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临床应用教程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503129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6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临床应用教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中医药临床应用教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中医药临床应用教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中医药临床应用教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中医药临床应用教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与中医临床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源流 与伤寒论的渊源 思路与方法 精华与要点 临床经验研究(医案)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 源流中医学的启蒙一位陌生的家传老中医,给了李可老最初的中医学启蒙。从此,自学中医,从黄帝内经、伤寒论、伤寒论类方汇参等。通过读左季云伤寒论类方汇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思路精华,血液元阳为生命之本的观点,受郑氏“坎中一丝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思想影响。以后读民国初期,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彭子益的著作,得以领悟,“凡病皆为本气自病”的原理,受彭氏“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思想影响。郑钦安重视先天,彭子益重视后天,李可老

2、把两者融合起来,奠定了“肾气与中气”为人生命之两本的认识,二气实是混元一气,先后天互为其根,即“火生土,土伏火”之理,晚年带徒反复强调需将此思想应用到临床诊疗中。从此步入医圣张仲景之门。李可老曾说过,伤寒论的全部奥秘,中医的医易结合,一个河图尽之矣。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 源流 在临床实践当中,李可老经过彻底的洗脑,脱胎换骨,逐步破疑解惑,在理论上遵黄帝内经,临床上效伤寒杂病论,用药法神农本草经,逐渐有所领悟,最后运用伤寒杂病论和圆运动古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十大医学难题,进行了攻关。其深深体会,“中医的生命、中医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是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

3、可以囊括百病,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自创方剂30余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 破格救心汤 自创方剂中,尤以破格救心汤的研制为突出,破格救心汤的学习伤寒杂病论逐渐形成的东西,经历了24个春秋,分为4个阶段。破格救心汤 第一阶段:19591962年用了3年时间,误打误撞,悟出 经方基础有效量; 第二阶段:19621972年用了10年时间,治重症心衰已达十全,垂死心衰生死参半; 第三阶段:19721979年用了7年时间,读张锡纯氏著作,得知“凡人之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师法张锡纯“来复汤”救治心衰休克的经验,重用附子、生山茱

4、萸;四逆汤只能救亡阳而不能救肝脱,阳固之后不能永固,来复汤只能救肝脱而不能救亡阳,二方合一,可谓功效无匹,此时破格救心汤才初具规模; 第四阶段:19791983年用了4年时间,调入县人民医院救治心、肺、肾三衰患者,破格救心汤就已成熟。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 2010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成立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基地, 吕英教授担任基地的负责人。 按照国家要求,基地首项任务是整理和总结李可老中医的学术思想,经过半年时间,吕英教授与其徒弟们在努力研读、挖掘经典,收集、整理李可老的临床医案,经与李可老反复商讨、修改,凝炼出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七个要点。李可中医药学术

5、思想与伤寒论的渊源(一)重视六经辨证 统病机治万病李可老高度评价六经辨证在临床实践中的价值: “伤寒六经辨证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病可以有千种万种,但病机则不出六经八纲之范围。正是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明训,执简驭繁,万病一理。”在临床诊治中,遵“有是气,有是证,用是药”。 六经辨证为一整套理法方药,囊括了百病,急危重症乃至于外感、内伤、急性传染病,或者罕见奇难大症,均可吸取智慧,从而寻求解决之路。所以又称伤寒论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一)重视六经辨证 统病机治万病 伤寒六经,可以理解为人体抵御外邪的六道防线。 人身元气(气化)之运行,自下而上,由内而外,布护

6、周身(元气之根在下,即肾中真气)。 四时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六气太过则为六邪)。人之一元真气与天地、六气相应。 外邪入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伤寒论谓之六经(最外一层太阳寒气,渐次入里阳明燥气、少阳火气、太阴湿气、少阴热气、厥阴风气),病如少阴(心、肾),已是里中之里,第五道防线将破,兵临城下,城破,发生巷战,危机重重。人的生死系于一发。(一)重视六经辨证 统病机治万病李可老在实践中体会到:“在三阳经要辨阳气的强弱,辨误治造成损伤的轻重,从救中气入手,使胃气来复,助人正气,驱邪外出。因胃气为后天之本,五脏气血生化之源头。在三阴经,要看阳气的盛衰存亡,以救肾气为急,恢复肾主闭藏的功能。也就是平常

7、说的回阳救逆。三阴症生死边缘,故万病不治,求之于肾。因为肾中元阳为先天之本,伤及元阳,生命根基动摇,只有破格方能挽回垂绝之阳,救生死于顷刻。六经病有一个共同的规律,看人体质禀赋的强弱是基础。以人为本,个体特异性大。正气盛则从阳化热,正气虚则从阴化寒,正气盛则邪外散,正气虚则邪内陷。前人总结出一条规律: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实则少阳,虚则厥阴。”(一)重视六经辨证 统病机治万病李老认为“伤寒六经,实是阴阳两经。伤寒六经辨证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中气(脾、胃)之升降而已,病可能有千种万种,但病机却不会超出六经八纲之外。在临证之中

8、,可以内通于六经,即是脏腑经络气化,而外应与六气,不必在病名上钻牛角尖,既不必考虑西医的病名,甚至连中医的病名都无须深究,万病皆可在掌握之中呢。(一)重视六经辨证 统病机治万病万病皆本气自病: 医者治病,助人体之本气也。 在诊断辨证时,李老遵循的原则是“首辨阴阳,重辨六经,万病总在阴阳之中”; 在论治时,李老遵循的原则是“但扶阴阳,内外二邪皆能治,但求回阳、扶阳、救阳”; 在临床用药时,李老遵循的原则是“承袭仲景六经用药特点,遵六经以治万病,但绝不拘于伤寒,简方大剂,大辛大热”。(二)重视卫护阳气 顺应阴阳之道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阴

9、阳之要,阳密乃固。”这两段话正是对“阳气”的重要性的解读。从自然界到人体,万事万物的生死存亡,起决定性作用的,在自然界来说是太阳,而在人体则是阳气。 周易,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强调阳气是万物生长的原动力,乃人身先天之本,而在论述坤卦时则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在论述中也体现了阴阳二者的关系,阳为统帅、为主导,阴为从属。 在中医医理上则为气为血帅、阳为阴根。阳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故曰无形。而人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是有形可征的。正是无形的阳气,以其无所不到的温煦化育之功,成为人生存、发展、壮大的原动力。假使没有了阳气,那么人就是一具死的躯壳。(二)重视卫护阳气 顺

10、应阴阳之道 郑钦安临床重视辨阴阳,而阴阳当中又以阳的作用为重。李可老中医秉承郑钦安这一思想,认为阴与阳,不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 周易曰:“天一生水”。则气为血帅,阳为阴根,一切阴(血、津液)皆有阳统摄。 明此理,则四逆汤治齿衄(坏血病)及一切出血性疾病之理自明。齿为骨之余,骨乃肾所属。肾主水,内寄先天真阳,以统摄骨分之血液。真阳不足,不能统摄,故见血出。一切血症末期,皆可用四逆辈(或加芪、归、姜炭、三仙炭)进治。 赵献可医贯对阳(先天真阳,“命门之火”)的论述有独到见解。遵其理,施用于临证,危证可安,死证可活。(二)重视卫护阳气 顺应阴阳之道 李可老认为“正邪交争的焦点,全看阳气的消长进退,

11、阳虚则病,阳衰则危,阳复则生,阳去则死;阳气易伤难复,故阳常不足。暴病多亡阳,久病多伤阳,伤寒三阴多死证,死于亡阳。”如老人涕泪自流,小便失禁,乃真阳衰,不能统束诸阴。老人无疾而终,形在神去,便是一具死的躯壳。 伤寒论113方中,温热药占了11种常用药中的9种,其中仅有2种药为性寒凉,这正体现了仲景对阳的重视程度,曰温阳,曰养阳,曰助阳,曰救阳,这说明仲景是何等的呵护、关怀生命之本的阳气。 李可老遵循内经与伤寒论,尤其重视卫护元阳,认为“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在治疗时善用经方,主张回阳、救阳、扶阳,“但扶真阳,内外二邪皆能治”。李老在用药上简方重剂,大辛大热,善用四逆

12、、理中类,重用附、姜、桂。(二)重视卫护阳气 顺应阴阳之道 李可老在多年的临床中,明确了人身生命之根本所在全在“阳气”上,确立了阳气乃生命根蒂与原动力,阳旺则健,阳虚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的基本理念,也成为创立破格救心汤攻克心衰危症的思路源泉。 李老认为,“阴阳之道,阳为阴根。阳生,阴始能长。阳气-命门真火,乃生命之主宰。命门位居下焦,乃人身真火,气化之本源。”一切阴皆是静止的,唯独阳才是灵动活泼,生命活力,是统帅;阴生于阳而统于阳。下焦一点命门真火发动,生命欣欣向荣;此火一衰,诸病丛生;此火一灭,生命终结。 后天之本脾胃,气血生化之源,均是此火,养生、治病均需重视、卫护此火,此阳。在中医医

13、理上则为气为血帅、阳为阴根。阳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故曰无形。而人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是有形可征的。正是无形的阳气,以其无所不到的温煦化育之功,成为人生存、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三)研究经方之秘 恢复用药风貌 李可老认为,研究经方要返朴归真。 他指出,“回顾中医史上,自明代中医界流行“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数百年来,已成定律。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近代用法,大违仲景立方本义与用药原貌,无疑严重影响了经方临床效用的发挥,阻碍了仲景学说的发展与创新”。 李老从经方的剂量、煎服法、冲洗法等方面,发掘经方的不传之秘,提出经方“基础有效量”概念。下面一一做简要阐

14、述。(三)研究经方之秘 恢复用药风貌一、在经方的剂量:李可老认为:“伤寒方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80年代初,考古发现之汉代度量衡器权来推算汉代一两,为今之15.6259g,则用伤寒方当以原方折半计量为准,这是仲景经方的基础有效剂量。”“凡用伤寒经方治疗大症重症,首先要辨证得当,见机即投,不加犹豫;其次必须掌握好经方的基础有效剂量,一次用足,大剂频投,昼夜连服,才能截断病势,救急危亡;80年代后考古发现之汉代度量衡制证实。即汉代一两,合现代15.6259克,上海柯雪帆教授已有专著,并经临床验证,真实可信。以此量治重危急症,可收到一剂知,二剂已,攻无不克之奇效。低于此量则无效,或缓不济急,贻误病机,

15、误人性命!”故李可老应用仲景伤寒论原方时,药物剂量常根据汉代1两等于今之15.6259克,1斤等于250克来折半计量,这也正是李老临证用药的创新之处所在。李老所著书中验案可佐证李老遵经方之旨,取效迅捷。(三)研究经方之秘 恢复用药风貌李可在返朴归真研究经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经方“基础有效量”概念。“按80年代初,考古发现之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汉代一两,为今之15.6259克; ”“凡用经方治大症,以基础有效量为准,一次用足,大剂频投,日夜连服,方能阻断病势,解救危亡。低于此量则无效,或缓不济急,贻误病机,误人性命。”临床应用中,李老不仅处方遵从“基础有效量”,其用药亦效法“基础有效量

16、”,这是他疗效卓著的关键所在。 二、经方的煎服法:李老认为,“历史上仲景用乌、附剂最早,使用频率最高。仲景方中,乌、附大多生用,用量之大,古今少有。何以保证无害?奥秘全在经方的配伍、炮制与煎服方法上见真谛。” (三)研究经方之秘 恢复用药风貌 以金匮乌头汤为例,其煎服法寓有深意。先以蜜2升(汉代1升合今之200毫升)煎川乌1枚,煎至1升时去川乌,留蜜待用。 蜜煎川乌,有两层意义:一则蜜为百花之精华,善解百毒,尤为川乌毒之克星;二则以稠粘之蜜汁文火煮之,必影响毒性之分解。川乌剽悍燥烈之性,已不能为害。 然后全方5味药,以水3升,煮取1升去渣,与煎妥之川乌蜜混合再煎,进一步中和毒性。 再看服法:服

17、7合(140毫升,为全剂的2/3)。服药后的效果要求:“不知,尽服之。”服后唇舌微觉麻木为“知”。“不知”即无此感觉,则“尽服之”,即把所剩1/3药液全部服下,以“知”为度。李老深得经旨,用乌头必配蜂蜜久煎。(三)研究经方之秘 恢复用药风貌三、经方的冲洗法:李老对伤寒论的注释也深入研究,他认为,“伤寒论吴茱萸汤方下注一洗字,是仲景用法奥妙所在。即以沸水冲洗7遍后入煎,可免入口辛辣及服后瞑眩之弊。” 李老对吴茱萸的用法经验所得,吴茱萸10克以下无效,15克显效,30克攻无不克。凡遇小儿、老人、羸弱病人则先煎沸23分钟,换水重煎,则更稳妥。在对生半夏的使用也遵仲景之冲洗法,以温水淘洗3次,加等量生

18、姜佐之,既解其毒,又加强疗效,不可不知等等。思路与方法李可老的治疗思路是回到汉唐以前的古中医学,何谓古中医?古中医认识人与宇宙的立足点在于“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体观”,天地一大宇宙,人身一小宇宙也。大宇宙之变化无不影响小宇宙,小宇宙之变化无不应于大宇宙。人最早的生命乃天地大气所生,并与天地大气在千变万化中和谐一致。这是中华文化经典易经的观点。正如药王孙思邈所言:“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经过多次与大型瘟疫的斗争实践,产生了伤寒杂病论。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李可老遵循古中医的道路,探索出属于李可中

19、医药的思路方法: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可以囊括百病,从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传染病,内伤杂病,以及现代罕见疾病谱中的奇难大症,都可以从中吸取智慧,找到解决的办法。思路与方法- 基本观点1、万病成因,皆因人体本气自病。 彭子益主张凡病皆本气自病,其本气是指中气。彭子益认为温病的起因是因为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收敛之力弱,水气被泄,封藏之能力不及。一年的宇宙大气圆运动,其规律为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身春木之气,升动生发失其常度,则得温气病。而这正是人身本气之病。不过虽是人身本气自病,必须感受时令偏于疏泄的大气,进而引动里气,然后得病。 李可老对此又

20、进一步提出,本气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为人生命之两本。思路与方法- 基本观点 人体本气强的,受邪从阳化热化实; 人体本气虚的,从阴化寒化虚。 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本气不虚者,机体祛邪之力尚足够时,多表现为外感表证。邪气从皮毛而入,当从皮毛而解,因此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可对症下药。表证的发热、咳嗽、喷嚏等症状除了给患者带来痛苦以外,其实也具有外散之势。见此类症状不能轻易见热用凉,当因其势而利导之,否则会邪陷于里,损伤正气。病从三阳而入三阴,小儿常见太阴证(西医所谓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老年人常见少阴证(诱发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

21、)。中西医不恰当的治疗是伏邪形成的主要机制。思路与方法- 基本观点 本气虚者邪初在表,正虚无力驱邪外出而入于经络,内舍五脏,伏于血;形成伤风不醒变成痨的格局。此时的治疗应扶正达邪、助阳透邪,甚至但扶其正,听邪自去,用人参败毒散、小青龙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乌头汤等加味。此类证非但不能用白虎汤、银翘散等剂,麻黄汤、 桂枝汤等汗法也不能单独运用,必加补气、补阳之剂。否则,容易导致大汗亡阳而寒邪不去的残局。思路与方法- 基本观点2、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中医学有万病不治,求之脾肾的论断。李可在多年的临床中意识到在危重疑难病的治疗上,确有起死回生之效。盖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22、。脾胃一伤,百药难施。肾为先天之本,为人生命之主宰。内寄命门真火(肾气、元气、元阳),为生命的原动力,五脏精气的源泉。故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肾气败亡则生命终结。故凡治病,皆当首先顾护脾肾元气,勿使损伤。若已损伤,则亟亟固脱救肾,醒脾救胃,使胃气来复,病人才有生机。思路与方法- 基本观点3、胃气是五脏的后勤部,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是治病救危一大法门,五脏皆禀气于胃也。故理中汤可治百病。五行以中土为中心,运中土可以溉四维,中气升降源源不断地供应五脏以生命的活力。生命之延续全靠中气之滋养、灌溉。土能生万物,无土不成世界。中气为生命之轴,十二经的经气好像轮子,中气的升降带动了十二经气的旋转,于是生

23、命运动不停,五脏得养,生生不息。此即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法。思路与方法- 基本观点4、先天肾气号称命门之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谓之:“唯此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彭子益叫作“阳根”。 五行圆运动之理,火可生土。脾胃如釜,元阳为釜底之火。脾胃为釜,釜中之物,伏火可以熟腐、运化、散精于五脏。故脾胃本病,理中、小建中;牵涉釜底之火,则以大剂桂附理中汤补火生土。若见生克乖乱,但扶其正,听邪自去。故凡治脾胃病本药不效,应速温养命门之火,火旺自能生土。故桂附理中汤又是救胃气,治百病之要方。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线生机。思路与方法- 基本观点5、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存得一丝阳气,便有一线

24、生机。破格救心汤。 李可老早期是在左季云的伤寒论类方汇参里看到四逆汤能治24种病,受到启发。后读民初实验系统医学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创始人彭子益的遗著,从此入医圣张仲景之门,奠定了肾气与中气为人生命之两本的认识,牢记:生死关头,救阳为急。内经曰:阴平阳密,精神乃固,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气和阳气的重要性在于阳秘,当阳气处在一个固秘(饱满)的状态下的时候,才能达到阴平阳密。从以上观点可以了解有了太阳才有了生命,阳气就是人身的太阳。李可老从养生治病的经历来看: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古人云: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求之于肾就是救阳气。思路与方法- 基本观点 少阴

25、阳衰,危在旦夕,救阳为急,大破格救心汤;重症痼疾多为元阳衰微。 举一个例子,看阴阳盛衰,在一个人的各个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小孩时候,阳气旺盛,生长发育到成年以后的话,所谓阴阳平衡,就处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但是,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的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提不住,尿频,这些都是因为人在老年以后,阳气衰弱,阳气失去统帅作用。 李可临床上在面对老年危险期患者,特别是像一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其他的并发急性心衰,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救阳,阳气救回来了,这个人就活过来了。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在这个时候,也要特别看中一点,就是患者虽然病得非常厉害,只要有一丝阳气不散,这个人

26、就可以救。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1、一部伤寒论,397个条文只是两大法:保胃气以救肾气, 救肾气以保胃气之法。113方只是两方,理中汤与四逆 汤。先救本气,保胃气,固肾气,用张仲景留下的方子来来探索治疗的方法。凡误服寒凉滋阴苦寒泻火者,先以大剂理中汤救药误,也即救胃气。一 切虚损大证首要是保胃气(中气)。在362条,寸、关、尺三部脉摸不到的时候,它强调了趺阳脉,对判断这个人的生死预后的重要性,所谓少阴负趺阳者,太溪脉不如趺阳脉强,趺阳脉有力量,而太溪脉没有力量,趺阳脉大于太溪脉。那就提示了胃气没有衰,胃气尚存,留得胃气在,就留得一线生机,这也体现了张仲景保胃气的思想。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 太阳病条文

27、最多。误治最多,救误之法最多。汗、吐、下误用,所伤者胃气(中气),救误即是救胃气。胃气一伤,升降乖乱,当升者反而下陷,当降者反而上逆,五行运动不圆。 救胃气以复中轴,升降复常,四维得安,病癒。至少阴病阶段,一点真阳将亡,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生死关头,阳根将拔,破阴回阳,以挽生命。从探索伤寒中再由博返约。正如彭子指出的那样“伤寒之理路,只表里寒热四字。即可贯穿113方主,合之不过三方(中气、营卫、脏腑)而已。否则113方竟成113个主脑,被方缚住,(成为方的奴隶)便不能用方矣!”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彭子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之理,破解四大经典,一线贯穿,一通百通,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他

28、更明确指出,中医的医易结合,伤寒论的全部奥秘,一个河图尽之矣,一个河图的道理包括了中医所有的道理。他是一个整体。它的主要贡献,是把中医学成为一个有系统的医学科学理论,这个贡献很大。在当时取缔中医消灭中医的潮流当中,把古代中医的精华保留下来!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2、伤寒六经,实是阴阳两经。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胃脾中气之升降而已。中气者人之本气也。万病皆本气自病。本气强者,邪从热化、实化,便是三阳病;本气弱者,邪从虚化、寒化,便是三阴病。医者治病,助人体之本气也。治之得法,阴症化阳,由里出表;治不得法,表邪内陷三阴,步入险境。 三阳统于阳明,胃气不衰,邪断不能入三阴也,阳明为三阴之屏障。阳明

29、统于肠胃,居中属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为诸脏腑有形之邪外出之径也。太阳蓄血,有桃核承气汤证,以阳明之府为出路也,少阳胆腑证,发热而呕,心下急,郁郁微烦,大柴胡汤或柴胡加芒硝汤证,皆以阳明为出路也。邪犯三阳,均要累及阳明,太阳有鼻鸣干呕,少阳心烦喜呕,呕而发热,故太阳以姜枣和胃止呕,少阳以姜夏和胃止呕,故服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解之。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 太阴为后天之本,与阳明同为中气,统胃气,禀生之后,脾胃太阴之气则为最重,先天之气,非胃气不能滋之,内经云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伤寒也有除中死证。李东垣因之而创脾胃论,但仍以仲景为最。 大小建中汤为太阴之轻剂,理中人参汤则为太阴

30、之中剂,理中合四逆的附子理中才堪称建中之重剂。临证宜时时固护中气,急危重证则宜回阳救阳,但四逆汤之干姜本也理中建中之剂。总之,时时处处要顾护胃气,阳明太阴为胃气之本也。另外,阳明太阴属于中焦,为坎离心肾水火交通之要塞,宜通而不宜滞,宜温而不宜寒,寒凝滞塞,水火不交,否结诸证生矣。 故治病要密切观察,注意转机的出现,一见苗头,便要判断发展趋势,及早为计。还要牢记:阳明之燥热(为标)永不敌太阴之寒湿。治标宜中病则止,不可过剂。大实症,一通便要停药,否则阳明实证转眼变为太阴虚证,中气一伤,变生不测。若泻脱中气则顷刻转化为少阴亡阳危候,多致不救。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3、现代人类体质多虚,阳虚者十分之九,

31、阴虚者 百难见。六淫之中,风寒湿为害十之八九,实热证百分之一二。地无分南北,国不论中外,全球如此,临证万万不可大意。李可在2000年的时候开始到南方,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这个里头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如果从中医的六淫来分类就是风、寒、暑、湿、燥、火,那么李可所看的病人阳虚寒湿证的十之有八九,而阴虚火热证的百不见一二,一例都没有遇到过。南方气候特别热,一般人讲,有夏无冬,这么酷热的气候,人们在这样的一个气候竟然没有一个得火证、热斑点,或者阴虚证,这个事情让李可非常惊诧,不理解。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 在李可的观察当中发现: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普遍都使用空调,造成了很多人为的空调病。这样的话就造成很

32、多病。比如说头痛、慢性鼻炎、阴暑证。所谓阴暑证,就是暑天受寒得的一种病,它和暑热证不一样,看起来是暑天得的病,实际上是一种阴寒证。再有一种,就是常年难愈的感冒、青年妇女的痛经、产后病。婴儿在空调的环境下长大,最容易得哮喘病等。 第二个问题就是起居节奏不太好,有些违反了我们民族古代传下来的养生的要领、原则和方法。就是睡得非常晚,或者是过夜生活。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4、引申出一条重要原则,一切外感必夹内伤,因此,麻黄 汤、银翘散、白虎汤绝不可用,唯麻附细加人参乌梅炙 甘草可通治一切外感。因为它在开表闭的同时,以固本 气为主。属于扶正托邪法。 疾病最初进入人体轻浅表层,就是伤寒论太阳经,所以太阳经条文

33、最多,误治最多,救误方法最多,因此知道了疾病的来路,也就知道了疾病的去路,治疗就是让它从哪来,到哪去!这就是治未病的思想在临床的应用。一旦知道了来龙去脉,就不要见病治病。怎么样达到这个目的?就是汗法,解表法,在八法为首,汗法不仅仅是出汗,而是开玄府,通利九窍,托邪外出!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 这样就有个问题,既然诸症当先解表-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产生的治则。那么解表是不是应该用麻黄汤?这又是一个治未病的问题!因为用麻黄汤治外感,恰恰犯了见病治病的毛病,因为你不顾人的本气,现代人的本气无一不虚,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健康,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亚健康状态等等。所有的外感病全都夹有内伤。所以单纯解表

34、,麻黄汤之类的方法不能用。 外感内伤同时发病,就是伤寒论太阳少阴同病。应该采取固本气,开表闭,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如果很虚的话可以加点人参。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 5、人身各部,头面四肢,五官九窍,五脏六腑,筋骨血脉,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沉寒痼冷顽症,一切肿瘤皆此因。 当知病之来路即是病之去路。邪之犯人,由皮毛、肌腠而经络、而脏腑,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层层积圧,深伏于三阴要害而成病,当遵内经:“善治者,治皮毛”“上工治其萌芽”的古训,以麻附细法,开门逐盗,扶正托透伏邪外出为上。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内经关于病因有这么一段话:邪风之至,急如风雨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的时候,急如风雨,防不胜防。故善

35、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经治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出自阴阳应象大论,讲得非常明显,病入五脏,就是半死半生的格局,这是内经的结论。这就是病的来路。 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对于病因方面,灵枢百病始生篇作了补充,描述了百病由浅入深层次,说明什么问题?就是寒邪侵犯人体之后,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腑入藏。而且由于反复受邪,外邪一层层堆积起来,每次病外邪去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再次病又取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所以内经结论说上工取气,救其萌芽这是治未病的观点。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6、“坎中一丝真阳为人生立命之本” 。一部伤寒论,113方,使用桂枝者43方,干姜24方,附子34方,温通

36、阳气之剂占总方的百分之七十强。医圣的着眼点、立足点,全在卫护元阳上下功夫。113方,一首四逆汤足矣!生死关头,救生死于顷刻。春夏之际,以小剂四逆汤养阳,必能对抗一些当代错误生活习惯对人身的伤害,而达到养生、长寿的目的。正邪相争阶段如果仅见邪实,专事破邪,或恣用寒凉以减症状,加上伏邪一刻不停地消耗正气,很易使元气空乏,造成元阳浮越的危候。若出现下肢冰冷或浮肿、上实下虚、上假热下真寒、面如红妆、气升而不降等症,不能祛邪,不能扶正,急敛元气,用四逆汤、破格救心汤、四逆加人参汤、引火汤、潜阳封髓丹等。待下焦有根,元气归宅,再行扶正托透交叠进行的方案。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 例如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虽然强调阳

37、气,强调寒邪,强调三阴证,但六经病证均可能在不同时期出现,出现哪经病证就按照哪经用方。 体不虚,邪气盛表现出太阳证风湿热痹者,可用人参白虎汤加味; 病从三阴到三阳出现了阳明腑证和少阳证的,用承气汤加味、小柴胡汤加味等。 不能仅执一方一法,而应明了疾病的来龙去脉,按六经辨证施治,这样才能把历代医家的宝贵经验统一起来。 免疫系统疾病有时会出现热象,当分析热证的真假虚实。若是外感风寒湿邪,外束肌表,内阻经络之发热,当以汗解;若是正邪交争,郁阻气机升降出入之热,则应温通,通则郁解,郁去热清;若是元气浮越之真寒假热,当亟破阴寒,敛固元气,寒去阳回则热去。如果见热用寒,必伤元气而致病由轻重。思路与方法伤寒

38、心悟内经讲春夏养阳,这是古代几千年实践得出的一个非常正确的结论。因为春天和夏天,耗费的阳气最多,所以这个时候要特别强调养阳。内经又曰:“夫虚者气出也,夫实者气入也。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之时,地下水中所藏的阳气,升出地面之上,地面之下阳气减少。造化个体与人身个体皆以中下为本。今中下阳气外出,故曰虚也。秋冬之时,地面之上所盛满的阳热,降入于地面之下的水中。阳气入于水中,中下阳足,故曰实也。圣人知春夏阳虚于下,故一切起居饮食,皆注意保养中下的阳气。此时不知保养中下阳气,必不免外热内寒,上热下寒诸危险病也。圣人知秋冬阳实于下,阳气是往上浮的,虽实于下,仍易浮动上来。必须阴气充足,方能将阳降而

39、藏于水气之中。故一切起居饮食,皆注意保养中上的阴气。此时不注意保养中上的阴气,阴气不足,封藏不住在下的阳气。来年春夏,根本亏伤,必病极危险的温病也。故春夏以寒药治病,伤损下部的阳气,秋冬以热药治病,扰动下部的阳气,多坏。思路与方法伤寒心悟7、近两个世纪,火神派的诞生,为先圣继绝学,冲破迷雾,拨乱反正,引导古中医学回归经典正路。圆运动古中医学的出世,在更高层次上,全面继承易医大道,使古中医学成为有系统的医学科学。二者的有机融合,将使古中医学无敌于天下。精华与要点南方医院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于2011年成立,李可老与学术基地一起总结了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要点,系统性地概括了李可老中医学术思

40、想的精华,将之有效地运用于临床。以下是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七个要点,阐述如下: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七个要点1、气一元论回归汉代以前的中医之路,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四本经典指导下的理法方药诊治疾病,临证实践不分病种,不分年龄,按照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太阳篇到厥阴篇(后人称之为六经)进行辨证论治。六气为一气的变现。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先天、后天互为其根。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七个要点2、元气元气乃宇宙、天地、生命之本原,对应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的“道”、“真气”、“虚无”及易理阐真中的“先天真一之气”。元气包括人与生俱有的精气神三宝。郑钦安认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立命之根。李

41、可老中医概括为“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本。生命之奥秘全在于此,因此,一首四逆汤可通治百病。此论先天肾气。”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七个要点3、中气中气乃元气所生。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在不同时空对应不同的名称及其相应功能:土气、中轴、中气、中央戊己土、脾胃。李可老中医认为:“彭子益先生以易论医,创河图五行运行以土为中心论,中气为轴,十二经(五脏、六腑)经气为轮。轴运轮转,轴停轮止,生命终结。此论后天胃气。”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七个要点4、先后天两本“火生土,土伏火”李可老中医认为:“先天肾气与后天胃气实是混元一气。火生土是说先天一点真阳乃原动力,此火一动,四维升降各循其道,生命欣欣向荣。此火一熄

42、,阳根被拔,生命终结。土伏火是说后天胃气(中气)乃先天肾气之根,生命之延续全赖中气之滋养、灌溉,土能生万物,无土不成世界。同理,人身之中土即脾胃中气,中气左升右降,斡旋运转不停,五脏得养,生生不息,此即运中土,溉四旁,保肾气法。”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七个要点5、三阴三阳一部伤寒论,一个河图尽之矣!八法不可废,扶阳是真理!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降机。阳气:易经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李可老中医认为:“人身上哪里看到阳气哪里就有病了,或者人身

43、上哪里阳气不到哪里就有病了。”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七个要点6、根气“人之元气,根基于肾。”根气指元气在后天北方的体现,俱生生之力,与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冬气”、“闭藏”同一内涵,包括了肾之“主蛰”、“封藏之本”之功能,可用后天八卦中坎卦表示。根气既包括阴,也包括阳。人之生机以阳为主,即黄帝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之理。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的七个要点7、萌芽“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为元气萌芽之脏。”物之既已扎根,萌芽即可反映物之生机,人身同理。故人身一气周流除了生发之力外,蓄势待发的萌发之力是否强健是人之生机另一关键,此与“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及“厥阴主合”、“厥阴中化”同理

44、,也是黄帝内经中“少火生气”功能的体现。临床经验研究(医案) 心脏病的论治 -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论治 肿瘤的论治 中风的论治 克罗恩病的论治 甲流的论治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论治 李可老在多年临床的实战中总结出临床各型心脏病心衰急救,治疗的常用方就是破格救心汤。在应用本方,除了必须遵守中医学在辨证论治方面的法则,必须洞悉病机,胆子要大,心要细,准确地判断出病势。脉证合参,诸症只要看见一端符合病情的,即可以服用。 隐性心衰的典型症状常会出现如常于睡眠中被憋到醒来,稍为动就会气喘、急促、胸闷,自汗,但欲寐,多夜尿,恶寒怕冷,以及体倦乏力等)急用破格救心汤平剂; 如果到了亡

45、阳竭阴的时候,急用破格救心汤中剂; 垂死边缘,急用破格救心汤大剂。 服药的方式,当以急症急治,按时连连喂饲,不必分昼夜,以保证血药浓度,方可有效挽救病人的生命,遇到重症的病人,可在24小时内连服3剂。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论治【病因病机】本气先虚,风寒之邪入侵体内后,正气却无力将外邪驱出,久而久之,身体反复受邪,先由表层渐渐入里,由浅不断入深,越来越深入,最终停留在三阴经的本脏,造成半死半生的局面!内经提到六淫之风寒暑湿燥火之所以犯人,病体已呈阳虚之状态,如果人体的阳气不虚,必然不会受到侵犯,即内经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总的来讲:阳虚的人十占八九,阴虚的人百难见一,寒实为病者常占十之八九

46、,火热为害者只占十中一二,世间多见真寒之证,又多表现为假热证,辨别时若稍有不慎,关系到生死。因此,病因的表现虽纵有多端,总体根源却只有一种,人身皮毛肌肉,经脉官窍,五脏六腑,只要任何一处阳气不到,就属于病态,这个可以作为辨别所有病的主要病因。李老认为:风心、肺心病的来路,是从太阳之表而来,都是外感。病从太阳来,通过各种方法,再把它透发出去就好了。不要见病治病,不要见到现阶段的东西,花费了很大力气,不知道来龙去脉,抬手动脚就错了。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论治【基本的治疗思路方法】李老认为:两种病的症候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咳、喘、肿、全身痛,按六经来讲就是表里同病。治疗上,风心病,就是金匮要略

47、乌头汤证的虚化。寒湿之邪伏逆匿于三阴之最重者,运大气,温阳气,托透寒湿之邪。李老经验方药如下:黄芪120250克,当归45克,制附片45克,生川乌30克,干姜45克,黑小豆30克,防风30克,桂枝45克,赤芍45克,红参45克,炙甘草60克,麻黄(1045克得汗则止,不汗叠加),辽细辛45克,止痉散(全蝎6克,大蜈蚣3条)冲服,蜂蜜150ml,生山茱萸6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九节菖蒲10克。下肢浮肿者加茯苓4590克,泽泻30克,紫油桂1030克,车前子10克(布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论治肺心病,就是小青龙汤证的虚化。寒邪深伏少阴,温益元阳,填补肾精,鼓舞肾气,托透伏邪。李

48、老经验方药如下:麻黄1045克,制附片45200克,辽细辛45克,高丽参(研粉)15克,生半夏45克,干姜30克,五味子30克,炙紫苑15克,制款冬花15克,壳白果打20克,肾四味各30克,炙甘草60克,桂枝45克,赤芍45克。肺源性心脏病的论治【临床验案】1、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源性心脏病闫 女 74岁 2007年11月10日初诊:慢支,喘不接续30多年,近日感受风寒后加重。动则喘、多痰,心悸汗出,气不接续,面如灰雾笼罩,唇青身肿。舌质暗紫,苔白,舌边齿痕,脉浮、躁、急,双尺微弱。高年、久病耗伤元气,复感风寒,终致邪盛正衰。施以扶正固本祛邪:麻黄10克,制附片90克,辽细辛45克(后5分),干

49、姜90克,桂枝25克,白芍60克,高丽参25克(另),生山萸肉90克,生半夏45克,生龙牡各30克,活磁石30克,五味子30克,黄芩20克,炙甘草60克,紫油桂15克(后5分),生黄芪300克 云苓40克,泽泻30克,猪苓20克,生白术45克,生姜50克(切) 五剂。加水3000mL,文火煮取400mL,兑入参汁,日分三次温服。肺源性心脏病的论治11月15日二诊:喘、悸已消,多痰。 从原意出入:(一)于上方去:桂枝、猪苓、黄芪加:川贝10克,炙紫莞15克,炙冬花15克,生白术50克,大熟地90克30剂,方中附片逐日叠加10克,以200克为度,煎服法同前。(二) 五味固本散+油桂50克 沉香50

50、克 鱼鳔胶100克 灵芝孢子粉100克,藏红花50克,川贝100克每次3克,每日2次,热黄酒调服。肺源性心脏病论治 李老的破格救心汤是用以挽救垂绝之阳而固脱、顷刻间能有起死回生之效。临床应用的时候,一见到恰当的病机立即投药,不可有丝毫的犹豫。 本病例虽然没有四逆证的依据,但心悸汗出,气不接续,面如灰雾笼罩,唇青身肿。等亡阳的先兆已开始显现,首诊五剂药服用后,病情随即减轻。如果等到诸症悉具,险象丛生之时,则医者必然弄得焦头烂额,患者却又生死难测。肺源性心脏病的论治 本方温阳消阴,启动了膀胱的气化功能,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同时更得力于麻黄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肺为生水之源,肺的机能,一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药临床应用教程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