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情境二学习情境二甘甘 草草 左旋。左旋。二氢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耳酮(二氢 )黄烷醇类橙酮花色素类等(2-位)(2,3-位)(无)*OHOOOO2*OOOOOOOO47+ 有 交叉共轭体系 无黄酮(灰黄黄色) 二氢黄酮黄酮醇(灰黄黄色) 二氢黄酮查耳酮(黄橙黄色) 二氢查耳花色素类(颜色随而改变)花色素类(颜色随而改变) 黄烷醇类黄烷醇类 异黄酮(无或微黄色)异黄酮(无或微黄色) 红色(红色( 8.5)OOOOOO47+黄酮二氢类(环半椅式结构)黄酮醇异黄酮(羰基与环立体障碍)查耳酮分子间排列不紧密,(交叉共轭)水分子易于进入水溶度小水溶度大2OOHRH 二氢黄酮 二氢黄
2、酮醇黄酮类化合物溶解性(极性)规律黄酮类化合物溶解性(极性)规律:三糖苷三糖苷 双糖苷双糖苷 单糖苷单糖苷 苷元苷元3 - O - 糖苷糖苷 7 - O - 糖苷(平面性分子)糖苷(平面性分子)花色素花色素(平面性分子平面性分子,离子型离子型) 非平面性分子非平面性分子 平平面性分子面性分子黄酮苷黄酮苷(亲水性亲水性) OOH+Cl2、碱性:、碱性: -吡喃酮环1-氧原子 微弱碱性(孤对电子,接受质子) 仅溶于强的、浓酸仅溶于强的、浓酸+水水 (浓硫酸)(浓硫酸) 烊 盐(呈色) 应用 初步鉴别黄酮母核类型:黄酮、黄酮醇 黄橙色,并有荧光 二氢黄酮 橙红(冷)、紫红(热) 查耳酮 橙红洋红 异
3、黄酮(二氢) 黄色 橙酮 红洋红(一)还原反应(一)还原反应反应类型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鉴别特征 鉴别意义鉴别意义 备注备注 盐酸-镁粉 黄酮、二氢黄酮、 红紫红 黄酮类特征性 假阳性 反应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鉴别反应 (花色素) (最常用) 查耳酮、橙酮、 (-) 儿茶素类、异黄酮 (-) 四氢硼钠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二氢黄酮类特有 还原反应 其它黄酮类 (-) 钠汞齐反应 黄酮、二氢黄酮 红 异黄酮、二氢异黄酮 红 黄酮醇类 黄淡红色 二氢黄酮醇类 棕黄色与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与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反应类型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及鉴别意义鉴别特征及鉴别意义 备备 注注 锆盐
4、锆盐 枸橼酸枸橼酸 锆盐锆盐-枸橼酸枸橼酸 3或或3,5 -二二 黄色黄色 黄色不褪黄色不褪 (2) 5 黄色褪去黄色褪去 示示 氨性氯化锶氨性氯化锶(2) 邻二酚羟基邻二酚羟基 绿、棕乃至黑色绿、棕乃至黑色 三氯化铁三氯化铁(3) 酚羟基酚羟基 紫、蓝、绿紫、蓝、绿三氯化铝三氯化铝 3,4 黄色黄色 (3) 5,4 鲜黄色荧光鲜黄色荧光 邻二酚羟基邻二酚羟基 (4或或7,4黄酮醇,天蓝色荧光)黄酮醇,天蓝色荧光)示示(三)(三) 硼酸显色反应硼酸显色反应 硼酸 5 - 羟基,4 - 羰基黄酮 黄色,绿色荧光(草酸液) (H33) 6-羟基,4 - 羰基查耳酮 黄色,无荧光(枸橼酸) 反应类型
5、 鉴别特征及鉴别意义 备 注黄酮醇黄酮醇 黄色黄色 O 棕色棕色 稀氢氧化钠 邻三酚羟基黄酮类 暗绿蓝绿色纤维状 邻三酚羟基鉴别氨蒸气或碳酸钠溶液氨蒸气或碳酸钠溶液 颜色变化颜色变化 、(四)(四) 碱性试剂反应碱性试剂反应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黄酮黄酮 黄黄 橙色橙色 查耳酮、橙酮查耳酮、橙酮 红红 紫红紫红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 黄黄橙色(冷)橙色(冷) 深红深红 紫红(较长时间或加热)紫红(较长时间或加热)母核类型鉴别 五氯化锑五氯化锑 (5): 查耳酮特征性显色反应查耳酮特征性显色反应 (红或紫红色沉淀红或紫红色沉淀) 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类呈橙色。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类呈橙色。s
6、反应:酚羟基对位活泼质子的特征(蓝反应:酚羟基对位活泼质子的特征(蓝 或蓝绿色)或蓝绿色) (五)与五氯化锑反应(五)与五氯化锑反应(六)其他显色反应(六)其他显色反应任务一任务一槐米粗粉槐米粗粉加约加约6倍水及硼砂适量,煮沸,在搅拌下加入石灰倍水及硼砂适量,煮沸,在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至乳至89。在保持该条件下,微沸。在保持该条件下,微沸2030,随时补,随时补充失去的水分,趁热抽滤,药渣加充失去的水分,趁热抽滤,药渣加4倍量水,同法倍量水,同法再提再提2次次合并提取液合并提取液在在6070下,用浓盐酸调下,用浓盐酸调5,搅匀,静置,抽,搅匀,静置,抽滤,水洗至洗液呈中性,滤,水洗至洗液呈中性,
7、60干燥干燥芸香苷粗品热水或乙醇重结晶热水或乙醇重结晶芸香苷芸香苷任务二任务二1、提取、提取2、分离(采用聚酰胺色谱法)、分离(采用聚酰胺色谱法)任务三任务三苷类苷类() 苷类又称为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苷类又称为苷或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衍生物,如氨基酸、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称为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半缩醛物质(称为苷元或配基)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如苷香苷物。如苷香苷 苷类由结构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苷类由结构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苷元苷元 + 糖糖 苷苷 可变因素较多,尤其是苷元部分,种类
8、可变因素较多,尤其是苷元部分,种类繁多,十分复杂。因此,苷的分类也有多繁多,十分复杂。因此,苷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种方法。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连接的键称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连接的键称为苷键,形成苷键的原子称为苷键原子。为苷键,形成苷键的原子称为苷键原子。几乎所有的天然产物如黄酮素、蒽醌素、苯几乎所有的天然产物如黄酮素、蒽醌素、苯丙素、萜类、生物碱等均可与糖或糖的衍生丙素、萜类、生物碱等均可与糖或糖的衍生物形成苷。物形成苷。苷的共性:糖和苷键(糖与糖及糖的衍生物苷的共性:糖和苷键(糖与糖及糖的衍生物组成的
9、化合物虽不称为苷,但它们形成的化组成的化合物虽不称为苷,但它们形成的化学键均称为苷键。)学键均称为苷键。)糖类糖类一、单糖的结构一、单糖的结构糖类亦称为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糖类亦称为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同时也是绝大多数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生产物,同时也是绝大多数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初始原料。初始原料。除了作为植物的贮藏养料和骨架成分外,有些在抗除了作为植物的贮藏养料和骨架成分外,有些在抗肿瘤、抗肝炎、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等方面还肿瘤、抗肝炎、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等方面还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单糖()是多羟基
10、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亦是组成糖类及其衍生物的基本单元。亦是组成糖类及其衍生物的基本单元。表示单糖的结构式包括投影式、投影式和表示单糖的结构式包括投影式、投影式和优势构象式三种。多以投影式表示。优势构象式三种。多以投影式表示。二、糖的分类二、糖的分类(一)单糖:包括五碳醛糖、六碳醛糖、六(一)单糖:包括五碳醛糖、六碳醛糖、六碳酮糖、甲基五碳醛糖、氨基糖、去氧糖、碳酮糖、甲基五碳醛糖、氨基糖、去氧糖、糖醛酸、糖醇等糖醛酸、糖醇等1、五碳醛糖、五碳醛糖2、六碳醛糖、六碳醛糖3、六碳酮糖、六碳酮糖4、甲基五碳醛糖、甲基五碳醛糖5、氨基糖、氨基糖6、去氧糖、去氧糖:2-位碳上的羟基被氢取代的单糖分位碳
11、上的羟基被氢取代的单糖分子。子。7、糖醛酸、糖醛酸8、糖醇:单糖的醛基被还原成羟基所得到的、糖醇:单糖的醛基被还原成羟基所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二)低聚糖()(二)低聚糖()1、定义:由、定义: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聚糖。直链或支链聚糖。2、按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基数目可将其分为二、按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基数目可将其分为二糖、三糖、四糖等。糖、三糖、四糖等。 3、按是否含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将其分成还、按是否含有游离的醛基或酮基将其分成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原糖和非还原糖1)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称为还原糖;如)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称为还原糖;如麦芽糖、芸香糖等
12、麦芽糖、芸香糖等2)两个单糖都以半缩醛或半缩酮上的羟基通)两个单糖都以半缩醛或半缩酮上的羟基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的低聚糖称为非还原糖。过脱水缩合而成的低聚糖称为非还原糖。如蔗糖、海藻糖等如蔗糖、海藻糖等(三)多聚糖(三)多聚糖(),简称多糖,简称多糖1、由十个以上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结构复、由十个以上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类结构复杂的大分子化合物。一般多糖都由杂的大分子化合物。一般多糖都由100个以上甚至个以上甚至几千个单糖组成。几千个单糖组成。2、基本性质:甜味、强还原性的消失而不同于单糖。、基本性质:甜味、强还原性的消失而不同于单糖。3、多糖的研究与应用、多糖的研究与应用 免疫促进功能
13、、肿瘤抑制功能、搞活性免疫促进功能、肿瘤抑制功能、搞活性 4、多糖的分类、多糖的分类1、按其在植物中的功能,可分为两类:、按其在植物中的功能,可分为两类: 作为动植物的支持组织,不溶于水,如纤维作为动植物的支持组织,不溶于水,如纤维素、甲壳素等;素、甲壳素等; 作为动植物的贮存养料,可溶于热水,如淀作为动植物的贮存养料,可溶于热水,如淀粉、肝糖原等。粉、肝糖原等。2、按照单糖的组成可将多糖分成均多糖和杂、按照单糖的组成可将多糖分成均多糖和杂多糖;多糖; 由一种单糖组成为均多糖;由二种由一种单糖组成为均多糖;由二种以上单糖组成的为杂多糖。以上单糖组成的为杂多糖。3、常见的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
14、葡、常见的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葡聚糖、果聚糖、半纤维素、树胶、粘聚糖、果聚糖、半纤维素、树胶、粘液质等;液质等; 常见的动物多糖:肝糖元、甲壳素、常见的动物多糖:肝糖元、甲壳素、肝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肝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 等。等。三、糖的理化性质与检识三、糖的理化性质与检识 (一)糖的理化性质(一)糖的理化性质(1)具有醛(酮)基、伯醇基、仲醇基和邻)具有醛(酮)基、伯醇基、仲醇基和邻二醇基结构,可被氧化;如银镜反应,斐二醇基结构,可被氧化;如银镜反应,斐林反应;林反应;(2)单糖在浓酸()单糖在浓酸(4-10n)加热条件下,脱)加热条件下,脱去三分子水,生成具有呋喃环结构的糠醛
15、去三分子水,生成具有呋喃环结构的糠醛衍生物。多糖和苷类在浓酸的作用下水解衍生物。多糖和苷类在浓酸的作用下水解成单糖,然后再脱水形成相应的产物。如成单糖,然后再脱水形成相应的产物。如反应。反应。 (二)糖的检识(二)糖的检识(1)碱性酒石酸铜(试剂)反应)碱性酒石酸铜(试剂)反应 + 2()()2 + + 2O (黄红色)(黄红色) +3H2O 适用于还原糖,碱性酒石酸铜应新鲜配制。适用于还原糖,碱性酒石酸铜应新鲜配制。(2)氨性硝酸银试剂(试剂):银镜反应)氨性硝酸银试剂(试剂):银镜反应 + 3 + 3H2O 4 + 金属银附在试管壁上呈光亮银镜或析出黑色金属银附在试管壁上呈光亮银镜或析出黑
16、色沉淀。沉淀。(3)-萘酚萘酚-浓硫酸反应(反应)浓硫酸反应(反应) 单糖、多糖、苷类都可在浓硫酸作用下单糖、多糖、苷类都可在浓硫酸作用下与与-萘酚试剂反应。本法可用于苷和苷元萘酚试剂反应。本法可用于苷和苷元的区别。的区别。 结晶和重结晶法1.1.结晶的条件结晶的条件4.4.纯度的判断纯度的判断3.3.结晶的方法结晶的方法2.2.溶剂的选择溶剂的选择结晶与结晶与重结晶重结晶 色谱分离法一、吸附色谱法吸附色谱法吸附色谱法吸附剂吸附剂洗脱剂洗脱剂被分离的物质被分离的物质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操作方式操作方式1.硅胶 一种酸性吸附剂,使用于分离中性和酸性成分(1)用法(2)型号2.氧化铝 由氢氧化铝灼烧而
17、得,分为碱性、中性和酸性三种(1)用法(2)型号3.活性炭 非极性吸附剂作用 分离氨基酸、糖类和苷类等水溶性成分极性顺序:石油醚 环己烷 二硫化碳 四氯化碳 三氯乙烷 苯 甲苯 二氯甲烷 乙醚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 丙酮 乙醇 甲醇 吡啶 酸 水 混合溶剂 1.极性吸附剂 被分离得化合物极性基团极性越大、数量越多吸附力越强,共轭双键越多吸附力越强。2.非极性吸附剂 极性越小吸附力越强。二、分配色谱法分配色谱法分配色谱法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正正相相分分配配色色谱谱反反相相分分配配色色谱谱正相正相色谱色谱极性物质吸附强极性物质吸附强非极性物质吸附弱非极性物质吸附弱后出后出先出先出反相反相色谱色谱极性物
18、质吸附弱极性物质吸附弱非极性物质吸附强非极性物质吸附强先出先出后出后出(一)基本原理(二)支持剂(三)分配色谱种类 正相分配色谱 反相分配色谱(四)操作方式 1.纸色谱 2.分配薄层色谱 3.分配柱色谱(一)聚酰胺结构*CH2H2CCH2H2CCH2CNHO*nCH2CCH2CH2CH2CH2CH2COCH2NOHCH2NHCH2CCH2CH2CH2CH2NCOCH2OHNHOOOH移动相固定相聚酰胺吸附层析原理聚酰胺吸附层析原理(二)基本理论氢键吸附强度的影响因素吸附强度的影响因素1.溶剂种类溶剂种类2.化合物结构化合物结构(1 1)形成氢键的基团越多,吸附越牢。)形成氢键的基团越多,吸附越牢。(2 2)形成氢键基团的位置不同,吸附强度不同。)形成氢键基团的位置不同,吸附强度不同。(3 3)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程度越多吸附性越强。)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程度越多吸附性越强。(4 4)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强度减弱。)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强度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