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社会学第五讲 教育与社会流动o 社会流动概述o 代际流动与教育o 代内流动与教育o 结构性流动与传播性流动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o结合你自身经历,探讨你对“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看法。一、社会流动概述o 对社会流动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期,它是与社会分层的研究同时进行的。在早期的社会流动研究中,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Pitirin,A. Sorokin,1889-1968)。o 1927年,索罗金著的社会流动一书出版,这是研究社会流动的第一本专著,他的研究奠定了社会流动在社会学中的重要地位。o 索罗金强调对社会流动的定量研究,他侧重研究了社会流动的数量、方向和地区分布等问题。o 在他的社会流动(
2、l927)中是这样给社会流动下定义的: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事物或价值即内人类活动创造、改观的全部事物从某个社会位置向其它位置的全部的推移。社会流动包括平行的社会流动和垂直的社会流动两种主要形式。o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变迁的速度加快,社会流动率提高,更引起许多社会学家的兴趣。在西方社会学界,尤其是在美国,社会流动已经成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o 把社会流动分析与平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是在1954年英国的戴维格拉斯等他们首次进行了全国规模的社会流动调查,收集了两代间的职业流动、个人从初职(最开始从事的职业)到现职(现在从事的职业)的移动,婚姻和学历与社会流动的关系等数据,并且完善了分析流动表
3、的方法论。特别是格拉斯给机会均等的社会流动的状态命名为“完全流动”(perfect mobility),并用统计的方法定形化。由此,社会流动研究在科学性和思想性上都得到了一大提高。 (一)社会流动的含义o 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由某个社会位置向其他社会位置的移动,它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更,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o 社会流动实质上是个人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社会地位的变化。 社会流动与人口流动o 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自然变动指人口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以及人口的性别年龄变化的过程,反映的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流动反映的是人的社会属性。o 人口的机械变动。
4、人口的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它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或地域)位置上的一切移动,社会流动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空间上的移动。o 人口的社会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是指人口的社会构成的变动即人口的阶级构成、民族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构成和宗教构成等方面的变动。人口的社会变动会导致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一定会导致人口的社会变动。社会流动与人才流动o 人才流动和社会流动至少在两个方面存在差别:o 一是流动的主体不同。社会流动的主体是所有的社会成员,而人才流动的主体只是部分社会成员即能够称为人才的社会成员。o 二是流动的向度不同。社会流动的方向可能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是水平流动;而人才流动的方向至少是水平流动,
5、更多的是向上流动,否则,人才流动也就失去了意义。(二)社会流动的类型o 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向度) 水平流动(horizontal mobility)。水平流动也称为横向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一个社会位置上移到另一个同等或同一水平的社会位置。 垂直流动(vertical mobility)。垂直流动也称为纵向流动或上下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一个社会位置移到另一个高低不同的社会位置上。o 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参照系) 代内流动(Career mobility)。代内流动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社会地位的变动。通过研究代内流动,不仅可以考察一个人一生中的升降沉浮,而且能够发现整个社会流动的规律。 代际流动(Gen
6、erational mobility)。代际流动是指上下两代人之间在社会地位上的变动。代际流动率越低,说明该社会的等级结构封闭性越强;代际流动率越高,说明该社会的等级结构开放性越强。o 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原因) 结构性流动(structural mobility)是指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引起的社会流动。 非结构性流动(non-structural mobility)又称为自由流动,是指由非结构性原因所导致的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三)社会流动的模型o开放模式o封闭模式o混合模式1.开放模式o 开放模式是指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都比较频繁的社会流动模式。o 开放模式的典型
7、代表是美国社会。2.封闭模式o 封闭模式指仅有部分水平流动基本上没有垂直流动的社会流动模式。o 一切人都以出生时就决定的社会性条件而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并且一生都固定在这个地位上。o 中国历史上的门阀制度、印度的种性制度。o 熊彼特说,个人不因其选择、其行为、其品质而属于某个社会阶级,个人的属性取决于他作为一个阶级真正成员的特定家庭。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o 两千五百多年以来,种姓等级制度一直是印度人生活的基本特征。虽然这种制度在1949年已经被印度政府废除,但它仍然是影响印度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在受现代化影响较小的农村尤其如此。 传统的印度社会共有四个等级:o 最高层的等级是婆罗门,即牧师和学者
8、;o 其次是刹帝利,即贵族和武士;o 第三等级是吠舍,即商人和技术高的工匠o 最后是首陀罗,即普通劳动者。o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的属于流浪者或曰贱民,他们常常被称为“不能触摸的人”。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o 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1994年)。在种族隔离制度下,不同肤色的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白人、混血人、黄种人和黑人。o 白人位于最高层,享有最多的社会特权;而黑人则处于最下层,享受最低的社会报酬。种族之间实行隔离,每一种族都有自己的住宅区域、医院、中小学、大学和其他设施。经济收入与肤色有着直接的联系。3.混合模式o 当代大部分社会是介于完全封闭与完全开放之间,差别是封闭
9、开放的比例不同。一般的说,西方国家开放程度高于历史上的东方国家。(四)个人的终身流动类型 根据个人的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本人的最终地位,可以划分成5个类型:o 固定不变: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本人的最终地位。o 重返者: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本人的最终地位=出身地位。o 改变者: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本人的最终地位出身地位。o 改变后扎根者:出身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本人的最终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o 彻底改变者:本人的最初地位出身地位;本人的最终地位本人的最初地位并且本人的最终地位出身地位。二、代际流动与教育o 社会流动研究很早就认为,在那些以非世袭职业为基础的社会中,教育是将
10、父母亲的社会地位转移给子女的最重要机制之一(区别于物质遗产或婚姻),绝大多数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的职业是世袭的。P.M.布洛(Blau)与O.D.邓肯的研究o 父亲教育 本人教育 本人现在职业o 父亲职业 本人第一个职业o P.M.布洛(Blau)与O.D.邓肯 (1967)是美国第一批对假设中的教育转化功能的重要性进行经验分析的人。o 他们使用路径分析法来分析父亲职业对儿子的教育和职业的影响。o 这些影响可以分解为间接影响(从父亲的职业对比儿子的受教育程度到儿子的职业)和直接影响(从父亲的职业到儿子的职业,为间接影响而控制)。o 父亲职业对儿子职业的全部影响中的主要部分是间接的。o 这说明:美
11、国社会中父亲和儿子的职业的绝大部分关系依据儿子的教育水平进行转换,儿子的教育水平被父亲的职业水平影响,同时影响着儿子的职业水平。o P.M.布洛与O.D.邓肯认为他们的发现是社会中精英教育日趋上升的结果,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成就标准(表现为教育成就)逐步形成了对更高阶层的职业选择,而家庭背景较少地直接影响这种选择。在美国,他们发现了一些论据,证明父亲职业对儿子职业存在较小的直接影响。o P.M.布洛与O.D.邓肯的原始研究仅是一个在许多国家都在兴起的研究浪潮的著名起点,这些研究详细的解释了教育在社会阶层代际转换中的重要性。 基于P.M.布洛与O.D.邓肯基本模型确定了如下四个方面的解释内容:o
12、更精确的对父母亲资源测量;o 在模型中增加了智力变量或学业能力变量;o 增加了社会心理学因素的分析;o 对家庭内和家庭之间变量进行了区别。W.H.休韦尔与R.M.奥塞尔的研究o 以P.M.布洛与O.D.邓肯模型为基础,除了附加学习能力变量和其它父母亲资源变量,威斯康星模型附加社会心理因素的做法取得了成功。o W.H.休韦尔(Sewell)与R.M.奥塞尔(Hauser 1975)在基本模型中加入了邻里关系、学校文本、教育需求、“重要他人的影响”和学习能力变量。o 他们使用了历史资料1957年威斯康星州的高中二年级男生和女生的资料,1964年、1975年和1992年,这些学生的教育和职业情况被追
13、踪。相比于那些不够详细的模型,威斯康星模型对他们的职业提供了更完整和强有力的解释,但在代际流动的解释方面没有显著改变。o 这个模型引起了不同的研究,最主要地是揭示不同群体父母亲资源和孩子能力对教育、职业成就的影响作用。o 其他研究者使用威斯康星模型对美国、加拿大、拉丁美洲、欧洲、亚洲和中东人口的不同样本进行了研究。尽管结果间存在有趣的差异,但研究者仍得出了下述印象深刻结论,即这些研究的相似性源于相似或相同的变量/测量模型在不同社会中得到应用。o 这些资料和模型也促进了有关家庭结构对代际流动影响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当根据能力、教育成就、职业地位、和每个子女的收入来对全体子女测评时产生的“家
14、庭偏见”的重要性。这些研究使用的模型是复杂的,结果也没有最终确定。o 然而,父母亲资源通过共同的家庭背景影响子女的教育、职业成就,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兄弟姐妹的共同家庭背景(不考虑性别)只是部分地受到父母职业和教育程度的影响,然而尽管具有共同的家庭背景,子女(同样不考虑性别)在教育、职业成就方面都会发生个体的变化。o 这些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家庭结构因素和父母亲职业地位因素一样增加了代际流动机会中的不平等性,但尽管具有共同的家庭和父母亲资源,兄弟姐妹的代际流动仍存在相当大的差异o 欧洲很多有关学者的研究得到了有可比性的结果,这些结果在不同代际间略有差异。思考与讨论o 在当代中国社会情境下,教育、
15、家庭、个人能力及职业成就是如何影响代际流动的?o 如何评价“我爸是李刚”这一社会现象?三、代内流动与教育o 代内流动(一代人的垂直流动)研究的发展不如代际流动(两代人之间的垂直流动)研究的发展好。影响代内流动的变量o 父母亲资源o 首份工作o 教育成就o 学习能力o 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o 一般而言,即使在控制了教育成就和学习能力变量之后,也会发现首份工作的等级对实际职业的等级具有大的影响,这表明了教育强大的选择性影响,和劳动力市场中首份工作的强力影响。o 在控制了首份工作因素后,教育成就和学习能力因素对于实际工作的直接影响是比较小的。o 这表明代内流动不如代际流动重要,同时教育成就因素最为间接
16、地影响代内流动机会。A.C.特因曼(Tuijnman)的研究o A.C.特因曼(Tuijnman)于1989年进行了一项有关教育对代内流动影响的重要研究。他尝试在瑞典人中确立成人教育或回归教育对职业成就、收入和安全感的影响。o 在控制了青少年教育、首份工作、学校能力、和父母亲资源因素之后,他得到成人教育对职业存在持续增长的正面影响,但对收入没有影响的结论。o 这项研究表明:尽管(父母亲资源对其具有间接影响的)青少年教育对成人教育的积极影响是强烈的,并因此削弱了代际流动,成人教育仍有可能促进了代内流动。思考与讨论o 在当代中国社会情境下,影响代内流动的因素有哪些,并依据重要性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排
17、序。o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后续工作生涯中职业流动所做的准备及其思考。四、结构性流动与传播性流动o 社会流动是否存在代际或社会差异,是社会流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o 这个问题与某个社会的工业化程度与流动性程度之间的关系存在密切联系。o 自由主义者认为工业化与流动性之间存在积极联系,机会的平等性也相应增长。o 而马克思主义者却认为这二者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联系,即使存在某种联系,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负面的,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正面的。o 而另外的观点认为在某个特定社会中存在与该社会的历史和制度相联系的程度不同的流动(例如:美国是一个高度流动化的国家,而英国则低得多)。o 首批经验研究并未区分
18、引起垂直流动中国际变化的两种可能的原因。原因一o 第一个在某个社会中引起代际变化的原因是,在老一代和新一代可获得的地位间存在的差距。o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年轻一代相比上一代可以获得更多的高社会地位(这种变化可能产生于该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那么就会产生更多的向上的代际流动,这种流动源于职业结构的变化,所以属于“强迫性的”或结构性的。o 如果在某个社会中新一代相对于老一代获得高社会地位的机会较少,那么反之得到的结果也是成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会有更多的向下的代际流动,这种流动也源自职业结构的变化,因此也是“强迫性的”或结构性的。原因二:o 引起代际流动变化的第二个原因是社会分层体系中两代之间某些地位界限的变化,即传播性流动或交流性流动。o 这种流动可能由教育改革引起,教改带来了通向高社会地位的某种途径,或者是引入了某种限制,例如选择性学校教育,从而阻塞了通向更高地位的途径。o 代际流动变化的两种原因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是相关联的,在研究流动性时,必须对二者进行区分。因为教育改革是最具有通过扩大低社会阶层儿童的受教育机会来促进传播性流动的动机的形式,所以也同时与这种区分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