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第八章 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概述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概念 (一)教学(一)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 1、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由教和、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由教和学组成学组成。 2、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3、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统一,教育、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统一,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活动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4、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 。(二)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2、为
2、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三三)教学的任务)教学的任务 1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智力:是智力:是主要主要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指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认知能力系统。 创造才能:主要是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创造才能:主要是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尚未知晓的知识的能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尚未知晓的知识的能
3、力。力。 3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 4、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二、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与原则 (一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未知领域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发展学生各种潜能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2、教学过程的、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主主)和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基础基础)相结相结合合。 (2)掌握知识)掌握知识
4、(基础基础)和发展智力和发展智力(重要条重要条件件)相统一相统一。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转化条件:传授科学规律性知识;鼓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 (3)知、情、意统一)知、情、意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统一。 教师主导作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体现:A、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B、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发挥着作用;影响学生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师生交往师生交往: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合作学习;引起兴趣和需要,鼓励
5、积极学习,主动参与;从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提出严格要求;引起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培养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创新;尊重学生个性。3、教学过程中的结构、教学过程中的结构 1、引起动机(求知欲引起动机(求知欲 )。心理的准备。如:“蝉”的喉在哪里? 2、领会:感知教材、领会:感知教材 。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有关的感性知识 。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巩固知识、巩固知识 。温故知新。 4、运用知识、运用知识 。解决实际的问题。 5、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发展知识。(二二)中学教学原则中学教学原则及应用及应用 1、直观教学直观教学原则原则: 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的形
6、象描述,或组织学生直接观察所学事物,引导学生形成有关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感性认识,正确理解书本并发展其认识能力。 要求 :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语言、声像(模)、实物 B、直观与讲解结合。 C、指导学生自制直观教具,模拟解决实际问题。 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能达“善喻” “产婆术”。 要求:A、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B、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主动探求精神。 C、教正确的
7、思维方法,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D、发扬教学民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达到灵活运用的地步。 要求:A、帮助学生彻底理解所学内容,理解巩固的基础。 B、重视组织复习。 “磨刀不误砍柴功”。 C、形成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D、实际运用和扩充改组。 4、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依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求:A、处理好教材的逻辑顺序与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和认识顺序之间的关系。 B、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C、各教学环节循
8、序渐进地进行,注意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习惯。 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A、仔细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B、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C、全体学生发展和培养尖子相结合。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A、处理好书本知识和实际的关系。 B、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实际活动。 C、根据学科内容、任
9、务及学生特点,恰当地联系实际。 D、适当补充乡土教材。 (三)教学方法 1、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A、师生互动和师生联系加强; B、学生自觉学习和合作学习增加; C、教学中多种方法运用和相互配合。“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教学的目的任务;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师本身的素质;各教学方法的功能及教学设备、时间等教学条件。3、教学方法改革 A、发现教学:布鲁纳,提出问题、提出假设、交流初探、检验假设; 特点:培养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主体,教师辅导地位;独立探究和作业为主。 B、程序教学:斯金纳(直线式程序),克洛德的分支程序; 特点:教材内在逻辑强,适合学生自学;学习能手脑并用;能及时反馈。 C、范例教学:瓦.根舍因,由个-类-规律和范例-获得经验实施教学; 特点:体现了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知识与德育、问题教学与系统学习、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主体与客体统一。D、暗示教学:卢扎诺夫,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学习。 常用方法:一是语言传递为主:讲授、谈话、讨论;二是直观感知为主:演示、实验、参观;三是学生独立性要求高:练习、读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