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基础郭立1 总论是全书的导言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大家对基础会计学有一个总括的认识,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l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l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l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重要求与会计基础l会计核算方法l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总论2 本章重点: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及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方法3 本章难点:会计核算四个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重要求8个会计六要素的识别5种会计要素计重要性的涵义(尤其是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本章是每年考试的必考内容,考试题型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为主4本节
2、学习要求: 了解会计的概念 掌握并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基本 职能的涵义、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了解会计的目标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5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在会计产生的早期,它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由生产者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出等事项记载下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计逐渐成为一种职业理论体系也逐步产生并完善。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古代会计 从会计的萌芽一直到12、13世纪意大利复式薄记应用。 原始社会刻木记事、结绳记事;西周,出现了 月计岁会一词这也是会计一词的最初来源意思是一月小计一下一年总计
3、一下;宋代建立和运用了“四往结算法”;清初“龙门账”。 这一阶段会计还比较简单,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6 2、近代会计 从复式簿记开始,直到20世纪50年代。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霧帕乔里出版了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一书系统介绍了复式记账法被誉为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854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一一英国愛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诞生了注会计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3、现代会计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传统会计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构成了比较完善的现代会计体系电子计算技术引进会计领域,使
4、会计工作摆脱了手工操作之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和及时性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7 二、会计的概念定义: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重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 三、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职能有多种,基本职能可归纳为两种:核算(反映职能与监督(控制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 1.涵义会计的核算职能也称会计的反映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重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完整
5、、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82.特点(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2)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3)现代会计信息更为完善更加及时和准确,更能满足多方需求(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1.涵义 会计的监督职能也称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以达到预期目标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9 2、特点(2个) (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价值指标来进行 (2)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
6、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査 事中监督:对会计核算资科进行审査使经济活动按预定目标和规定要求进行 事后监督:分析会计信息,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考核和评价 监督主体:企业内部、社会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10 (三)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1.核算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2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证 四、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也称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目标在整个会计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构建会计要素确认、计重和报告原则的基本出发点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11 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有用观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
7、策有用的信息是会计的主要目标.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需要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 外部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 投资者是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编制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出发点关心投资风险和投资报酬。 债权人(借款人和供应商):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 政府及有关部门:关心经济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有序宏观决策所依据的信息的真实可靠等. 社会公众:关心增加就业、环境保护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12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受托责任观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管
8、理层是受投资者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 企业管理者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运用所有者和傲又人的资产;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也需要及时或经常性地了解企业管理层保管、使用资产的情况,以便于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愔况和业绩,并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投资或信贷政策,是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其他制度建设,是否需要更换管理层等。第一节会计的概念、职能与会计目标13 本节学习要求:1 .了解企业对象的含义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2 .了解并领会会计六要素的含义、特征3 .掌握会计等式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4 .理解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4一、会计对象 1.
9、涵义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对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者叫资金运动。 2、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会计就要对这些资金运动进行核算与监督。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5二、会计要素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通常分为6个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利润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 1.定义与特征(1)定义是指由过去的交
10、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16(2)特征: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只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才能产生资产,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如融资租入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重要特征重要特征)如果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3)资产的构成: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预计在1年内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除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项目17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8 (二)负债 1.定义与特征(1)定义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
11、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特征:由会计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如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不形成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就是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如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但负债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仅仅是种潜在义务,也不能确认为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19(3)负债的构成按其偿还期分为:流动负债:偿还期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或1年(含1年)以内非流动负债:偿还期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或1年以上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0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1 (三)所有者权益 1.定义与特征(1)定义
12、:又称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2)特征:企业通常不需要偿还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剩余权益;清算时优先清偿负债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分配(3) 来源及构成按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留存收益等22利得,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了解)利得包括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3 损失,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減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了解 损失包括直接记入所有
13、者权益的损失和直接记入当期利润的损失。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4 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具体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5 (四)收入 1.定义与特征(1)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注意:不是所有的经济利益流入都是由于收入形成的(2)特征收入是在企业日常活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日常活动就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经常性活动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由此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就应当确认为收入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
14、的流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如果经济利益流入不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则该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6 2 .收入的内容第二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27 (五)费用 1.定义与特征(1)定义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減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特征费用是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減少的经济利益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15、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发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2 .费用的内容包括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28 (六)利润 1.定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2.利润的构成利润包括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三个层次.上述的关系,构成了利润表的编制基础。29 二、会计等式()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 基本基本会计等式:资产会计等式:资产=负债负债+所有者所有者权益权益基本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资产负债表样表p59)
16、无论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玻坏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所以基本会计等式也称为会计恒等式30 (二)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只影晌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经济业务 例1: 2009年1月,两大学生创业开设一家快餐公司,筹资金10万元,其中两大学生投入4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贷款6万元.筹集到资金后他们进行了以下筹备工作:购买了厨房设备3万元、桌椅板凳2万元,还买了用于送外卖的电动车一辆,价值2万元,余下的3万元存到银行。开业当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业务1:从某粮油公司购进大米及食用油,采购成本15 000元,货款尚未支付。 业务2:根据协议,用银行存款偿还粮油公司
17、部分货款5 000元。 业务3:从某调味品商店购入调味品,采购成本2 000元,货款用银行存款支付。 业务4:向银行借入期限3个月的短期借款10 000元,用以偿还粮油公司剩余货款。3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开业前:100 000=60 000+40 000 业务1:库存商品+15 000,应付账款+15 000 115 000=75 000+40 000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15 000=75 000+40 000 业务2:银行存款- 5 000,应付账款-5 000 110 000=70 000+40 000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10 000=70 000+40 000 业
18、务3:库存商品+2 000,银行存款- 2 000 110 000=70 000+40 000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10 000=70 000+40 000 业务4:短期借款+10 000,应付账款- 10 000 110 000= 70 000+40 00032 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4种经济业务类型: 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项目和权益(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增加 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项目和权益(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减少 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权益(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33 2既影响收入、费
19、用和利润要素,也影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的经济业务 收入、费用和利润是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利润=收入-费用 如收入费用,其差额是正数,即为利润;如收入费用,其差额是负数,即为亏损; 说明:该公式中的收入和费用均指广义的收入与费用,既包括企业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和费用,也包括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会计期末,如企业取得利润,必须按一定顺序进行分配,一部分分给股东,一部分留在企业。留在企业的部分称为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如果企业亏损,则会导致所有者权益減少即:收入的增加能够增加利润,因而最终会
20、增加所有者权益;费用的增加会减少利润因而最终会减少所有者权益。 扩展的会计等式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4例2: 接例1该快餐公司2009年1月发生如下收入、费用业务: 业务5当月销售快餐收入25 000元,销售款已存入银行. 业务6结转销售成本10 000元。 业务7当月发生的职工工资等薪酬6 000元,薪酬尚未支付 业务8当月发生水电煤气费2 000元,闲银行存款支付。35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10 000=70 000+40 000 业务5:银
21、行存款+25 000,收入+25 000 135 000=70 000+40 000+25 000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35 000=70 000+40 000+25 000 业务6:存货- 10 000,费用+ 10 000 125 000=70 000+40 000+25 000- 10 000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25 000=70 000+40 000+25 00010 000 业务7:应付职工薪酬+6 000,费用+6 000 125 000=76 000+40 000+25 000-16 000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25 000
22、=76 000+40 000+25 000-16 000 业务8:银行存款-2 000,费用+2 000 123 000=76 000+40 000+25 000-18 00036 本月收入=25 000 (元) 本月费用= 10 000+6 000+2 000=18 000 (元) 本月利润=25 00018 000=7 000 (元) 假定本月利润不分配给股东,则7 000元全部计入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月末:123 000= 76 000+40 000 利润分配+7 000 123 000=76 000+47 00037 结论 1经济业务涉及收入、费用,不会影响
23、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经济业务有上述四种典型经济业务类型 3会计期末,企业利润分配之后,会计等式又恢复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期末38 本节要求: 1 理解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2 掌握会计信息质重要求 理解两种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第三节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基础 39一、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的含义 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2 .会计主体的组成 只要是从事经济活动的实体,都是会计主体具体包括:(1)从单位或组织的经济性质看,会计主体可以是各类企业,如公司、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也可以
24、是行政事业单位,如政府机关、医院、学校、慈善机构等(2)从单位或组织涉及的经济活动范围看,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核算单位或组织,也可以是单位或组织在经济上独立核算下属部门或特定部分,如企业的维修部门、采购部门等部门,医院的门诊部或住院部,多家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40 3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1)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注意:会计核算范围只是会计主体发生的经营活动,不包括投资者本人和其他单位或组织的经营活动 (2)确定了会计的独立性 企业应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为企业全体所有者服务,不受企业某个所有者或企业以外的任何经济实体的操纵。 4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
25、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不是独立的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一些公司的分公司不是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多家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本身不是法律主体,但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也是会计主体总结:会计主体的范畴大于法律主体41(二)持续经营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以及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意义: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重和报告(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
26、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规定:我国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以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半年、季、月。 意义: 1、会计期间的确定,实际上决定了企业对外报送财务报告的时间间隔及 所涵盖的时间跨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时间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为权责发生制、可比性原则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基础。42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对其经营活动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计重尺度通常有三种: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货币是商
27、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殿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其他任何计量单位所不具备的综合能力。 货币计重假设还包含币值不变假设。币值不变假设是财务会计核算前提条件。 四个基本假设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会计主体确定了会计核算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43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一)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
28、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即不做假账 (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明晰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企业信息应当濱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由于会计分期假设,才使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包括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两方面内容。44 (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
29、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售后回购。 (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企业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经济业务。对重要的事项要进行重点的、单独的反映,以不重要的事项可以简化处理 (七)谨慎性(稳健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如:计提各种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谨慎性的应用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根据调节利润的需要而多提或少提。 (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45 三、会计基
30、础 由于会计分期的存在,出现了两种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涵义:凡是本期已经实现的收入,无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凡是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付出,都应当作为本期的费用。反之,凡是不尾于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妥,也不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凡是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付出,也不应当作为本期的费用。优点: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能够真实、正确地反映各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优点:简单。 缺点:不能正确反映各期的经营
31、成果。 (三)应用 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46 本节要求:1.理解会计核算的7种方法;2.领会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 一、会计方法()含义会计方法是指为了达到会计目标,对会计对象进行反映和监督所使用的一系列手段的总称。 (二)种类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47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4登记会计账簿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査 7编制财务报表以上7种会计核算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4849 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工
32、作程序和过程来说,主要是三个环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一个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依次经过这三个环节,会计上将经济业务从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到会计报表的这一转换过程,称为会计循环。 50本节要求: 1. 了解会计确认、会计计量的涵义 2. 了解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种类 将会计要素纳入企业财务报表,除了要符合定义之外,还要满足其确认与计量的条件 会计确认:指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并满足确认条件的经济业务纳入企业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计量:指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第五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51一、会计要素的确认()资产的确认条件将
33、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除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外,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二)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还应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52(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四)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
34、在确认时除了要符合定义外,还应当至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53(五)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还至少应当符合以下三个条件: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六)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据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54二、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35、、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重。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例1:某企业2008年5月购买一栋办公楼,总价款1 000万,则历史成本为1 000万。 会计要素在计量时一般均采用历史成本计量。55(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
36、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重。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例2:某企业在财产清査时发现一台全新仪器没有入账,该仪器当前市场价为8 000元,则重置成本为8 000 重置成本多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56(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減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
37、后的金额计量。 例3:某企业2007年8月购入一批空调,总价款10万元(历史成本),由于原材料涨价, 2008年12月31日该批空调的预计售价为18万元,预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5万元,则可变现净值为13万元。 通常应用于存货期末计量。 57(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在现值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重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陏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例4:企业拥有一台机床,该机床剩余使用年限为3年,企业根据财务预顺计未来3年内,该资产每年可为企业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分别为:第1年100万
38、,第2年50万,第3年10万,假定折现率为5实,则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 100/(1+5%)+50/(1+5%)2 +50/(1+5%)3=95.24+45.35+8.64=149.23 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5859(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重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例5:某企业2008年10月30日购入4公司股票10万股,购入价32万元,该年年末,该股票的每股市价为4元,则该股票2008年年末的公允价值为40万元。 常用于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计重.如:交易性金融资产60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应当严格按照规定选择相应的计量属性.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会计准则 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计重,但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61谢谢!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