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读后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一本好书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灯,读完一部作品后写下读后感梳理清楚自己的思绪,以下是我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学生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中学生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1这是我第一次读资治通鉴,并没有从周纪一开始读,而是选择从南朝宋纪开始读。为什么呢?因为我喜欢这段历史时期。资治通鉴里以南朝为正统,但是所写内容涉及南北朝。我是北方人,在南朝的都城南京上过四年学,在这期间耳濡目染很多南朝的故事、古迹以及诗词流传,因此对南京很有感情。也对那个朝代非常向往。有诗为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历史的人都会有一个感觉,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
2、上留下了一段尴尬的局面。这369年,缺乏一个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大帝国。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在中国历史里只发生过这么一次。因此我在读资治通鉴这段历史的时候,主线就是围绕着统一,哪位历史人物做了为统一做贡献的事情,我就很高兴,哪位人物导致了国家进一步分裂,我就痛心疾首。查阅过谭其骧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发现从晋末遍地开花的割据局面的版图逐渐走向大一统,但是到北魏和刘宋却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这中间两个人物不可忽略,他们是北魏世祖拓跋焘和宋太祖文皇帝刘义隆。总结拓跋焘的一生,他有三大功绩: 向北抗击柔然,九伐大漠,大破柔然;统一北方,破统万,驱逐吐谷浑,灭北燕,灭北凉;两次打败刘义隆的北伐,兵临瓜步,
3、直捣长江。而刘义隆谥号文皇帝,自然武功要稍逊拓跋焘,因此在我内心我更看好拓跋焘统一中国。宋文帝刘义隆是南朝刘宋政权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的30年中开创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盛世”局面,其时文学璀璨,社会稳定,民众安居乐业,四境宴然,即史书所谓“元嘉之治”。但其在位期间的三次北伐之举,历来为后世学者、史家所诟病。特别是元嘉27年的北伐战争,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直接导致刘宋王朝元气大伤,瓦解了元嘉初年以来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局面。宋文帝践祚期间的对手一直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巧合的是,两者执政时间区间、享国长短都差不多(魏太武帝423年-452年在位;宋文帝424年-453年在
4、位。均在位30年),又都是盛年丧命(各自殒命时都是四十多岁)两位真是一生下来就做了对手,至死方休。南宋词人辛弃疾对于这段掌故非常熟悉,在他的著名的词里他做了这些感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该词里元嘉为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佛狸为拓跋焘的乳名,就类似词中寄奴为刘裕的乳名一样。这里面所谓的元嘉草草,是指宋文帝第三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导致刘宋大好局面尽失,由盛转衰。在这两章里,两颗巨星陨落了,拓跋焘和刘义隆分别在公元452年和公元453年非正常死亡。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被亲信宗爱所杀,立拓拔余,不及半年杀之。群臣立长孙拓拔浚。
5、(拓跋浚按照资治通鉴里继位是四岁,有的地方说十三岁。锦绣未央中由罗晋饰演)。第二年,南朝刘宋的刘劭刘浚兄弟试图谋反诛杀太祖文皇帝刘义隆,结果刘劭杀文帝,后被兄弟刘骏杀。太可悲了。不忍卒读。每读至此,我就为天道无常而感慨,时常在想,如果他们中间一人去世,另一人恐怕就要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同一时代的两颗巨星几乎同时陨落了。真是可悲啊!让我想到了毛蒋二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中学生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2近日读资治通鉴读至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中亦有此篇)一篇,颇觉其实为营销术中经典一例。读史本为鉴今,于是自为品析一番,望能于读后有所用处,不至于掩卷而忘。话说战国中期,秦国日趋强盛,秦、齐两国并雄
6、于天下。此时的赵国新君主初立,赵太后执掌朝政。这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开了一个条件:让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齐国便发兵救赵。于是赵国朝堂内讨论起来,由于畏惧战事,卿大夫们纷纷要求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去。赵太后当然就很不高兴了,说道:“你们有谁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老妇我就向谁脸上吐唾沫!”赵太后显然已经怒极。案例的背景介绍到这里,可以看出,赵太后是一位极难搞定的客户,所以只有派出像触龙这样的高级客户经理,才能出色完成任务。下面我们来品析触龙是怎样运用营销技巧一步步说服他的客户。触龙非常恭敬地走进来,如他所料,赵太后正非常生气地等着他。触龙明白,他的客户此时正有着强烈的
7、抗拒心理。于是,两个老人见面,触龙说道:“太后啊,老臣由于脚上得病,很久没能见到您了,可是实在是担心您的身体有恙,这才来看望您啊!”随后便坐下来和太后慢慢聊起了饮食状况与健身,都是老人之间唠嗑的话题。在这里,触龙成功地把握了一个生气的老妇人的心理,和客户寻找共同话题,使客户的抗拒心理有所缓和,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在使气氛缓和之后,触龙开始将话题引入正题的第一步:聊起自己的儿子。触龙说:“老臣有个不成器的小儿子,想请求让他在王宫做一名卫士,我现在老了,想要在我还未填沟壑(指死去)就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道:“男子也会爱怜小儿子吗?”“比妇人爱得更深。”触龙回答。太后笑着说:“妇人才爱得更深啊!”此
8、时,触龙已经成功让他的客户把自己当做朋友来聊天。紧接着第二步,触龙给太后设下一个诱饵,说道:“老臣还以为您爱女儿燕后要多一些,爱长安君要少一些。”太后说:“您错啦!我爱长安君更多一些。”太后果然上钩,于是触龙便引出一段道理来,说道:“父母如果爱孩子,就会为他们考虑很长远。当初您送燕后出嫁时,悲泣不舍,想到出嫁到燕国太远。在女儿走后,您并非不想念她,但每次祭祀都要为她祷告千万别让她回来,您是为她考虑长远,希望她的子孙在燕国都相继为王啊!”太后只得承认。说完燕后,触龙第三步便正式引入到长安君的话题,有燕后之事作为铺垫,此时引入正题是绝对安全的。触龙从赵国的历史现象开始谈起,他问道:“从距今三代以前
9、上溯到赵国建立之时,赵主的子孙王侯的后嗣现在有还在的吗?”太后答:“没有。”触龙说:“为何他们会被历史淘汰以致绝嗣?因为他们地位尊贵,俸禄丰厚,却无功劳。现在您让长安君有尊贵的地位,给他好的土地和很多贵重的宝物,而不让他对国家有功劳。一旦您去世,长安君将如何在赵国立足?老臣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短浅,所以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这段话与上段话作对比,逻辑清晰地阐述了怎样为燕后考虑长远,而怎样为长安君考虑短浅,使赵太后不得不心服口服。触龙使用这两段话术,把赵太后带入到自己的逻辑思路中,最终将其说服。于是赵太后并未“唾其面”,而使长安君到齐国做了人质,齐国出兵保住了赵国安危。纵观触龙的三步营销策略,是
10、见微知著。表面看起来,在唠嗑家常中轻而易举便将客户说服,而其中的技巧很是值得玩味。先将硬的软化,让抗拒的心理慢慢放开,然后从旁一步步引入正题,以逻辑思路牵引着对方,其话术的艺术性可以作为营销学中的经典案例。中学生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3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26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司马光从幼年时期就好史学,为官后,将战国和秦代的史事编写成八卷,
11、进给宋英宗,很受英宗赞赏,命他继续编撰。为此特设一个史局,由他自己选用助手,他选定了刘恕、范祖禹和刘攽作为主要助手。当时北宋的局势比较稳定,政府收藏的书籍很多,他们可以任意参考。资治通鉴中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很详尽,有六十多章,可以看到一个大帝国怎样慢慢地变成了分崩离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从代宗的放任开始,到唐德宗的无奈,有宪宗、武宗的振作,到昭宗的任人使唤。即使宰相有像陆贽、李德裕,也只能振作一时,而不能改变历史变迁的常态。在割据势力强盛时,不得不缓缓而动。唐德宗开始武力削藩,导致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后来转变态度,对藩镇一味姑息。唐德宗即位之初,雄心壮志,图强复兴,实施革新。但一遇
12、挫折,这些措施便消失殆尽。所以子曰:“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为政也是这样,一开始不熟悉情况,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措施才能有所兴。这是一部可以媲美史记的史学鸿著。千百年来,多少帝王贤臣、鸿儒大家都频频为其作注,足见其在史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家都来看看吧!中学生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4哈!本人的书多不胜数!其中最经典的是资治通鉴啦!它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等人根据大量鸣料编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以时间为序记录史事,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2年的历史。我最喜爱的一段历史叫“萧何月下追韩信”,讲的是萧何认为韩信是做大将军的人才,将来对国
13、家很有帮助,于是韩信逃跑时,萧来不及向汉王刘邦报告,就自己追了上去,有人向汉王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后来萧何回来了,刘邦问萧何为什么要逃跑,萧何说他去追韩信。刘邦又问,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逃跑的将军有十几个人,为什么你偏偏去追韩信?萧何说:”那些将军很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国家唯一的奇士,如果大王一定要和项羽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可以一起计谋大事的,现在只看大王怎么决定了!”汉王想要向东方发展,所以,当即立韩信为大将。嗯,从这件事看出,良将需要有伯乐,萧何有很强的发现能力,能及时发现韩信带兵打仗的能力,同时,刘邦及时地采纳了萧何的建议,所以刘邦才能成就帝业,成为
14、皇帝,否则历史就要重写啦!中学生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5最近我突然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资治通鉴变成了我的阅读对象,它让我了解了许多历史上的知识。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巨著,由我国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组织编撰,其中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政治,军事等重要史实,总结历朝历代衰败的经验教训,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然而对历史了解多少,那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正常交谈中,谈论某一个人将他和成历史上的某个英雄或某个小人做比较,自己因为不了解那时候的历史背景等而插不上话,就算别人没有注意到你这一点,自己也会觉得非常尴尬。我们班上的王雨泽,他对于历史的了解很广,现在正在读众多
15、史书中的明朝那些事,因为他对历史很感兴趣所以看过后常常能记得和陈述,所以在上石灰吟时这首诗的作者于谦是明朝的人,王雨泽能很好的陈述出当时的历史背景,他口若悬河,说的形象生动,把当时于谦的品质和皇帝的昏庸说的有生有色,直至下课铃响了也不想下课。可见历史的了解可以改善人们的观念,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中学生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6暑假,我读了资治通鉴(译本)。资治通鉴原著有304万个字,我觉得司马光这个人真了不起,他能写出如此规模宏大的历史作品。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很长,从春秋战国时期到北宋时期,整整一千多年的历史故事都讲遍了。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资治通鉴这本书名字的由来。
16、宋神宗读了这本书,认为此书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毛遂自荐。公元前262年,秦国派兵攻打赵国。赵国的兵力很弱,很容易被打败。于是,赵王与平原君商议退敌的计策,平原君说:楚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只要跟他们结成同盟,他们就会派兵来解围。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人去说服楚王,可是在众多的说客中能文的人不能武,能武的人不能文。最后挑来挑去还差一个人,这时有个叫毛遂的人主动要求一同与平原君前往楚国,许多人都嘲笑他自不量力。但是,平原君最终同意了他一同去楚国。第二天他们到了楚国,很多说客说了一上午都没有说服楚王。毛遂走进宫殿对楚王说:楚国有五千里土地,上
17、百万装备精良的士兵,这些都是称霸天下的资本,没有那个国家可以抵挡。秦国打败了楚国很多次,此时我们赵国和楚国若结成同盟,一鼓作气肯定能打败秦国。就这样,楚国和赵国结成同盟并打败了秦国。事后,毛遂被封成上宾。资治通鉴这本书把历史写得很有趣,通过对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描述警示后人。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中学生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7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一书。此书给当时的人的影响力非常大,更给后人予警示。资治通鉴此书详解了九世纪在战国纪的沧桑风云中,我了解了六合一统,在汉纪的泱泱文风当中,我知道两汉(西汉和东汉)的兴衰,在三国纪当中,我清楚了乱世中的演进,在晋、宋、齐、梁与陈纪当中,我了解了当时浑乱的场面,在唐纪当中,我知道了封建社会的鼎盛,在五代纪中,我明白了五代十国的演进。此书里面也写了许多名人,如贤明帝王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开辟汉风的汉高祖刘邦、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国刘彻、渡江称制的司马睿;如贤明臣子有:变法的商鞅、纵横的苏秦、仲父吕不韦、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外交家班超;如贤明的武将:乐毅、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父、飞将军李广、秦叔宝。可见,资治通鉴的历史知识面十分广泛。司马光发愤写了资治通鉴完整记述了战国至五代时期的种种时间,并且英雄人物辈出。里面更加给后人给予经验。俗话说读史明志,所以,读历史可以让人志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