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24 页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9.0 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 ,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 6 月 23 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
2、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A. B. C. D. 2.下列备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重庆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维持生计,实施精准扶贫后,上万亩高山草甸发展乡村旅游过上了好日子B. 生逢乱世的苏州九如巷张氏昆曲家族,无法改变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却能默默坚守、继承、保持,直至和平年代的到来C.
3、这篇古老、神奇、瑰丽、丰饶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土地,人文历史独特秀美,自然风光悠远厚重,人们赋予其富有诗意的名字D. 华北制药厂新药研发的重大成果,即以中医药替代西医抗生素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已然备受关注,并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第 2 页,共 24 页3.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我家是书香世家,自打小我就表现出极强的天赋,并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所以老师布置的几篇随笔,对于我来说,那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B. 高三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回首三年,感慨良多。而王校长则以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来激励大家未来要有所作为。C. 屈原一生,两遭流放,“实迷
4、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他的人生价值,像奔腾的浪花,永远绽放在汩罗江流之上,启迪着后世来者。D. 公司新一届管理层在上任之初就狠抓员工的作风建设,将“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这一古训落到实处,果然收效明显。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_ , _ ”。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但“ _ ” ,这岂不是咄咄怪事。苏轼在赤壁赋中以“客”的口吻用“ _ , _ ”描写了曹操兵发东吴时,船队浩浩荡荡地行进在江面上的情景。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5、.0 分)5.如图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 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50 个字。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1.0 分)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潘阆第 3 页,共 24 页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注】 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太公, 即吕尚, 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_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
6、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
7、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五、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7.仿照示例,感受和理解下面两个画面形象的内在含义,请为它们分别设计画外音,要求中心明确,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画面 : 一个女孩在“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前驻足,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了进去。画外音: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画面一:一个行动缓慢的老人脱下帽子,向停车礼让他的司机深深鞠躬致谢。画外音一:_。画面二:四川九寨沟地震中,前方落石滚滚,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与人们逆向奔跑,跑向救灾前线。画外音二:_。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9.0 分)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狄仁
8、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第 4 页,共 24 页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 其亲在河阳别业, 仁杰赴任, 于并州登太行, 南望白云孤飞, 谓左右曰 : “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 : “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
9、,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gun)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又曰 : “仁杰为善才正朕,岂不能为朕正天下耶?”授侍御史。 后因谏事,高宗笑曰:“卿得权
10、善才便也。”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惧之,仁杰按之,请付法。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高宗乃许之。由是朝廷肃然。【注】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p):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也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A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B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
11、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C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D 虽国之英秀/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不欲/推问请曲赦之/弃臣于无人之境/以为忠贞将来之戒(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第 5 页,共 24 页A “黜陟” 指人才的进退, 官吏的升降。 其中 “黜” 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 “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
12、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D “徒流” 是古代刑法。 “徒” 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 “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A狄仁杰凭着资历、声望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却被吏人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得悉他的冤情后连忙向他道歉,并推荐他为并州法曹。B将军权善才查办了犯法的飞骑兵,得罪了飞骑兵,飞骑兵为了报复,到唐高宗面前捏造权善才的罪行,诬告其砍伐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听了悲伤得痛哭流涕。C狄仁杰坚持为权善才进谏,在侍中张文瓘挥动笏板命令其出去时,狄仁杰援引古例强行劝谏,称赞高宗有如尧舜,最终说服了
13、高宗,挽救了权善才的生命。D第二、三两段关于狄仁杰执法的故事,刻画人物以语言描写为主,通过典型事件和生动的人物对话,充分表现了狄仁杰高超的辩才和执法如山的可贵精神。(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从课文中选取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0 分)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那么,除
14、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 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面对同一规则,而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则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第 6 页,共 24 页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
15、。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书法最讲心迹。“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便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 书法既是抽象的, 又是具体的。 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随着时代变迁与
16、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用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 ,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 :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从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师临终写的“悲欣交集” ,无不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与现实的对话。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书法便是这种结晶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
17、确的一项是_A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也指风度、模样,是内在稳定不变的个性特点。B书法的气质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来源于法度,即方法和尺度。C中华文字在长期的书写中经历了篆、隶,楷、草的阶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D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从这一意义上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A文章由“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发出后文对“书法的气质”的分析论述。B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是书法的气质的重要来源这一问题。C文章第三段所举兰亭序等例,为书法的书写风格“极高明而道中庸”提供论据。D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
18、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第 7 页,共 24 页论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A书法的气质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B书法作品的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是因为不同的书写者对同一规则拿捏运用的“度”不同。C书法特点中的两个“严”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D汉字最初是象形文字居多,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汉字越来越抽象和符号化。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大地的声音向迅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晩闹腾得丰腴而清凉。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像是有人握着橹,在墨绿
19、色的水面摇落起一片一片珍珠似的水声。一整个夏天,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我经历的那些不算短的岁月,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那些唧唧声,好似时间的一种比较具的呈现形式。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近三十个夏天,竟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坐在一方池塘边,平心静气地聆听了一次那来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繁星一般密集的呜叫声, 从池塘对面的一叠浓墨泼就似的小山里和岸边的草丛中源源不断地传诵出来。唧-唧-啾-啾-此起彼伏,高低错落,远近有致。初闻其声,以为杂乱无章,重复无趣,只是风吹草动惊起的回声罢了。但倘若把眼睛闭起来,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
20、么美妙的世界了安详的大地,就如一架巨型琴键,而那些不甘寂寞的虫子呢,都是一些技艺绝佳的琴手,或避于一片树叶下,或站在块爬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或攀在一根草茎上,对着渺远的夜空,优雅发声,忘乎所以地尽兴弹奏但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抑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可这样的比喻总是有些欠妥-一它们的鸣声,是那般有序,节奏分明,层次丰富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第 8 页,共 24 页我又想它们到底为何要这么不辞辛劳地夜夜长鸣呢?是在低声祈祷吧, 是在高声歌唱吧,是在朗诵诗篇吧,是在念诵经文吧,是在
21、呼朋引伴吧,是在促膝长谈吧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躺在池塘边湿漉漉的条凳上,双手情不自禁地和着那隐秘的节奏,在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那么划动起来那些音乐竟神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那些音乐,像低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来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我在一处草丛边蹲下来,捕捉到了两首独奏曲,它们分别来自两只我并未发现身影的促织。啾-啾,我学不来它们的叫声。我莫名地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我感觉天与地在此刻与我离得特别近, 我就像一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 在旋律优美的摇篮曲中,抵达天堂。我心底还是无比清楚的,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不止是那池塘对岸林深叶茂
22、的山林,只要是那些没有被水泥覆盖和倾轧的泥土里,夏秋时节,就会有虫子们的歌唱和伴奏。这无言的故乡,就生长着无数生命。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来呢。我知道,很多虫子的生命仅止于夏秋两季。秋天一过,它们要么深入泥土预备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要么连同它们飘荡在草木间的歌声和一缕精魂,化成了那么一小点泥土。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它们用歌声构筑的那个音乐世界,是多么宽广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大地万物,都变成了它们的听众。不仅是包括我在内的人,就是那些树木与月儿
23、,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落尽,却仍然余音不绝。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_ A作者集中笔墨写虫鸣,是因为秋虫动人的唧唧声引发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喟,并在平心静气聆听虫鸣的过程中获得了深沉的体悟。 B第二自然段中的“小提琴交响曲”,喻指来自山野和草木间源源不断的秋虫的唧唧声、水面传来的摇橹的声音等各种声响。 C作者笔下秋虫的鸣叫声构成了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它们高低错落,节奏分明,既具有韵律美,又似乎蕴涵情意,触动了作者心灵。 D秋虫不辞辛劳夜夜长鸣,或呼朋引伴,或促膝长谈,在作者看来是为了抓紧时间及时行乐,使
24、短暂的生命具有丰富的生活内容。 第 9 页,共 24 页E文章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既充满感情地描摹了“我”所听到的各种各样的秋虫声,也由此引发出关于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 (2)围绕着虫鸣声,作者的情感主要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第 11 段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在大连正式发布。该报告以“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为核心,采集调用了 8 000 多个种类、总计 1.2 亿条全球进出口贸易基础数据,综合运用数据挖掘、聚类分析、数据可视
25、化等多种大数据分析方法,从双边贸易额、贸易商品、贸易主体、贸易方式、合作模式等多个维度,全面、客观分析了 2016 年“一带一路”贸易合作总体格局、中国与沿线 64 个国家以及中国内地 31 个省市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现状和发展态势。 报告显示, 2016 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为 9 535.9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 25.7%,较 2015 年上升了 0.4 个百分点。中国向沿线国家出口自 2011 年以来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16 年向沿线国家出口 5 874.8 亿美元,达到近年来的高位。 (摘编自“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材料二 “一带一路”的实施既
26、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时刻保有风险的警觉。 首先,沿“带”沿“路”国家特别是那些发展中国家通常政治并不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政局变动,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对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此外,“一带一路”也会穿越那些社会不安定的国家和地区,恐怖主义的威胁也会带来巨大风险。 其次,“一带一路”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第 10 页,共 24 页再次,实施“一带一路”必须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甚至所需投
27、入是以百万亿计。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情况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 必然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和产业的“空洞化”。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有些地方为了套取政策利益或为了“政绩” ,不切实际地搞一些所谓的“一带一路”项目,投资巨大而收效甚微,对于这样的“面子工程”风险必须警惕。 (摘编自剧锦文时刻需要风险警觉)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要行稳致远,离不开“民心相通”的支撑和保障,需要实施好“增进民心相通”这项基础性工程。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事业,需要充分发挥各方的“主人翁”精神,把握机遇
28、、齐心协力,将美好愿景转化为实际行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相通则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建设的所有成果,归根结底是要造福各国人民,让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民众得到实惠。“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济合作,也需要真情交流和民心共振。 (摘编自钟廉言民心相通是最基础的互联互通)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额占中国与全球贸易额比重在 2013 年后起伏不定,2015 年变化最大。 B2016 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较 2015 年有所上升,出口额更是自 2011 年以来持续增长。 C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与
29、中国与全球贸易额比重中进口额的低谷、出口额的巅峰均出现在同一年。 D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占中国与全球贸易额比重,最近两年已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如果我国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就必然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和产业的“空洞化”,后果不堪设想。 B创新都会有潜在风险,因而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所蕴含的乘数式风险也将无法避免。 第 11 页,共 24 页C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多维度、全面客观地分析“一带一路”贸易的总体格局,大数据优势日益凸显。 D沿“带”沿“路”国家政治极不稳定,对外政策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给我国“一带一路”投资带来
30、极大风险。“一带一路”要取得巨大成就,还需要相关国家和地区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努力?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八、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0 分)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上海 17 岁女生武亦姝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冠军,很多网友惊呼:这个 00 后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实际的学习中,武亦妹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示:“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高考语文试卷, 名句名篇默写只占 5 分。 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名句名
31、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根据材料内容,从你的学习体验和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第 12 页,共 24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解答】错误。先声夺人:指在与对方或对手较量以前,张扬声势
32、来压倒对方或使对方畏惧、退却;后也指做事要抢先一步。此处语境并没有“压倒对手”或“抢先一步”之意。正确。望其项背:指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比喻赶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此处表示后辈学者难以追赶他们。错误。如履薄冰:像踩在薄冰上,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 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此处语境想强调的是危险, 而不是谨慎。 错误。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与语境“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不合,因为原文已交代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正确。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含褒义,此处用来形容“国务院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
33、、创新的优惠政策形成了一种风气”正确。正确。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和人品清朗、坦荡。此处用来比喻“蔡元培校长为政清廉和人品晴朗”符合语境。根据语境和成语的含义分析可以看出成语运用正确的是。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 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 即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第 13 页,共 24 页【解答】A 成分残缺,“上万亩高山草甸”前缺谓语,应在“上万亩”前面增加“村民利用”。故 A 错误。B
34、正确。C 搭配不当,“人文历史”与“特秀美” 、“自然风光”与“悠远厚重”搭配不当,应该是“人文历史悠远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美”。故 C 错误。D 搭配不当,“重大成果”与“中医药替代西医抗生素”不搭配,“重大成果”不是新药研发的成果,它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新药可将“重大成果”改为“主要方法”。故 D 错误。故选 B。3.【答案】C【解析】A本句为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为追求家国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也无悔的忠贞情怀,后来人们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一名句以表达心志。这里用来表示完成作业没有难度不合适。 B“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表达的是自
35、负的情感,用来激励学生不合适。 C得体。 D这句话说的是管仲的治国之道。可以这样翻译: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不适用于廉政。 故选:C。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 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语言表达应注意: 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
36、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4.【答案】【小题 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小题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小题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第 14 页,共 24 页【解析】(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重点字:啸)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重点字:智) (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重点字:舳舻) 每答出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平时的积累以及题干中的提示语进行解答理解性默写古诗文是 2014 年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是指在给出语境的情况下,根据记忆,默写古诗文 与以前的直接默写相比,理解性默写更强调对古诗文内
37、容情感的把握,比填空式难度更大5.【答案】本题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图,框架图的内容包括听、说、读和写,根据框架图中的连线和箭头可以看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个据以上分析可以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框架图的内容; 参考答案: 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有 3 层含义,每层内容 2 分)【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内容, 要求是 “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50 个字”,其次就是认真观察漫画内
38、容,根据画面内容和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能力层级 E解答本体首先要认真结构图,然后进行概括,表达要简洁、准确,连贯,本题还考查考生语言的运用能力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结构图,然后根据结构的关系在概括示意图内容6.【答案】【小题 1】BE【小题 2】第 15 页,共 24 页【解析】(1)A“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说法错误,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作悠闲之情。 B正确; C“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分析错误,应是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 D“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
39、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 E正确; 故选:BE; (2)“残阳初过雨”是视觉效果,“何地不鸣蝉”是听觉效果。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然后再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陶醉。答此题,要先说手法,然后结合诗中“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描绘画面,接着指出意境的特点,最后答出情感。 答案: (1)BE; (2)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静中有动、 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 “残阳初过雨” 属于视觉描写, “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 ; 静谧的黄昏时分
40、,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口,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参看注释, 逐句翻译诗句, 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要结合诗中的意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的特征。回答时一般采用“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的形式。有时后面再加
41、上作者的思想情感。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分析诗歌的切入点,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注意表面的特征,然后注意经多年流传形成的固定意义,然后分析在首歌中的具体的指向意义,这几种意义往往相互关联。此题中“残阳、轻雨、鸣蝉”等三种意象。把握诗歌意境的方法 :一、从创作背景入境。知人论诗,知时论事。诗歌是作者内心情思的自然流露。准确把第 16 页,共 24 页握诗歌的意境,离不开对作者作诗时的处境和其为人的把握。二、从借景抒情入境。诗歌中所有的景语皆情语,景语叠出,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感情世界,因此,必须找出所有景语中的情语。三、从直抒胸臆入境。诗歌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传情之外,往往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更
42、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四、从虚实结合入境。分析诗歌意境的主要是从物境和心境入手。即 : 物境+心境=意境。另外分析诗歌意境注意“虚境”。针对实境,虚境不是实在之景,是想像和联想。常见的有:梦境(梦中所见的景物)、回忆(回忆过去的事)、幻觉(幻想将来的事)、比喻(对景物的比喻)。这些想象和联想也传达作者的心里历程。7.【答案】人心在互相体谅中温暖,世界在相互礼让中美丽。或者:长辈是晚辈最好的教科书,今天,我向您鞠躬。 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却义无反顾;他们也有家人朋友,却无惧无畏。或者:你的一举一动,都流淌着与人民群众心心相通、血浓于水的深情。【解析】首先要分析示例,画面是一个女孩把自己手中的硬币放
43、进“有需要可自取”的零钱箱,可以看出女孩的举动是在提供便利的良善举动感召下而有的一种自觉行为,所以配的画外音是“你相信良善,提供便利;我心怀感恩,传递爱心。”然后分别分析画面二、三。画面二是傍晚在风雨中等候孩子的家长,考生应分别围绕“感恩”、“亲情” 、“父爱母爱”来设定中心答题。画面三是一个身着迷彩服的士兵逆着人们跑向救灾前线,考生应围绕其身份从“爱民”、“使命”、“责任”、“勇敢”等设定中心,意思对即可。还有注意题目要求要使用一种修辞,可使用我们熟悉的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 答案: 画外音一:人心在互相体谅中温暖,世界在相互礼让中美丽。或者:长辈是晚辈最好的教科书,今天,我向您鞠躬。 画
44、外音二: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却义无反顾;他们也有家人朋友,却无惧无畏。或者:你的一举一动,都流淌着与人民群众心心相通、血浓于水的深情。本题考查的是仿写能力,要注意所给材料内容上和结构上的特点。做此题时,一要仔细研读所给例句,找到的模拟点越多,仿写的正确率就越高;二要结合题干的要求。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第 17 页,共
45、24 页8.【答案】C;A;B【解析】(1)C翻译 : 即使王本立是国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会缺少像他那样的人?您为什么要怜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污呢?你一定不想查办他的话,就请特赦了他,再将我流放到边远无人的荒地去,以作为将来忠臣的鉴戒。“之类”译为“这样的人”,不可断开,排除 AB“推问”是“不欲”的宾语,不可断开,故选C。(2)A“黜”“陟”的意思说反了。(3)B“捏造”“诬陷”不准确,从下文狄仁杰的判断来看,权善才的确有“砍伐陵柏”的行为。(4)“恒”,恒久的;“万方”,天下人;“措”,放置。译为: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 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
46、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所以”,的原因;“先”,把在前面;“后”,把在后面。译为: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答案:(1)C(2)A(3)B(4)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从今天开始吧。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译文: 狄仁杰凭资历、声望出任汴州判佐。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人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很惊讶地对狄仁杰道歉说:“孔子说过: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您狄
47、仁杰真是海湾中的明珠,东南地方的遗落的宝物” ,于是特别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法曹。狄仁杰的亲人住在河阳,狄仁杰去赴任时,在并州登上太行山,往南望着天空中一朵白云孤独飘飞,对左右跟随的人说:“我的亲人居住的地方,在白云的下面附近的地方啊。”伫立在山上很久很久,直到云飘远了他才走。第 18 页,共 24 页 权善才, 在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 下属中郎将范怀义率卫队在昭陵 (太宗之墓)整天整夜地值班警卫,有一个飞骑兵犯了法,权善才依法查办了他。飞骑兵就多次请求拜见高宗,他先情不自禁,痛哭流泪,说权善才等人砍伐了昭陵的柏树,对太宗十分不恭敬。高宗也情不自禁地悲伤,痛哭不止,命令杀掉权善才。大理丞狄仁
48、杰据法律判权善才的罪,仅仅是免掉了官职。高宗大发脾气,命令迅速执行死刑。狄仁杰说:“法律是陛下制订的法律,我只是遵守它。为什么因为砍伐了几棵小柏树而杀掉大臣呢?请求让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高宗流着泪说:”“善才砍伐了我父亲陵墓上的柏树,我作为儿子是不孝,以至因为这几棵柏树要杀掉权善才。我知道你是一个好法官,但善才等人最终必须判死罪。”狄仁杰坚持谏争,侍中张文瓘(gun)挥动笏板叫狄仁杰出去。狄仁杰就举出张释之处理高庙一案以及辛毗(p)处理牵裾一案的案例说:“我听说触犯皇上,违背帝王意志,自古以来是件难事。但我认为不难。如果处在桀纣的时代就难,如果处在尧舜的时代就不难。我有幸遇上了尧舜时代,不怕像
49、比干那样遭到杀害。陛下不接受我的劝告,我死去之后,在九泉之下见了释之,辛毗还会感到羞愧。”高宗说:“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的愤恨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狄仁杰说:“陛下制订法律,把它公示在宫阙上,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难道有犯罪不足以判死刑,但特意命令要赐给死刑的。法律既然没有恒久的固定的标准,那么天下人该将往哪里放置自己的手脚呢?陛下您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 请从今天开始吧。高宗的年头这才打消。说:你能遵守法律,我有个认真执法的官。”命令把狄仁杰的事编入史册。又说道:“狄仁杰能为了权善才而使我手法,难道不能为了我而使天下手法吗?”任命他
50、担任侍御史。 后来狄仁杰又有规谏,高宗开玩笑地说道:“你是记得谏权善才之事的便宜了吧?”当时左司郎王本立依仗皇帝的宠爱,把持政权,朝廷大臣都害怕他,狄仁杰却把他抓了起来,请高宗依法处置。高宗却特许宽容他,狄仁杰便上奏说:“即使王本立是国家才能卓越的人,朝廷又哪会缺少像他那样的人?您为什么要怜惜一个犯了罪的人,而使王法招致玷污呢?你一定不想查办他的话,就请特赦了他,再将我流放到边远无人的荒地去,以作为将来忠臣的鉴戒。”高宗这才同意了他的奏请。从此以后,朝廷秩序井然。(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