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八专题八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议论文议论文(一)读书如熬粥(一)读书如熬粥 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
2、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
3、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
4、这样只会徒劳无功。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 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
5、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 )A. 第段的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中引出下文对读书方法的议论。B. 读书如熬粥,要有耐心。读书不可粗枝大叶,要从容地读。C. 香菱学诗中,香菱的学诗经历可作为文中“读书之法,贵在选择”的论据。D. 短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末段总结全文,强调读书的重要性。D2.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母亲熬粥的事,目的是引出文章的论题,进而进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B. 文章第段及最后一段用熬粥的“三要素”比喻读书的三大法则。 C. 文章第段举国学
6、大师陈寅恪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的事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之法。 D. 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C3. 作者说“读书如熬粥”,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 _选择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选择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 (二)调理自己(二)调理自己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要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的心理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若能如此,才算是真进步。 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皆因人类有一种优越的力量,能改变外界,创造东西。要有此改变外界的能力,必须本身不是机械的。人类优
7、长之处,即在其生命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这从何处见出呢?就是在于他能自觉;而更进步的,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面的东西,都知道调理他,譬如我们种植花草,或养一个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就必须调理他。又如自己的寝室,须使其清洁整齐,这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需要调理,对自己则忘记调理,是不应该的。 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心思与心情两面。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要调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如缺乏条理,徒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知识是要用调理来驾驭的。而心思之清楚有调理,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
8、情是最根本的。 对心情应注意的有两点:一是懈,一是乱。懈是一种顶不好的毛病,偶然懈一下,这事便作不好;常常散懈,则这人一毫用处没有。在写文章时的苟且潦草敷衍对付,都是从懈而来。文章写得短不要紧,最不好是存苟且心理。一有这心理,便字不成字,话不成话,文不成文。苟且随便从散懈心理来,干什么事都不会成样儿。乱是心情不平,常是像有点激动,内部失掉均衡和平,容易自己与自己冲突,容易与旁人冲突,使自己与环境总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关系。乱或暴乱,与散懈相反;散懈无力,暴乱初看似乎有力,其实一样的不行。因其都是一种机械性,都无能力对付外面变化,改造环境。然则如何可不陷于机械而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这就要能自觉,不散
9、懈,亦不暴乱,要调理自己,使心情平和有力,这就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 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在我们寻常言动时,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而在做事的时候,尤须集中精力。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心气平稳地去说去做。譬如写一篇文章,初上来心很乱,或初上来心气尚好,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从事,如果一随便,就很难有成就。所以我们的东西不拿出则已,拿出来就要使他有力量。诸同学中有的却肯用心思,但在写文章时,条理上还是不够,有随便苟且之意,字句让人不易看清楚。有的同学还更差些。 这不是一件小事体,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10、 )A. 学会心理的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进步。B. 人类之所以超过其他生物,是因为比其他物类少机械性。C. 说话和写文章时,要想表达清楚明白,心思必须先有条理。D. 调理自己的心情,使之平和有力,是改变气质的根本功夫。A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学会回头看自己,健全自己的心思心情,是求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这比学习知识更重要。B. 心思与心情是密切相关的,但两者有主次之分,要想调理心思,就得先调理自己的心情。C. 心情的暴乱与散懈,两者看似不同,但都能使我们陷于一种机械性,乱而导致行事不顺。D. 调整心理,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努力写出有力量的文章,这是一个很紧
11、要的根本所在。D3. 根据文意,说说可以在学习上如何“调理心情”?_备考要拟订周密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要保持内心备考要拟订周密的学习计划,拟订计划要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安定。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着的平和和安定。教室黑板上方的墙壁上,张贴着“净净”“”“静静”“”“敬敬”“”“竞竞”四个大字。学习遇到困四个大字。学习遇到困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难时,冷静思考,多方请教,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三)别让标签绑架了自己(三)别让标签绑架了自己 小时候,只是几次英语考试考砸了,父母或老师是否就说你在语言上没有天赋?你是否认同他们的说法,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从此在英语这一
12、门功课上得过且过? 也许,你只是爱没心没肺地说几句笑,身边的人是否就评价你是个幽默的人?而你是否认同了他们的评价,在日后的每一次聊天里都刻意找寻展现自己“幽默”一面的机会,却时不时也会不小心玩砸、把气氛搞到非常尴尬? “没有语言天赋”也好,“幽默”也罢,这些他人给我们贴上的标签,看似是在了解情况后作出了负责任的评价,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不愿意深入了解便匆忙将人分类的一种精神偷懒。但糟糕的是,如果我们认同于他人一时贴上的“标签”,有意维持正面“标签”给自己带来的形象,对负面“标签”也采取消极认可的态度,那对我们的成长将是非常不利的。 读初中的时候,也许真是有些天赋的因素,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位列年级前茅
13、,而数学成绩却往往惨不忍睹。家长也好,班主任也好,都说这孩子有语言天赋,适合读文科,理科只能说是马马虎虎。 在这些“标签”的影响下,我也开始认为自己真的有语言天赋,在英语学习上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功夫,而既然不适合读理科,那数理化就随便应付一下得了。 到了高中,由于被分配到实验班,身边不乏优秀而又刻苦的同学,在这里,我的英语天赋比不过别人的朝夕努力,我的数学更是惨得一塌糊涂。 我迷茫了,难道天赋不是比努力更重要吗?为什么天赋还会输给努力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逃避去想这些问题,将最好的时间荒废在网吧上。但高二以后,我开始有意去恶补数学,在英语上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两门功课的成绩都排到了前列的位置
14、。 这其中的改变涉及到了两种思维模式,在乔希维茨金的学习之道里,这两种思维模式分别叫做“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持有“整体理论”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很聪明、很有天赋,并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必须归功于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一种固定的、无法再改变的“整体”。 而采取“渐进理论”的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目前的成绩有赖于不懈的努力,并认为循序渐进的努力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在遇到挑战时,“渐进理论”者更有可能去迎接挑战,将未来的成功与当下刻苦努力联系在一起;而“整体理论”者则容易感到焦躁不安,并以简单的“聪明”“愚笨”或是好、坏来评价自身,倾向于采取“无助反应”。 对“整体理论
15、”者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外乎是别人有意无意给他们贴上后产生了自我认同的一种“标签”。初中的时候,我认同了父母老师给我贴的“标签”,采取了“整体理论”的思维模式,在英语方面认为“天生我材”,不需要太努力,在数学上则深信自己“生来不是那块料”,努力了也没用,于是他人贴“标签”时的精神偷懒转化成了自己在学习道路上实际偷懒。 等到升上高中,在真正优秀而又刻苦的人面前,所谓的“天赋”根本不堪一击,我便又跟大部分“整体理论”者一样,开始逃避现实。所幸的是,在迷失过后,我尝试了去努力,无意间成了一名“渐进理论”者,最终也靠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不过,我要讨论的既不是努力跟天赋哪个更重要,也不是努力了
16、是否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而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标签。正面的标签固然是一种肯定,但如果我们美滋滋地享受着这些标签给自己带来的飘飘然,并在生活中刻意寻找机会去证明这些标签的正确性,那我们自身就会被标签所绑架,要么拼命维持标签给自己树立的形象,要么某一天被标签外的因素所打败。同样地,一旦我们认同了反面的标签,那我们在某一方面就很难再取得成长,面对人生中的失败时更容易放弃自己,在沮丧中日趋沉沦。 生活中不乏这种以“天赋论”去论断他人及自身的人,我们必须小心他们给我们贴上的标签,当然,更要小心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在固化的标签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醒地知道,自己是一个可以不断成长的个体,即使是天才
17、,也离不开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勤能补拙的道理,也应该融入到每一个笨蛋的血液中去。真正的赢家,不是一次成绩好就被贴上了标签的天才,而是无论成功失败,都敢于撕下标签,在不断的努力和反思中追求更好的每一个自己。1. 通读选文,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整体理论”者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别人给他们贴上后产生自我认同的一种“标签”。B. 采取“渐进理论”的人,认为循序渐进地努力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将未来的成功与当下努力联系在一起。C. 文章写“我”的经历,并不是为了突出文章的故事性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是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趣味,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说服力。D.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重
18、点阐述了人不能随意地给别人或自己“贴标签”这个问题。D2. 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下列是对待生活中的“标签”不正确的做法是( )A. 在固化的标签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醒地知道,自己是一个可以不断成长的个体。B. 即使被贴上“标签”,也要认识到:天才的成功,也离不开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C. 正面的标签是一种肯定,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是有很多好处的,我们无须提防。D. 无论成功失败,都要敢于撕下标签,在不断的努力和反思中追求成为更好的自己。C3. 简述第段在文中的作用。_列举自己的经历,为了引出下文要论述的问题,如何列举自己的经历,为了引出下文要论述的问题,如何对待别人给贴的对待别人给贴
19、的“标签标签”, 激发读者的阅读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趣味,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说服力。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说服力。(四)学会转身(四)学会转身董建昌 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只要稍稍转个身,我们看到的就会是一个崭新的天空,就像丢失在刨花里的那块表,大人们翻烂了刨花,找遍了工具箱,甚至木匠的口袋,都没能找到,而
20、那个孩子只是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即凭借手表指针“嘀嗒、嘀嗒”的走动声就轻易地找到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卡耐基说:“一个人要想让自己的生活愉快、自在,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学会变通是很重要的。”一次,爱迪生让助手帮助自己测量一下一个梨形灯泡的容积。助手接过后,立即开始了工作,他一会儿拿游标卡尺测量,一会儿在稿纸上计算,后来甚至还动用了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可几个小时过去了,他忙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算出结果。就在助手搬出大学里学过的知识,准备再一次计算灯泡的容积时,爱迪生进来了。爱迪生看到助手面前摆满了各种工具书和身旁的那一堆稿纸,立刻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拿起灯泡
21、,朝里面倒满水,递给助手说:“你去把灯泡里的水倒进量杯里,就会得出我们所需要的答案。”这时,忙得满头大汗的助手才恍然大悟:自己想的太复杂了。看来,学会变通,善于让自己的思维转身是很重要的。 是的,我们很多人就像爱迪生的助手一样,做事不知道变通,结果是花费了很多力气,到头来却一事无成。遇到看似难解的问题,学会换一种思维,从不同角度看,这样,“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化了,而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1916年,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准备修建一座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可最后在砖头上出现了问题。因为,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过来,每磅要2.5美元。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镇里的预算。后来,大家又想了许多
22、种货运方式,甚至包括空运都不行。就在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不知谁说了句,邮寄砖啊!结果是,包裹每磅邮费是1.05美元,比火车便宜了一半多。 这样,小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更为有趣的是,这个故事后来还被西点军校作为案例选入了教材,用来诠释一条校训:要保持“头脑简单”,敢于去干所谓“办不到”的事情。 通过邮局邮寄货物,这无疑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见、简单而又便捷的方式,很多人就是想不到。为什么呢?他们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达芬奇语)。细想,在生活中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达芬奇说的这种将问题简单化的思维嘛。 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
23、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改变一下固有的思维方式,转个身,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学会转身,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把看似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你就会发现人生其实好简单,成功其实离你也并不远。 (选自演讲与口才,有改动)1.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那个孩子找到手表是因为他换了一个寻找的角度。B. 爱迪生的助手在测量灯泡容积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C. 西点军校的校训告诉我们只要保持头脑简单就会把任何事情做好。D. 人们常常想不到用简单、便捷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因为不懂得坚持。A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第段引
24、出文章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 第段列举美国某一小镇的一个人想出用邮寄砖代替火车运砖的办法,使小镇拥有第一家银行。 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C. 第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中心论点。D.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人生其实好简单。D3. 下面有关宋濂的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为什么?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事例:明代宋濂幼时家贫,努力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终于成为学,终于成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之一。_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所给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题,而所给事例侧重
25、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文的事实论据。(五)有一种精神叫专一(五)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也表明,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屠呦呦就是用心专一的典型。55年里,除了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无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从2 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
26、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的钱伟长,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研究。终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获得重要成就,被人称为“万能科学家”。屠呦呦、钱伟长的事业轨迹似乎在提醒人们:获得成功的途径,唯有专一。 反之,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一治国,痴迷木匠,虽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位著名的骨科专家,担任医院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不专一于“正业”,热衷搞房地产开发,虽然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地盘不断拓展,但诊断、医疗的服务质量却不断下降,最终导致医疗事故频发,病人
27、及家属怨声载道。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专一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追逐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步入歧途。 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选自人民
28、日报2015年11月20日04版有删改)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B. 最后一段阐述“专一”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并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结论。C. 本文第段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D. 本文第段用左右手不能同时画圆和方的故事引出论题,生动有趣,吸引了读者的兴趣。A2. 下列四句名言中,能够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B.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C.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梁启超D.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杨绛C3. 选文的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_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具体典型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通过列举具体典型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论证了证了“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成”这一中心论点。这一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