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舆论表现形式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515868 上传时间:2022-04-28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2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上的舆论表现形式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历史上的舆论表现形式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历史上的舆论表现形式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历史上的舆论表现形式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历史上的舆论表现形式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1 中国古代的舆论表现形式 “舆諤” :吕氏春秋淫辞中有所谓“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諤,后亦应之”的描写。 管子桓公问:“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訉矣;汤有总街之庭以观人诽也;武王有灵台之复而贤者进也。 吕氏春秋自知篇:“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 古今注中说,“诽谤之木何也?“今之华表木也。” 进谏与纳谏,教化与顺化 制度采风,谏诤,朝议,监察 形式奏疏,文章辞赋,诗歌民谣,传语时论,露布檄文 多种多样的舆论形成方式如辩论,讲学游说,察举策对,清议党议,公车上书等。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后泛指车:马。肩。车中装载东西的

2、部分,后泛指车:马。肩。古代马车车厢叫舆,是乘人的部分。疆域:地古代马车车厢叫舆,是乘人的部分。疆域:地。 图。堪(相地,风水)。图。堪(相地,风水)。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解字解字析词析词古代奴隶之一种。春秋时列为“人有十等“的第六等。 后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贱的人。 舆人之颂、舆人之谋、舆人之谤 解字解字析词析词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皂臣舆,舆臣隶。” 杨伯峻注引俞正燮癸已类稿.仆臣台义:“舆则众也, 谓卫士无爵又无员额者。”吕氏春秋.为欲:“夫无欲者,其视为天子也,与舆隶同。”周礼曰:温渥浃舆隶,和惠属后筵。说文曰:温,仁也。诗传曰:渥,厚也。字书

3、曰:浃,洽也。解字解字析词析词汉书.严助传:厮舆之卒有一不备而归者,虽得越王 之首,臣犹窃为大汉羞之。”颜师古注:“厮析薪 者。舆,主驾车者。此皆言贱役之人。”韩非子: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 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人而匠人贼也。 元史.选举志一:“捕盗者以功叙,入粟者以赀进,至 工匠入班资,而舆隶亦跻流品。”谔谔以昌谔谔以昌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百官敢于直言争辩,国家就会兴盛。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解字解字析词析词谔谔 直言。直言。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 讥。讪。议。毁。诽。解字解字析词析词责备:木(传说中舜设立

4、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 “华表木”)。“厉王虐,国人王”。 左传 襄十四年士传言,庶人谤于道,(师旷之言) 史记孝文本纪史记孝文本纪上曰: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今法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 文选文选萧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萧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淮南子淮南子刘安:丝竹金石以淫其耳;礼节谤议以营其心。刘安:丝竹金石以淫其耳;礼节谤议以营其心。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吴兢: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吴兢:始皇营建宫

5、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共故也。三国志-钟繇华歆王朗传: 朗上疏曰:今六军戒严,臣恐舆人舆人未畅圣旨设其傲狠,殊无人志,惧彼舆论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解字解字析词析词后汉书杨震传: 杨震上疏,请求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旧唐书 本纪第十八 宣宗有时微行人间,采听舆论,以观选士之得失解字解字析词析词文史通义章学诚地不乏人,人不乏事,輶轩远而难采,舆论习而为常。修志十议 佚(呈天门胡明府)政绩卓然可传,舆论交推,更无拟议者,虽未经没身论定,於法亦得立传。欧阳修集内制集【赐节度使狄青谕敕书】 乃人臣之荣遇,想舆论之佥谐。【回河北安抚王骐骥启】 此者伏承显奉朝恩,峻迁使职,宠

6、光甚渥,舆论佥和。苏轼集【与杨元素八首】更望倍加保啬,侧听严召,以慰舆论。【赐镇江军节度使判大名府韩绛诏书汤药口宣】诚请虽极,舆论未安。毋复怀归,以勤北顾。宋史列传方技上 舆论不能夺,遂从其议。解字解字析词析词 全宋词韩淲【水调歌头】(次韵倅车寿守) 只今报政归诏,舆论正蜚声。明史张廷玉列传 顾迭议大礼,舆论沸腾,幸臣假托,寻兴大狱。 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鄙。解字解字析词析词 采风”的本意是收集民间各种文学素材,来自于“诗经”中的“国风”中的“风”字。我国古代,“采风”的含义主要是指采集民歌。民歌是个总称,它包括民谣,后来又包括谚语,早在公元前一

7、千多年的周易中就有产生于商代的民间谣谚。公元前五百多年时编写的诗经,其中国风的约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就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它们都是从民间采来的。至秦代有采诗制度方言附录刘歆与扬雄书: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僮谣、歌戏,欲得其最目.白居易白居易与元九书与元九书云云: :洎周衰秦兴洎周衰秦兴, ,采诗官废采诗官废. .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上不以诗补察时政, ,下不以歌泄导下不以歌泄导人情人情, ,乃至于谄成之风动乃至于谄成之风动, ,救失之道缺救失之道缺. .“ 郑樵郑樵通志通志乐略乐略: :采诗人乐自汉武始采诗人乐自汉武始. .武帝定郊祀武帝定郊祀, ,乃乃立乐府立乐府

8、, ,采诗夜诵采诗夜诵, ,则有赵、代、秦、楚之讴则有赵、代、秦、楚之讴, ,莫不以声为主莫不以声为主. .汉书汉书路温舒传路温舒传: :秦治狱之吏秦治狱之吏, ,正言者谓之诽谤正言者谓之诽谤, ,遏过遏过者谓之妖言。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者谓之妖言。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古代皇帝不时诏书,求言求士。汉文帝二年,因日食下诏自省,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有时天子会亲自观览被举者的上书,亲自策问,以示重视。由于此类诏书多是因灾异而下,所以被举者的策对内容往往围绕灾异展开,继而针对时政发表意见。这一制度建立在统治者的认知状态基础之上。文选文选萧统:萧统:朕立谏鼓,设谤木,於兹三

9、年矣。朕立谏鼓,设谤木,於兹三年矣。丑恶发露,巽病之,告安谤己。丑恶发露,巽病之,告安谤己。邓析子邓析子曰:尧置欲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此圣人也。曰:尧置欲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此圣人也。古今注古今注崔豹:尧设诽谤之木,今华表也。崔豹:尧设诽谤之木,今华表也。新书新书贾谊贾谊: : 於是有进善之旌,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鼓,瞽史於是有进善之旌,有诽谤之木,有敢谏之鼓,瞽史 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傅民语。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诵诗,工诵箴谏,大夫进谋,士傅民语。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 忠谏者谓之诽谤,深为之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岂胡忠谏者谓之诽谤,深为之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

10、草菅然。岂胡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不苟论不苟论: :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 补:后世有官衙设鼓补:后世有官衙设鼓“闻鼓登闻鼓登” Text in hereText in here 朝议也叫集议,凡遇立储嗣、郊祀、典礼、大臣任免、庙乐之类的大事,皇帝下诏,令重臣(丞相、御史大夫、大将军录尚书事、司徒、司空、太尉等)召集包括公卿、列侯、诸二千石、诸儒博士等在内的官员议论政务,然后向皇帝汇报集议情况,最后由皇帝裁决。 集议舆论主体是以中央政府官员,即统治阶级上层的共同意见。由于参加者来自不同行政部门,时有朋党现象存在,集议过程发言内容也经常越出讨论主题。为了增加说服

11、力,发言者不仅表达个人意见,还惯于追溯典故或援引舆情,执政者据此可获知流传在官僚群体之外的舆论。汉代官方舆论收集机制赵凯南都學壇2006年5期 盐铁论 特点:一是行为的群体性;二是其内容相当具体,针对的是某人某事;三是意见具有明确的倾向性,更具舆论特征,是社会中特定群体对特定事件表现出来的特定意见 正是因为集体上书(诉)中代表着舆论,执政者对其更为重视,稀见“书奏不省”的情形。汉代官方舆论收集机制汉代官方舆论收集机制赵凯南都學壇2006年5期 左传左传子产不毁乡校:子产不毁乡校:子产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子产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

12、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古代书院的舆论功能:古代书院的舆论功能:儒士、官吏设书院,用意在厚风俗、明人伦,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对民众施加影响,从而成为一个区域内的意见领袖。非常时期,书院的功能更集中地体现在的宣传鼓动上。从舆论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舆论整合的过程。书院出现后,文人议政拥有了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与物质保障,其风更盛。书院议政的主旨在于舆论监督。(朱熹白鹿洞书院)论中国古代书院的三种功能论中国古代书院的三种功能范龙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5期Text in hereText in here党锢 宦官五侯掌权以后,一批士族地主出身

13、的官员,和一批中小地主出身的太学生,因为社会腐败,找不到出路,也要求改革。他们批评朝政,对掌权的宦官和附和宦官的人,深恶痛绝。公元年,陈蕃做了太尉,名士李膺做了司隶校尉,这两个人都是不满宦官的。宦官侯览、张让向桓帝诬告李膺和太学生、名士结成一党,诽谤朝廷,败坏风俗。汉桓帝下命令逮捕党人。汉桓帝大赦天下。两百多名党人全部释放。这批党人虽然释放,但是宦官不许他们留在京城,打发他们一律回老家,并且把他们的名字通报各地,罚他们一辈子不得做官。到了后来,因黄巾起义的爆发,赦免“党人”,为朝廷效力。Text in here月旦评:后汉书许劭传:绍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

14、焉。后因称品评人物为月旦评,或省作月旦。 清议,即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依据,臧否人物。为官者一旦触清议,即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依据,臧否人物。为官者一旦触 犯清议,便会丢官免职,犯清议,便会丢官免职,被禁锢乡里,不许再入仕。被禁锢乡里,不许再入仕。 这是庶族与士族斗争的产物。这是庶族与士族斗争的产物。 清议禁锢之科的设置从政治上来说是为了适应庶族遏制士族而设,但客观上也起到了维清议禁锢之科的设置从政治上来说是为了适应庶族遏制士族而设,但客观上也起到了维护护 封封 建家族关系,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作用。建家族关系,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作用。 宦官专垄断了仕途。这一时期,太学生已发宦官专垄断了仕途。这一时

15、期,太学生已发展到三万余人,郡县儒生上进无门,在朝野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宦官专权的社会政展到三万余人,郡县儒生上进无门,在朝野形成一个庞大的官僚士大夫反宦官专权的社会政治力量,所谓的治力量,所谓的“清议清议”。 南齐书高帝本纪南齐书高帝本纪:有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有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顾炎武也说:顾炎武也说:“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终身不齿。两汉以来,犹循此制,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终身不齿。”(日知录日知录清议清议) 察舉:察舉: 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前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前 196 196 年,汉高年,汉高

16、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贤士大夫”,开汉代察举制度的先河。汉武帝,开汉代察举制度的先河。汉武帝进一步把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进一步把察举发展为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孝廉和秀才孝廉和秀才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 曹丕称帝以后,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曹丕称帝以后,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当士中正制。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Text in here“毛传”曰:“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许慎说文解

17、字云:“谚,传言也”。民谣则是人民群众中流传的口诀,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态度,属于一种舆论行为。刘 建 明:社会舆论原理,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民谣传播过程中的载体作用,民谣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而不在于它言说内容的真与假。在民众的背后往往活跃着立足于他者立场的少数人,运用民谣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制造和传播舆论。民众在传播舆论的过程中似乎陷人了集体无意识,常人的理智判断不再发挥作用,甚至乐于去传播错误和神秘的信息民众意识抑或舆论话语民谣民众性论析 2008年01向德彩 篝火狐鸣石人一只眼篝火狐鸣石人一只眼谏官以及御史统称台鍊。谏官以及御史统称台鍊。中国古代舆情的历史考察中国古代舆情的历史考察从林

18、语堂从林语堂中国新闻舆论史中国新闻舆论史王海何洪亮王海何洪亮 湖北社会科学湖北社会科学 20072007年年0202始于原始民主遗风的影响,汉代健全,唐代中书门下政事堂制度下始于原始民主遗风的影响,汉代健全,唐代中书门下政事堂制度下言谏制衡的规范化,言谏制衡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极限。宋代以降,言谏制衡的规范化,言谏制衡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极限。宋代以降,言谏制衡大为削弱,日趋成为君权专制的工具。言谏制衡大为削弱,日趋成为君权专制的工具。中国古代王权制衡现象及特征中国古代王权制衡现象及特征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32003年第年第4 4期龙安玉期龙安玉“民谏民谏”逐渐为逐渐为“官谏

19、官谏”所取代,君王不再广开言路。的公众舆论所取代,君王不再广开言路。的公众舆论经过二级传播甚至多级传播,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常常导致经过二级传播甚至多级传播,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常常导致“成也谏官,败也谏官成也谏官,败也谏官”的局面。的局面。前现代社会两个不同时期的舆论传播形式比较前现代社会两个不同时期的舆论传播形式比较司国安司国安西北大學學報西北大學學報20072007年年9 9月月康有为提出设立康有为提出设立 “ “议郎议郎”“”“上驳诏书、下大民声上驳诏书、下大民声”Text in here游说之秋清議黨錮魏晉清談宋書院學潮明朝東林黨清朝文字獄清末運動 从殷商周宗教理性的礼仪讲求到春秋时代个

20、体心理性的“仁”的提出,至宋明理学世俗伦常常赋予宗教本体的神圣性质,建立起中国式的政教合一的政治系统,力图使政不脱离教。 内圣、外王的思想,在宋代王安石变法后变化出了“正君心”的哲学理念,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纲常秩序以及官僚体系的维系力量,一方面以制约君权,一方面训导百姓,服从治理。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林语堂中国新闻舆论史 认为即使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下,中国的舆论仍然是强大的,民众对统治阶级的批评甚至比西方更加强烈。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虽然漫长,但是这种强大的对时政的舆论却是任何西方国家所没有的。监察御史制是专制制度的内部调整机制,是一种修补剂,正像林语堂所说它履行了现代报纸所担当的责任,“皇帝御

21、史监察制度不是对报纸或人民的审查,而是对政府和皇帝自己的审查。 ”它基本上代表了人民的声音,不过这种“言路”是否开通,关键还在于君主是否开明。在昏庸的君主和残忍的宦官面前,这种舆论批评只会带来血腥的屠杀。林语堂最后也流露出一种否定性的答案:在专制独裁下,即使有宪法的保护,也是一纸空文。 舆论与政治制衡: 中国古代走了一条区别于西方的独特的制衡之路。对最高权力的制衡主要是道义制衡。道义制衡建构在“道高于君”的认识基础上。 与西 方 国 家 以权力制衡权力的“权力制衡”不尽相同的是,中国古代虽然也有权力制衡,但对象主要是君主以下的文武百僚及其政府机构。制衡缺乏应有的硬性,制衡的实践效果完全取决于君

22、主的态度。 论中国古代王权制衡现象及特征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龙安玉:对 最 高权力的制衡呈弱化趋势古代西方社会的舆论表现形式 古埃及、巴比伦、亚述、以色列的先知 雅典城邦民主政体:公民大会(顾准:雅典城邦制度 ) 罗马时代,“公民会议”发展为“部落会议”和“百人团会议”,壁报,平民“院外”演讲和游说,罢工和暴动。 中世纪西欧 13世纪末 15世纪活字印刷的发明和16世纪的新教改革 1550年,查理五世颁布迫害异端诏令,史称“血腥诏令”。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期间近代以来的新闻传播与公众舆论13世纪开始,早期金融和贸易资本主义由意大利北部城市逐步向西欧和北欧蔓延。 从14世纪开始,古代商人间的信件往来已经演变成为一种带有职业性质的沟通系统。定期邮路,汇集的私人信件贸易城市成为信息交流中心1600年第一批定期出版的报纸1631法国国家报,1665“伦敦报”17世纪中叶-18世纪,英国咖啡馆、法国沙龙、德国语言协会及其他秘密团体1695年1709年英国道德周刊,1726年匠人周刊,第四等级报刊与议会的斗争英国革命期间的其他舆论形式舆论的形成 “内克先生的公众舆论” 法国大革命中的公众舆论 德国的读书会与公众舆论 理性、公共性 代议制民主、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历史上的舆论表现形式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