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三个传统在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传统中,我们发现,哲学性的应然阐释研究和基于课程发展的解构反思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领域的网络化、全球化、知识经济等新的时代特点,对当代课程价值取向的变革产生了新的影响。国际视野下的课程实践进一步昭示我们,重新审视已有课程价值取向,建立多元整合的当代课程价值取向已是大势所趋。正如陈玉琨教授指出的那样,“课程价值取向所反映的,在课程价值取向问题上,实践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多元与整合已经成了现代课程价值取向演变的趋势。”1 .基于学科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加关注中小学主干课程发展中的价值取
2、向流变特征。如顾继玲博士的学位论文一一现代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从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进展分析研究了国际数学课程价值的趋势,论述了现代数学课程价值发展的基本特征,阐述了数学课程价值发展的多元化、平衡化和人文化特征,提出了现代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应是在数学课程基本价值基础上的实用价值和理性价值的整合。相对于语文和数学课程,以英语为语种选择的外语课程在我国中小学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历史并不长,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国际化教育理念的普及,外语课程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备受关注,对基础教育外语课程的发展及其价值取向的研究也开始多了起来,如付安权博士的学位论文当代我国基础教育外语课程价值取向研究,对我国中小学外语课程
3、在课程目标厘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择取中所表征的课程价值取向做了历史检视。他指出,随着外语需求因素的变化和人们对外语性质认识的深化,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外语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表达。由此,外语课程发展的工具价值和人文价值也逐渐走向“和合二2 .以教材为蓝本的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教材作为课程政策的主要载体之一,比较客观地、详细地反映着课程价值取向,通过教材研究课程的价值取向成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研究热点。如傅建明博士的语文课本价值取向研究,以内地和香港小学语文教科书为样本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其所蕴含的价值取向的细致梳理,深入探讨了语文教科书中蕴含的价值取向表征,以及
4、这些价值取向在教科书中的呈现方式。近年来,对学科课程实施中经典教材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已成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热点选题,如李芳的语文教科书隐性价值研究一一基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本分析、张强的中英初中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等。这些多层次的研究丰富了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同时,对教材发展中所反映的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性研究也实现了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具体化和对象化。3 .教学大纲的历史发展研究在我国,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是学科课程发展的“纲”,反观教学大纲中的价值规约话语是研究课程价值取向的切实有效的可行策略之一。代表性研究有朱志勇的博士论文我国小学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
5、价值取向的分析,他以“个体我价值取向”、“社会我价值取向”和“自然环境价值取向”为分析框架,剖析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价值取向演进,认为不同时期大纲中所呈现的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从“国民公德”到“共产主义道德”,再到“社会主义公民”,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价值取向变迁的主线,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个体自我价值取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教育多元化和全纳教育兼顾的21世纪,我们可以预计,个体自我价值取向的课程发展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强化。本质上,基于课程政策的课程价值取向研究是认识课程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理解取向”的课程研究。所谓课程理解,就是在对课程现象、课程文本、课程事件意义的解读过程中,把课程置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上寻找课程的意义,理解课程所负荷的价值观,理解课程与课程事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意义,并使课程研究过程始终建立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