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目 录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 3第二章 财政支出总论.4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5第四章 财政收入总论.6第五章 税收原理.7第六章 税收制度.8第七章 国债.9第八章 政府预算.10第九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11第十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12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3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与财政的职能知识点内容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1.最富效率的市场经济只存在于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有足够多的买者和卖者、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信息完备且充分、 交易成本大于零、 成本和效益全部内在化。2.公共物品
2、的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特征:效用的可分割性、竞争性、排他性。3.财政的共有特征:以国家为主体。以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为分配客体,在价值构成上包括 C+V+M,最主要的是 M剩余产品价值,货币表现为社会纯收入。以国家权力为根据,包括国家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这些公共需要的物质载体就是公共物品。 以分配过程为自己的作用领域, 典型的财政现象都表现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体现着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价值分配关系。4.纯公共物品有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社会保障、货币发行、基础科学研究。5.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将公共物品分为天然性公共物品、制
3、度性公共物品。6.人类的需要从最终需要来看无非是两大类: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共同需要。私人个别需要是满足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行为。社会共同需要则是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的行为。7.市场缺陷有两种类型:条件性市场缺陷,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偏好不合理。原生性市场缺陷,包括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8.纯粹公共物品的效用只有一份,不可能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切割,比如国防安全。9.政府的作用对象主要是公共服务领域。10.评价分配结构比较科学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变动范围在 01 之间,数值越大,收入差距越大。反映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构状态的曲线是洛伦茨曲线。11.不论何人消费该种
4、物品都不会导致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这种物品是指公共物品。1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由政府部门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混合物品通常由市场和政府部门合作提供。属于典型外部经济性混合物品的是高等教育。13.市场缺陷的类型:第一种条件性市场缺陷,指现实的市场环境不符合纯粹市场经济所必需的条件假定。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效应、信息不充分、交易成本、偏好不合理。第二种原生性市场缺陷,指即使具备纯粹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完整运行环境,市场机制的调节效果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包括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14.财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15.公共生产和市场提供即政府直接投资兴办国有单位,生产的物
5、品和服务通过市场销售给消费者。16.“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指的是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的非竞争性。17.广义公平有三个含义:起点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基本或核心含义) 。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1.调节可支配收入是指通过累进的所得税、转移支付,或者直接调节工资结构等方式,改变不同阶层人们的可支配收入结构,实现可支配收入结构的相对公平。2.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运用贫穷救济、失业保险和收入补贴等措施,使低收入者获得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等等。财政补贴的积极影响包括调节消费,促进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3.财政的职能包括:
6、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征收污染税) (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 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5.“自动稳定器”表现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制度:财政收入:累进所得税制。财政支出:转移性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4支出(如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的安排。6.体现财政总量调节职能的是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7.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作用方式:一种是直接方式,如财政投资支出和财政经费拨款等。另一种是间接方式,如差别税收政策、价格补贴和财政贴息等。8.强调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 在平等
7、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由等价交换实现的公平是经济公平。9.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是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标志。10.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关键是做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第二章第二章 财政支出总论财政支出总论知识点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范围与分类1.按照支出性质,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实行效益指标管理;调节资源配置) 、转移性支出(实行投入指标管理;调节收入分配) 。2.转移性支付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和救济方面的各种福利支出、对居民的补助支出、债务利息支出和捐赠支出。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分配的过程是财政支出。在财政支出
8、中,转移性支出的作用包括改善企业之间的收入分配、保障贫困人口的生活、调节社会贫富分化状况、对低收入者实行价格补贴。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1.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原因的经济学家有罗斯托、马斯格雷夫。2.财政支出规模反映着政府在一定时期集中、占有和使用财政资源的数量状态。3.“瓦格纳法则”研究的对象是财政支出规模。分析的关系是人均收入和财政支出。4.测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一是绝对量指标,用财政支出总额来表示;二是相对量指标,一般用财政支出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 它们反映了社会资源在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最基本的分配比例。5.英国学者皮考克和卫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
9、长论认为,政府为应对战争、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公共突发事件,会提高税率,增加财政收入,而公众也会在危机时期接受政府提高了的税率,即公众对赋税的承受能力增加了,这是由于出现了替代效应。6.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是不断膨胀。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的变化趋势是先降后升。8.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是绝对规模不断上升,相对规模先下降后上升。9.促使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1)政府职能扩张。 (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质量的提高。 (3)人口规模增加。 (4)商品价格及服务费用上涨。 (5)科学技术的进步。 (6)突发事件。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1.财
10、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2.适宜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进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财政支出项目有军事支出、卫生支出、文化支出、政治支出。3.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实行政府直接定价, 主要有能源、 通信和交通 (港口和航空)等公共事业以及煤炭、石油、原子能和钢铁等行业的产品和服务。4.公共定价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纯公共定价,即由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实行政府直接定价,主要有能源、通信和交通等公共事业,以及煤炭、石油、原子能和钢铁等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二是管制定价或实行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的价格,如金融、农业、教育和保健等行业。5.不
11、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财政支出项目的各种效益和无形成本。 只需要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这种财政支出效率的分析方法是最低费用选择法。6.适宜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项目是投资性支出(政府防洪工程支出的效益分析方法) 。5第三章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内容财政支出的内容知识点内容第一节购买性支出1.列入国家预算支出的支农资金包括: (1)农林、水利、气象等方面的基本建设支出(2)农林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4)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5)支援农村生产支出。2.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分为社会消费性支
12、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的性质属于购买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消费性支出。4.政府投资的特点有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5.影响国防支出水平的因素:第一,经济发展水平。第二,国际局势的变化情况。第三,国家主权范围。第四,国防目标定位。第五,国家财力的制约。6.政府投资的特点有长期性、效益外溢性、非营利性、基础性。7.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外交外事支出和武装警察部队支出。8.基础设施的特点包括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自然垄断性、回收慢、风险高、
13、投资大、周期长。9.政府投资的目的在于为社会提供公共商品或准公共物品。10.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的重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研与推广、农村教育、农业生态环境建设。11.定员定额管理是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管理的基础工作。12.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效率越高,人员需求量就越是少,有关行政管理支出规模就小,所以有关行政管理支出规模与行政人员工作效率的高低成反比。13.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包括: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 (3)就业创造标准。14.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公共财政卫生专项经费。15.影响国防支出水平的因素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第二,国际局势的变化情况。第三
14、,国家主权范围。第四,国防目标定位。第五,国家财力的制约。此外,物价水平的变动、经济管理体制、国防支出效益和兵役制度等因素也都影响着国防支出总水平。16.行政管理支出属于维持性支出。17.从投资动机看,政府投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非政府投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是非政府投资的基本特点。第二节转移性支出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其中社会保险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2.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财政补贴的政策和目的对财政补贴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出口补贴
15、、财政贴息、税收支出。3.如果要实现增加生产要素投入,促进生产发展,那么,选择的财政补贴应当是生产环节补贴。4.国家根据政策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向特定的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无偿补助,这种补助支出是财政补贴。5.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挑战,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储备,我国目前采取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是部分基金制。6.国家为了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 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这种社会保险是养老保险。7.我国城镇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10%左右。8.社会保障制度是近现代大工业的产
16、物,最早产生于 19 世纪的德国。9.国家对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存需要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 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称为社会救济。610.财政补贴属于转移性支出。11.在一国人口结构年轻化、养老保险基金需求量不大的条件下比较适用的社会保障资金筹资模式是现收现付制。12.按照财政补贴的政策和目的分类是对财政补贴最主要、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有助于从不同方面分析财政补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障税(主要) ,二是转移性支出资金。第四章第四章 财政收入总论财政收入总论知识点内容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1.依据财政征收权力的性质不同,可以将财
17、政收入分为强制性财政收入和非强制性财政收入。(1)强制性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罚没收入、强制公债。 (2)非强制性财政收入:国有资产收益、自由公债收入、规费收入、其他收入。2.税收、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和政府性基金构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为政府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财力保障。3.财政收入从总体上看,主要来源于剩余产品价值。4.依据公权力无偿取得的收入是政府性基金。5.剩余产品价值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6.财政收入分类中,实用性较强且在我国财政统计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按财政收入的形式。7.政府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通过发行彩票筹集的专项财攻资金称为彩票公益金。8.以财政收入的形式为标准分类,可
18、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大类。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彩票公益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和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最可靠的基本形式,也是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9.国有资产收益是政府依靠资本所有权取得的收入,是国家依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而获取的财政收入。10.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收的财政收入是公债收入。11.我国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
19、和证券交易税等。12.财政收入的取得,凭借的是国家的公共权力和所有者权利。13.按照财政收入的管理权限为标准,可以将全部财政收入分为中央收入、地方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按税种可以将财政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14.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第二节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1.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有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市场价格的变动、经济发展水平。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业。3.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撑的,
20、生产技术水平内涵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因此,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 (2)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3)市场价格变动。4.某国物价平稳且财政收入增长率超过通货膨胀率,则名义财政收入规模和实际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为名义和实际财政收入均正增长。第三节收入的原则1.财政收入的效率原则是指以尽可能少的征收费用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有效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征收机关要尽量节约开支、征收机关的设置、征纳方法的选择都要便利纳税人。2.在组织财政收入中处理国家与有关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所遵循的原则是利益兼顾的原则。7第五章第五章 税收原理税收原理知识点内容第一节税收的概念1.税收是国家
21、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依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依据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一般来说,它和生产资料的占有没有直接关系。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固定性是指在征税之前,就要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课征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第二节税制要素1.我国现行税率可以分为三种,即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2.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的影响包括纳税能力越强,税负越高、发生通货膨胀时,财政收入档次爬升、发生通货膨胀时,财政收
22、入名义上增加、符合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原则。3.超额累进税率优于全额累进税率的原因包括名义税率相同时,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程度低,税负轻、超额累进税率不会带来税负增加超过所得额增加的现象。4.直接衡量纳税人负担轻重的是税率。5.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这种税率被称为全额累进税率。6.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7.税收政策和制度的中心环节是税率。8.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这种税率称为累进税率。9.纳税人又
23、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第三节税收分类1.按课税对象分类,可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课税、财产课税和行为课税。商品课税是指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也称流转课税。我国现行税制中,属于商品课税的税种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关税等。所得课税是指以所得额(收益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也称收益课税。所得课税可以根据纳税人的不同区分为企业(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2.我国的增值税属于流转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从价税、价外税。3.从我国的税制来看,消费税属于价内税。4.现代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的主体税种是所得税。5.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间接税,税负容易转嫁,
24、如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关税等;而对所得和财产课税,属于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6.价内税是指税款在应税商品价格内,税收作为商品价格一个组成部分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税种;价外税是指税款不在商品价格之内,税收不作为商品价格一个组成部分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1.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前转又称为顺转(基本方式) 、后转又称为逆转、消转、税收资本化。2.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包括税种的影响、供求弹性的影响、课税范围的影响、生产者谋求利润目标的影响。3.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如果把供
25、给和需求结合起来考虑,则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转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困难。4.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的税负转嫁方式是前转。5.对生活必需品的课税,税负容易转嫁。6.对不容易找到替代品的商品课税,其税负转嫁的形式是由厂家向消费者顺转。8第五节税收公平与效率1.税收公平原则是指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要与其经济实力相适应,平等对待所有纳税人,收入多者多纳税,收入少者少纳税。2.测定纳税人纳税能力,可以看他的收入、支出及财产。3.税收公平原则: (1) 纵向公平又称垂直公平, 指具有不同纳税收入的人缴纳不同数额的税款。(2)横向公
26、平又称水平公平,指具有相同或接近纳税收入的人缴纳相同或接近数额的税款。4.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一般有两个, 即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第六章第六章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知识点内容第一节制度的组成与发展1.直接税有财产税、所得税、利息税、遗产税。2.直接税中的对人课税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对物课税主要是财产税、 遗产税和赠与税。间接税逐渐演化为包括有销售税、产品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的现代税收体系。3.税收制度的组成可分类为单一税制和复合税制。第二节商品课税1.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具体增值额是指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2.
27、增值税可分为: (1)不准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2)只准许抵扣当期应纳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称为收入型增值税。 (3)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称为消费型增值税。3.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 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商品与劳务税。 营业税确定的征税范围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应税劳务、转让的无形资产或销售的不动产。4.营业税确定的征税范围为:
2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应税劳务、 转让的无形资产或销售的不动产,房地产属于不动产。5.增值税的最大特点是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第三节所得课税1.课税特点: (1)课税普遍(2)税负较公平(3)税负不易转嫁(4)计税方法复杂,征管难度大。2.在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中,股息、红利、利息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次收入额。3.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包括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4.我国征收企业所得税时,对于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 5 年。第四节其他课税1.财产课税具有以下作用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财产拥
29、有人的收入,控制财富的集中、加强国家对财产的监督和管理。2.财产课税是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主要包括: 房产税、 契税、车船税、遗产税。3.税收支出的一般形式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等。4.消费税的税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比例税率(化妆品和汽车轮胎) ;一种是定额税率(黄酒、啤酒、汽油) ,即单位税额。5.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 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6.行为课税是以纳税人的某种特定行为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类税收。 我国目前开征的行为税税种有印花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等。9第五节税
30、收支出1.在税收支出形式中, 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 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的方式, 属于税收抵免。 在一定期间内, 对纳税人的某些所得项目或所得来源不予课税,或对其某些活动不列入课税范围等,属于税收支出的税收豁免。第六节国际税收1.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 (1)低税法:单独采用低税法的国家很少,它只是一些国家在采用其他方法的同时作为辅助的灵活处理方式(2)扣除法:不能彻底解决重复征税,因为对于扣除国外纳税后的国外收益来说,仍存在重复征税(3)免税法:承认收入来源地管辖权的独占地位,因而会使居住国利益损失较大,所以采用免税法的国家很少(4)抵免法:承认收入来源地管辖权
31、优先于居民管辖权, 是目前解决国际重复征税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在国际上广为通行。2.国际重复征税具有五个特征,即征税主体的非同一性、纳税主体的同一性、纳税客体的同一性、课税期间的同一性、税种的相同或类似性。第七章第七章 国债国债知识点内容第一节国债的概念与分类1.国债:国债发行的前提是应债主体的存在;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国债利率主要以银行利率为基准, 一般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率水平; 对国债总规模的控制是防止债务危机的主要环节;在实际收益率相等的情况下,单利计息国债的票面利率一般高于复利计息的票面利率;在国债债券利率高出市场利率较多的情况下, 一般采取溢价发行的方式; 国债的发行是以政府的信
32、用为依托,政府信用良好,国债利率可相应降低;国债的发行数额具有相对固定性;国债的发行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 国债是一种信用性质的财政收入; 国债是一种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信用形式;国债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国债可以作为一种宏观调控工具;国债的产生是与政府财政收不抵支相联系的。2.国债的基本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3.按照借债方法的不同, 可以将国债分为强制国债、 爱国国债和自由国债。 以利率情况为标准,可以将国债分为固定利率国债、市场利率国债和保值国债。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可以将国债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4.以偿还期限为标准, 可以将国债分为短期国债、 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
33、按照借债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国债分为强制国债、爱国国债和自由国债。以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可以将国债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以国债的计量单位为标准,可以将国债分为货币国债、实物国债和折实国债。5.我国国债以 3-5 年的中期国债为主。6.具有有偿性、灵活性特征的财政收入形式是公债。7.一般来说“金边债券”是指政府债券。8.偿还期限较长的称为长期国债,通常将 10 年以上还本付息的国债称为长期国债。第二节国债的规模1.国际上常用的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主要是国债负担率, 它反映一国经济总规模对国债的承受能力。国债负担率用公式表示为当年国债余额当年国内生产总值100。2.国债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总额与
34、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比率。3.从政府还本付息能力的角度来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是财政偿债率。 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称为国民经济偿债率。4.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 (1)国民经济的分配结构(2)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3)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任务(4)认购者负担能力(5)政府偿债能力(6)国债的使用方向、结构和效益。5.国债的代际负担是指因国债偿还期限长,债务负担转移给后代人。第三节国债的发行1.国债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举借的债务, 发行机构是中央政府或中央财政部门, 其推销机构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邮政储蓄系统、中央银行、财政部或国债局。2.影响公债发行利率的因素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35、政府信用状况、社会资金供给量。103.国债发行时,直接按票面金额出售,债券到期时,国家依据此价格还本付息的发行方式是平价发行。4.政府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招标发行国债的方式是公募法。5.国债利率的高低与银行利率正相关。6.能够影响国债利率的因素是政府信用状况。第四节国债的偿还1.可选择使用的国债偿还方式主要有: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轮次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以新替旧偿还法。2.国债的付息方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一是按期分次支付法;二是到期一次支付法。3.政府偿还国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盈余、预算列支、偿债基金、举借新债。4.国际上常用的偿还国债资金的来源是举借新债。5.既可以给投资
36、者提供中途变现可能性, 又有利于维护公债的市场价格的公债偿还方法是市场购销偿还法。6.具有为投资者提供中途变现可能, 并有利于维护公债市场价格的公债还本方式是市场购销偿还法。第五节 国债市场1.国债场外交易是指不在交易所营业厅从事的交易。第八章第八章 政府预算政府预算知识点内容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1.政府预算的特征包括:法律性、预测性、集中性、综合性、公开性。2.我国地方政府预算级次包括:省级预算、市级预算、县级预算、乡级预算。3.实行跨年制预算年度的国家有英国、美国、日本。4.我国的预算年度是历年制(当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 。5.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现代政府预算的国家。6
37、.政府全部预算收支必须经过立法机关审议,并采取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这体现了政府预算的公开性原则。7.在政府预算特征中,使预算具有计划性的前提和保证的特征是法律性。第二节政府预算的类型1.政府预算按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分类, 可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预算的编制方法分类,可分为基数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按预算项目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划分,可以将预算划分为投入预算和产出预算。2.自 201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把政府预算分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大部
38、分, 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属于复式预算。3.以成本效益为衡量支出标准的预算组织形式是绩效预算。4.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 是以上年财政收支执行数为基础, 再考虑新的年度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以调整确定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基数预算。5.对新的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 不考虑以前年度的收支执行情况, 而是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情况及财力可能, 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预算形式, 以这种方式确定的预算是零基预算。第三节政府预算编制管理1.【2008】在计算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额时,使用的预算测算方法应当是标准收支法。2.【1307】在我国,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的审查、批
39、准机构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1504】负责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查批准的机构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1410】以报告年度预算收支的执行数为基础,分析影响计划年度预算收支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预测其影响程度,从而测算出计划年度预算收支数额的方法是基数法。 【1604、1304】 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基本方法中, 利用两项不同性质又有内在联系的数值之间的比例关11系,根据其中一项已知数值,求得另一项指标数值的方法是系数法。4.国家审核批准预算成立的部门是立法机构。第四节政府预算执行的管理1.预算局部调整的方式有预算的追加或追减、动用预备费、经费流用和预算划转。2.涉及行政区划或企业、事业单位隶属
40、关系改变的预算调整形式是预算划转。3.按照我国预算法的相关规定,经理地方国库业务的是中国人民银行。4.负责办理政府预算资金收纳、划分、留解和拨付业务的专门机构是国家金库。5.我国的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的主体分别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6.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核心是国库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7.预算执行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五节 决算的管理1.拟定及下发政府决算编制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限的机构是财政部。第九章第九章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知识点内容第一节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制度安排1.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预算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原则:
41、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2)公平与效率的原则(3)与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原则。2.我国现行政府间收支划分的类型是分税制。3.在财政管理体制中占核心地位的是预算管理体制。4.我国未采用过的政府间收支划分方法是收入集成。5.中央在核定的地方预算收支基础上,凡收入大于支出的地区,其收入大于支出的数额,由地方定额上缴中央;支出大于收入的地区,中央定额补助。这种政府间收支划分的方法称为定额上缴。第二节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1.我国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收入划分、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2.我国实行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分
42、税制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 它们是分权、 分税、 分管。3.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开始实行的年份是 1994 年。4.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所得税、外贸企业出口退税。5.在我国分税制体制中,不属于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共担的支出是国防费。第三节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1.中央财政专项补助一般是为了解决区域性公共产品外溢问题或促进特定公共事业的发展, 其补助的形式有无限额配套补助、有限额配套补助、非配套补助。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特点有转移支付是无偿的支出、 转移支付的范围仅限于政府之间、 转移支付并非是政府的终极支出。3.中央固定收入:关税;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消费税;
43、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利润和城建税;中央企业上交的利润;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4.增值税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中央分享 75%,地方分享 25%。5.在分税制下,财政收入可以按照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6.根据现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 外交和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7.现行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主要分为:财力性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
44、、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和“三奖一补”转移支付等。专项转移支付:一般预算专项拨款、国债补助等。8.转移支付的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适合于特定的支出目的,这种类型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称为有条件转移支付。9.为保证每个地方政府都能提供基本水准的公共服务, 中央政府应向地方政府提供无条件转移12支付。第十章第十章 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财政平衡和财政政策知识点内容第一节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1.按照财政收支统计口径的不同,赤字有硬赤字和软赤字之分;按照赤字在财政年度出现时间的早晚,可将赤字分为预算赤字和决算赤字;按照赤字的出现和经济周期的关系,财政赤字可分为周期性赤字和充分就业赤字。2.弥补财
45、政赤字的方法有增减收支、动用结余、向央行透支或借款、发行公债。3.硬赤字计算口径: (经常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支出+债务支出)=财政赤字。软赤字计算口径:经常收入-经常支出=财政赤字。4.世界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是发行公债。5.按照财政收支统计口径的不同分为:软赤字,是指未经债务收入弥补的赤字。硬赤字,是指用债务收入弥补收支差额以后仍然存在的赤字。第二节财政政策1.具有调节经济发展周期的自动稳定功能的是累进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失业救济金。2.政府调控宏观经济常用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政府预算、财政补贴、政府投资、公债。3.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税收的自动稳
46、定性特别是累进的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能够起到自动稳定的作用。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如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4.为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而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增收减支。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采用的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手段是减收增支。5.“内在稳定器”指的是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6.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这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7.发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财政收入和支出的两方面制度。在收入方面,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在财政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补贴、救济和福利支出等)
47、的安排上。8.经济衰退时期,需要刺激总需求,因此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支出。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加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常是在经济过热,需求过旺和通货膨胀压力下采取的对策,目的是调整经济压缩需求。2.一般性政策工具具体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3.货币政策工具是一国货币当局执行货币政策时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按其性质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一般性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运用最多的传统工具,具体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债、政府投资和补贴等。4.当宏观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时,最适当的政策搭配是扩张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5.扩张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 降低税率、 降低利率;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税率、提高利率;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降低税率、提高利率;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提高税率、降低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