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pptx

上传人(卖家):青蛙的王子 文档编号:2528037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PPTX 页数:76 大小: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第五章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五章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五章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五章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前置评价 过程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命题及组卷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作用 诊断作用 激励作用 调节作用 教学作用教学评价概述 现代教学评价的发展 第一代评价理论:编制各种测验量表以测量学生的一些心理机能与特征,“测量时代” 第二代评价理论:其特征是对“测验结果”作“描述”,“描述时代” 第三代评价理论:“判断”是其特色,“判断时代” 第四代评价理论:强调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共同构建,突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的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观

2、教学评价概述 现代教学评价的发展 评价主体:一元到多元,强调学生自评 评价功能:重视结果到关注过程,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评价类型:重视形成性评价,从重知识到重全面素质 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教学评价概述 几种评价理念 发展性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价值观,评价者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的过程 核心思想:促进学生懂得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概述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一是评价的价值

3、取向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多元化。发展性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和多元化取向,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多元文化主义认为,各种文化、知识以及持有他们的个体之间只有特征的不同,而不存在价值的高低、品质的优劣。每个来到学校或幼儿园的儿童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评价应尊重儿童的这些个体差异性。 二是评价目的、功能的“发展性”转向或回归。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或功能不是“选拔”、“甄别”,给幼儿贴标签、定等级,而是为了了解幼儿最真实的行为表现,以便激发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不断改进教学和课程,评价以过去为基础,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三是评价与课程、教学三位一体。发展性评价的基础和核心是强调

4、评价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强调三者之间相互推动:评价既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而教学要敏感地抓住从评价中获得的信息加以调整。 四是评价情境真实化,评价向生活回归。发展性评价强调在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有意义的活动情境中进行评价,激发儿童最真实的行为反映,同时了解幼儿行为表现背后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教学评价概述 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特征: 五是评价方法多元化。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要了解幼儿的最真实行为表现,因此强调要运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充分地了解评价对象的特点。 六是评价过程动态化。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最后的结果,更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反

5、对以幼儿的某一次表现作为终结性评价。强调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各种活动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经常化。 七是评价主客体之间的互动、理解目标的建构。发展性评价主张消除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主体与客体之间绝对的二元对立,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和理解,最终实现二者的“双赢”。 八是评价主体的行动研究与反思。教师作为实施评价的主体,作为运用发展性评价的关键因素,必须在实际运用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开展行动研究与反思,及时利用评价信息,针对自身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从而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和反思,这是发展性评价实现其发展性功能的

6、基本途径和关键。教学评价概述 几种评价理念 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 其主要功能在于及时的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而不是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教学评价概述 几种评价理念 表现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发发展成就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价概述 几种评价理念 表现性评价三层含义: 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

7、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教学评价概述 几种评价理念 表现性评价三层含义: 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 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

8、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教学评价概述 几种评价理念 表现性评价三层含义: 表现性评定,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也不在于给学生分等级或贴标签。它很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很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9、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只能接受评价。这种被动性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评价的厌烦和畏惧,形成心理抵触,阻碍评价的进行,妨碍评价功能的发挥。与此相反,表现性评价积极主张学生参与评定,并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意识到评价是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方式。 教学评价概述 几种评价对比 发展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对比 发展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的对比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分类 按照评价的基准的不同 相对评价 绝对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的功能不同 前置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表达的不同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分类

10、 按评价工具的编制和使用情况的不同 标准化测试评价 教师自编测试评价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方式的不同 系统测试评价 日常观察评价教学评价概述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特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点。 评价内容多元化特点。 评价环境差异性特点。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评价特点 前置评价 前置评价又称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了确定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准备程度而进行的评价前置评价 时间目的方法内容功能基准教学或活动开始之前制订出更好的教学方案等问卷调查、测验、访谈、观察、知识技能、学生特征、态度了解学生准备情况和特点绝对评价前置评价 评价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可用其他方式辅助 评价内容

11、:知识技能、学生特征、态度 评价基准:绝对评价法前置评价 前置评价的过程 评价方案的设计过程 信息采集与分析 教学计划调整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价值 注重过程性评价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理念的基本特点之一。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基本知识和简单操作技能的简单测试上,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实践活动中去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价值 一方面,结合具体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方式能随时诊断,及时获得反馈,给予正确的引导,真正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调控作用。其次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他

12、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结果,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将其视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其体验成功的情境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价值 另一方面,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也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的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者认为传统的测验不能有效测量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技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 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

13、就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价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表现性评价的特征 情景性 灵活性 整体化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表现性技能(表现性评价的内容) 由知识要素、技能要素和情感要素等各层次的要素构成 主要评价内容是技能要素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表现性评价可通过完成一个具体任务的实际表现进行 按照任务的特点将任务分为简单(限定性)任务和拓展任务 表现性评价的表现性任务可以限定在一个非常具体、有限的技能上,如

14、用键盘尽量快速、准确的输入一段规定的文字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表现性评价可通过完成一个具体任务的实际表现进行 表现性任务也可以拓展到一个包含大量具体技能的综合性操作任务上,如搜集某个主题的资料并利用搜集到的资料制作网站 在将具体的技能放在复杂的综合性任务中进行评价之前,可以使用限定性评价对其进行单独评价;或者在利用复杂的任务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时,运用限定性任务来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学程记录袋 又被称为档案袋评定。是通过收集学生在某一科目学习过程中的作品,并对学生的这些现实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方法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学程记录袋评价的特点

15、档案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 档案袋里的内容与某一时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档案袋评价给学生发表意见与反思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放入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档案袋的评价不是给予好与不好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提出相应的改进与发展建议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学程记录袋 根据不同功能:理想型(ideal)、展示型(showcase)、文件型(documentation)、评价型(evaluaion)、课堂型(class)过程性评价 类型构成目的理想型作品产生和入选说明,系列作品,以及代表学生分析和说明自己作品能力和反思提高学习质量。通过一

16、段时间的成长,帮助学习者成为自己学习历史的思索者和非正式的评价者展示型主要是由学生选择出来的学生最好和最喜欢的作品集。自我反思与自我选择比标准化更重要给由家长和其他人参加的展览会提供学生作品的范本文件型根据一些学生的反映以及教师的评价、考察、考查、轶事、成绩测验等得出的学生进步的系统性、待续性记录以学生的作品、量化和质性评价和方式,提供一种系统的记录评价型主要由教师、管理者、学区所建立的学生作品集。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向家长和管理者提供学生在作品方面所取得成绩的标准化报告课堂型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根据课程目标描述所有学生取得的成绩的总结;二是教师的详细说明和对每个学生的观察;三是教师的年度课程和

17、教学计划及修订说明在一定情境中与家长、管理者及他人交流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判断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学程记录袋 最具代表性的是理想型,而理想型档案袋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是主要学习计划产生和编制的文件记录,它的形式可有各种不同类型;系列作品,是学生在完成某一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创作的各种类型的作品集;学生的反思,通过反思一方面为学生成长提供重要契机,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它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成长尤其重要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学程记录袋 根据入选作品的性质分为: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 最佳成果型:是指通过收集学生在某一领域的最佳成果,来对学生在

18、这一学科或这一领域的最佳成果,来对学生在这一学科或这一领域的达到的水平做出评定。这种记录袋材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反映出学生在这一学科或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即可。 精选型:与最佳成果型相比,要求了解最广泛的学生成果。它要求学生提交的不只是标志他们已经达到的最高水平的成果例证,还包括他们感到最困难的典型成果例证。这种记录袋可以深刻地反映学生成长的概要,高度揭示学生取得的一般成绩。收集这种记录袋材料的时间往往要持续一年以上。 过程型:其突出特点是致力于寻求发展性成果证据,而不是最终达到结果的证据。它要求学生一步一步地收集能够反映他们在一定领域中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所取得的进步的成果证据过程性评

19、价 过程性评价的方法 创建学程记录袋的步骤 确应用学程记录袋的目的与对象 确定学程记录袋的主题 设计学程记录袋的内容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一般过程 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规的制定 培养目标是制定评价标准的直接参照 对于过程性评价来说说,评价标准一般以评价量规的形式出现及应用。所谓量规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某一主题制订的经过量化的评价指标。它的制订先于学习过程,更多的被用来引导学生正确有效的实施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一般过程 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规的制定 在制订量规时,首先要将评价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将其分割为若干个能够客观反映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维度,或者是多个可以观测的行为指标,然后为每个

20、维度或行为指标制订能体现具体表现水平的标准,并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水平,或者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不同的指标建立不同的权重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一般过程 评价资料的收集 系统的观察和轶事记录 典型的作品设计 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注意事项 评价结果的处理 确保其评价结果在阶段性考核或期末成绩中占合理的比重 所形成的结论即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进行分析 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要提供有关学生表现水平的参考依据,必须将这些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注意事项 对学生的指令和要求要明确、具体

21、、清晰 要注意评价的教育性,保证评价的公正度和信度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尊重学生的隐私,关注学生的处境和悬哦,注重发展变化的过程,以鼓励为主 要与教学协调统一 要有利于学生反思不足,促进其思维水平的提高,从而调整学习策略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性和差异性总结性评价 概念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的评价。它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发展达成目标的程度。总结性评价的次数比较少,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期中、期末考查或考试以及毕业会考等均属此类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

22、并为学生作证明,或提供关于某个教学方案是否有效的证明。总结性评价有3个基本特点 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或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整体评价,是对学生在某门课程或课程的某个重要部分上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全面的确定,以便对学生成绩予以评定或为安置学生提供依据 总结性评价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测量学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因此,总结性评价进行的次数或频率不多,一般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两三次,期中、期末考查或考试以及毕业会考等均属此类 对考试考查的题目要求较高。总结性评价的概括性水平一般较高,考试或测验内容包括的范围较广,且每个题目都包括了许多构成该课题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

23、总结性评价 作用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 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反馈 预测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功的可能性 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目标与内容分析 总结性评价设定了三个层面的评价目标: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 掌握操作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过程性评价要和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共同作用,构成评价活动的整体,有机的支持教学活动的进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目标与内容分析 总结性评价内容分析 在评析终结性评价时,需要对课程的两种取向属性进行进一步分析:技术取向属性和大众文化取

24、向属性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内容分析 大众信息文化取向的评价应该重在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因此,在题目的描述和设置中要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强调题目的实用性和情境性。对应用能力的考核,不限于具体的功能、操作方法甚至软件的种类,遵循个性化原则,以“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为目标,即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和自由选择权来自由选择软件、功能和方法,只要能够解决问题都可以认为合格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内容分析 技术取向属性的评价一般表现为对一些专门化技术取向的思想方法、应用方法与价值的简单了解、某些个性化的发展情况等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

25、方法 总结性评价的设置与选择 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的设计和实施,必须在坚持信息素养的培养和评价的前提下,尊重地区、学校的差异 决定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评价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材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方法和形式 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 纸笔测验效率较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查,适于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上机测验可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能力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的方法 总结性评价的一般过程 明确评价内容,确定各考察要点,设计合理的考察项目和权重,选择合适的考察形式,选择试卷题型组成,命题、选题或组题,组织考试,进行阅卷,

26、讲评试卷与数据分析 有时可借助现有的考试系统 最终的总结性评价的成绩,大多采用折合权重的方式获得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结果的处理与报告 科学合并,综合运用不同来源的评价结果 面向学校的报告 根据各班的原始成绩,计算相应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人数 面向家长的报告 使当事人理解评价的内容和目的 全面反馈信息 使用多样的反馈方式(期望式反馈、启发式反馈、个别反馈、档案袋反馈等) 使用当事人能理解的语言 命题及组卷 命题 试题类型的划分 客观题 半客观题 主观题命题及组卷 客观题 是存在唯一答案的试题类型 一般覆盖有限的能力范围和较低的学习层次,多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含有较多的记

27、忆性成分 常出现在试卷的前半部分,难易度适当,符合试卷由简到难的命题原则以及被试由浅入深的答题思路 客观题可以分为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等命题及组卷 半客观题 是介于客观题和主观题之间的一种评价方式,答案不唯一 主要用于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简单的语言分析、组织、表达的能力命题及组卷 主观题 主要表现为参考答案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评判结果受到主观因素影响 有很大的开放性,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复杂的思维过程和较高层次的能力水平 不对学生作过多的限制,允许并鼓励学生个性的释放与创造性的发挥,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一定的人性化特征命题及组卷 命题的基本原则 过程性原则 指学生在解题时必须基于已有

28、的经验,在大脑中虚拟的“操作”信息技术工具去经历解决问题的步骤、环节 重视的是对过程经历的再现,而非过程步骤的多少命题及组卷 命题的基本原则 人性化原则 目的在于:回归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经验 最基本的需要时做到“语言亲切、指向明确”。落实到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要包容差异(工具软件、教材的差异;人的差异)、彰显多元、鼓励个性 命题及组卷 命题的基本原则 面向三维目标命题及组卷 组卷 考试四度 (1)难度 有试题难度和考试难度之分。前者是反应题目难易程度的量化指标,通常用该题目的答对率或平均得分率表示;后者则是所有试题难易程度的综合反映,在考试分数的控制、成绩的解释上更为重要。 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

29、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在信息技术领域,多数试题难度控制在0.7-0.9之间。命题及组卷 考试四度 (2)区分度 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与试题的难度直接相关。通常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较大。 也与应试者的水平密切相关,试题难度只有等于或略低于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其区分性能才能充分显现出来。命题及组卷 考试四度 (3)信度 是指考试的可靠性,考试结果的可信程度。 信度通常以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一般要求信度在0.7以上。 (4)效度 是考试的准确性,反映的是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的吻合程度。

30、 影响效度的因素包括:是否在命题的同时制订了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是否集体阅卷且实行流水作业、复核是否认真,分数是否真实等命题及组卷 组卷方法 试卷结构的优化是实现考试量尺标准化、增强考试整体效应、保证考试质量的重要前提 试卷结构主要指试卷所包含的考试内容、目标、题型、难度、分数、时限六种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方式和各要素的比例关系命题及组卷 组卷方法 (1)确定评价目标与内容覆盖范围 在编排试题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 在确定课程的内容覆盖范围时,应分析所有教材包含的内容,充分考察教材、教参以及出版社提供的其他参考资料,结合本地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

31、采取的一些针对性措施,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思想,让试卷内容尽可能涵盖不同版本教材中相同部分的内容。有争议的部分以课标为依据进行取舍命题及组卷 组卷方法 (2)内容分布设计 制订具体的命题计划应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是评价的内容范围、方法目标、试题编制和组配试卷的要求;二是评价内容中各部分试题的数量分布和所占比例。 难度把握。试题的难易程度要形成合理梯度,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基础题与难题应该保持恰当的比例。 结构优化。把握三个基本点:一是试卷内容的不同组合成分应能如实反映所考科目教材的基本内容体系;二是试卷内容的各组成成分之间需要有内在联系,能正确体现教材内容点与面的关系;三是试

32、卷各分项内容在全卷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应与各分项内容在所考科目内容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称。命题及组卷 组卷方法 (2)内容分布设计 题型结构优化。采用多种题型组合。 分数结构优化。注意三个要点:一是不能完全按题型赋分,需从试题内容、测试目标要求和题型三个维度综合考虑;二是考试内容各组成部分的分数比重应与该部分内容在所考科目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持一致;三是应有确定试题分值的共同参照系,以使全卷各题的分数基本等值。命题及组卷 组卷方法 (2)内容分布设计 题型结构优化。采用多种题型组合。 分数结构优化。注意三个要点:一是不能完全按题型赋分,需从试题内容、测试目标要求和题型三个维度综合考虑;二是考试内容各组成部分的分数比重应与该部分内容在所考科目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持一致;三是应有确定试题分值的共同参照系,以使全卷各题的分数基本等值。命题及组卷 试卷设计的人性化 试题类型:客观题+综合任务题 人性化的试卷结构 人性化的题目设计命题及组卷 题目的具体设计 命题及组卷 阅卷 客观题:考试系统、读卡机 其他教师人工阅卷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五章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方法.pptx)为本站会员(青蛙的王子)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