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pdf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2601496 上传时间:2022-05-10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0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22 页 期中物理试卷期中物理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16.0 分)1.下列有关生活中一些物理数据的估测中正确的是()A. 住宅楼一层的高度约为 3mB. 正常人的心跳每秒约 60 次C. 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2m3D. 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大约 45s2.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 5.25m=5.25m109=5.25109nmB. 278mm=2.7810210-6km=2.7810-4kmC. 1.5h=1.53600=5400sD. 30m2=30m2104cm2=3105cm23.熊老师带着三人驾着四座小汽车一起去

2、艾溪湖春游,其中小汪坐在副驾驶位置,小娜在熊老师后方,小刘在小汪后方,行驶途中,同一时刻四人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指针式速度表, 观察到的数据如下面四个选项此时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应该是 ()A. 70km/hB. 68km/hC. 72km/hD. 没看到4.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 为激光笔,B、C 是平面镜,P 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 D, 当把重物 M 放在台面 P 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平面镜 B 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 D 点的左侧移动B. 平面镜 B 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 D 点

3、的右侧移动C. 平面镜 B 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 D 点的右侧移动D. 平面镜 B 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 D 点的左侧移动5.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方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 l,折射角是 1,那么()A. 1,1B. 1=,l=C. 1,1D. 1,l第 2 页,共 22 页6.将一只点燃的蜡烛靠近家里的镜子,会发现镜子中出现了多个蜡烛的像,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 镜子质量不好,反射面不平整B. 光经玻璃前表面和后表面发生多次反射后形成了多个虚像C. 烛焰将附近的空气加热后,由于空气密度

4、不均匀导致的折射形成了多个虚像D. 火焰抖动的过程中,由于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7.在一个不透明的木板上, 钻一个小孔。 用眼睛通过小孔可以观察到一定的范围。 如图所示。 为了扩大观察的范围, 在小孔中嵌入各种形状的玻璃制品。则在图中的四个截面中能获得最大观察范围的是()A. B. C. D. 8.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m/s,且保持不变,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A. 28.33

5、 m/sB. 13.60 m/sC. 14.78 m/sD. 14.17 m/s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B.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第 3 页,共 22 页C. 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D. 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10.如图甲是一只“喜洋洋” 玩具,分别用平面镜、凸面镜和潜望镜来看这个玩具。有关在不同

6、的镜子中看到它的像说法正确的是()A. 图乙是通过潜望镜看到的像B. 图丙是通过凸面镜看到的像C. 图丙是通过平面镜看到的像D. 图丁是通过潜望镜看到的像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4.0 分)1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_的规律和_的一门科学。12.物理量的测量离不开合适的测量工具。例如:刻度尺是用于测量_的工具,而钟表是用于测量_的工具。13.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_kHz; 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_波(选填“超声” 或“次声”)的设备。14.小华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6 次数据分别为 13.24

7、cm、13.25cm、13.24cm、14.26cm、13.25cm、13.2cm。物理课本的长度应记为_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cm。15.如图所示是今年 10 月 1 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进行的 “国庆 70周年” 阅兵式上女兵方阵。我们能看到女兵们的飒爽英姿是光的_现象 ; 队列行进时,不论是左右还是前后方向上看,整个队列都像一条直线,她们能对齐成一条直线的秘诀是利用了光的_原理。16.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通过实验归纳得到结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_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于_的两侧;_等于_,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第 4 页,共 22 页17.如图所示为水位测

8、量仪的示意图,A 点与光屏 PQ 在同一水平面上,从 A 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 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 B 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A 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像(选填“虚”或“实”);A 点与水面相距 2m,则 A 与它在水中的像 A1之间的距离为_m;若光斑 B 向右移动了 0.6m,说明水位_(选填“上升” 或“下降”)了_m。18.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 A 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 这虚像是由光的_形成的。若在 A 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 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_(选填“能” 或“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19

9、.如图所示为测量工具的读数,如图中刻度尺的分值为_,所测圆的直径为_cm;20.如图所示,秒表显示时间是_min_s;第 5 页,共 22 页四、作图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21.一条光线与凸透镜主光轴夹角为 60,斜向上入射到放在主光轴上方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 30,请完成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并标明光射向平面镜时反射角的度数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1.0 分)22.蜡块放入水中不会沉入水中,为了测量蜡块的体积,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则甲乙丙哪个步骤是没必要的_,蜡块的体积为_cm3。第 6 页,共 22 页23.小明利用手

10、边的器材做了两个光学的相关实验:(一) 如图 1 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白色的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 ON 转折的 E、F 两部分组成。表 1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702306035040(1)用可转折白纸板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它能_,同时也可以研究_;(2) 小明让一束光沿 AO 贴着纸板 E 射到平面镜上, 在纸板 F 上会看到反射光 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 1 所示。他根据表 1 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 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二)如图 2 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件、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A 和 B。(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选填“前” 或“后”) 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 A 的像第 7 页,共 22 页完全重合;(3)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4)小明透过玻璃观察蜡烛 A 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24.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12、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入射角 015304560反射角 015304560折射角 011.322.135.440.9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和_现象;(2)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且折射角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光传播方向_(选填“改变”或“不改变”)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_(4)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_(选填是/否)

13、存在不足?请简要说明理由_。25.探究篮球反弹性能的强弱与哪些因索有关?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与篮球的材质有关;猜想二:可能与篮球的_有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探究猜想一时,我们只选择材质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的篮球,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方案一:其他条件相同,用相同的力向下拍不同篮球,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方案二:其他条件相同,将不同篮球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观察比较它们反弹后的高度;方案三:其他条件相同,使不同篮球反弹到相同的高度,观察比较它们所需自由下第 8 页,共 22 页落高度评估与交流:(1)按照方案一探究,其中不足之处是_。(2)按照方案二探究,篮球反弹后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

14、_;像这种用反弹的高度来表示篮球反弹性能强弱的方法,在物理学上,我们把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_。(3)按照方案三探究,篮球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越高,反弹性能就越_。拓展应用:类比于机械效率,我们可以用篮球反弹后的机械能与反弹前的机槭能的_来描述篮球反弹性能的强弱,其值越大,则反弹性能就越_。六、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26.电磁波遇到平滑的金属表面会像光遇到平面镜一样发生反射, 反射过程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小明与叔叔一起去参观救生艇时, 发现救生艇的上方悬挂着一个由三块相互垂直的正方形薄金属平板组成的 “角反射器” ,如图所示。请你简述角反射器的工作原理以及该救生艇悬挂角反射器的

15、原因。七、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27.江科附中初二年级组织大家去远足,小明站在路边,对着前方远处的大山,喊了一句“刘老师真帅!”4s 后听到回声。求:(取声速为 340m/s)(1)小明到大山的距离是多少?(2)若又过了 2s 听到了身后的大山传来了回声,则两座山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第 9 页,共 22 页第 10 页,共 22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 解:A、普通居民楼三层的高度约 10m,一层楼的高度在 3m 左右。故 A 正确;B、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 1min 跳动的次数在 75 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故B 不正确;C、水的密度是

16、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 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 50kg 左右,体积在 V= =0.05m3=50dm3左右。故 C 不正确;D、初中一节物理课的时间一般是 45min。故 D 不正确。故选:A。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正确的答案。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 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2.【答案】B【解析】解:A、“5.25m109”缺少单位。故 A 不正确;B、进率及过程正确。故 B 正

17、确;C、“1.53600”缺少单位。故 C 不正确;D、“30m2104cm2”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 D 不正确。故选:B。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3.【答案】C【解析】解:因为熊老师(司机)带三个人乘车,坐在不同位置,因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在熊老师背后的小娜看不到表盘,无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表盘垂直,所以只有司机位置读数正确,小刘和小汪读数时视线倾斜,读出的数比真实值偏小,故此时实际速度为 72km/h;第 11 页,共 22 页综上

18、所述,ABD 错误,C 正确;故选:C。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坐在车上不同位置观察到速度表上示数不同;读数时要正对着表盘,视线与表盘垂直。本题中的不同读数是不同角度(或不同方向) 看到的结果,用光的直线传播这个知识点解释,不能用减小误差的知识解答,要注意区分。4.【答案】C【解析】解:P 桌面上放重物 M 后台面发生倾斜,平面镜也发生倾斜,所以入射角变大,平面镜 B 上的入射角变大,根据镜面反射的特点知反射的光线偏向右方,即光斑向D 点的右侧移动故选: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力压桌面,桌面发生形变,平面镜 N 或 M 的高度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刻度尺上的光斑移动,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光斑向

19、D 点的那一侧移动这是物理学中演示微小形变的实验方法,要理解两次平面镜的反射光路5.【答案】B【解析】 解:当把水槽左端垫高些时,水面仍然是水平的,即法线方向仍然是竖直方向,故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角和折射角也不变化;即 1=,l=故选 B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分析入射角是如何变化的, 然后根据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判断反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情况解决此题的关键还是看入射角,知道水面是水平的,不会受容器高度的变化而改变6.【答案】B【解析】 解:A、镜子质量不好,反射面不平整,不会造成镜子中出现了多个蜡烛的像;故 A 错误;B、由于玻璃有一定的厚度,故光经玻璃前表面和后表面发生多次反射后形成了多个虚像,故 B

20、 正确;C、将蜡烛点燃,烛焰将附近的空气加热后,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导致像很模糊,而不是出现多个像,故 C 错误;第 12 页,共 22 页D、因为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观察的烛焰,因此不是由于视觉暂留效应形成的错觉,故 D错误故选 B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介质的不均匀会造成光的折射;当我们所见到的物体突然在眼前离开时,就在这物体离开后的一瞬间,其影像仍旧会在人的视觉中停留一段很短的时间,这叫做视觉暂留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理现象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7.【答案】D【解析】解:A、图中小孔内放入玻璃砖,光线从小孔左侧进入右侧眼

21、睛,经过两次折射,如图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人眼看到的范围稍微增大。B、图中小孔内放入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要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变窄;C、相当于左右两边都是凸透镜,所以对光是会聚的,要使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观察到的范围变窄;D、小孔内放入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错后会聚,D 图经过两次偏折,看到的范围更大。故选: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光线靠拢法线,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会聚光线提前会聚。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光线错后会聚。据此分析选择。真正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凸

22、透镜的会聚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窄;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使原来的光路变宽。8.【答案】D【解析】解: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 t1= X1=0.16s,第 13 页,共 22 页由 v= 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 1=v波t1=340m/s0.16s=54.4m;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 t2= X2=0.12s,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波 2=v波t2=340m/s0.12s=40.8m,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s=s波 1-s波 2=54.4m-40.8m=13.6m;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 1s, 且测试仪第一次发

23、出超声波记为 0 时刻, 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 0.16s;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 1s 末, 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 1s+0.12s=1.12s,汽车行驶的时间是 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v= =14.17m/s故选:D根据公式 v= 知: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之间的距离 s,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应用,读懂图象蕴含的信息,正确提取有用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9.【答案】ACD【解析】解:A、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

24、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我们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 A 正确;B、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 B 错误;C、树木和花草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C 正确;D、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故 D 正确。故选:ACD。(1)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也不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

25、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第 14 页,共 22 页也就不同;(3)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此题主要考查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和减弱噪声的方法的理解,都属于基础知识。10.【答案】AC【解析】 解: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像左右颠倒,故图丙是平面镜成像,故 C 正确;潜望镜是两个平面镜成像,所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左右不再颠倒,图乙是潜望镜成像,故 A 正

26、确;凸面镜成像原理同样是光的反射,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图丁是凸面镜成像,故 BD 错误;故选:AC。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潜望镜是两个平面镜成像,所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本题考查光的反射中各种面镜成像,解题关键是将知识结论掌握清楚,认真分析。11.【答案】物理现象 物质结构【解析】 解: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具体一点说,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故答案是: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7、以及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此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了解,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内容。12.【答案】长度 时间【解析】解: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属于测量长度的工具;钟表可以测量时间,属于测量时间的工具。故答案为:长度;时间。第 15 页,共 22 页根据对常见测量工具的了解进行回答。物理学中有很多测量工具,要弄清各种测量工具的用途。13.【答案】20 超声【解析】解:(1)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其中低于 20Hz 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 的声波是超声波。(2)声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和接收的是超声波;故答案为:20;超声波。(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

28、超声是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超声;次声是指低于 20Hz 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2)超声波声呐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优点;声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和接收的是超声波。本题考查了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及超声波的应用难度不大。14.【答案】13.25 0.1【解析】解:从 6 个测量结果看,14.26cm 的数据与其它测量值差别太大,13.2cm,与其他测量值的分度值不同,所以是错误的记录;13.24cm=132.4mm,由此可以看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L=13.25cm,故答案为:13.25;0.1

29、。(1)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个清楚是否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此结果最接近物体的真实值。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2)把测量数据换算成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字的数据,其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3)一个正确的长度测量结果,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其它都是准确值。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一是对测量数据的正确认识;二是为了减小误差,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三是根据数据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15.【答案】反射 直线传播第 16 页,共 22 页【解析】 解:我们能看到女兵们的飒爽英姿是因为光线照到女兵们的身上,

30、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属于光的反射现象;队列行进时,不论是左右还是前后方向上看,整个队列都像一条直线,她们能对齐成一条直线的秘诀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答案为:反射;直线传播。(1)光的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指的是光在传播到不同介质中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的现象。(2)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此题考查光的反射和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重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好题。16.【答案】同一平面 法线 【解析】解: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31、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此时=,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故答案为:同一平面;法线;。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验证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此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最基本的探究实验,应当掌握。17.【答案】虚 4 下降 0.3【解析】解:(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 A 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2) 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 点与水面相距 2m,则 A 与它在水中的像 A1之间的距离为 2m+2m=4

32、m;(3)若光斑 B 向右移动了 0.6m,移动到 E 点(如下图所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此时的反射光线 FE 与 OB 平行,则说明水位下降了;若光斑 B 向右移动了 0.6m,移动到 E 点,如下图所示:第 17 页,共 22 页因为从 A 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 45角,所以NO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G= NF=BE= 0.6m=0.3m,则说明水位下降了 0.3m。故答案为:虚;4;下降;0.3。(1)(2)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可知,水位是上升还是下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确定水位上升或下降的距离。此

33、题考查了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特点的了解,关键能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光路图,利用几何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8.【答案】折射 能【解析】解:根据折射定律可得,看到水中的鹅卵石是光的折射现象;根据光路的可逆性,A 处的手电发出的光能射到河底的鹅卵石上;故答案为:折射,能。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光路会发生改变,所以看到水中的鹅卵石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 从鹅卵石上反射的光线会进入眼睛,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 A 处的手电发出的光会照射到鹅卵石上。知道光路的可逆性,会熟练运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现象。19.【答案】1mm 1.10【解析】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

34、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圆的左端与 2.00cm 对齐,右端与 3.10cm 对齐,则圆形物体的直径:d=3.10cm-2.00cm=1.10cm。故答案为:1mm;1.10。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第 18 页,共 22 页始端从 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刻度尺的读数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属于基础题目。20

35、.【答案】1 39.8【解析】解: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接近“2”,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1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指针在 39.8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39.8s,故时间为 1min39.8s。故答案为:1;39.8。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刻度尺、秒表、速度计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

36、1.【答案】解:首先作出法线,入射角=90-30=60,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所以反射角是 60; 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夹角 6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120,同旁内角互补,所以反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如下图所示:【解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再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画出折射光线本题考查了反射定律和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特点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22.【答案】甲 16第 19 页,共 22 页【解析】 解:根据

37、三个图可知,丙中量筒的读数为 72mL,乙中量筒示数为 56mL,则丙、乙中量筒中水的示数之差为蜡块的体积,所以步骤甲是没有必要的;蜡块的体积为:V=72mL-56mL=16mL=16cm3;故答案为:甲;16。根据排水法可以求出蜡块的体积;根据量筒的示数得出蜡块体积的大小。本题考查了量筒的使用和读数,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23.【答案】显示光路 “三线共面”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位置 前 虚 玻璃板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解析】解:(一)如图 1 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白色的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 ON 转折的 E、F 两部分组成。(1)用可

38、转折白纸板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它能显示光路,同时也可以研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即“三线共面”;(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 20、30、50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 20、30、50,而 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才导致了得出错误的结论。(二) (1)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 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蜡烛 B

39、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 直至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玻璃板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故答案为:(一)(1)显示光路;“三线共面”;(2)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二)(1)位置;(2)前;(3)虚;(4)玻璃板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一)(1)当纸板 EF 在同一平面上时,能够在纸板 F 上观察到反射光线。当纸

40、板 EF不在同一平面上时,若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则说明两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第 20 页,共 22 页(2)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光路可逆。(二)(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

41、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两个热点, 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值得我们关注。24.【答案】反射 折射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小于 不改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是 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解析】解:(1)光从空气斜

42、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均等于 0,即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4)该同学只做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实验,探究过程不完整,这样得出的结论具有片面性,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故答案为:(1)反射;折射;(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3)不改变;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43、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4)是;探究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做其他多种透明介质之间的折射实验。第 21 页,共 22 页(1)光在水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2)(3)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为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应用不同的介质进行实验。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注意为了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应利用多种介质进行实验。25.【答案】充气情况;很难控制向下拍的力相同;强;转换

44、法;弱;比值;强【解析】解:【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际,篮球的反弹性能还可能与篮球的充气情况、质量、大小等因素有关;【评估与交流】(1)方案一:其他条件都相同,用力向下拍不同的篮球,在用力向下抛球时,很难控制相同的力;(2)篮球能够反弹的高度越高,说明其弹性越好,用反弹的高度来表示篮球反弹性能强弱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为转换法;(3)弹跳相同的高度,篮球所需自由下落的高度越高,说明篮球的反弹性能越弱;【拓展应用】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与其类似,用篮球反弹后的机械能与反弹前的机械能的比值来描述篮球反弹性能的强弱,其值越大,则相同情况弹跳高度越大,说明反弹性能就越强。故答案为:充气情况;(1

45、)很难控制向下拍的力相同;(2)强;转换法;(3)弱;比值;强。篮球的反弹性能可能与篮球的材料、质量、大小、充气情况等有关;(1)如果用力向下抛球时,很难控制相同的力;(2)篮球能够反弹的高度越高,说明其弹性越好,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3)若弹跳相同的高度,需要下落的高度越大,说明篮球的反弹性能越差;根据机械效率的概念定义反弹性能。本题是探究影响篮球反弹性能的影响因素实验, 考查了对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掌握和应用,同时考查了对反弹性能的理解。26.【答案】答:无论雷达波从哪个角度射向角反射器,反射波最终都会沿与入射方向平行的直线返回;第 22 页,共 22 页救生艇悬挂角反射器是为了让雷达能够

46、尽快发现救生艇,开展营救。【解析】电磁波的反应与光的反射相似,都遵守反射定律,据此分析答题。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反射的应用,根据光(电磁波)反射分析即可正确解题。27.【答案】解:(1)声音从小明所在的地方传到大山的时间:t1= 4s=2s,由 v= 可得,小明离大山的距离:s1=vt1=340m/s2s=680m;(2) 又过了 2s 听到了身后的大山传来了回声,则声音从小明所在的地方传到身后大山的时间为:t2= (4s+2s)=3s,小明离身后大山的距离:s2=vt2=340m/s3s=1020m,则两座山之间的距离是:s=s1+s2=680m+1020m=1700m。答:(1)小明到大山的距离是 680m;(2)两座山之间的距离是 1700m。【解析】(1)小明站在路边,对着前方远处的大山喊话,声音从小明所在的地方传到大山的时间 t1= 4s,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小明到大山的距离;(2) 又过了 2s 听到了身后的大山传来了回声,则声音从小明所在的地方传到身后大山的时间为:t2= (4s+2s),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小明离身后大山的距离,然后可知,两座山之间的距离。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声音传到大山的时间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物理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江苏省常州市教科院附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pdf)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