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24 页 月考物理试卷 月考物理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1.0 分)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40B. 人体的密度约为1/3C. 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D.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B. “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是人发出声音的响度D. 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这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3.如图所示是我国“神舟”
2、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 “烧蚀层” 的物质, 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 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 “烧蚀层” 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它发生了( )A. 熔化和液化B. 熔化和凝固C. 熔化和凝华D. 熔化和汽化4.小亮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 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第 2 页,共 24 页A. B. C. D. 5.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
3、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 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6.固态、 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某物质通过放热、 吸热在甲、 乙、 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B. 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凝固过程C. 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液化过程D. 丙为固态,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7.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A. 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B. 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C. 对图示光束没有任何作用D. 对图示光束具有汇聚作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6.0 分)8.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
4、是_min_s;物体的长度是_cm;第 3 页,共 24 页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甲车的速度是_/;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_;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 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10.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 ;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_。 蜜蜂 1min 振翅 26400 次, 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_, 人耳_(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11.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
5、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2.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3.如图所示, 圆形鱼缸中只有一条鱼, 而小红(眼睛在 A 点)却观察到两条鱼,从水面上看到的这条鱼与实际的鱼相比位置_(填“变浅“或“变深”)了;从侧壁看到的鱼与实际的鱼相比,_(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了。第 4 页,共 24 页14.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
6、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_(填光学原理)。同时看见树林边溪水中的“蓝天白云”,这是_(填光学原理)在水中所成的虚像。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_夹角放置。15.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3)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_形成的。(4)撒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三、作图题(本大
7、题共 3 小题,共 7.0 分)16.请在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或面镜。第 5 页,共 24 页17.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 AO 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18.如图所示的仪器是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的一部分, 此时它的示数为34,请用铅笔在图中把温度计的液柱部分涂黑。第 6 页,共 24 页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4.0 分)1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_。(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3)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 10cm 处, 此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 在白
8、纸上都_(填 “能” 或 “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 ABCD 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 ON 折转,ON 垂直于 CD实验次数123456入射角60504030200反射角60504060200(1)实验时,将光屏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 O 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
9、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_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_的夹角当成反射角。第 7 页,共 24 页21.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兵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产生的,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说明音又发出声音的_越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此实验通过乒乓球的现象来探究声音的物理方法是_。(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兵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3)若在月球上做乙实验乒乓球_弹起(选填“会”或“不会”)(4)运用声纳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纳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 4s 接受到来自大海
10、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22.雪花落水也有声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在 3 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结论。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 50000 赫到2 105赫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海豚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海豚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著名的约翰 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
11、膨胀、振动。下雨时那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事情还没有结束, 渔民常抱怨, 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 一开始,第 8 页,共 24 页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
12、幸福。(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_(选填“超声”、“次声”)。正常人耳频率的范围是_Hz(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利用超声波_和_等特点;(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音,站在海豚的角度看_(是/不是)噪声。(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_,这个声音能被海豚听到,说明_能传播声音。(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_(填序号即可)a 归纳分析 b 进行实验 c 提出假设 d 得出结论。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0 分)23.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 米
13、/秒,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为 5200 米/秒,一人用锤子敲击一铁轨,另一人在铁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过1.5秒后听到第一次声响。(1)这段铁路有多长?(2)大约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第 9 页,共 24 页六、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5.0 分)24.小刚从家中出发到达鼓楼广场后,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1)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2)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3)小刚从家到鼓楼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5.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牵手太空 2016 年 10 月 17 日 7 时 30 分, 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14、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7 时 49 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将展开为 33 天的太空之旅。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10 月 19日 3 时 31 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1)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是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这是因为_A.太空中噪声太大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2)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时液态的,它是通过既增大压强和又_的方法使气体液
15、化的。(3)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 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 让火焰喷到水池中, 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第 10 页,共 24 页_后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请你举出一个生活或生产技术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节环境温度的例子_身高1.6的航天员站在高 1m 宽0.6的平面镜前 1m 处,关于他在镜中所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A.高度为 1m 的虚像,像在镜后 1m .高度为 1m 的虚像,像在镜后 2mC.高度为1.6的虚像,像在镜后 1m .高度为1.6的虚像,像在镜后
16、 2m。第 11 页,共 24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 A 不符合实际;B、水的密度是1.0 103/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 103/3左右。故 B 不符合实际;C、 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 在80 = 0.8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D、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 左右。故 D 符合实际。故选:D。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
17、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2.【答案】D【解析】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A 错误;B、汽车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错误;C、不同的人说话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C错误;D、演奏弦乐器时,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 D 正确。故选:D。(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18、播速度约为340/。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由振幅和听者与声源的距离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第 12 页,共 24 页(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本题需要学生掌握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特征,是一道声学基础题,是中考的热点。3.【答案】D【解析】解:“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
19、度不至于太高。故选:D。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熔化和汽化都是需要吸热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化。4.【答案】D【解析】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 D 图正确故选 D(1)当我们用眼睛看水中物体时,是物体所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才看清物体;(2)光的折射定律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
20、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本题来源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要求能够判断出折射现象,并且会根据折射定律判断光路是否正确,重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能力5.【答案】D【解析】解:A、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 A 错误;B、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B 错误;C、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 C 错误;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
21、幕(增大像第 13 页,共 24 页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减小物距),故 D 正确。故选:D。(1)近视眼观察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用凹透镜来矫正。(2)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3)扫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成像特点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6.【答案】D【解析】【分析】(1)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因其存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
22、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3)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推断,确定丙的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解答】解:由图知:丙到甲吸热,甲到乙吸热,所以丙为固态,甲为液态,乙为气态。甲到乙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乙到丙是凝华,会放出热量;丙到甲是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选:D。7.【答案】A【解析】解 : 玻璃体被中空(中间是空气)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都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平行光经过玻璃体后,会变得发散。故选:A。图中,玻璃体被中空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
23、光有发散作用。本题中的一个干扰因素就是那个凸形的中空部分, 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中空部分的形状,而忽视了对光线起主要作用的其实是玻璃体。8.【答案】6 5.1 1.85第 14 页,共 24 页【解析】解:由图知:(1)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指针在 “6”和“7”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6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由于分针偏小6min,秒针示数应小于 30 秒,指针在5.1刻度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5.1,即停表的读数为65.1;(2)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
24、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 1,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木块左侧与2.00对齐,右侧在3.8与3.9之间,估读为3.85,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 3.852.00 = 1.85。故答案为:(1)6;5.1;(2)1.85。(1)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 ; 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 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 0 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我们要熟练掌握其
25、使用和读数方法。9.【答案】4;甲、丙;12:5。【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 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根据三个图象, 分别分析出甲、 乙、 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 =求出甲、乙、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已知乙与丙通过的路程之比和速度之比,利用公式 =得到时间之比。【解答】甲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甲=甲甲=82= 4/;乙的图象也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第 15 页,共 24 页即乙=乙乙=44= 1
26、/;丙的图象是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丙= 4/;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此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丙;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 3: 5,即乙丙=35,由 =,可得乙、丙所用时间之比乙丙=乙乙丙丙=乙丙丙乙=3541=125,故答案为:4;甲、乙;12:5。10.【答案】音色 响度 音调 440 能【解析】解: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增大音量,是指增大了声音的响度;男低音歌手中的低指音调低;蜜蜂 1min 振翅 26400 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为 440Hz;人的听觉范围是 20Hz-20000Hz;
27、故人能听得见;故答案为:音色;响度;音调;440;能。(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频率指 1s 内振动的次数;(3)人的听觉范围是 20Hz-20000Hz。深入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明确频率的概念以及人的听觉范围;可解答。11.【答案】液化 汽化 熔化【解析】解:(1)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所以眼镜变模糊了;(2)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
28、到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吸热的缘故;(3)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为熔化,熔化吸热,故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熔化吸热所致。故答案为:液化;汽化;熔化。(1)物理学中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当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时会发生液化现象;第 16 页,共 24 页(2)汽化吸热有致冷作用;(3)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为熔化,熔化吸热。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液化、汽化、熔化的定义和汽化发生的条件、熔化过程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等知识点,但不是很难。12.【答案】不变 晶体【解析】解: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海波是晶体。故答案为:不变;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
29、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本题考查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一道基础题。13.【答案】变浅 变大【解析】解:当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鱼的位置稍高一点,即像变浅了;从侧面看到的鱼,鱼的身体和玻璃缸之间的水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鱼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变浅;变大。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凸透镜成像时,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关键是
30、知道物距小于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4.【答案】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30【解析】解:(1)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溪水中的“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在水中形成的虚像,同平面镜成像的道理相同;(3)作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然后过反射点垂直于法线作第 17 页,共 24 页出平面镜,如下图所示;此时入射角为1202= 60,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所以,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30夹角放置。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30。(1)同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2)水中的“蓝天白云”是天
31、上的蓝天白云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3)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方向,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作出法线,再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15.【答案】自下而上 92 98 水蒸气液化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会继续吸热【解析】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次温度计的示数为92;由图象丙知,水在第2min 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
32、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3)水沸腾时,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温度计液化形成小水珠;(4)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2;98;(3)水蒸气液化;(4)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会继续吸热。(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在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第 18 页,共 24 页(3)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4)酒
33、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此题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考查了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温度计的读数、液化现象等,此题属于中等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16.【答案】解:由图可知,两条光线经过第一个虚线框后发散了,故第一个虚线框内为凹透镜;由图可知,平行光线经过第二个虚线框后都改变了方向,仍为平行光线,故第二个虚线框内为平面镜,如图所示:【解析】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据此分析。本题考查了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平面镜的作用,属于基础知识。17.【答案】解:题目已经
34、过入射点 O 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解析】(1)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2)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实际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基础题。第 19 页,共 24 页18.【答案】解: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已知温度计的示数为零下34,也就是显示的温度低于0,液柱
35、最高处在0以下,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解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此题考查的是温度的标注, 正确标注的前提是熟悉温度计的分度值, 会正确使用和读数。19.【答案】为验证物像的大小关系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 不能 虚 不变【解析】解:(1)为验证物像的大小的关系,必须将另一只未点燃同样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板后面即选用两个完全相同蜡烛;(2)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3)因为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故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 10c
36、m 处,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 10cm。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用白纸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4)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不变。故答案为:(1)为验证物像的大小关系;(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10;不能;虚;(4)不变。(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3)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实像能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
37、特点之一:物像等大。本题主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实验前务必把实第 20 页,共 24 页验器材准备齐全,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同时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20.【答案】垂直 同一平面内 4 平面镜【解析】解:(1)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 O 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某同学的实验
38、数据如上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 4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反射角。故答案为:(1)垂直;同一平面内;(2)4;平面镜。(1)实验时,将光屏垂直放在平面镜上;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2)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应等于入射角,故他所测量的角不是反射角,而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通过分析实例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21.【答案】物体的振动 响度 转换法 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不会 3000【解析】解:(1)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
39、,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 乒乓球被弹起得越高, 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振幅越大,即响度越大;音叉的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通过乒乓球的跳动说明音叉的振动,采用的物理方法是转换法;(2)由于声音能传递能量,所以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仍然会振动,所以会弹起,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乙实验乒乓球不会弹起;(4)根据题意由于经过 4s 后收到回波,那么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12 4 = 2,因为 =,所以海底的深度为 = = 1500/ 2 = 3000。第 21 页,共 24 页故答案为:(1)物体的振动;响度
40、;转换法;(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不会;(4)3000。(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通过乒乓球的跳动反映音叉的振动,采用的是转换法;(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先算出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 = 就可求出海底的深度。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 传播、 利用及回声测距的应用, 考查的知识点较多, 难度不大。22.【答案】超声 2020000 方向性好 穿透能力强 是 振动 液体 cbad【解析】解 :(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 50000Hz 到2
41、 105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其所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向性原理制成的;(3)“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故这些声音对于鲸鱼来说是噪音;(4)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而产生声音,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5)据原文的描述,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先提出假设,然后进行试验,后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故正确的次序是 cbad。故答案为:(1)超声;2020000; (2)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3)是;(4)振动;液体; (5)
42、。(1)人耳朵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z 到 20000Hz 之间,即高于 20000Hz 的属于超声波,低于 20Hz 的是次声波,这两种声波都是人耳朵无法听到的;(2)声呐装置是利用蝙蝠的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的;(3)据原文中: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即可判断该题的答案;(4)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液体能传递声音;(5)据原文中科学探究的过程分析即可排列出正确的次序。能读懂原文,并结合有关声音的产生、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进行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第 22 页,共 24 页键。23.【答案】解:(1)根据公式 =可知,铁路的长度为: =铁铁= 52
43、00/ 1.5 = 7800;(2)根据公式 =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空=空=7800340/ 23;声音在空气与铁轨中传播的时间之差为: =空铁= 231.5 = 21.5。答:(1)这段铁路的长度为 7800m;(2)大约还需要21.5才能听到第二次声响。【解析】(1)已知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和传播时间,根据速度公式 =计算铁路的长度;(2)已知声音在空气中和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以及铁路的长度,根据 =求出声音在铁轨和空气传播的时间之差,即听到第一次声响后第二次声响需要的时间。本题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单位应该统一。24.【答
44、案】解:(1)从图象上来看,AB 段比 OA 段倾斜度大,所以骑车的是 AB 段。故选 AB 段(2)段的路程= 36001800 = 1800,时间= 3025 = 5 = 300,骑车的速度=1800300= 6/。答:小刚骑车的速度是6/。(3)整个路程 = 3600,时间 = 30 = 1800,整个过程平均速度 =36001800= 2/。答:小刚从家到鼓楼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第 23 页,共 24 页【解析】(1)汽车的速度应大于步行的速度,在图象上倾斜度大。(2)从图象上读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用公式 =算出汽车的速度。(3)从图象上读出整个路程和时间,用公式 =算出平均速度
45、。熟练掌握速度计算公式 =及变形式 = 、 =;平均速度是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25.【答案】(1);(2)降低温度;(3)吸热;汽化;液化;冬天北方在菜窖里放一桶水;C。【解析】【分析】(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即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3)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汽化吸热;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液化放热。解答此题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本题以航天内容为背景中
46、,考查了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平面镜的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等,属基本物理知识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难度不大。【解答】(1)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中传播,故 A、B、D 选项均不符合题意,只有 C 最符合题意。(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3)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冬天北方在菜窖里放一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不至于将白菜冻坏;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大小相同, 所以身高1.6的航天员, 他镜中所成的像高也第 24 页,共 24 页是1.6;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他平面镜前 1m 处, 根据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可知, 他的像在镜后 1m处,故只有 C 正确。故选 C。故答案为:(1);(2)降低温度;(3)吸热;汽化;液化;冬天北方在菜窖里放一桶水;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