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疔疮 痈 发 发颐疔疮疔疮 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好发于颜面部、手足部。定义首见素问生气通天论诸病源候论“疔疮者,风邪毒气于肌肉所生也”“初起时突起如丁盖,故谓之疔疮,令人恶寒,四肢强痛。”“手足头面骨节间者最急,其余处则可也,毒人腹则烦闷恍然大惚不佳,或如醉,患此者三、二者便死。”外科精义“夫疔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是也。”“其候本因甘肥过度,不慎房酒,以致邪毒蓄结,遂生疔疮”“如针不痛,其人眼黑,或见火光者,不可活也,此邪毒之气入脏腑故也。”按部位分: 颜面部、手足部按性质分 红丝疔 烂疔 疫疔等。重点 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颜面部疔疮好发部位 颜
2、面部均可发生。 但好发于:额前、颧、颊、鼻、颏、口唇等处。 命名方式较多,但多以部位与穴位命名。鼻根疔眉心疔鼻疔唇疔颧疔颧疔颌疔鼻疔人中疔迎香疔虎须疔虎须疔地仓疔锁口疔走黄之势走黄之势特点 颜面部 红肿热痛 疮形小3-6cm左右,有些如粟米般大小。 坚硬、根深,外形象钉子一样。 易走黄。(头为诸阳之会;西医认为感染沿静脉回流到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病因 内发: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脏腑蕴热内发: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脏腑蕴热火热之毒火热之毒 外外 感受风热火毒感受风热火毒 受受 皮肤破损,复感毒邪,蕴蒸肌肤皮肤破损,复感毒邪,蕴蒸肌肤内燔营血内燔营血 疔疮走
3、黄疔疮走黄炽盛临床表现初期: 火毒炽盛,气血凝滞 初起局部即有粟米样脓头,或痒或麻,继则红肿热痛,36cm,根深坚硬,如钉丁状 表证 重者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中期 火毒壅滞不散,热胜肉腐成脓(57天) 肿肿势渐大,四周浸润明显 疼痛痛加剧 疮顶破破溃 里证 伴有发热口渴,便干,尿赤,舌苔、脉象后期: 约第7-10日 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随脓外出,肿痛渐消,身热减退 1014天即可痊愈变证走黄 颜面部,尤其是“危险三角区” 妄加挤压挑刺 过早切开 不慎碰伤 表现:疔疮走黄 疮顶内陷疮缘水疱先紫后黑面目俱肿恶寒壮热神昏谵语走黄内陷中医辨治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火毒炽盛
4、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溃后余毒未尽 五心烦热 人参清神汤 陈皮、茯苓、地骨皮、麦门冬、当归、白术、黄芪、远志、柴胡、黄连外 治 初起 箍毒消肿 成脓 提脓祛腐,切开排脓 溃后 提脓祛腐,生肌收口注意 静卧休息,减少活动 忌服辛热发散之药 忌早期切开及针刺,忌挤脓 忌灸 忌过食膏粱厚味,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治疗方案 未“走黄”者,初期和中期以中药内治和西药抗感染为主,结合中医局部外治;溃后以中医外治为主。 一旦“走黄”,又应以西医静脉抗感染和对症治疗为先,控制后再按未“走黄”处理。手足部疔疮蛇眼疔沿爪疔蛇眼疔。虾眼疔,沿爪疔,代指蛇头疔蛇腹疔蛇腹疔蛇头疔手丫疔蛇头
5、疔合蛇腹疔托盘疔病因病机 内因 外因 内因是发病的基础 外因是发病条件及诱因 火毒炽盛-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热胜肉腐。蛇眼疔 首见于外科大成 虾眼疔、沿爪疔、 清以前“代指” 证治准绳最详(1)红肿热痛,一般2-3天成脓(2)甲周炎(3)甲下脓肿。黄色或灰白色的沿爪疔蛇眼疔。虾眼疔,沿爪疔,代指蛇头疔 手指末端 化脓性指头炎 证治准绳:天蛇毒 外科正宗:“天蛇毒一名蛇头疔,乃心火旺动攻注而成,其患指大若蛇头,赤肿欣痛,甚者疼及连心,寒热交作,或肿痛而延止。”(初期)麻、痒、刺痛。欣红肿胀。(中期)肿胀如蛇头,10天化脓伴剧烈的跳痛(溃后)早溃黄稠,如自溃较晚,脓出稀而臭秽多为损骨之象。蛇肚疔
6、蛇腹疔、鳅肚疔、泥鳅痈(疔)、 生于指腹部 化脓性腱鞘炎 外科证治全书:“泥鳅痈,一指通肿,色紫,形如泥鳅,欣热,痛连肘臂”;“蛇腹疔生于指中节前面,形如鱼肚,色赤疼痛。”蛇腹疔(初期)手指通红肿欣痛(成脓)7-10天,疼痛剧烈、跳痛(溃后)脓出黄稠易愈,切开不及时,脓出稀而臭秽。托盘疔 掌心毒或手心毒 发于手掌部劳宫穴处 易伴发红丝疔 易引起“走黄” 易伤筋骨手掌肿胀,手背较手心肿甚(手心角质层厚,淋巴引流向手背)严重时肿及手臂。辨脓 点压法 透光法辨是否损骨? 药线 X光摄片血常规 白总升高 中性粒细胞升高治则 内治:清热解毒。 外治:脓成尽早切开。内治(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要点:初期,火
7、毒凝结;营卫失和(2)热胜肉腐清热透脓托毒要点:邪正斗争剧烈。驱毒外出之势。(3)湿热下注清热解毒利湿部位:足底部。外治(切开) 原则: 指腹部不作切口 纵形切口 手指多从侧面切开 不跨关节 手掌部应依掌横纵切开。不能误从手背切开。蛇头疔的切口蛇眼疔的切口治疗方案 初期在西药抗感染、对症的同时,结合中医局部外治;中期脓熟,如有指骨损伤或指甲溃空,或疼痛明显,须首选手术治疗。后期以中医治疗为主。红丝疔l定义:发于四肢,皮肤呈红丝显露,迅速向上走窜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急性淋巴管炎)别名 红丝疮 赤疔 血箭疔 红演疔 红线疔 血丝疔首见证治准绳部位 四肢特点 细红丝一条 迅速向上走窜病史 破损史皮
8、损 红丝线(或红或暗红) 细 粗(伴症状) 可伴淋巴结肿大 条索状肿块和压痛红丝疔外科大成 生于手有红丝入腋,入腋者不治,生于足有红丝入腹,入腹者不治,生于唇有红丝入喉,入喉者不治。 宜入红丝尽处刺断中医治疗辨证 所伴症状 火毒入络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加减 火毒入营凉血清营,解毒散结 犀地、黄解、五消外治 泄其毒 结节“消” 脓成排脓 脓尽生肌治疗方案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灶的前提下,初、中期以西药抗感染,局部砭刺泻毒、手术切开排脓为主;后期以中医外治为先。 1、定义:发生于皮肉之间、腐烂甚剧、病势暴急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2、特点:来势急骤凶险,焮热肿胀,疼痛彻骨,肿胀迅速蔓延,极易化腐,患处皮肉
9、很快大片腐烂卸脱,范围甚大,疮形略带凹形(如匙面),流出脓液稀薄如水、臭秽,易并发走黄,危及生命。烂疔3、病因病机:皮肉破损,感染特殊毒气,加上湿热火毒蕴结,以致毒聚肌肤,气血凝滞,热盛肉腐而成。易成走黄重证。4、诊断:患者多为农民及战士。发病前多有手足创伤和接触泥土、脏物史。潜伏期一般为23天。好发于足部,手臂、手背等也可发生。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脓液细菌培养可发现革兰氏阳性梭状芽孢杆菌。X线检查患部见气泡影。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5、鉴别诊断:流火、发。 内治: 湿火炽盛,治宜清热泻火,解毒利湿,方用黄连解毒汤合萆薢化毒汤加减; 毒入营血,治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
10、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加减。6、辨证论治外治早期广泛、多处、纵深切开,敞开疮口,外撒蟾酥合剂,或用双氧水纱布松填塞。疫疔1、定义: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2、特点:多发生于头面、颈、前臂、等暴露部位,初起如虫叮水疱,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职业性,可发生走黄。3、病因病机:感受役畜之疫毒而生,毒邪炽盛,气血凝滞而成。4、诊断:多见于畜牧业、屠宰或皮毛制革等工作者。常在接触疫畜或其皮毛后13天发病,好发于头面、颈项、手、臂等暴露部位。有传染性。结合本病的发病过程。血液培养或疱液培养可发现革兰氏阳性炭疽杆菌。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5、鉴别诊断:颜
11、面部疔疮、丹毒。 内治疫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方用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外治初起敷玉露膏掺蟾酥合剂或升丹,腐肉将离未脱时改用五五丹或蟾酥合剂。脓腐净后生肌收口。6、辨证论治7、预防与调摄:隔离患者,敷料烧毁,器械严格消毒。加强屠宰及病畜、死畜管理。工人的自我保护。痈痈 “痈”的含义:气血被毒邪壅塞不通之意 体表皮肉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内痈”与“外痈”之分 文献记载较多 最早见于内经内经 “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 “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藏不为伤,故命日痈。” “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诸病源候论 “痈者,由脏腑不和所生也。六腑主表
12、,气行经络而浮,” “腑气浮行主表,故痈浮浅,皮薄以泽。” “其患在表浮浅,则骨髓不焦枯,脏腑不伤败,故可治而愈也。” 内因“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调”外科启玄 “痈者壅也塞也,壅塞之甚,故形大而浮也,纵广尺许者是也。”外科精义 “六腑积热,腾出于外,肌肉之间,其发暴甚,肿皮光软,侵展广大者痈者。”外科理例 “痈者,初生红肿突出,阔三、四寸,发热恶寒,烦渴或不热,抽掣疼痛,四、五日后按之微软。”外科正宗 “故成痈者,其发暴,而所患浮浅,故易肿、易腐、易敛、不伤筋骨而易治。”痈的特点 受邪浮浅(皮肉之间) 红肿疼痛,皮薄以泽,光软无头 范围6-9CM左右 易肿、易脓、易溃、易敛 一般不伤筋骨
13、,也很少内陷 可伴有全身症状中医“痈”相当西医?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皮肤浅表脓肿 少见特殊(脐尿管闭合不全,或卵黄管残留症的感染)-脐痈中西医痈相同吗? 不同 西医“痈”相当于中医之有头疽痈 皮肤浅表脓肿,随处可发。 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只发于浅表淋巴结处。腰痈腹壁痈背痈胯腹痈颈痈发于皮肤浅表部位随处均可发生局部红肿热痛光软无头,范围较大。 浅表淋巴结处 局部红肿热痛光软无头,范围较大病因病机 内经指出其病机“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成痈肿”“营气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营气不和,气血凝滞,经络壅遏,化热成毒-痈(
14、部位:皮肉) 内因: 外因: 五气极均可化热生火(热毒主要原因) 除热毒发病部位不同,病因也有差别相互影响上部中部下部风温、风热气火湿热、湿火上部 颈痈 风温、风热有关 内因有关(热、痰) 少阳、阳明经所过之处何为颈痈? 小儿 俗称“痰毒” “时毒” 夹喉痈疡科心得集 “颈肿生颈之两旁,多因风温痰热而发,盖风温外袭,必鼓动其肝木,而相火亦因之俱动,相火上逆,脾中痰热随之,颈为少阳络脉循环之地,其循经之邪至此而结,故发痈也。”中部 腋痈 肝脾郁热(郁火发于中) 上肢染毒流窜有关何为腋痈? 米疽 夹肢痈 夹痈 易形成袋脓下部 胯腹痈、委中毒 湿邪为患(或寒或热) 或下肢染毒流窜所至委中毒 委中穴
15、医宗金鉴 “木硬肿痛,微红、屈伸艰难缓则筋缩而成废疾, 亦有痛,色赤,溃速者,由湿热凝结所致。”脐痈 外科大成“脐痈,生于脐,大如瓜,突如瘤,属任脉与胃经” 疮疡经验全书“若不速治,即内溃,脐内出脓,四周坚硬出血水者即难治。” 疡医大全“毒发于脐,甚至脐中出粪” 疡科心得集“小儿脐中撤尿”病因病机 外因:湿疮瘙抓染毒、或成瘘染毒 内因:心脾湿热,下注小肠,血凝毒滞而发。 日久气血暗耗,心脾两虚脐痈脐痈临床表现(浅表的脓肿)初期(热毒凝结、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因热毒所致) 肿(焮红)一般可见 痛(灼热) 光软无头、范围69cm热毒之邪 阳症:起病急,实热之象: 红、热、 邪气在表,营卫失和:恶寒
16、、发热(重)或见脾胃湿热之象 有余之脉象多发性腹壁痈颈痈初期(风热痰毒结聚)局部表现 初为结块(热、痛、胀) 渐扩大红肿热痛、范围69cm颈痈颈痈邪气在表 恶寒、发热之表证腋痈初期(肝郁痰火) 暴肿 红肿热痛,光软无头,范围69cm腋痈委中毒气滞血瘀为主 木硬疼痛 活动受限湿热蕴阻 木硬肿胀 红肿疼痛成脓(热胜肉腐、肉腐成脓)浅表之痈时间长短决定气血是否充足 (一般7天) 不超过二周热胜肉腐 邪正斗争 高突 疼痛加剧 按之波动 热胜之象颈痈 5天左右开化 710天 高突 疼痛加剧 有波动腋痈 1014天 高突 疼痛加剧 有波动委中毒 23周 高突 疼痛加剧 有波动溃后(脓尽邪祛,气血亏虚) 顺
17、证之脓黄而稠厚 治不得法,变证最多(辨脓及溃疡辨愈后) 若气血亏虚:脓多清稀,新肉难生,溃疡淡红或暗红,溃疡难愈。易形成袋脓 腋痈易至肢体活动不利 委中毒 必须功能恢复易现重症及险情 颈痈 锁喉痈 火毒炽盛或素体虚弱 危及生命治法 清热解毒,活血行气消肿 掌握三期病机特点随证加减中医辨治从部位辨(初期) 颈痈 风热痰毒 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中部 肝郁痰火 腋痈 清肝解郁,消肿化毒 柴胡清肝汤下部 湿热蕴阻证 或气滞血瘀为重活血散瘀汤 或湿热蕴阻为重活血散瘀汤合五神汤 清利湿热,和营活血,消肿散结按病程来辨 初期 热毒凝结证 清热解毒,行瘀活血 仙方活命饮加减成脓期(热胜肉
18、腐) 祛邪和营外 还应透脓托毒 透脓散或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山甲、皂刺等溃后 脓水清稀或如蛋清状 新肉不生 虚象(气血不足) 补法 清解余毒 八珍汤加减外治初消 金黄散或膏成脓 切开 引流通畅溃后 视表现而定 掌握生肌药的使用时机预防及调护 1、经常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2、平素少吃辛辣等。 3、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卧休息,并减少患部活动。 4、注意:腋痈、委中毒应加强功能锻炼 脐痈应积极治疗脐部先天性疾病治疗方案 本病初期可以中医治疗为主,立足内服和外用中药以消散; 中期若出现全身症状者,应予有效的抗生素内服,脓成及时引流; 溃后提脓祛腐、生肌收口可单纯采用中医治疗。发发 1、定义:病变范围较
19、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2、特点:初起无头、红肿蔓延,中央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灼热疼痛,有的35日后中央色褐腐溃,周围湿烂,全身症状明显。1、定义:发于颈前正中喉结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2、特点:来势暴急,初起结喉处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范围较大,肿势蔓延,可并发喉风、重舌甚至痉厥等险症,伴全身症状。3、病因病机:多因外感风温,或痧痘麻疹之后,余毒未清,或素体虚弱。感染邪毒,导致风热痰毒上蕴结喉,气血凝滞,热盛肉腐而成。(一)锁喉痈 4、诊断:多发于儿童,发病前有口唇、咽喉糜烂及痧痘史,结合本病特点,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5、鉴别诊断:颈痈、瘿痈6、辨证
20、论治: 内治: 痰热蕴结,治宜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 热盛肉腐,治宜清热化痰,和营托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热伤胃阴,治宜清养胃阴,方用益胃汤加减。外治按阳证疮疡初起、成脓、溃后治疗,初起用玉露散或金银花露调敷以箍毒消肿。7、预防与调摄:积极处理原发病灶,高热时休息,初期、成脓期进半流质饮食。(二)臀痈1、定义:发生于臀部肌肉丰厚处范围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2、特点:来势急,病位深,范围大,难于起发,成脓较快,但腐溃较难,收口亦慢。3、病因病机:急性者多因湿热火毒内生,或注射时感染毒邪,或局部疮疖发展而来,导致湿热火毒相互搏结,逆于肉理,营气不从,腐肉化脓而成。慢性者多因湿
21、痰凝结所致;或注射药物吸收不良引起。4、诊断:局部常有注射史,或患疖疮,或臀部周围有皮肤破溃病灶。结合本病特点和发病过程,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5、鉴别诊断:有头疽、流注。6、辨证论治: 内治湿火蕴结,治宜清热解毒,和营化湿,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湿痰凝滞,治宜和营活血,利湿化痰,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气血两虚,治宜调补气血,方用八珍汤加减。7、预防与调摄:患病后少活动,肌注时注意消毒,粉针剂充分融解后再注射。(三)手发背1、定义:发生于手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2、特点:全手背漫肿,红热疼痛,手心不肿,若溃迟敛难,久则损筋伤骨。3、病因病机:多因
22、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湿火内生,或局部外伤染毒,导致湿热蕴结手背,气虚澭滞,热盛肉腐而成。4、诊断:结合本病特点和发病过程,注意辨损筋伤骨。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X线摄片可确定有无死骨。 5、鉴别诊断:托盘疔、毒虫咬伤。6、辨证论治: 内治湿热壅阻,治宜清热解毒,和营化湿,方用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气血不足,治宜调补气血,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7、预防与调摄:加强劳动保护,手部外伤应积极诊治。(四)足发背1、定义:发生于足背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2、特点:全足背高肿焮红疼痛,足心不肿。3、病因病机:多因局部外伤染或湿热下注,导致湿热毒邪壅阻肌肤,气血澭结,热盛肉腐而成。4、诊断:结合本病特点和发病过程。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5、鉴别诊断:丹毒。6、辨证论治: 内治湿热下注,治宜清热解毒,和营利湿,方用五神汤加减。7、预防与调摄:患足忌行走宜抬高患肢。有足部外伤时应及时治疗。 成 脓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