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基础知识介绍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463116 上传时间:2022-04-2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药基础知识介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药基础知识介绍中药基础知识介绍 中药的概念中药的概念 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 中药的煎服方法中药的煎服方法一、中药的概念一、中药的概念v中药是在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以后,人们对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称呼,是与西医相对而言的。v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还有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v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的范畴。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

2、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 二、中药的炮制二、中药的炮制v中药炮制法是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而制定的,是将原药材进行净选,切制和炮制等制作而制成一定规格的炮制品,通称为“中药饮片”,以适应中医临床医疗和中成药配制的需要,保证中医用药质量,使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v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五方面:消除或减低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减毒)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增效)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性) 使中药饮片达到一定的净度和纯度标准适应于中药制剂的配制和中药的贮备;(纯净)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便用) 三、中药的性能三、

3、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征的高度概括。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一般包括: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一般包括:v四气五味四气五味 v升降浮沉升降浮沉v归经归经 v毒性毒性v中药的四气五味中药的四气五味四气 l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l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

4、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l还有一些平性药,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故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 l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l一般来讲,寒

5、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五味五味l五味一般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最基本的滋味。此外还有淡味、涩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酸,淡附于甘,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l味的确定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 如黄连、黄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乌梅、木瓜之酸,芒硝、食盐之咸等l后来由于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l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对药物作用的认识不断丰富,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来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并无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于治疗表证;

6、后者有消痈散结作用,常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证。二者的作用皆与“辛能散、能行”有关,故皆标以辛味。磁石并无咸味,因其能入肾潜镇浮阳,而肾在五行属水与咸相应,磁石因之而标以咸味。 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由此可知,确定味的主要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二是药物的作用药物的作用。l五味的作用 辛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 用。甘甘能补、能缓、能和,即有补益、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和中的作用。酸酸能收、能涩,即有收敛固涩作用。苦苦能泻、能燥、能坚。有清热泻火、燥湿、通泄下降、坚阴等作用。咸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作用。淡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v中药的升

7、降浮沉中药的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指的是药性的趋向。 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是发散,沉是清利。 凡升浮的药物,都主上行而向外,有升阳、解表、散寒等作用;凡沉降的药物,都主下行而向内,有潜阳、降逆、收敛、清热、渗湿,泻下等作用。 药物的升降沉浮的特性,与药物的气味、质地轻重有关。 凡味属辛甘、性属温热的一类中药,大多数能升,比如麻黄、桂枝;味属苦咸;性属寒凉一类的药物,大多数沉降,比如牡蛎、大黄。花、叶及质量轻的中药,大多能升浮,比如辛夷、升麻;果实种子及质量重的中药,大都能沉降,如枳实、熟地、磁石。 升降浮沉这一特性为临床用药的一大原则 。 病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药;病在下、在里宜用沉降。病势上逆者

8、,宜降不宜升;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中药的升降浮沉作用,是随炮制或配伍的不同而转化。 如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收敛,盐制则下行。在复方中,少量升浮药物与多量沉降药配伍时会呈现下降特性;而少量沉降药物与多量升浮药配伍时会呈现上升特性。 v中药的归经中药的归经归经就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具体部位。治某经或某几经的病,就归这经或这几经。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统称。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来确立的。 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归经所依据的是用药后的机体效应所在,而不是指药物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注意!勿将中医脏腑经络定位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混为一谈。v毒

9、性毒性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前人是以中药偏性强弱来解释有毒、无毒及毒性大小;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甚至危及生命;毒性反应是临床用药时应当尽量避免的;毒性反应的产生与药物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短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因此,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从上述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避免中毒发生。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是从不同的侧面来阐述中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是从不同的侧面来阐述中药性能的,因此,必须诸方面合参才能较全面掌握性能。药性能的,因此,必须诸方面合参才能较全面掌握性能。 四、中药的配伍四、中药的配伍 v配

10、伍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相须:即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然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加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11、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v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v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相须、相使的配伍)v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恶的配

12、伍)v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相畏、相杀的配伍)v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相反的配伍)v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五、中药的用药禁忌五、中药的用药禁忌中药的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v配伍禁忌: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即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萎、

13、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v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 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雄黄、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川乌、草乌、藜芦、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 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 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慎用药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v服药时的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 在古代文献上

14、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一般而言,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辛热、油腻、腥膻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不同: 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类食物; 寒性病应忌食生冷; 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应忌食辣椒、胡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六、中药的煎服方法 临

15、床应用的中药主要有二类:中的成药和中药汤剂。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大多在各药的说明书上均有祥细说明,病人只要根据医嘱及说明书即能服用。中药汤剂是临床应用中药最常采用的剂型,并且大多由病家自制,为了保证临床用药能获得预期的疗效,采用正确的汤剂煎煮方法和服用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v煎煮方法煎煮方法煎药器具:最好用陶瓷皿中的砂锅、砂罐,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煎药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煎药用水: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以用来煎煮中药。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中药饮片的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但实际操作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

16、液面淹没饮片约2cm为宜。煎前浸泡: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煎煮火候及时间:煎药一般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煎药时间视不同类型的药物有所不同,一般说,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沸后煎15 20分钟左右即可;一般性药物沸后煎20 30分钟;滋补性药物则煎煮时间稍长,沸后再文火维持45 60分钟。煎煮次数及药汁量: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 药汁量:儿童每剂头汁5070 ml,二汁4060ml; 成人每剂头汁160170 ml,二、三汁140150ml。入药方法

17、: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解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 先煎:大多是一些矿物、贝壳类药物(如磁石、牡蛎等)或有毒性的药物(半夏、川乌、附子等),先入煎30分钟左右或更长时间后,再与其它药同煎,以达到有效成分充分溶出或降毒、去毒的目的。 后下:有些药物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入药宜后下,即待其它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煮几分钟即可。如薄荷、砂仁、大黄、番泻叶等。 包煎:有些因药物质地过轻,煎煮时易漂浮在药液面上,或易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如蒲黄、海金沙等);有些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煎煮时容易粘锅、糊化、焦化(如车前子、葶苈子等

18、);有些药物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如辛夷、枇杷叶、旋覆花等);这几类药入药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另煎:如人参等贵重药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它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烊化:如阿胶等胶类药,容易粘附于其它药渣及锅底,既浪费药材,又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后,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及竹沥等液性药材,宜用煎好的其它药液或开水冲服。v服药方法服药方法 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途径。但口服给药的效果,除受到剂型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服药的时间、服药的多少及服药的冷热等服药方法有关。服药时间: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的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 泻下药宜晨起空腹时服药; 驱虫药、攻下药及其它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宜饭前服用; 消食药、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宜饭后服用; 安神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药; 缓下剂、涩精止遗药宜在晚间或睡前服药。 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服药多少: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服药冷热:一般汤剂多宜温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药基础知识介绍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