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伸缩的橡皮筋教学设计可伸缩的橡皮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能说出去掉力后,有些物体的形状可以恢复,有些则不能。 科学探究: 1、能从观察、比较橡皮筋的形变现象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通过观察橡皮筋的形变特点,知道在去掉力后橡皮筋的形状是可以恢 复的。 3、用玩橡皮筋的方法,发现去掉力后有些物体可以恢复形状,有些则不能。 4、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形状变化的大小或有无。 5、能简要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对橡皮筋的形变现象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尊重事实,如实讲述观察到的橡皮筋及不同物体
2、发生形变形状变化的 现象。 3、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点,并按要求进行合 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弹性形变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用玩橡皮筋的方法,发现去掉力后有些物体可以恢复形状,有些则不能。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能运用观察与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形状变化的大小或有无。 2、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点,并按要求进行合 作学习。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橡皮筋、弹簧、曲别针等。 2、与本课有关的图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通过前面
3、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那 么当去掉力后,它的形状能否恢复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 一、情境与问题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见过橡皮筋吗?在哪儿见过?(教师 可以利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老师先来给你们变个小魔术,你们想看魔术 表演吗?教师亲自表演,橡皮筋在手中一拉一伸,变幻莫测,以此为情境提出 问题:“橡皮筋有什么特点呢?有趣的小魔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自然而然的进入下一个探究环节。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 1:玩橡皮筋 制定计划:在玩橡皮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例如: “你准备怎么玩?在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适
4、当补充,如:注意不要让橡皮筋弹出去伤到自己或别人,认真观察橡皮筋的 形状变化等。 活动探究:建议此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改 变橡皮筋的形状,在不断的体验中,学生对橡皮筋形状的变化会有深刻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单纯的玩,忽略对形状变化的观察,教师要注意 巡视,提醒学生及时发现和记录更有价值的信息。 表达交流: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如“你是怎么玩橡皮筋的? 在玩的过程中发现它的形状有什么变化?“你是怎样让橡皮筋的形状改变 的,松开手后橡皮筋又有什么变化?此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并及时补 充评价,要让学生如实叙述。 在此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橡皮筋的
5、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鼓励 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的描述不一定准确,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为下一环 节的探究作理论铺垫。 活动 2:不同物体的形状变化 提出问题:教师直接引入问题:“”哪些物体像橡皮筋一样,用力后形状 改变,不用力时形状恢复?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展示给学生 准备的材料:弹簧、曲别针等,提示学生也可以选择身边的物体进行探究。 探究变化:通过玩橡皮筋的活动,学生积累了一些经验,启发学生用多种 方法改变物体的形状,并注意观察物体去掉力后的变化,提醒学生在活动中要 注意安全,把探究的结果及时填写到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3 页中。 表达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如实表达,提醒学生认真倾听并及
6、时补充。在学 生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物体形状变化有两种:一种是 用力后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力后能恢复原状;另一种则不能恢复。 得出结论:有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改变,去掉力后形状还能恢 复。 应用与拓展应用与拓展 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形变后可以恢复形状 的物体?”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如: 跳水用的踏板、射箭的弓弦、撑杆跳用的杆子、弹簧门、蹦床、弹簧测力计等。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只要你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希望 你们从小热爱科学,学好科学知识,让科学更好的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的生活 变得越来越美好。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可伸可伸缩的橡皮筋缩的橡皮筋 弹性 能恢复原状 不能恢复原状 橡皮筋 曲别针 弹簧 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