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所想初读这本书是被书里面简单、形象的图画所吸引,可当真正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就是被它里面的内容所诱惑,你真正地了解1到5的孩子吗?我觉得差不多,是因为我有一个三岁多的女儿,我参与了她三年多的成长历程,但是当真正地对照书中的内容,我开始反思自己,回想三年的时光,我并不完全懂她,我总觉得我教给孩子很多的东西,可忘记了孩子也在教我成长,今日借鉴孩子三年的成长,让我们一起反思孩子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一、教会我们做父母的技能平日里我们总是说我们教会了孩子很多,教会了孩子做人的道理,教会了孩子如何和其他小朋友相处,教会了孩子生活的技能等等,确实这些都是孩子从我们身上所学习到的,但是我们是否
2、思考在你教会孩子很多知识的同时,孩子也教会了我们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呢?还记得第一次做父母的无助和无所适从吗?面对一个软绵绵的小婴儿,你不知道该从哪里抱起,不知道怎么样抱他才会舒服,可是孩子的哭声却能告诉你很多的信息,鼓励你大胆地抱起他,有了第一次经验的你,当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我们会游刃有余地去迎接他,轻车熟路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想一想在你第一次做父母时,看到几个月的孩子从床上掉下来,你会害怕地哇哇大哭,甚至哭的比孩子还凶,你紧张、你自责、你伤心、你郁闷等等,甚至一晚上都不敢去休息。当孩子摔跤的事发生几次,你发现孩子的精神面貌挺好的,你也不会哭,不会自责。这就是孩子教会我们做父母的经验,孩子在
3、潜意识地告诉我们,其实我很坚强,我的生命虽然小,但是我的生命没有那么脆弱。二、教会我们思考行为背后的内因(一)12到18个月的孩子行为当12到18个月的小宝宝练习爬行、东摸西摸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就开始不停地说“不不不”的时候,比孩子开始说“不不不”要提前不少呢。这时候好多孩子不明白为什么我做了一些事情,爸爸妈妈总是凶我、拦着我,不让我碰呢?而且父母总会皱起眉头,一脸的不开心。但是跟我说“不”,我觉得很好笑,所以我也会跟着你大声地说“不”,大多数我真的很害怕,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感觉特别的糟糕。其实说“停”比说“不”要好,孩子有一些行为是需要我们去制止的,但是孩子更喜欢说“停”这个词,因为
4、说“停”的时候,表示我们关注到了孩子的一举一动,没有责备的意思,只是让孩子停止这个动作,然后用简单的话语解释为什么不能碰,当然你的解释只能是解释,不要指望孩子听一遍就能记住。如果你一边说“不”,一边还笑嘻嘻的,孩子就会搞不清楚你的态度到底是坚持还是反对,所以当我们说“停”的时候,话语和表情动作一定要保持一致,给孩子一个坚定的态度,这样孩子也会从你的身上学到原来这件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比如孩子喜欢家里的花花草草,可是那些花花草草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养育的,是为了给这个家增添生机而养育的,所以当孩子把它破坏掉的时候,我们就会特别的心疼,我们会去责备孩子,有的人甚至会去动手打孩子的小手,真的可以这样做吗
5、?也许孩子更喜欢爸爸妈妈亲自示范,并说:“宝宝你看,像爸爸这样去轻轻地摸一下,它更喜欢像我这样轻轻地摸它哦!”也许宝宝不懂得你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他很喜欢看到你亲自做给他看,这种感觉很棒,宝贝也学得非常快,这时候孩子也会明白该怎样对待这株植物。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吧,要求很简单,就是从现在起,别想长颈鹿埃,你发现了没有?你做得刚好和我的要求相反,我说的可是别想长颈鹿哦!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禁令,但是孩子的大脑还不能完全的很好地处理这个禁令,禁令会在大脑中会产生两个动作:唤起,即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图像,之后再否定这个图像,孩子并不能在大脑中连续完成这两个动作。但是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我们也许当
6、时不会去想长颈鹿,可是你的第一反应绝对是长颈鹿长什么样子的,然后再发出不去想它的信号,也许你的脑袋里面一直想的是不要去想,但是自己却克制不住自己会去想一想长颈鹿,甚至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长颈鹿的信息。(二)18个月到两岁的孩子行为18个月到两岁的孩子,他们总是喜欢说“不”,一是跟着我们学习的,最主要是孩子在向我们宣布:“我不是你,也不是你的附属,我就是我自己“,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必不可少的。不管做任何事情,他总是喜欢把不要挂在嘴边。其实孩子并不是他不要做的这一件事情,而是寻找自己的存在感,让我们知道他也是有话语权的,他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小人物。这时候还会出现一个特点,就是他不停的拿一堆问题来问我
7、们,比如说爸爸去哪儿,等你告诉他爸爸在办公室,可是他一直不停地会问你这个问题,爸爸去哪儿了呀?爸爸去哪儿了呀?也许这个问题你已经回答过20遍了,但是孩子还是会问,除非你呵斥他,他会因为害怕而停止发问。我们请仔细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孩子也许并不是说立即想得到你的答案,而是让你缓一缓再回应他,他们很想跟我们分享自己脑中的画面,但是自己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没有办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只能用这样一句简单的问题来不停地“烦”我们。这时候我觉得你应该做的是:停止我们手头的事,蹲下来看着孩子,温柔地告诉他,爸爸到底去哪里了!我们需要不厌其烦地去陪伴孩子进入他的世界,而不是怒斥他、忽视它、恐吓他
8、。(三)两岁到三岁的孩子行为思考两岁到三岁的孩子,他们自主意识越来越强,自我想法越来越多,伴随着孩子的情绪、感受也是越来越多,渐渐地他们想事事亲力亲为,试问你们给孩子亲力亲为、独立做事的机会了吗?当你洗袜子时,他也想放泡泡自己洗,你是怎么做的?走在大街上,看到琳琅满目的物品,他们也会嘟起小嘴,我要坐摇摇车,我要吃冰激凌,我要自己走,我要香肠,我要孩子想要的太多了,但是我们就是给孩子讲规矩,你只能干什么,而且你只能干一次,有的孩子不听,就会哭,任你怎么哄就是哄不乖,这时候的你也许已经失去了耐心,接踵而来的就是生气、愤怒,孩子伴随着你的怒骂声,他们会抑制自己的欲望跟着你走。试想我们大人面对缤纷的世
9、界都会克制不住自己的诱惑,更何况是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呢?他们正在探索世界,有想法说明孩子的大脑正在健康地发育,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允许孩子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好有意思、也好温暖的事。同时孩子也需要我们的引导,需要我们教会他们怎么样正确的使用自己的大脑,而不是你替他做选择。(四)三岁孩子行为思考三岁的宝宝有了清楚的自我意识,不但会用“我”,也会用“我们”这个词,他们没有自我保护意识,理解一些规矩,但就是不愿意遵守它们,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一个小恶魔,他们只是喜欢用手和嘴来探索新环境,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尝试将简单的规则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然后让他们学
10、着去做,做一个讲信用的孩子。所谓规矩就是给行为设立的界限,只是他们更多反映的是父母自身见识和克制力的界限,而限制的往往是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这难道就是父母生养孩子的目的吗?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精心养育,父母的成长也离不开孩子的陪伴。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孩子真正接纳的父母,一起做一个开心的父母,不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小插曲而苦恼,不为孩子的行为而怒斥他们,多理解孩子,多静心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因,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要知道我们曾经也是小孩,虽然很少有人记得,但是要真正地思考,我们曾经也有这样的行为,我们曾经也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我们小时候甚至干过很多比孩子目前行为更让你的父母头疼的事,只是现在的你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大人而已。也许现在回想起你的曾经,它们都是你心目中一道永痕的记忆呢!所以请理解我们的孩子,请多思考孩子的行为,感谢孩子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让我们学到更多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