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534421 上传时间:2022-05-0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6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中医基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中医基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中医基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中医基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基础理论 主讲:曲宝锐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 阴阳学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第一节 阴阳学说一概念(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二)阴阳属性及其相对性 阳:凡剧烈运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外向的、功能的、亢进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 阴:相对静止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内守的、物质的、衰退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1、对待性2、转化性3、无限可分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一)阴阳交感 是指阴阳二气的相互感应而交合(二)阴阳对立制约1、阴阳对

2、立是指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或一个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2、阴阳制约是指阴阳双方并非静止地、各不相关地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时刻相互抑制,削弱着对方。(三)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阴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独立存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阴阳互用是指互相依存的阴阳双方,还不断地滋生、助长和促进对方。 (四)阴阳消长平衡消,即减少;长,即增长,盛大。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量的增减变化。1、此消彼长“阴长阳消”、“阳长阴消” 阴阳双方的一方偏盛,对另一方制约过度,导致另一方的消减“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其中一方不足,对另一方制约无

3、力2、阴阳皆消与阴阳皆长这种消长形式表现为阴阳互根互用的平衡或失调(五)阴阳互相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一事物的总体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事物的阴阳双方之所以能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是因为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由该事物所含阴阳量的比例多少所决定的。 阴阳转化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渐变,二是突变。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按大体部位来分,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按功能特点分,则五脏藏精气而不泄为阴;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为阳。五脏之中再分阴阳;人体的经络系统也分阴阳;气为阳,血为阴。(

4、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 正气泛指人体的抗病力,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1、阴阳偏胜“胜”通“盛”,指邪气盛,阴阳偏胜指阴邪或阳邪偏盛,是机体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生理水平的病理状态。(1)阳偏胜,指阳邪致病,引起机体的阳绝对亢盛,出现实热证“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2)阴偏胜,指阴邪致病,引起机体的阴绝对亢盛,出现实寒证“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2、阴阳偏衰即阴虚或阳虚,是属于机体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生理水平的病理状态。(1)阴偏衰,即阴虚。指阴液不足,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出现虚热证。(2)阳偏衰,即阳虚。指阳气不足,阳

5、不制阴,阴相对偏胜,出现虚寒证。(3)阴阳两虚。根据阴阳互根互用原理,机体的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达一定程度时,必然导致另一方的不足。(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的阴阳俱虚的病理状态)3、阴阳转化 人体阴阳失调出现的病理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也可以转化为阳证。(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在诊断学方面,阴阳可以作为辩证的纲领 在辨证方面 在诊法方面(色泽、声息、切脉等。)(五)指导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2、指导疾病的治疗(1)归纳药物性能 药物的性能,主要由它的性味和升降浮沉决定的。(2)确定治疗原则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1*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

6、 实寒证寒者热之 实热证热者寒之由于“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配以扶阳益阴之品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热证滋阴以抑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虚寒证扶阳以制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第二节 五行学说一、五行的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内容(一)五行的特性1、木曰曲直曲,弯也;直,伸也。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生发、柔和、能伸能曲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能伸能曲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木。2、火曰炎上炎,温热;上,上升。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向上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火。3、土爰稼穑“爰”通“曰”;稼穑,指播种

7、和收获谷物,泛指古代的农业的生产劳动。引申为凡具有承载、生化、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物质,均属于土。4、金曰从革从,顺从;革,变革,变更;本意指金属可顺从人意铸造成器。引申为凡有沉降、收敛、清肃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金。5、水曰润下润,湿润;下,下行。本意指水有滋润万物和下行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属于水。(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1、归类方法(1)取象类比法(2)推演络绎法2、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木 火 土 金 水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五官 目 舌 口 鼻 耳五体 筋 脉 肉 皮 骨五志 怒 喜 思 悲 恐五色 青 赤 黄

8、 白 黑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三)五行的生克与制化是五行之间相互关系的正常状态。1、五行相生生,即滋生、助长、促进之意。五行相生,即木、火、土、金、水之间具有相互滋生、助长和促进作用。“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2、五行相克克,即抑制,制约之意。五行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具有相互抑制、制约的作用。“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3、五行制化制,即制约,克制;化,即化生,变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关系维持平衡协调的状态。五行的相生相克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互联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四)五行的相乘与相侮1、五行

9、相乘乘,有以强凌弱,欺侮之意。指五行中某一行对所胜一行克制太过。引起相乘的原因有太过(木乘土)、不及两方面(土虚木乘) 相乘与相克的区别2、五行相侮侮,指欺侮。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逆向反克,又称“反克”。1*太过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亢盛,致使其所不胜一行,不但不能制约它,反而被其所制。(木侮金)2*不及所致的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但不能制约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到其所胜一行的反克。(金虚木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2、说明五脏的相互关系 五脏相互滋生关系 五脏相互制约关系(二)说明五

10、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本脏之病可以传至它脏,它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相互影响,称为“传变”。1、相生关系的传变(1)母病及子。是指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 。如“水不涵木”(2)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至母脏。如心肝火旺2、相克关系的传变(1)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2)相侮。即反克为病(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由于五脏与五色、五味、五音之间都有特定的关系,根据五行理论结合四诊所得的资料,即可以诊断疾病,推断病情。 五行学说还可以推断病情,判断预后。(四)指导疾病的治疗1、控制疾病传变 疾病的传变,多见一脏有病累及它脏而致病情加重。在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外

11、还应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控制传变,使之向愈。 至于疾病的传变与否,取决于脏腑的功能状态。即五脏虚则传,实则不传。2、指导脏腑用药 药物不同,颜色气味不同。3、确定治则治法(1)治则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则“虚则补其母”是指一脏之虚证,不仅须补益本脏之虚衰,同时还可以依五行递相资生的次序,补益其母脏,通过相生作用促进其康复。“实则泻其子”是指一脏之实证,不仅须祛除本脏实邪,同时,还可依据五行相生的次序,泻其子脏,进而泻除母脏的实邪。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则抑强,主要用于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扶弱,主要用于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2)治法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滋水涵木法:即滋肾阴以养肝阴的

12、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适用于肾阴亏虚而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水不涵木。培土生金法:即补脾气以益肺气的方法,又称补养脾肺法。主要适用于肺气虚弱证,脾肺俱虚者亦可应用。金水相生法:是滋养肺肾之阴的一种方法,又称滋养肺肾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证。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以补脾阳的一种治法,又称温肾健脾法。适用于肾阳衰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脾肾阳虚证。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抑木扶土法:是疏肝与健脾或和胃相结合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适用于肝旺脾虚的木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治疗水湿停聚的一种方法,又称敦土利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佐金平木法:是辅助肺金与清泻肝

13、火相结合的治法。适用于肺虚无力制肝而致肝旺的肝火犯肺证候。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补肾阴,又称泻火补水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证。因心属火,南亦属火;肾属水,北亦属水,故称泻南补北法4、指导精神疗法和针灸疗法第二章 藏象第一节 概述 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即征象、形象。藏象,是指藏于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象学说以脏腑为基础,其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二是五脏与体表形体组

14、织、五官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第二节 五 脏一、心五行属火,与小肠互为表里。心在阴阳中属阳中之阳,对整个生命活动起主宰作用。(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血,即血液;脉,即血脉,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是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内运行的功能。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1)主血 是指心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的作用。即血液的运行主要依赖于心气的推动。(2)主脉 心具有保持脉道通利的作用。血液在脉中运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a心气充沛,b心血充盈,c脉道通利。2、心主神志 心主

15、神志,亦称心藏神,心主神明。是指心既主宰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又主宰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生命活动的总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在生理上包括两个方面:(1)接受外来信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对外界事物作出判断。(2)对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主宰作用。(二)心与体、华、窍、志、液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 脉为血液运行的通道,它具有约束和促进血液沿着一定方向循行的功能。2、心其华在面 华,是荣华、光彩之意。心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状态可以外露于面部的色泽光彩的变化。 若心的气血旺盛,血液上荣于面,则面色红

16、润光泽。3、心开窍于舌 窍,即孔窍、苗窍之意。即舌为心之窍。 心的生理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畅。 舌虽为心所主,而与四脏皆有关。4、心在志为喜 志,指情志。情志与五脏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喜”有关。 正常情况下,“喜则气缓”,能缓和紧张情绪,喜则心情舒畅,气血和调,有益于心的生理功能;喜乐过度,则可使心气涣散,心神失常。5、心在液为汗 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汗孔(玄府)排出的液体。汗液的分泌和排泄,还有赖于卫气对腠理的开阖作用。 “汗为心之液” “血汗同源”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二、肾 在五行属水,与膀胱相表

17、里,在阴阳中属阴中之阴,为人体阴阳之根本,生命之源泉,故称“先天之本”。(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肾主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1)精的概念。广义的精,是指构成人体、营养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泛指人体一切阴液,包括水谷之精、血、津液等;狭义之精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的物质,即指肾所藏之精,故称为肾精。(2)肾的分类、来源及其相互关系。 名 称 别 名 来 源 作 用先天之精“生殖之精” 禀受于父母,源于先天主生育和繁衍后代,为生命的基础后天之精“水谷之精”五脏六腑之精源于水谷,由脾胃所化生供给脏腑本身的生理活动,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促进人体生长

18、发育的物质基础 先后天之精虽来源不同,但二者同归于肾,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相互促进。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奠定了物质基础,后天之精必得先天之精的资助才能不断化生。(3)肾精的作用肾精所含之气称为肾气,合称肾中精气。 肾中精气的作用有:1*、主生长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包括先天和后天两部分。2*、主生殖。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生殖机能的成熟。“天癸”是一种促进生殖机能成熟并维持人的生殖机能的物质3*、化生血液。a精能化血;b肾中精气能促进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进而奉心化赤而为血。4*、调节机体的代谢及其生理功能活动。这一功能是通过肾阴和肾阳来实现的。肾阴,又称“元阴”、“真阴”、“真水”,是人

19、体阴液的根本;肾阳,又称“元阳”、“真阳”、“真火”,为人体阳气的根本。由于肾内寄真水、真火,故称为“水火之宅”。 由于肾阴是人体阴液之根,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本,当肾中阴阳失调时,会导致其他各脏腑的阴阳失调;反之,其他各脏腑阴阳失调,日久必累及与肾,耗伤肾中精气,导致肾的阴阳失调,这就是“久病及肾”的道理。2、肾主水液 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的功能。 肾主水的功能主要是靠肾阳对水液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所以,肾脏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称作肾的“气化”作用。 肾阳蒸腾气化作用,又体现在升清降浊3、肾主纳气 纳,即受纳、摄纳之意。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浅表,而调节呼吸的作用。(

20、二)肾与体、华、窍、志、液的关系1、肾在体合骨 是指肾中精气具有滋生骨骼和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作用。 肾藏精,精生髓,髓居骨中,以滋养骨骼。 齿为骨之余 髓,包括骨髓、脊髓和脑髓,皆由肾精所化。2、肾气华在发 发的营养来源于血,故称“发为血之余”。 但发的生机根于肾,因为肾藏精,精能生血,血以养发。3、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1)开窍于耳。 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精的充养(2)开窍于二阴 二阴,前阴和后阴。前阴,指尿道及外生殖器,有排尿和生殖的功能;后阴,指肛门,有排泄粪便的作用。肾开窍于二阴,是指尿液的贮存和排泄,糟粕的传化,人的生殖功能,都与肾中精气有关。 a肾主生殖,肾精充盈至一定程度,产生天

21、癸,以促进性成熟,维持生殖功能。 b尿液的贮存和排泄,虽属膀胱的功能,但必须依赖肾的气化才能完成。 c肾气对粪便的排泄有固摄作用,肾阳又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肾阴又具濡润肠道的功能。 肾司二便4、肾在志为恐(惊) 恐是自我有心理准备的,故为自知。 恐对肾的影响是使肾气不固、下陷。“恐则气下”。 惊,是指事出突然而受惊,没有心理准备故为不自知。5、肾在液为唾 唾为口津,即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为肾精所化。 唾液有润泽口腔,保护口腔黏膜,有助事物吞咽和消化的作用,同时又滋养肾精之功三、脾 在五行属土,脾与胃互为表里,在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的生理特性是喜燥恶湿。(一)脾的主要生

22、理功能1、脾主运化 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化生。脾的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化生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1)运化水谷。是指脾对水谷的消化及精微物质的吸收和输布作用。 实际上,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在胃和小肠内运行的,但必须依赖于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将水谷化生为精微。 脾主运化的功能依赖于脾气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运化水液又称运化水湿,是指脾具有吸收、输布和布散水液的作用。 脾主运化水液实际上就是指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推动和调节作用。 脾“喜燥而恶湿”2、脾气主升 升,即上升之意,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 脾气主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升清。清,是指

23、水谷精微。升清,是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之上升运动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二是主升提。指脾气是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重要因素。3、脾主统血 统,即统摄、控制之意。所谓脾统血,是指脾气具有统摄血液在脉道内运行而不致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统血的作用实际上是通过气的摄血来实现的,是脾气的作用。 脾不统血的表现:a皮下出血;b下部出血多见,如便血、尿血、崩漏;c血色浅淡;d病程较长,难以速愈。(二)脾与体、华、窍、志、液的关系1、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在体合肉,是指人体肌肉的丰满健壮正常活动,皆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 四肢又称“四末”,脾主四肢,是指四肢的运动亦依赖脾胃

24、运化的水谷精微以营养。 若脾气虚弱,运化功能障碍,水谷精微化源不足,肌肉失养,致使肌肉瘦削,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泛指,肌肉的病变,长期不愈,再重感邪气,则可以传入脾,导致脾的病变。2、脾其华在唇 唇,指口唇。是指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的气血盛衰。 “唇为肉之余” 脾气健旺,则气血充足,口唇红润光泽。 唇不但反映脾胃,也是全身气血盛衰的反映。3、脾开窍于口 是指食欲、口味与脾之运化功能有关。4、脾在志为思 思,即思考、思虑,是指认识事物考虑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状态。 思虽为脾之志,但亦与心主神明有关。5、脾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得部分,能润泽口腔,保护口腔黏膜,并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

25、化。四、肺 肺在脏腑中的位置最高,谓之华盖 肺司呼吸而外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袭;又娇嫩白莹,不耐寒热,故肺有“娇脏”之称。 肺在五行属金,与大肠相表里,在阴阳中属阳中之阴。(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肺之宣发、肃降(1)主宣发。 所谓宣发,即是宣通、发散、升宣、布散之意,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功能。 其生理作用有三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浊气随着肺气的升宣而呼出体外,为吸入清气创造条件。二是由肺气的向上和向外周的扩散运动,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津液布散于全身。三是宣发卫气,以温养分肉,充养皮肤,调节腠理之开阖,并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2)主肃降。 所谓肃降,即

26、清肃、洁净、肃杀和下降之意,是指肺气具有向下通降和保持呼吸道洁净通畅的功能。 其生理作用也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肺气的下降作用,使肺能充分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二是由于肺气的下降作用,将吸入之清气和脾转输于肺的水谷精微、津液向下通降。三是清肃而不容异物,肺气肃降具有肃清肺和呼吸道内异物。2、肺主气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和一身之气两方面(1)主呼吸 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的气体交换。 肺司呼吸的功能,有赖于肺的宣降运动。(2)主一身之气 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 体现在:一是气的生成方面。特别是宗气的生成。自然界之清气和水谷精气二者结合,积聚胸中气海,便称

27、之为宗气。二是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 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实际上都有赖于肺气的宣降运动。3、肺主行水 是指肺具有通调水道,推动水液输布、排泄的功能。肺主行水是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来实现的。 由于肺为华盖,其位最高,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4、肺朝百脉 朝,朝会,聚会之意。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经脉输送至全身。 全身的血脉虽统属于心,但尚需肺的协作,肺主一身之气,贯通百脉,调节全身的气机,故能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5、肺主治节 治节,即治理、调节之意。是指肺有辅佐心治理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等作用。 四方面:一是调节呼吸运动

28、,使之有节律地一呼一吸;二是治理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三是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四是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这一作用的完成是与宣发肃降的功能密切相关,其中治理调节气机最为关键。(二)肺与体、华、窍、志、液的关系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皮毛为一身之表,包括皮肤、汗孔、毫毛等组织。 肺与皮毛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是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将卫气、津液、水谷精微向外周输布,以温养、润泽皮毛,调节汗孔的开阖;二是肺主气,司呼吸,而皮毛又具有宣肺气的作用。皮毛上的汗孔不仅能排出汗液,尚能协助肺进行气体交换;三是外邪袭人,常内传于肺2、肺开窍于鼻 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门户,具有通气的功能,司嗅觉,

29、助发音,这些功能都依赖于肺的宣发。 喉也是呼吸之门户,又是发音的器官。“喉为肺之门户”。 正常情况下,肺气充足,则咽喉通利,声音洪亮。 若外邪犯肺,或痰火壅塞,使肺气失宣,影响及喉,出现声音嘶哑,喉痒,喉痛等症状,古人称“金实不鸣”,其证属实 若肺气虚弱,影响及喉,则声音低微;肺阴不足,咽喉失于滋润,则声音嘶哑,或失音,喉部干涩或痛等症状,古人谓“金破不鸣”,其证属虚3、肺在志为悲(忧) 悲,即悲哀;忧,即愁苦忧虑。悲自外来,忧自内生。 悲忧对人体的主要影响是使气受到消耗。4、肺在液为涕 涕是鼻粘膜的分泌物,有润泽鼻窍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涕液润泽鼻窍而不外流。五、肝 肝主疏泄,而为刚脏,主升

30、主动,故体阴而用阳。在五行属木,与胆相表里。在阴阳中属阴中之阳。(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肝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和调节血量的功能。(1)贮藏血液。是指肝可以将一定量的血贮存于肝内,以供机体各部分活动是所需,故肝有“血之府库”及“血海”之称。 肝贮藏血液的生理作用有二:一是肝脏必须依赖阴血的滋养才能发挥作用,同时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二是收摄血液,防止出血。(2)调节血量。是指肝对于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外周血量的分配起重要作用。 肝调节血量的功能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只有充足的血量贮备,才能有效地进行调节。2肝主疏泄 疏,即疏导,开通之意;泄,即发泄、发散,升发之意。肝

31、主疏泄是指肝脏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气机,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的运动疏散畅达,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的活动也就正常和调。 若肝疏泄异常,可出现两种病理现象:一是肝失疏泄;二是肝的疏泄功能太过。 肝的疏泄功能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促进血液、津液的运行。 血液的运行有利于气机的调畅 肝主疏泄,能调畅三焦气机,有利于津液的运行。(2)促进脾胃运化 1*协调脾胃气机的升降。 2*促进胆汁分泌排泄。 胆汁是肝之余气积聚而成,具有促进食物消化的作用。(3)调节情志(4)调节生殖功

32、能。肝主疏泄的功能与男子排精,女子月经,排卵也有密切关系。(二)肝与体、华、窍、志、液的关系1、肝在体合筋 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肌肉,有约束骨节,主持运动等功能。 肝血充足,肢体关节才能运动灵活,强健有力。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2肝其华在爪 爪,指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肝主筋,“爪为筋之余”。 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饱满。3、肝开窍于目 目之所以精明视物,主要依靠肝血的滋养,肝主藏血,其经脉直接上通于目系。 目同时还需依赖于五脏六腑之精的濡养。4、肝在志为怒 怒可影响肝的疏泄,导致气机上逆。5、肝在液为泪 泪有濡养眼目,保护眼睛和清洁眼球的作用,正常情况不外溢,人在

33、悲哀忧愁,异物侵入时,可流泪。第三节 六 腑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合称。主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糟粕的传导、排泄。一、胆 胆内藏胆汁,是味苦而呈黄绿色的精汁,为清净之液,故又称胆为“中精之腑”,“中清之腑”,“清净之腑”。 又为奇恒之府生理功能:(一)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汁来源于肝,是肝的精气所化生,促进食物的消化。 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受肝疏泄功能的控制和调节。(二)主决断 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二、胃喜润恶燥生理功能:(一)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即接受,容纳之意。胃主受纳水谷,指胃具有接受,容纳饮食物的作用,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34、。受纳功能是机体营养之源。 腐熟水谷,指食物入胃后,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过程。 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必须依赖于脾运化功能的密切配合。 胃气的盛衰有无,直接关系人体生命活动及其生死存亡。(二)主通降三、小肠生理功能:(一)主受盛化物 受盛,即指接受、容纳、以器盛物之意;化物,即消化、吸收、化生之意。 小肠受盛化物,一是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传递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二是是指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以利于小肠对其进一步彻底消化和吸收。(二)泌别清浊 泌,即分泌;别,分别;清,水谷精微;浊,食物残渣。 主要表现在:一是将消化后的事物分别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二

35、是将水谷精微吸收,上输于脾,由脾转输到全身,食物残渣向大肠传送;三是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代谢后的水液渗入膀胱而为尿,故有“小肠主液”之说。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四、大肠生理功能:主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大肠的传导功能还与胃、小肠、肺、肾有关。第一,是胃通降功能的延续。第二,小肠泌别清浊,吸收水分,影响粪便成形。第三,肺气肃降,津液下布,有助于大肠的传导。第四,亦与肾的气化作用有关。五、膀胱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尿液 此功能全赖于肾的气化功能。这里所谓膀胱气化,完全隶属于肾的气化功能。六、三焦 三焦的概念有二:其一指部位;其二指六腑之一,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的间隙互相沟通所

36、形成的通道。 六腑中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称“孤府”。(一)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1、通行诸气,总司气化 三焦是气升降出入的通道。 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 气化是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2、运行水液 指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全身的水液代谢,主要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协调作用而完成,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二)按部位划分三焦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1、上焦如雾 指上焦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营养全身的作用。 如雾,是形容上焦宣发布散水谷精气形成的弥散状态。因其接纳精微而布散,故又称:“上焦主纳”。2、中焦如沤 指中焦脾胃运化水谷,吸收精微,化生气血的作用。 中焦如沤,是描述水谷汇聚于胃中,腐熟消化的状态。因中焦主运化精微,故称:“中焦主化”。3、下焦如渎 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 渎,是沟渠、水道,即把下焦看作是水道,形容下焦水浊下流的状态,因下焦疏通二便,故又称:“下焦主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基础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