆论的监督。在舆论监督上,新闻传媒不但有责任,而且有自主权,舆论监督
8、一旦受到权力的支配,就会成为一个多余的摆设。三、舆论与受众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8检验广播电视新闻价值的最终标准是社会,是受众。胡锦涛同志在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强调“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要立足于社会,以受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社会公众是社会构成的基本成员,也是舆论的主要利益对象,因此成为了新闻舆论的主体部分,并且是新闻舆论的主要传播者。从新闻舆论的传播、接受、反馈来看,受传者的意愿和态度,往往决定了新闻舆论传播过程的流向和效果。从传播活动的整
9、个流程看,即传播接受反馈接受传播,其中起点和终点都是受传者。舆论的根本意义是社会公众的意见。但社会公众又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对应到舆论,又可以划分为政党舆论、团体舆论和群众舆论。在我国,中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9国共产党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各种团体则体现着不同群众的意志,代表着不同群众的利益。而人民大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但由于阶层的不同,又存在着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区别。在各种因素的联系中,人民大众无疑是新闻舆论的主体。新闻舆论主体性的意义在于规定了新闻舆论的社会属性,影响到新闻舆论的客观效果,关系到新闻舆论活动的发展方向,成为了新闻舆论传播的客观准则。
10、舆论在对受众观念的引导和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人们生活于特定的社会之中,对于社会环境及社会中的各种事态与问题往往既有大致相同的看法,又会因其个体情况的差异而有各自不同的意见,同时,人们还要依照某些约定俗成的公理,并将其当成为自身社会行为的准则。舆论正是其合力下产生出来的,既体现了舆论的内部结构,也包含了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10各种因素的基本成分。其中社会公众是新闻舆论产生的主体,最新事态是新闻舆论产生的本源,意见表达则是新闻舆论的表现形式。四、舆论与宣传宣传是阐述某种主义、主张、思想、观点以争取特定对象达到既定目的的活动方式。宣传是一种目的性和功利性非常强的
11、传播活动,宣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是向宣传对象进行某种主张或观点的宣扬和传播,并达到影响他人行为的目的。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传播新闻信息、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还可以强化观点,宣传政策,利用其大众媒介信息源广、题材丰富的传播优势。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的客观标准,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对新闻进行选择时首先要考虑新闻价值,但也不能忽视宣传价值。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有内在的联系,重要性是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11而宣传价值则是衡量事实重要与否的重要标尺,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往往取决于宣传价值,在具有指导意义题材内容的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12、中,宣传价值是其内在因素。传播信息应当重视群众的需要,在群众的多方面需要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中心工作等事关国家命运、人民前途的大事情,是观众第一需要。新闻舆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塑造人们健康的精神追求,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由此,在正向舆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褒扬性舆论。褒扬性舆论反映积极因素和先进事迹,以乐观、热情、鼓舞性的情感与意向,颂扬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成功的经验和新鲜事物,使人们对正面事物形成肯定的态度。对于正面事物的肯定,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使社会公众产生巨大的凝聚力。褒扬性舆论包含着生动感人的事实,将社会生活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12中的
13、典型事例挖掘出来,通过广泛的宣传产生影响,是褒扬性舆论形成的基础。一个充满高尚理想的社会,才会有高尚的社会风气和先进人物的出现,褒扬性舆论正是对于高尚价值观的追求。确定一种社会制度的优劣,不能忽视考察人民物质生活状况和精神道德面貌,以及用什么性质的舆论去培养社会公众的价值观。社会公正性的丧失会导致许多人价值观的扭曲。劳动与自然向财富的转化通过劳动和分配中介而进行,劳动果实不能成为劳动者全面表征自己本质力量的对象,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也随之产生。由于褒扬性舆论对先进理论和模范人物的肯定,成为造就一代新人的观念基础,能够正确指导人的行动。进入信息时代,人的智能发育成为了人发展的中心问题,也成为了现代人
14、素质的主要标志。先进人物不仅具有全心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13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而且以竞争原则和价值准则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汲取知识,具有发明创造的强大动力。机器的智能化将人从物质生产领域中解放出来。舆论造就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能离开现实的经济状况和人的道德与智力发展。褒扬舆论的教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公众道德的塑造方面,指导人们正确获取物质产品的手段和尺度。从社会性上看,道德不仅是人们调整相互关系,调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调整分配关系的杠杆。新闻舆论要确立起人们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巨大精神力量,确定和赞美公正的分配制度,并愿意用一定的
15、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准则约束自己不正当的追求财富的行为,坚持分配公正、权利平等的原则。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14道德往往是通过舆论发挥其约束作用的,并促进人类提高精神的本体意识,确立起经济平等和政治平等的意识。褒扬性舆论使社会公众确信,只有公正的制度和公正的人,才能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人生的价值,使生活充满崇高意义。道德具有经济地位的指标,不同经济状况的人的道德反映着不同利益的状况和要求,所以对于怎样做才能成为善良、高尚和完美的人,往往标准各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道德的进步与落后,道德行为的善与恶没有任何客观标准。正向舆论客观地评价某种道德的进步与落后,实事求
16、是地衡量着某种道德行为的善与恶,是看对公民的尊严、劳动成果和社会利益是侵犯还是积极维护,在法律面前是否人人平等,对作为生产力决定因素的广大劳动者的生活改善是促进还是阻碍。对于新闻传媒来说,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固然重要,避免错误的舆论引导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15也是同样重要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史,那些历史“热情”造成的灾难,新闻传媒应该负有相当的责任,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往往是无法弥补的。首先,新闻传媒在新闻评论信息的传播工作中要克服“浮言”。浮言多表现为对于工作不恰当的评价。由于广大公众没有可能进行调查,对媒体赞扬的内容信以为真,而形成了虚假的褒扬性舆论,为社会制造错觉,
17、扭曲了公众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辨别浮言的能力不高,也没有认真细致地思索,往往将美丽的空话当作真理追求。将吹捧美化事物的言谈称为美言,它能使被欺骗对象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由于失去了真实性,一旦新闻传媒进行传播,就会把公众引入到错误的认识中去。浮言的兴起是思想万能论的反射,是文化的堕落,也是对人考核的非理性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16的恶果,表明人治机制需要吹捧和套话。浮言导致思想萎缩、曲解和哗众取宠的频频发生,使认识变成了多余的麻烦。其次,要注意对于谬理的识别与克服。谬理是貌似有理、实则是违背规律的错误观点。这种负向舆论蒙蔽公众的理智,扭曲实践的全面联系,把事物的片面性、单
18、一现象、局部的变动和偶然的特例视为永恒、稳定的本质。谬理把许多人的认识引向狭隘的经验层次或僵化的思维模式,形成谬理长期泛滥的舆论现象。任何社会群体或个人一旦将自己视为真理的天然占有者,忽视实践的检验,谬理就会应运而生。他们所制造出来的舆论难以把握社会的脉搏,反映不出社会的真实现状,将人们送入狭窄的思维定势之中,追随荒谬的舆论自欺欺人。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17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种信念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一旦获得统治地位,就容易用固定的方式来解释事实,体现主流思想观察世界一成不变的习惯。意识形态所反映的是固有观念受利益束缚而达到的情境,以致不再能见到某些真实的事实。“社会真实情
19、况”的非意识形态化往往被否认为科学知识,甚至被否认为是客观真实,而脱离实际的意识形态却被视为不容否认的实际,而这正是谬理得以繁衍的母体。再次是要控制谣言。谣言也是负向舆论中的一种,当社会生活遭到人为或自然力量的破坏,出现危机,使人们陷入惊恐或猜测的忧虑之中,社会意识结构失衡,谣言随之产生。正常渠道的意见传播中断,社会底层群体的自发活动取代了上层组织的信息传播功能,为谣言提供了发展空间。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18谣言既可能是一种认识上的臆断,也可能是别有用心的制造。谣言多为社会追求或某种意图的产物,以事件为实体的内容是虚构的,结果往往是引起人们的恐慌或愤怒的情绪。控制和制止谣言
20、十分复杂,有时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公布事实的真相,人们仍不相信,继续传播谣言。谣言与人们的处境有很大关系,只有铲除谣言赖以生存生存的因素,谣言才会消失。平息谣言,必须创造一种宽松、透明的社会环境,让人们了解所关注问题的内幕。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或敏感的问题,往往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需要提供充分的透明度。提高政治透明度,使公众及时了解政治状况以及重大决策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政治谣言不仅难以产生,即使出现也难以扩大传播范围。控制谣言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拿出事实,涉及危机事件时,要注意全面、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19稳妥地进行报道,不渲染,不夸大。有些新闻报道用自然主义的手法渲染现场,以煽情
21、的细节激起社会的不安,会助长谣言的滋生和传播。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信息传播功能一、信息概述广播与电视是多功能的媒介,各类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起着传播新闻信息,普及社会教育,提供社会服务,丰富文化娱乐的作用。但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所表现出来的多功能并不是平等的,其中最重要最本质的还是它们的新闻功能,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体和骨干。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论和解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起到沟通情况,上下交流的作用,它影响、引导社会舆论,密切为政治服务,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舆论阵地。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20人类自身的发展,是同生产活动紧密结
22、合在一起的。传统的生产思想单纯地把生产理解为人类出于某种需要,而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加工。这样,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就自然被模式化为,原材料加工产品交换。但到了现代社会,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生产思想遭到了彻底的“扭曲”。信息已同物质、能源一起被视为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现代人是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同信息紧密相关,信息意识已经被提到了特有的高度,并且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信息(inform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是含有“通知、报告、消息、报道、情报、知识、见闻”等多义性的词汇。就“信息” 的构成因素看,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
23、闻评论21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语法或结构形式层次,反映信息的确定度;语义或逻辑内容层次,反映信息的真实度;语用或价值层次,反映信息的效用度。其中,对信息的量的研究,同第一层次有关,构成了经典信息论的内容;而对信息的质的研究,则同后两个层次有关,构成了现代信息论的内容。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信息”概念进行把握。所谓广义的信息,是指从纯客观或本体论的角度对信息进行理性的认识,信息是事物存在状态及其运动形式的表征。而狭义的信息是从使用者的角度,或认识论的角度对“信息”进行理性的认识,信息通常是以语言、文字、图像或数据等形式表现出来,供人们传递、处理和使用。信息是可以减小
24、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形式的反映,它只有依赖信源、信道、信宿才存在。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22新闻事业是一种社会信息传播活动,它的产生适应了人类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正是缘于群众对信息需求的急剧增长,这是新闻的社会属性。不同的新闻媒介有不同的自然属性、传播信息的载体手段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广播电视新闻是现代化的新闻媒介,是声画多因素的综合传播,传播载体丰富,手段多样,每种手段、每个传播符号都在承载信息,它在同样单元时间内,其信息量要优于报纸。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发表评论,阐明观点,同时也在进行信息的传播。观众观看新闻评论,最直接
25、的目的是获取大量的新信息。人们通过广播电视新闻了解外部世界的最新变化,从而调整自我的行为以适应这些变化,这是人类生活中适应环境的本能需要,也是新闻越来越受社会重视,为广大群众所关注,从而能迅速、飞跃地发展与壮大的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23根本原因。当社会形成以后,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个体,他的生活必然受到社会各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现代社会中,没有足够的信息,人的活动和思维就会陷入盲目和片面。信息传播功能,从广义上说,是通过传播媒介向社会提供各类信息,从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社会行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信息传播功能主要是指通过新闻评论这一新闻形式,提供新闻事实信息的同时,对
26、事实进行评论和价值判断,进而传递某种主张和态度,在使观众在知识层面获得补充的同时,达到在心理层面对深层信息获取的满足感。二、信息的编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普通的民众天天都面对着海量的信息,大众传播媒体不是简单地对原始信息进行传播,同时还应当担负起引领受众思想、指导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24受众思考方向的责任,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进行信息传播时进行编码设置。无论什么传播方式,都有编码标准。传播行为涉及的社会范围越大,对编码的要求就越高。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标准更具体、更系统,要求也更高。如新闻传播,有新闻价值标准,民族文化规范、法律法规等,不能随意操作。在个人的内向传播中,
27、主要是运用有系统的语言进行思维活动,但感觉系统、感情与情绪、潜意识也更多参与了默默无声的“编码”过程,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原始信息进入到大众传播领域,经过一系列的编码行为,不再以其原始面貌呈现。其信息编码过程实质上渗透了传播者的意图和策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传播,完成怎样的传播效果,达到怎样的预期目的,等等。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25信息的编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新闻评论表意的实施策略,具体到操作层面就是新闻评论如何进行表达意见、传播观点。三、信息的媒介信息本身虽然是一个变量,但它不能自己流动,其流动是通过载体实现的,即信息的传播是依靠物质(符号和媒体)进行的。宇宙是由物质、
28、能量以及性质完全不同的信息构成的。欧廷格对三者的描述是:“没有物质,就什么东西也不存在;没有能量,就什么事情也不发生;没有信息,就什么东西也无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不像物质那样具有实物或“质量”。这样,媒介对信息也就有了影响作用,受众是通过媒介获得信息的。媒介既是工具又不是工具,媒介是人创造的,并受人的控制。但媒介一旦产生,也可以影响和左右人的行为,它是一种人格化的传播工具。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26信息需要以物质为载体,用符号来表现。具体到广播电视而言,广播传播的信息符号主要表现为声音。语言、音响和同期声,而在广播新闻评论方面,主要依赖语言进行信息传播。电视新闻传播的
29、信息符号主要由声音、画面、文字等构成,其中以语言为主,辅助以画面和文字,这样相对于广播而言表现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同时由于多媒介的组合使得其承载的信息量更大。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鲜明特色就在于它的“评论”性,因而最主要的信息媒介应当是话语,其中承担起话语表达的是新闻评论员。新闻评论员定位是“价值守望,民意表达,观点整合,做最有价值观点的传播者”,他与作为思想者、叙事者、整合者的主持人,共同构建新闻与评论叙事。评论员主要是专职媒体评论员与专家评论员,海内外特约评论员包括各方面造诣较深、影响较大的学界专家、政界官员与媒介人士。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27四、信息的解码信息的解码主要针对
30、信息的接受者而言,是指把信号、符号转化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使之完全或基本上还原为本来的信息。解码是编码的反转换。对于信息的精确解码可能性更多存在于机器系统内,如电子计算机对指令的忠实接受。但也存在一些干扰因素,如机器故障、程序错误、噪声影响等,会制约解码的精确性。对于进行思维活动主要器官的人类大脑来说,在对信息进行解码时,情况就更加微妙和复杂。在大众传播领域,主流媒体生产的信息所产生的意义主要有两层:一是编码人建构的意义,二是解码人根据自己的个人背景、社会背景和解读框架而解读的意义。媒体新闻不仅仅是对某个事件的报道,而且是对该事件进行的建构。媒体文本是一种建构好的媒体叙事语言,在预设的语言
31、框架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28下编码,一般来讲,媒体不会打破其编码规则,假若媒体不断超越其编码框架,则观众便不知所云。当媒体报道一则事件时,就意味着是书写后的报道。这则报道通过媒体文字、图片、录像和播报语气等综合元素权威性地发布出来,观众得以阅读报道、了解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件。通过广播电视接受信息,一部分受众满足“发生了什么”的需要,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受众对信息需求是并不满足于知晓阶段,更要知道“为什么”和“将会怎么样”。从新闻学角度说,受众需求的不只是新闻信息的“第一落点”,而且还要“第二落点”,也就是观点的解读。而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出现和发展,恰恰实现了新闻传播在解读
32、信息上的功能。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媒体越来越丰富多样,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心理学家形容现代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承受力已近“超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29载”。面对错综复杂的海量信息,人们似乎无所适从,似乎是得到的信息越多,就越难做到消息灵通,越难以把握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受众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权威性的主流媒体能帮助他们来解读信息,梳理思路,确立观点。传播信息、解读信息是现代传媒的主要职能,它体现了媒体的水准和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发挥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传播信息职能,是现代社会的需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努力的目标。五、信息的反馈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
33、介,是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从可能性上看,在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全体社会成员都是它的受众。但从现实性上讲,只有当大众介入其中,实施了收听或收视行为,才成为广播电视的受众。所以,受众就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者与传播内容的使用者,是使用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30而非一味被动接受媒介所传播的信息的人。传播与反馈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两种行为,并由此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传播流程。在广播电视传播体系中,受众的反馈也就是他们送回给传播者的意见信息,这种信息也许是他们对于节目的评价,也许是对传播方式和行为的建议。第三节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一、认知功能2005年后,随着我
34、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大众媒介也必然要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媒介生态变动、数字传输技术设备发展、传播方式变革、热点事件频繁发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出台,这一切都促使我国的电视新闻进行必要的革新。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31如今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充斥了我们的生活。面对信息的高度膨胀,大众更期望能从这浩瀚的信息汪洋中获取自身需要的真实有效的信息,而新闻传播活动无疑是大众获取可靠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这里所说的新闻传播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新闻报道提供的新闻事实,二是由新闻评论提供的新闻事实和观点。广播电视新闻
35、评论是针对新闻事实展开的,是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在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的基础上,针对新闻事实进行的一种评论形式。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之一是前者可能在节目中直接表达出对新闻事实的态度和观点,即肯定或否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也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32因此具有极强的倾向性,广播电台、电视台可以通过对节目的策划、采访、编辑等多种手段,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在节目中直接表达。甚至在一些新闻评论节目中,新闻事实已经被直接定性。因此,研究新闻评论的社会认知功能不能单从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知晓入手,还包括对新闻评论中观点的认知和接受。从另一个方
36、面来说,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大众本身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且对信息的要求也更加广泛深刻。也就是如今的大众不仅要求知晓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更深刻的掌握,如相对应的他人的观点意见以及主流媒体或权威机构对此信息的态度等。而这些评论往往能成为受众行为思想的参照物,从而使受众确立自身的观点态度,即通过新闻评论实现受众对新闻信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让受众获取对新闻事实本质的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33认知。此认知功能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深刻剖析新闻事实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分析,帮助受众以发展的眼光认知现实。政府的政策法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深刻影响。大众面
37、对新的社会环境或新的政策出台总会产生一定的疑惑,如果不及时为大众排疑解惑则有可能影响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有责任为大众分析社会现状,并解读相关政策。2011年6月20日的焦点访谈以新兴经济体应对通胀为主题为受众分析了新型经济体国家出现通胀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即将硬着陆”的说法进行解读。第二,评论时深入浅出,挖掘新闻事实的潜在意义,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帮助受众以联系的眼光认知现实。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34二、教育功能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与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并存的一种信息处理与传递方式。在此过程中,新闻报道更加注重对新闻事实信息的搜集、处理、整合与加工。而新闻评
38、论则主要是对意见性信息进行传播。从当今的新闻传播来看,深度剖析新闻事实、解读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最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在这其中,也包括对信息的规律性认识和前瞻性的预测。因此,新闻评论可以通过对道理的探讨与求证来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大众对信息的认知需求不断加大,其目的不仅仅是获得心理满足,更深层次上是希望能通过对信息的把握了解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现实利益。而新闻评论节目正好可以为大众解答疑难、指点方向,成为社会成员或团体的“引导者”,从而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35根据新闻事实与媒体的不同特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从评论态度上主要有三类
39、,即正面引导、反面批评和客观分析。所有的新闻评论节目都包含了对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要么给予肯定与褒扬,要么持否定抨击态度,总之在新闻评论节目中都可以形成对某一新闻事实的舆论氛围。受众通过新闻评论节目不仅仅能更完整地认知信息,还能获得评论中所涉及的社会价值标准、社会道德标准等信息,从而对自身的行动起到指导作用。大众可以根据新闻评论节目了解到权威机关对新闻事实的态度,从而得到方向性的指示,在对此问题的处理上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对大众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新闻事实的深化。一般意义上的新闻报道只传播新闻事实,其中可能隐含传播者的观点、态度,但需要受众自己进行理解分析
40、后才能领会。第二,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36对社会舆论的深化。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在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的基础上,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入剖析的一种评论形式。因为新闻评论具有社会教育功能,因此在传播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否则对受众的教育将产生负面影响。首先,传播者要保证新闻评论观点的准确性。新闻评论节目不是简单的对新闻事实的阐述或一般性的分析,而是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深入剖析分析事物的本质意义。其次,分析观点要注重方式的合理性。评论者和受众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创作者应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况科学地选择评论方式。第三,要注重在评论中增加可感要素。因为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使得评论的表现多为抽象
41、的说理,这使得新闻评论的传播对受众的要求颇高,要求受众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三、社会影响与控制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37从本质上说,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还是存在着根本区别的。新闻报道更加侧重对新闻事实的记录与传播,而新闻评论则更注重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判断。它不仅提供了大众需要了解的新闻事实信息,还引导了大众对该信息的认识和判断。(一)舆论监督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新闻舆论监督形式,担负着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今新闻改革浪潮掀起,新闻评论节目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现。从整体背景上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大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新闻队伍素质不断提高,都使得我国的
42、新闻评论节目能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揭露社会事实,曝光丑恶现象。从而起到净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作用。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38中央电视台非常注重通过新闻评论节目进行舆论监督,如焦点访谈新闻1+1等节目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功能,节目的策划非常关注舆论监督的力度和深度。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并不是单向的传播,而应该是一个与受众互动的传播过程。虽然广播电视的新闻评论不如网络新闻评论容易实现媒体与受众的直接互动,但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也在新闻评论节目中加入了部分前期调研与反馈的方式,这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功能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43、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应当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力求成为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的补充,构建健康向上的社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39会舆论。创作者在制作节目时应当明确自身立场,认识到新闻评论节目中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曝光并不是和某个人、某个单位过不去,而是为了树立政府清正廉明的形象,也是替人民群众说话,及时阻止错误的蔓延,促进问题的解决。(二)舆论引导面对不断深入的新闻改革,新闻评论在媒体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针对社会上的各个现象进行监督思考,因此舆论引导也成为新闻评论节目最为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如今人类已经步入信息社会,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进入到新闻传播领域中
44、,信息的数量暴增,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选择面也随之增大。可以说我们的整个世界已经被信息所充斥,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为我们获取的信息都是有价值的,如今的垃圾信息也使得受众在信息大潮中显得力不从心。面对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40这样的现状,新闻媒介加强新闻评论的力度和深度是解决当今信息混乱的方法之一。如今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在节目中对某一新闻事实所反映出的立场和判断也不尽相同,这真实的呈现出我国当下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元化的言论空间。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在进行舆论引导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将不同的舆论进行整合,并对符合我国主流价值规范的评论进行宣传。总之,社会舆论作为公
45、众意见,一定要借助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大众化传播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正面引导。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要想更好地实现其舆论引导功能,就要尽可能依托意见领袖,将观点信息进行正面有效的传播。节目创作者要找准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疑点事件,准确地发表评论,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41为受众排疑解惑,真正满足受众的需求。(三)社会整合广播电视如今已经深入到大众的生活中,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又在人们的生活中长期深刻地发挥着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说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已经直接介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它监督着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行,并指导着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判断及立场态度。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主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评价判断影响受众的思想观念,达到社会整合的作用。在传播过程中,新闻评论也要坚守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即以事实为基础,传播现实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整合功能得以显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大众行为的引导。新闻评论中实现了对事实信息和观点信息的同 出版社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视新闻评论42时传播,其对新闻事实的判断会影响受众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判断。因此,大众可以通过新闻评论找到在现实中行动的参照标准。第二,对大众思想的整合。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涌动并对大众的心理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大众在这样的社会中必须要确定自己的身份,寻求自身的社会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