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卖家):曈夏伊伊 文档编号:2578215 上传时间:2022-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愤》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书愤》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书愤》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愤教学实录1、 导入:亘古男儿一放翁师:清代的爱国主义志士梁启超先生在读过一位诗人的诗集之后写下了一组七言绝句,其中一首分享给大家。在他看来,千百年来诗坛笼罩着一种怎样的风气呢?生:靡靡之风。师:这是指怎样的风气?生:柔媚的。师:柔媚的,纤弱的。而我们民族本身有的那种刚健雄浑的战斗性、勇于为国献身的精神却消亡了。只有在这位诗人的诗集里十分之九都是书写为国从军的渴望与欢慰的,因此高度评价他为从古至今的诗人中真正的男子汉。所谓亘古男儿一放翁,放翁,何许人也?生:陆游。师:对于梁启超先生高度评价的真正男子汉,同学们了解多少呢?课前我们有进行预习,下面请大家来谈谈你所知道的陆游。哪位同学来分享你的看

2、法?生1:他是满腔热血,一心报国的陆家儿郎,亦是风姿秀雅、满腹才情的爱国诗人。壮年之时投身军旅,亮剑盔甲,疆场厮杀,只为收复中原。可惜,壮志未酬,只持续了短短八个月时间,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满心悲愤,却无从排解。他只有纸墨文笔,将满心悲愤化为白纸黑字。时不我待,却被罢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慨“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救孤忠”!陆游的一生精彩至极却又遗憾之至。师:这位同学提到了陆游的军旅生涯十分短暂,川陕一带的风光民情让他眼界大开,写下了大量诗篇;他根据独特的地势特点,积极提出相关的军事战略,收复中原的信心十足。遗憾的是,朝廷偏安,耽于享乐,

3、不久就将北伐之事作罢,最终无缘疆场。语言的抒情意味很浓,人物形象描绘得深入人心。生2:他生于北宋灭亡之际,从小便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在这个纷争不断的时代,他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夔州通判等职,也曾投身军旅。他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但却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他不得统治者信任,晚年退居家乡。但他仍想要挽救时局却报国无门。他亦是一个文学才子,一生创作诗歌九千多首,以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批判当时政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表现他恢复家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师:这位同学提到了陆游的出生背景,由于亲眼见证国土沦丧,亲身经历奔逃流浪,同时受到群情激奋的抗敌氛围的影响,家国情怀早已植根于他的心中。后来在地方

4、做官时总是亲临灾区,赈济灾民,受到地方爱戴。生3: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曾是宋孝宗时期进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任职,光宗时官至礼部郎中,后被弹劾去职,归老还乡。他创作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师:这位同学提到了陆游的仕途经历,其中遇到过两位伯乐,抓住了入世机会,但由于小人妒忌、朝廷软弱而没能实现报国壮志。师:感谢三位同学的分享,用自己的语言将陆游一生坎坷的遭遇为我们描绘了出来。2、 诵读:把握情感基调,读出情感变化师:亘古男儿陆放翁我们了解了,那时什么样的诗歌让梁启超先生读后专门为此写下如此感叹呢?在陆游

5、近万首的诗篇里,大都贯穿着一种相似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一首代表作书愤,那时诗人被罢官六年,重新被朝廷启用,他会倾诉怎样的心声呢?首先,自由诵读诗歌,尝试用陆游的口吻传递他的情感。2分钟后,我们请同学来展示你的诵读成果。师:我们分别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师:两位同学的整体情绪把握得很好,节奏上总体偏缓。但男生读出了声调的变化,颔联变得高昂,意境大开,读出了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壮志豪情。我们带着情感齐声朗读一次。3、 探究:品味词句,解读情感内涵师:声调的起伏往往源自情感的变化,诗歌的题目为“书愤”,意为“书写郁愤的情感”。那诗人书写了哪些“郁愤”之情?又是怎样书写“郁愤”之情的呢?要解决

6、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呢?生:品读词句。师:从字里行间感受情感,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其实还有之前介绍的诗人经历,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人的情感。而第二个问题怎样书写涉及到的是生:艺术手法的分析。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以及相关的角度进行思考讨论,时间为五分钟。生1:颔联由六个名词组成,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场面,这一联承接了首联的“气如山”,将诗人报国的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师:找到了前两联的联系,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推向高潮,所以我们颔联的声调是向上扬的。结合注释,我们发现这两场战役宋军是取得胜利的,当陆游亲眼见证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呢?生:自信

7、的,自豪的。师:我们朗读时也应该读出这样的情绪。但是诗题为“书愤”,为什么要写曾经的豪情壮志呢?生:形成对比。师:前两联有没有直接表达“悲愤”的词语?生:世事艰。师: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诗人现在经历过哪些艰难处境?生:仕途艰难,奸臣陷害,屡遭罢黜,朝廷软弱。师: 我们来看后面两联,回到现实处境有哪些“郁愤”之情?又是如何表现的?生2:年岁不留,壮志破灭之愤,往昔国壮民安到今朝无贤之愤,依然是对比。师:颈联里的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恢复中原的壮志还未实现就已经老了,实现理想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了,所以同学说是壮志破灭之愤,这种愤更多的是悲怆与沉痛。就在这一联里,还有没有哪个词能体现诗人壮志破灭的心情呢

8、?生3:空。“塞上长城”是典故,后来用来比喻能守卫国家的将士。陆游本身也自诩为这样的人,但无法实现,理想落空了,壮志难酬。师:空自许,白白地、徒劳的自我期许,年轻时的期望有多高,现在就有多失望。加上年华已逝,日渐衰老,恢复中原的理想更不能实现了。我们齐读尾联,读出那种沉痛与悲怆。同学提到了典故,尾联还用到了出师表的典故,为什么诗人要高度赞扬这部作品呢?生4;陆游认为诸葛亮与自己有相似之处,都有恢复中原,收复故土的心愿,但诸葛亮至少有机会去实现,饱含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反映自己的人生追求。师:我们来看看出师表里的句子,首先他们有共同的心愿:恢复中原;其次他们都有至高的情怀,为这份心愿至死不渝;最

9、后都有对朝廷的担忧。诗人赞颂出师表,实际上是崇敬诸葛亮,希望像他一样有机会建功立业,同时也感慨没有像诸葛亮一样的贤臣敢于出征,是对朝廷现状的担忧。所以诗人的“郁愤”之情主要有三个层面,国家的,朝廷的,个人的。4、 拓展:以古观今,领悟情感内核师:其实这样的情感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也有所体现,其核心在于我们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比如南宋时期的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辛弃疾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战乱年代是如此,那和平年代呢?我们现在也在谈家国情怀,但相对于古人我们似乎淡薄了一些。可是,2020年发生的事件却重新点燃了这种情怀。比如香港暴乱中坚决维和的多数香港市民,新冠疫情中勇敢出征的

10、95后甚至00后青年志愿者们。再如食指的生活在自己的祖国,我很骄傲,无论祖国境况如何,我们对它的认同感、归属感是不变的。更何况,我们现在身处一个愈加强大的中国。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践行这份家国情怀呢?生1: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我们应自强自立,勇最强新青年,不负韶华不负青春。5、 结语:书报国壮志,扬大写青春用梁启超先生的另一首诗歌作结,陆放翁没有能看到中原恢复的那天,但我们看到了并有幸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有人说,国难的时候一个民族只要有读书声,就有无穷的希望和力量,疫情期间的男孩女孩都在努力用读书积蓄力量,用拼搏昭示希望。希望大家的青春梦想里能注入一份家国情怀,回馈我们美好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各科综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书愤》教学实录.doc)为本站会员(曈夏伊伊)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