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运动和位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科学探究目标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科学态度目标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教学重难点如何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方向盘、软尺、活动记录表。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 学课件。教学过程1.聚焦教师首先呈现教科书中本课开篇的小女孩喂鱼
2、的图片,或者是播放一段相关视频, 接着谈话:“小姑娘蹲在石头上喂鱼,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比如说水中游动的鱼儿,被 鱼儿搅动的水;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比如旁边的大石头。那么,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 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探索(1)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 可以提供“和地面(甲物体)相比,(乙物体)的位置移动了,所以,(乙物体)是运 动的;和地面(甲物体)相比,(乙物体)的位置没有移动,所以,(乙物体)是静止的” 这样的句式帮助学生清晰表达。在本活动中,学生容易把一个具体的物体分成多个局 部去认识,而对运动和静止做出错误判断。例如一棵大
3、树,学生会因为树叶在动,而 认为大树也在动,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我们是把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判断的,因 此大树并没有运动。当然,如果将大树上的一片树叶作为观察对象,那么被风吹动的 树叶就是运动的。(2)先提出问题“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呢? ”再让学生参照教科书第3页 右侧照片所示,依次进行探索活动2和探索活动3的操作,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这两个活动,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需要组内合理分工,特别是让所有同 学都轮流担当教科书中女生的角色。因为学生对教室的8个具体方位是有认识基础的, 可以让学生在活动时自主摆放方向盘;也可以把教室划分为活动区和研讨区,教师在 课前就把方向盘按照实际方位进行摆
4、放。对于软尺的使用,也需要明确使用方法,以 确保尽可能测得准确距离。虽然进行了强调,但学生分组活动时仍会有“方向盘”方 位错误放置和测量卷尺没有拉直的现象存在,教师巡视时要进行纠正。建议设计简单的研究记录表,以利于学生在体验时及时记录。如,我在方向盘中 心的 (方向)约 米处。(3)展示校园平面图,并设问:“想把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告诉同学,该怎么说? ” 不同的学生会呈现出不同的思维层次,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探索活动2和探索活动3,明 确可以描述为“在某个物体的什么方向约多少米”,即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 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有两种教学方法:方法1是给学生一张透明的方向盘纸,方向 16 物体
5、的运动 盘的中心有一条测量尺,让学生将方向盘的中心点覆盖在自己选择的校园平面图“参 照物”上,将测量尺拉向图中的“自己”,教师告知测量尺上的每一格表示几米,然后 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方法2是教师利用课件,在校园平面图中任意一点上放 置方向盘,课件自动产生任意一点与“自己”之间的距离,然后让学生描述“自己” 的位置。课件也可以进一步改变“自己”的位置,增加学习的挑战性。显然,方法1 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但认知难度较大;方法2适合于班级集体教学,因为有了现代 教育技术的支持,降低了认知难度。3,研讨可以用类似于课堂学习小结这样的方式逐一回答这两个问题,也可以分别在探索 活动1和探索活动4后分别进行研讨提升。4.拓展先让学生阅读任务要求和简单坐标图,询问是否有不明白之处,再让学生独立完 成任务,最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此环节视课堂教学时间或详细或简略地进行。学生活动手册说明学生活动手册中没有安排本课内容,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