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什么是心理学?p 心理学: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 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心理学v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v 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 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Psychology = psyche + logos 心理学心理学 灵魂灵魂 解释解释第一节 绪 论v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v 人的心理的本质 v 心理学发展简史v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基础心理学认知能力、人格需要和动机情绪、情感和意志感觉知觉记
2、忆思维第一节 绪 论v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v 人的心理的本质 v 心理学发展简史v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人类心理的本质v 心理是脑的机能。v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第一节 绪 论v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v 人的心理的本质 v 心理学发展简史v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冯特冯特(W.WundtW.Wundt)v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学派的纷争铁钦纳铁钦纳( E.B.TitchenerE.B.Titchene
3、r)v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和铁钦纳;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学派的纷争詹姆斯詹姆斯(W.JamesW.James)v机能主义:代表人物:杜威和詹姆斯;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学派的纷争v 行为主义:华华 生生(B.WastonB.Waston)代表人物:华生;心理学的任务: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典型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学派的纷争韦特海默韦特海默(M.WertheimerM.Wertheimer)v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4、建立完形心理学;学派的纷争v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Sigmund.Freud)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罗杰斯罗杰斯( C.R.RogersC.R.Rogers)v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和马斯洛;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完善潜能和达到自我实现;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v认知心理学: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v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5、和脑的机制。第一节 绪 论v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v 人的心理的本质 v 心理学发展简史v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心理学的原则v 辩证发展原则。v 客观性原则。v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v调查法:就某一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通过对其回答的分析,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v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v个案法:对某一被试者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包括其历史资料、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目的在于发现影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v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被试者的行动
6、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第一节 绪 论v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v 人的心理的本质 v 心理学发展简史v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v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v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v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神经元的构造及功能v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三部分组成。神经元的构造及功能v 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7、组成。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外周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外周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外周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系统支配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支配内脏器官外周神经系统及功能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使有机体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 干间
8、 脑小 脑大 脑脊 髓脑 干脑 干v 脑干:由延脑、桥脑和中脑构成。 脑的最古老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v 脑干网状结构:由散布于纵横交错的神经网中的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神经元构成。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水平,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间 脑间 脑v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v丘脑:大脑皮层以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v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v下丘脑: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v底丘脑:调节肌张力。间 脑小 脑大 脑颞 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 叶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 叶顶叶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额 叶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v单侧化:大脑两半球
9、的解剖结构基本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右利手的人,左半球的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有的左利手的人,与右利手的人相反,有的没有单侧化的现象。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神经元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v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v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v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v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组成。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v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v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v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v 高级神经活动学
10、说v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巴甫洛夫(PavlovPavlov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概念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兴奋与抑制v兴奋:神经活动由静息状态或较弱的活动状态,转为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v抑制:神经活动由活动的状态或较强的活动状态,转为静息的状态或较弱活动状态。 兴奋和抑制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反射、反射弧和反馈v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v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v反馈: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官活动的信息, 从而更有效地调节
11、效应器活动的过程。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v无条件反射:个体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v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概念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条件反射的抑制v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v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者受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v消退抑制:当已形成的条件反射不再给予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射也会被抑制。v分化抑制:出现泛化现象后,只给条件刺激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对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扩散和集中v扩散:一个地方的
12、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它周围神经其他神经细胞的兴奋的现象。 扩散和集中是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v集中:当条件反射多次进行,通过学习、训练,区别了不同的刺激,形成了分化,就只对条件 刺激进行反应了,这就是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 集中。相互诱导v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的时候,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的现象。v正诱导: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它周围发生兴奋的过程。v负诱导: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发生兴奋,引起它周围发生抑制的过程。动力定型v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概念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第二
13、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v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v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v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v 感觉概述v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v 感觉现象v 各种感觉v 知觉概述v 知觉的种类感 觉v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外部感觉内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压觉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v 感觉概述v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v 感觉现象v 各种感觉v 知觉概述v 知觉的种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v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v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14、。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v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感官感官绝对阈限绝对阈限听觉听觉视觉视觉嗅觉嗅觉触觉触觉味觉味觉安静条件下安静条件下6 6米外手表的滴答声米外手表的滴答声晴朗黑夜中晴朗黑夜中4848公里外燃烧的蜡烛公里外燃烧的蜡烛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厅的房间一滴香水扩散到三室一厅的房间一只蜜蜂翅膀从一只蜜蜂翅膀从1 1厘米高处落在面颊厘米高处落在面颊一茶勺糖溶于一茶勺糖溶于9 9升水中升水中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种类v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 的最小变化量。白糖的浓度()甜不甜 乙 甲白糖的浓度() 甜 不 甜 乙甲丙 更 甜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v 感觉概述v
15、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v 感觉现象v 各种感觉v 知觉概述v 知觉的种类感觉现象v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v 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正后象:感觉后象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负后象:感觉后象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反。感觉现象v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相继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感觉现象v 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v 感觉概述v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v 感觉现象v 各种感觉v 知觉概述v 知觉的种类感
16、觉外部感觉内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压觉视 觉v 视觉的适宜刺激视 觉v 视觉器官视 觉v 视觉器官锥体细胞: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在强光下起作用,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视 觉v 颜色视觉 颜色的特性彩色:色调、明度和饱和度。非彩色:明度。 颜色的混合视 觉v 颜色视觉 色觉异常:全色盲、部分色盲和色弱。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明度的差别来“辨别”颜色的;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的原因造成的;色盲中女性色盲的人数仅仅是男性色盲人数1/10。听 觉v 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的感受性16200
17、00Hz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人们对10004000Hz的声音最敏感。老年人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然后 是低频声音,最后扩展到中频范围。听 觉听觉适应:在声音的持续作用下,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现象。听觉疲劳:声音强度太大或作用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v 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的感受性听 觉v 听觉器官听 觉v 听觉的特性音调 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 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音色 由声波的波形决定。嗅 觉v 嗅觉的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v 嗅觉:最古老的感觉。v 嗅觉的感受器:鼻腔上部黏膜的嗅细胞。味 觉v 味觉的适宜刺激:溶于
18、水的,有味道的物质。v 味觉的感受器:舌面、上颚上面的味蕾。v 最基本的味觉:苦、酸、咸、甜。皮肤感觉v触觉与压觉:刺激作用于皮肤,未引起皮肤变形时产生触觉,引起皮肤变形时产生压觉。v温觉和冷觉: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温觉,低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引起冷觉。皮肤感觉痛觉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难于适应。v 痛觉:感觉外部感觉内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压觉平衡觉v平衡觉(静觉):当人体位置与地心引力方向发生变化的时候,刺激前庭器官,引起平衡觉。运动觉v运动觉(动觉):身体运动时,动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运动觉。内脏感觉v内脏感觉(机体觉
19、):包括饥饿、饱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感觉外部感觉内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压觉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v 感觉概述v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v 感觉现象v 各种感觉v 知觉概述v 知觉的种类知 觉 颜色是红的颜色是红的 形状是圆的形状是圆的 表皮是光滑的表皮是光滑的 味道是甜中带酸的味道是甜中带酸的 苹果!苹果!知 觉v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 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而知觉却受知识和经验的
20、影响。 知觉来源于感觉,比感觉对事物的认识更高级。v 知觉与感觉:知觉的基本特性v整体性: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v选择性:把一部分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作背景,也就是有选择地知觉事物的特性。知觉的基本特性v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v理解性: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我们在知觉事物的时候,总想知道它是什么。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v 感觉概述v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v 感觉现象v 各种感觉v 知觉概述v 知觉的种类知觉空间知
21、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v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大小知觉 形状知觉 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时间知觉v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v时间知觉的依据:计时器自然界昼夜的交替四季周期性的变化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时间知觉v影响时间估计的因素:感觉活动内容态度和情绪生物钟依据听觉的准确度最高,然后是触觉,最后是视觉。运动知觉v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知觉空间知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 觉v错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错
22、觉是一种歪曲的知觉;错觉所产生的歪曲是有条件的;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必然会产生,错觉是无法通过主观努力而克服的。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v 感觉概述v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v 感觉现象v 各种感觉v 知觉概述v 知觉的种类第四节 记忆v 记忆及记忆过程v 记忆的分类 v 遗忘记 忆v记忆: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进行过的动作操作v过去的经验:记忆过程识 记保 持再现或再认再现: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再认:不能回忆,但能确认是接触过得材料。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第四节 记
23、忆v 记忆及记忆过程v 记忆的分类 v 遗忘记忆的类型 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v按内容划分:表 象v表象:既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也指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表象的可操作性使表象成为想象的素材记忆的类型 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语义记忆:对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v按内容划分:第四节 记忆v 记忆及记忆过程v 记忆的分类v 遗忘遗 忘v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的
24、现象。艾宾浩斯的开创性工作艾宾浩斯艾宾浩斯(H.EbbinghausH.Ebbinghaus)v材料:无意义音节无意义音节艾宾浩斯的开创性工作艾宾浩斯艾宾浩斯(H.EbbinghausH.Ebbinghaus)v材料:无意义音节v被试:艾宾浩斯本人v任务:记忆无意义音节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率越来越慢,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遗 忘v遗忘的原因自然衰退干扰干 扰v干扰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干 扰v干扰引起的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首因效应:系列
25、开头比系列中间的材料回忆得好的现象。近因效应:系列末尾比系列中间的材料回忆得好的现象。遗 忘v遗忘的原因自然衰退干扰第四节 记忆v 记忆及记忆过程v 记忆的分类 v 遗忘第五节 思维v 思维概述v 思维的种类v 想象v 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v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思 维v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v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动物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脊椎动物只有某种感觉,脊椎动物具有知觉,灵长类动物达到了思维的萌芽阶段,但没有真正的思维。思 维v思维的主要特征:间接性: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
26、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概括性: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思维的过程v分析与综合:分析: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种属性的过程。综合: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种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思维的过程v比较:把各种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抽象: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非本质的属性和特征的过程。概括:就是把抽取出来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结合在一起的过程。v抽象与概括:第五节 思维v 思维概述v 思维的种类v 想象v 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v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思维的种类v按思维的形
27、态:动作思维:以实际行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或词的思维):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反映现实,这是思维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人的思维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思维的种类v按思索问题答案的方向:辐合思维(求同思维):按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思维的种类v按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再造性思维:用已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第五节 思维v 思维概述v 思维的种类v 想象v 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v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想象v表
28、象:即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也指在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v想象: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表象属于记忆范畴,想象属于思维范畴。想象以表象为素材,但又具有创造性。想象的种类v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像。v有意想象: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像。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表模型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像。第五节 思维v 思维概述v 思维的种类v 想象v 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v 问
29、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概 念v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v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v概念的外延: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就越广。概念的形成v概念的掌握(概念的形成):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个体掌握概念的层次反映了他的思维发展水平v人工概念: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第五节 思维v 思维概述v 思维的
30、种类v 想象v 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v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v问题解决: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问题空间:对问题解决情境的认识,包括对所要解决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v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v原型启发: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v定势: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第五节 思维v 思维概述v 思维的种类v 想象v 概念掌握的思维过程v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第六节 语言与言语v 语言与言语v 言语活动的形式v 言语活动的
31、中枢机制语言与言语v语言: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v言语: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言语;第六节 语言与言语v 语言与言语v 言语活动的形式v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外部言语内部言语书面言语口头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第六节 语言与言语v 语言与言语v 言语活动的形式v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运动性言语中枢v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大脑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v表达性失语症:患者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
32、畅的语言,但患者能够听懂别人的话,能够阅读和书写。听觉性言语中枢v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大脑顶、枕、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v接受性失语症:患者听觉器官正常,却不能识别语音,对字词也失去理解能力。视觉性言语中枢v视觉性言语中枢:大脑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v失读症:患者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书写性言语中枢v书写性言语中枢: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部位。v失写症:患者其他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第六节 语言与言语v 语言与言语v 言语活动的形式v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第七节 意识与注意v 意识概述v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v 注意概述v 注意的品质意 识v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对
33、外界事物的觉知;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意识是人类大脑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意识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作用。无意识v无意识:个体没有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对刺激的无意识;无意识的行为;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第七节 意识与注意v 意识概述v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v 注意概述v 注意的品质睡眠的阶段 清醒阶段清醒阶段 阶段阶段1 阶段阶段2 阶段阶段3 阶段阶段4 快速眼动阶段快速眼动阶段浅睡 深睡v生态学理论:人类睡眠的最初目的是要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后来睡眠演变为生物功能周期性的变化的一个中间环节。v恢复理论:使大脑
34、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v睡眠中的某个成分可能对个体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人为什么要睡觉?梦v梦主要发生在快速眼动阶段。v梦境的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v所有人都做梦。v梦的持续时间等于你做梦时感觉它的持续时间。v梦的内容可以包括做梦时内外的刺激。关于梦的基本事实v精神分析的观点:梦是愿望迂回的达成,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是被压抑的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v生理学观点: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v认知观点: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仍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
35、,成为梦境。人为什么会做梦?意识状态v睡眠与梦v催眠催 眠v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类似睡眠而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v催眠的一般步骤: 让被催眠的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让外界干扰减少到最小; 催眠师要求被试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事情上,如表的滴答声; 用平和的语言引导或暗示被试放松的感受和体验,如“放松”,这样被试就会慢慢进入完全放松的状态,顺从和接受催眠师 的指示去做一些动作和事情。v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v想象力丰富。v容易沉浸在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v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v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什么样的人容易被催眠?意识状态v睡眠与梦v催眠v白日梦与幻想白日梦与幻想成功和失败攻
36、击和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内疚成功和失败攻击和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内疚成功和失败攻击和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内疚成功和失败攻击和敌意性幻想或浪漫奇遇内疚意识状态v睡眠与梦v催眠v白日梦与幻想第七节 意识与注意v 意识概述v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v 注意概述v 注意的品质注 意v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v注意的特性:指向性:在某一时间,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而舍弃另一些对象;集中性:在某一时间,心理活动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为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注注 意意意意 识识觉觉 知知注意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
37、一种状态,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注意的种类v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以及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v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v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既有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第七节 意识与注意v 意识概述v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v 注意概述v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v注意广度(注意的范围):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简单任务:注意的广度为72个。注意的品质v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
38、间的特性。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或减弱的变化现象。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品质v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动摇):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或减弱的变化现象。v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注意的品质v注意的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品质v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v注意分配的条件: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
39、熟悉的;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第七节 意识与注意v 意识概述v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v 注意概述v 注意的品质第八节 需要与动机v 需要概述v 需要层次理论v 动机概述 需 要v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的种类v按需要产生的角度:自然需要(生理需要、生物需要):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与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饮食、休息、性等需要。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由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交往等需要。人类特有的需要无论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还是就满足需要的方式,人和动物的自然需要都有本质区别需要的种类v按满足需要的对象:物质
40、需要: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精神需要:对社会各种精神产品的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八节 需要与动机v 需要概述v 需要层次理论v 动机概述 生理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自我实现的需要现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马斯洛(A.H.Maslow )需要层次理论最优先需要层次理论v缺失需要:低层次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又称为缺失需要。v生长需要:高层次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必需的,但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能使人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因而又称为生长需要。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越早,力量越强。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越晚。只有
41、当较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 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第八节 需要与动机v 需要概述v 需要层次理论v 动机概述 动 机v动机:激发个体朝向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与行为v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不同的行为也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v动机和效果之间一般来说是一致的,良好的动机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不良的动机会产生消极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动机和效果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动机的种类v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内驱力):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社会性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动机的种类v根据
42、动机的意识水平:有意识动机: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的动机。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或没有清楚意识到活动目的的动机。动机的种类v根据动机的来源:内在动机:个体内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外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第八节 需要与动机v 需要概述v 需要层次理论v 动机概述 第九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v 情绪、情感概述v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v 情绪、情感的种类v 意志情绪和情感v情绪和情感: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 的反映。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外界事物是否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相应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构成了情绪和
43、情感的心理内容。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v情绪和情感的特点: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v感情: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v情绪: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v情感:代表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的不同方面;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情绪,情感也就无法表达;与情绪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
44、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有组织的功能。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v情绪、情感的功能:第九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v 情绪、情感概述v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v 情绪、情感的种类v 意志情绪、情感的两极性v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情绪、情感在每个维度上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动力性 激动度 强度 紧张度动力性v增力:满足需要的、肯定的情绪情感都是积极的,增力的,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的。v减力:不能满足需要的、否定的情绪情感都是消极的,减力的,能降低人的活动能力的。激动度v激动:由重要的、突如其来的事件引起来的强烈的,有明显外部表现的情绪是激
45、动的。v平静:在正常生活、工作条件下的情绪是平静的。强 度v强:狂喜、暴怒。v弱:惬意、不满。紧张度v紧张:在情景紧迫、个体心理准备不足,且缺乏应变能力的情况下,往往会感到紧张,不知所措。v轻松: 情景并不紧迫,或者个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时,即使遇到一些事件也会应付自如,觉得轻松。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第九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v 情绪、情感概述v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v 情绪、情感的种类v 意志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v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基本情绪(原始情绪):快乐、愤怒、悲伤和恐惧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如敌意、焦虑等。心境、激情和应激v按情
46、绪的状态 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心境(心情):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应激:出现意外情况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v道德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v美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v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第九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v 情绪、情感概述v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v 情绪、情感的种类v 意志意 志v意志:有意识地确立
47、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 理过程。v意志行动:受意志支配的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目的是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v准备阶段: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要作出决策。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v动机冲突的形式: 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双重趋避式冲突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v准备阶段: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要作出决策。v执行决定阶段:执行所采取的决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既要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又要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 机和行动。意志品质v意志的自觉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地认识,能自觉地支
48、配自己的行动,是指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v意志的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品质。v意志的坚韧性(毅力或顽强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v意志的自制性(自制力或意志力):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第九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v 情绪、情感概述v 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v 情绪、情感的种类v 意志第十节 能力和人格v 能力v 人格v 气质v 性格v 人格理论能 力v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条件。v智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v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v能力决定掌握知
49、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v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能力的发展。能力的分类v按能力的结构:一般能力: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通常所说的智力。特殊能力: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或某种特殊领域活动所表现的那种能力。能力的分类v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认知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操作能力:支配肢体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社交能力:从事社会交往的能力。能力的分类v按创造程度划分:模仿能力:效仿他人的言谈举止而做出相似的行为的能力。再造能力:遵循现成的模式或程序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创造能力:不依据现成的模式或程序,独立掌握知识和技能,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方法的能力。
50、能力结构理论斯皮尔曼斯皮尔曼(C.E.SpeearmanC.E.Speearman)v能力二因素论;v一般因素G,体现在各种活动中;v特殊因素S,对应于各种特殊能力;能力结构理论S1S2S3g斯皮尔曼斯皮尔曼(C.E.SpeearmanC.E.Speearman)能力结构理论瑟斯顿瑟斯顿(L.L.ThurstoneL.L.Thurstone)v能力的群因素论;v任何的智力活动都是由许多彼此互不相关的原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v七种因素:词的理解、词的流畅性、计数、记忆、推理、空间知觉和知觉速度;能力结构理论吉尔福特吉尔福特(J.P.GuifordJ.P.Guiford )v智力结构理论;v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