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23 页 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晕车(yn) 旋涡(xun) 舌苔(ti) 一蹴而就(c)B. 殷(yn)实 怃然 (w ) 八佾(y) 自怨自艾(i)C. 狭隘(i) 发轫( rn) 款识(zh) 脍炙人口(kui)D. 发酵(xio) 咋舌(z) 水泵(bng) 数典忘祖(sh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如雨后春笋,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甲】“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
2、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乙】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也曾风靡一时。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丙】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
3、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相关。(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_A雨后春笋 B其实 C端倪 D脱颖而出(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_A甲 B乙 C丙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第 2 页,共 23 页A. 每年都有名人离世的消息,但李咏的突然离开似乎格外令人震惊和难过。这或许不仅因为他有极高的国民度-那些年带给全国观众那么多轻松和快乐,还更是对他英年早逝的惋惜。B. 为 G20 峰会准备的文艺晚会呈现出融中
4、国古典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特色,节目精彩纷呈,各国与会领导对此赞不绝口。C. 文化建设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与盖大楼、修高速不一样,不是三年五年能见效的,如果没有长期积累,就不可能有大的飞跃。D. 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因此必须要防止“精神懈怠”。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唐之前,家具往往造得矮小,古人席地而坐,一人盘踞一个低矮的小食案,一人享用一份饭菜,类似今天的西餐。进入唐代, , 。 , , 。 ,他们为之雀跃不已。高桌大椅帮助唐人实现了从分食制到会食制的飞跃一群人围
5、聚一桌共享佳肴有了现实条件而是一件共同享受和娱乐的事新式家具高桌大椅出现吃饭不再是一件各顾各的事唐人发现了隐藏在生活中的新乐趣。A. B. C. D. 5.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通称为诗三百,汉代时被儒家尊为经典。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 道路。诗经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重章叠句是它常用的 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B. 王羲之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虽 有一点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观。C. 因为刘和珍生活比较拮据,而订莽原全年需要很大一笔
6、钱,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刘和珍预订了全年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作者用了“毅然”。D. 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的表象。他认 为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第 3 页,共 23 页6.下列对课内诗词分析恰当的一项是()A. 蜀道难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噫”“吁”“嚱”领起,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哀怨的基调。B. 登高颈联直抒胸臆,“悲秋”二字是诗眼,流露出作者沉痛的感情。诗人目睹阔大苍凉的秋景, 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定, 年老沦落他乡、 体弱多病的处境,无限悲愁之绪顿时涌上心头。C.
7、 琵琶行里有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描写了琵琶曲终的寂静场面,正面突出了乐曲的感染力,同时也写出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D. 虞美人和雨霖铃两首词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虞美人描写的实景有 “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 虚景是 “往事知多少”“雕阑玉砌应犹在”。雨霖铃上阕实写,下阕虚写。7.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乍暖还寒 乍:忽然 总角之宴 总角:成年的代称B. 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久留 填然鼓之 鼓:击鼓C. 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低眉信手 信:随意D.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憎恨 非我也,兵也 兵:战争8.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不同的
8、一项是()A.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B. 不义而富且贵C. 一觞一咏D.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9.下列各项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吾道一以贯之B. 甚矣,吾衰也C. 之二虫又何知D.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 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 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 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破。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因而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大量的网民
9、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员之间消除了权威界限。人人都有言发,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源。这些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其资源间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诞生了专业开发团队,他们开发第 4 页,共 23 页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条件。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在一定时期,总有一种媒体占主导地位。”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
10、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媒介。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使学习者过去无法利用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工作或生活之余,休闲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有意识的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 碎片化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单个碎片知识其自身价值意义并不高,需要学习者利用思维意识对其“再加工”。“再加工”是碎片化知识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 大数据时代解决知识碎片化之道是帮助学习者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碎片知识犹如人体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部件都会失去原有意义。 如何将碎片化
11、知识与已有知识融合,建构新知识体系?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利用新媒介挖掘碎片知识并对其进行整理、剔除、汲取、加工等操作,实现知识碎片到知识点有意义的重组,并完成知识点到新知识体系嬗变的过程。此过程中,整理主要完成对碎片知识的归类与管理,剔除主要依据个体经验,去掉对个体新知识体系建构无意义的知识碎片。在整理与剔除过程中,也要汲取新的知识作为补充。由于知识碎片的离散性,在知识点、新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系统化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贯穿整个过程的始末。 (摘编自王承博等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有删改)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大数据时代里,人们的学习习惯与方式都
12、需要改变,得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B网络世界中,微资源数量丰富,这既为碎片化学习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挑战。 C利用一些新媒体,人们便能充分利用“闲置”时间,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 D碎片化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再加工”是有效学习的必经环节。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全文主要从“碎片化学习产生的条件”“碎片化学习内在机制”两方面展开论述。 B阐述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是本文对“碎片化学习”研究分析的一个重要论述前提。 C第三段熊教授的言论,阐述了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及特点,增强了文段论证的说服力。 D第五段承接第四段,并对该段论述重点“学习者建构新知识体系”进一步展开分析。第
13、 5 页,共 23 页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 A因为我们要面对巨量信息的学习环境,所以需要打破传统的“系统化”学习模式。 B知识碎片化本身不利于知识系统化学习,但却能够检验出学习者们学习力的高下。 C建立新知识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拥有了碎片时间,学习者就能够收获新知识。 D面对同样一堆知识碎片,通过整理、剔除等,每人都能获得相同的新知识体系。11.阅读文本选段,完成各题。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
14、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教化。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陨首:头落地。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宦达:做官显达。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使
15、人知道下列语句编成四组,表现朝廷对李密的“恩情”的一项是 _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A B C D下列对文章节选部分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一句。表面看是对晋武帝的赞颂,实际上是对晋武帝的最大嘲讽。 第 6 页,共 23 页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句中,“切”“峻”“责”都准确鲜明地刻画了当时晋武帝的心态。 C“臣欲奉诏奔驰”句中的“奔驰”用得绝妙,它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希望赴京效劳的心情。 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祖母大限临头,这也是作者无法奉诏的原
16、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羊来羊去阿慧我的第一次呼吸就有着羊味,羊的记忆里留有我的第一声啼哭。妈生我在羊圈,确切地说,羊圈就在妈的床边。冬夜里,人和羊相互温暖,我在这温暖里势不可挡地来到人世,迎接我的是奶奶。还有,就是那只年轻的山羊。 山羊不再年轻的时候,我常常端着小碗一路撒着面条来到它跟前。这时,已是老羊的它,会缓慢地站起来,会轻柔地叫两声,会把它的大嘴伸进我的小碗里。老羊呼出的热气弄得我双手痒痒,我忍不住想笑。我朝灶房看了看,还是忍住了,我担心我的声音会引出
17、暴躁的奶奶。 老羊吃面条时呱唧有声, 这往往会勾起我的饥饿,肚子里的鸣叫提醒我,我还在饿着。我努力把小碗从老羊嘴巴下抢出,羊嘴下悬了几棵柔白的面条,滴着汤水晃晃着缩进它的嘴里。老羊只留下一口稀汤给我。我仰着脸喝下, 低着头在嘴里抠摸许久, 最后抠出一两根白毛在手上, 那是老羊的胡须。 我曾一度迷惑,那老羊同我一样是个女的,为什么下巴上挂着爷爷一样的胡子?爷爷在一个冬天来临时,在老羊身边蹲了半个时辰。他摸摸老羊的胡子,又摸摸自己的胡子说,它老了,卖了吧。早上一打开门,浓雾像几只雪白的羊羔骨碌碌滚进屋里。我爷把一条长带紧系在腰间,将一顶白色礼拜帽戴在头上,说,走吧。身后就跟了我和羊。老羊它出门时,
18、回头看了看我们的院子,我也回头,看见人和羊生活过的日子。老羊一走出村子,它的脚步出奇的敏快,牵在我手里的那根麻绳被拉得绷直,我被它拉着疾跑,雾被我们冲开一条灰白的道路。老羊在地头停下,低头嗅着土地的气息,爷爷抚摩着它的头,它伸出舌头舔爷爷粗糙的手,舌头和手在白雾里发出粗糙的声音,我的心开始变得粗糙。 爷爷知道,这是老羊年轻时活跃的地方,羊的记忆就像脚下的麦苗一样年轻。老羊的眼睛里掠过几个矫健雪白的身影,有一个终于成了它孩子的父亲。老羊这样第 7 页,共 23 页想时,就拉着我趟进麦田,小麦苗的清香迷蒙了我的世界。我听见老羊咀嚼麦苗的声响,我的耳边响着年轻羊们欢腾的声音。 接近集市的时候,大雾散
19、了,人和羊脚步在街上显得零乱。阳光把羊照得明亮,老羊嘴角的一抹绿,绿了一个寒冷的冬晨。 当爷爷把老羊栓在树桩上时,它开始不停地叫唤。它的每次竭尽全力地挣脱都是徒劳,它开始变得无望和无力,它灰褐色的眼睛朝我投来无助的光芒,我的眼泪滚落出一片凄凉。一个买主向爷爷神秘地伸出指头,俩人悄声嘀咕了一阵,那人付了钱,捏了捏老羊的脊背说,又老又瘦,只配卖皮。那人拉起老羊走时,羊的四只蹄子将土地蹬出四个小坑,又变成两道一丈长的小沟, 像地里播种时耧脚划过的迹痕。 老羊把那人拖得脸像猴子屁股一样红。老羊的叫声被喧闹的集市淹没,它苍老的胡须在寒风中抖动。 我站在羊站过的地方哭泣,我的泪水不断在地上砸落,那两道被羊
20、蹄犁开的土沟,更如两道新鲜的刀口。爷爷和我在城北的路上走着,新买的盖头在我的头上飘飞,飘飞成一朵火红的云彩,冰糖葫芦熔化成满口的甜蜜。羊的叫声凄然响起,我站住四处寻找那声音。有人骑着自行车赶路,车后的大柳条筐里,我家的老羊被捆了四蹄仰面装着,它是老远认出我们的,它的喊叫带着血的颜色,变成一条细碎抖动的声音频率远去。我扔掉那半串糖葫芦,追着那人疯跑,我喊:不卖了,俺不卖了,回来呀!那人像没听见一样竟自走远。 当婆婆丁、苣荬菜等野花在田埂上上竞相开放的时候,那只老羊的女儿悄然发育成一只俊俏的小山羊。羊的脸总是一副温和善良的模样,从不见有生气的时候。请分析文章前两段所蕴含的感情及其作用。请简要赏析第
21、五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多重内涵。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一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论语为政二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三 夫当家之爱子,财货足用,货财足用则轻用,轻用则侈泰。亲爱之则不忍,不忍则骄恣。侈泰则家贫,骄恣则行暴。此虽财用足而爱厚,轻利之患也。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上懦则肆于为非。第 8 页,共 23 页韩非子六反(1)根据上面材料,概括儒
22、家治国的三个阶段。(2)结合上面语段,说说儒家和法家的经济思想有何不同。14.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 4 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_ , _ 。(李白蜀道难)_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_ 。(庄子逍遥游_ , _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_ , _ 。(论语)志士仁人, _ , _ 。(论语)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 年 8 月 21 日,在济南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一名孙姓男子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霸座”,还各种耍无赖,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列车长和乘警都进行了劝说,却不管用
23、。事后该男子还得意地称自己把一车人耍得团团转。此事引发网友骂声一片,纷纷“人肉”孙姓男子,曝出他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微信号等个人信息;甚至深挖出他的在职博士生身份以及过去的种种劣行。目前该男子各类社交通讯软件处于瘫痪状态,吓得连家门也不敢出。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你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第 9 页,共 23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A“晕车”中的“晕”应读作“yn”,“旋涡”中的“旋”应读作“xun”; B“殷实”中的“殷”应读作“yn”,“自怨自艾”中的“艾”应读作“y”; C正
24、确; D“发酵”中的“酵”应读作“jio”,“数典忘祖”中的“数”应读作“sh”。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 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 要结合词义、 词性进行。字音易读错的情况 (1)形声字的误读,如“酵母”的“酵”读“jio”不读“xio”,“恪守”的恪读“k”不读“g”,“缕”读“l”而不读“lu”,“咯血”的“咯”读“k”,不读“k”等。 (2)形近字的误读,如“饮鸩止渴”的“鸩”与“鸠占鹊巢”的“鸠”,前者读“zhn”,后者读“ji”,两者容易混淆。2.【答案】D;B【解析】(1)D对象错误,
25、“脱颖而出”是指人的才能凸显出来,不能用来指国家宝藏。(2)B“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中的逗号应改为顿号,并列状语之间用顿号。答案:(1)D(2)B(1)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要理解词语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2)考查正确和使用标点符号,要熟记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结合语境准确辨析。顿号的使用情况:1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
26、示概数通常不用顿第 10 页,共 23 页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飞机在 6000 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3.【答案】C【解析】A语序不当,“不仅还更”递进颠倒,应将关联词后内容互换。 B结构混乱,“呈现出融中国古典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特色”将“呈现出中国古典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特色”和 “融中国古典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为一体”两种句式杂糅,可取其一。 C正确。 D搭
27、配不当,“是否能够保持”和“长远发展、福祉”两面对一面,可将“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改为“关系到我省经济能否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祸”。 故选:C。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 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 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 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 搭配不当、 结构混乱、 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 ; 如出现多重定语
28、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 ;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分句间次序不当: 一个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时,各分句之间常有主次、轻重、因果、承接、递进关系,如果颠倒了,就造成分句间次序不当。如: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此句中分句“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与“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两分句构成因果关系,而与分句“具有指纹识别功能”不能构成因果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共同陈述手机的特征,所以应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提到“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前面
29、。 再如: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第 11 页,共 23 页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可喜一步。 此句是递进复句,应按照由局部到整体的逻辑顺序,故应改为“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可喜一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4.【答案】B【解析】文段阐述高桌大椅帮助唐人实现了从分食制到会食制的飞跃。 本题找准选项中各小句的逻辑关系是解题关键。 首先是出现了 “高桌大椅”才能 “围聚一桌”实现“会食制”,由此可以确定的顺序;然后是吃饭“成为共同享受和娱乐的事”,且因“不再是而是”紧密相连;联系末句“为之”的中“之”的指代的“新乐趣”。
30、故正确排序为: 故选:B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E 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其次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上下文,通过语意的把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把握语句间的前后联系与衔接。分析语句,辨明句间的关系,排列句序。5.【答案】C【解析】C“这样的生活艰难”是指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订鲁迅的刊物,需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此处用“毅然”,表明刘和珍对革命真理的追求。 故选:C。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类识记和积累。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31、(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 ; 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 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
32、曲的名句等等。第 12 页,共 23 页6.【答案】B【解析】A“为全诗奠定了哀怨的基调”分析有误,起句“噫吁嚱,危乎高哉”充满气势,一咏三叹,应是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B正确; C“正面突出了乐曲的感染力”分析有误,这里并非正面描写,而是侧面。句的意思是说“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中心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 这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高超技艺的句子,通过侧面的烘托,让读者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D“雨霖铃上阕实写,下阕虚写”分析有误,雨霖铃上阕的“念去去、千里烟波”一句是过渡句,此句是虚写。 故选:B。本题考查对课内诗歌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查我们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能
33、力。平时学习时一定要注重理解,掌握技巧。需要背诵的文章诗词等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本题考查的诗歌是我们高中学习的重点。诗词不能仅仅是背诵,还要学会赏析,掌握所使用的艺术特色与手法,陶冶我们的艺术情操,也对我们应考大有裨益。7.【答案】B【解析】A总角:未成年的代称。译文:回想少时多欢乐; B正确; C过:责备。译文:这恐怕得责怪你吧; D兵:兵器。译文: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 故选: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
34、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8.【答案】A第 13 页,共 23 页【解析】A“手”,名词作状语,亲手; B“义”,名词作动词,合道义; C“觞”,名词作动词,喝一杯酒; D“君、臣、父、子”,名词作动词,像个国君、像个大臣、像个父亲、像个儿子。 故选:A。此题考查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最直接的办法是,记住课本学过的活用的词语。如果遇到陌生的词语,就要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看这个词的位置需要什么词性,由此判断活用种类。最后通过翻译
35、来验证判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基本规律: 1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例 : 晋军(驻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2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口技) 3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4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5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下(攻下)江陵,顺流而东(向东进军)也。(前赤壁赋)9.【答案】B【解析】A宾语
36、前置句,数次“一”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译文: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B主谓倒装,谓语“甚矣”放在主语“吾衰”的前面,译文:我衰老的很厉害了。 C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动词“知”的宾语前置,译文:这两个动物知道什么呢。 D宾语前置句,代词“之”作动词“夭阏”的宾语前置,译文:背着青天,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它。 故选:B。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
37、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第 14 页,共 23 页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分析句式应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10.【答案】【小题 1】C【小题 2】C【小题 3】B【解析】(1)C缩小范围,原文第三段“学习者有意识的
38、碎片化学习”说明:碎片化学习中,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意识也很重要,并非仅依靠“一些新媒体”就能“高效完成碎片化学习”。 (2)C“阐述了新媒体概念的内涵及特点”无中生有。 (3)A强加因果,按照原文第一段,“需要打破传统的系统化学习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社会中出现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而非“巨量信息”。C过于片面。“学习者收获新知识”需要很多环节,而“拥有了碎片时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前提、小环节。D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剔除主要依据个体经验”说明:每个人会随着自己的个体经验剔除一些知识,所以,不会“获得相同的新知识体系”。 答案: (1)C (2)C (3)B(1)本题考查理解文
39、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从高考来看,论述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 第 15 页,共 23 页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 3已然、未然有意混淆; 4以偏概全; 5张冠李戴; 6因果颠倒; 7误划类别; 8无中生有; 9偷换概念。 因此解答时考生要把选项归位,通过与原文对比,找到答案。11
40、.【答案】【小题 1】D【小题 2】A【小题 3】A【小题 4】【解析】(1)D“告诉”,“报告申诉”的意思。译文: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 (2)A表现朝廷逼迫之急,没有表现朝廷对李密的“恩情”;是李密对自己的评价,与朝廷的恩情无关。排除这三句即可。 (3)A理解错误,“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一句中有对晋武帝的最高赞美,也有作者对深受其恩的感激,没有嘲讽的意思。 (4)“故老”,年老有功德的旧臣;“蒙”,受到;“矜育”,怜惜养育。译文:凡是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 “更”,互相;“废远”,废止远离。译文: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
41、因为这种感情,我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答案: (1)D (2)A (3)A (4)凡是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 第 16 页,共 23 页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因为这种感情,我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参考译文: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
42、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
43、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能力。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结合文意,运用适当的方法,比如字音推断法、字形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语法分析法、联想迁移法、上下文推断法、代入法等。 (2)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理解文意,把握结构思路,了解写作
44、特色。本题涉及的多为理解词句含义或者思想内容、写作用意,结合文本细心揣摩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语句的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文言文正确的阅读方法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初读全文,把握大意。这一步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第 17 页,共 23 页谁说什么话等内容,能读懂六七成即可。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中,需逐一落实试题涉及的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
45、从更高层次上认知全文,既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12.【答案】【小题 1】(1)第一段写自己出生在羊圈,“人和羊相互温暖,我在这温暖里势不可挡地来到人世”表达作者对羊的感情深厚, 自出生伊始, 由来已久 ; 第二段写 “我”心疼老山羊,饿着独自把自己的面条分享给老山羊吃,依然体现自己对老山羊的情感之深,从而为后文舍不得卖羊的情节做铺垫。 (2)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不停地叫唤。它的每次竭尽全力地挣脱”“变得无望和无力,它灰褐色的眼睛朝我投来无助的光芒”,把老山羊拟人化,赋予它人一般的情感,写出老山羊察觉自己被卖时的不安、挣扎、绝望与痛苦之情,
46、而“我”“眼泪滚落出一片凄凉”,却无法阻止,只能伤心难过,无可奈何地眼睁睁看着它被卖。 (3)老山羊被卖,老山羊的女儿却对人类毫无怨怼,这其实更反衬出人类买卖、杀害它们的残忍无情;用小山羊长大来承继老山羊的生命,照应标题“羊来羊去”,尽管它的“来”也会如它的母亲一样得到宠爱,但年迈时,也会如母亲一般“去”,引人深思。“当婆婆丁、苣荬菜等野花在田埂上上竞相开放的时候,那只老羊的女儿悄然发育成一只俊俏的小山羊”,用自然环境的生机蓬勃与羊的成长来暗示生命力的顽强,体现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尊重之情。 答案: (1)我出生在冬夜,年轻的羊温暖过我,表现我对羊的深厚感情由来已久,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为下文
47、我对老山羊的疼爱和卖老山羊时的不忍做铺垫。 (2)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老羊在被卖出时从不安-挣扎-绝望无助的过程,展现了老羊生存的本能欲望,反抗力量的弱小,表现我对老羊的离去无力相助、无可奈何的痛苦心理。 (3)羊总是温和善良,从不见有生气的时候,表现了动物生命的宽容大度,表达了对美好天性的赞美,以此来反衬人性中的残忍与无视;照应文题“羊来羊去”,小山羊的命运可能还是“羊来羊去”的轮回,引发读者思考;野花竞放,小山羊长大,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也表现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的主题。【小题 2】【小题 3】第 18 页,共 23 页【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
48、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赏析句子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
49、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
50、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13.【答案】(1)本题要求就“儒家治国的三个阶段”来回答,需要关注材料一、二,关键点就在三个字“庶、富、教”上把“庶”即“人口众多、人丁兴旺”,“富”即“增加财富,经济富裕”,“教”即“教育、教化以提高素质”“制民之产”“驱而之善”也是强调应使百姓生活富足,对百姓进行教化(2)解答时要注意题干“经济思想”这个限定,儒家主张施行仁政,首先保证衣食丰足,“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这是强调经济基础的重要性,而法家则与之相反,“财用足则隳于用力”,这是“人之生也”,强调财物充足带来的后果,本题要抓住材料二、三来分析第 19 页,共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