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产业研究授课教师:阳海洪 授课学时:32学时第一节 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一、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近代学人对拉丁文“cultura”的意译,而借用的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及及“文化”等语义,加以熔铸而成。 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孔颖达正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刘向:说苑: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在中国,文化乃主谓结构,大约指文治教化的总和,与天造地设的自然相对称,与无教化的“质朴”和“野蛮”形成对照。 拉丁文“cultura”原形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
2、、练习、留心或注意、敬神等多重意义,包含着通过认为努力摆脱自然状态的意味。十六、十七世纪,欧洲“cultura”一词的含义逐渐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引向精神生产活动,由耕种引申为对树木禾苗的培养,并进而被指为对人类心灵、知识情操、风尚的化育。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金开诚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对具有一定社会共同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起引导或制约作用的、由各种集体意识所形成的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的定义有200多种,从一般概念对文化的理解来进行归纳整理,可以得到如下5个不同的含义: 1、文
3、化即知识。(学文化,文化人) 2、文化是人文修养。(有知识没文化) 3、文化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湖湘文化,齐鲁文化) 4、文化是人类创造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酒文化、饮食文化) 5、文化是教化过程。(关乎人文,化成天下) 文化的含义尽管很多,但可归纳为“生活方式”和“精神内容”两个方面来把握,文化产业所涉及的文化,既指精神方面的文化,如图书出版、影视传媒等,也指生活方式方面的文化,如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 2、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当产业与文化相联系时,文化更多的是指以一定物质为载体的精神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二、文化产业 (一)关于“文化产业”定义的歧义 1、“精神产品和服务”说:文
4、化产业是“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 主体行业(核心行业):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 前沿行业:文学、戏剧、美术、摄影、舞蹈等 边缘行业:广告业、咨询业等 2、“意义内容”说: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意义内容的商品和服务产业。” 最狭义概念,指文化创作业 扩展性概念,即文化制作与传播业 最一般概念,即以文化意义为基础的产业 3、“版权产业核心”说 4、“工业标准”说 5、“文化娱乐集合”说 文化产业核心层 文化产业外围层 文化产业相关层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从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提
5、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的集合。其特征是以产业作为手段来发展文化事业,以文化为资源来进行生产,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2、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当产业与文化相联系时,文化更多的是指以一定物质为载体的精神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文化产业所生产的是观念意识形态的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产品,具有非商品性;同时,作为物化的文化产品需要通过流通、交换和消费等环节来实现其价值它具有被生产和被消费的内涵,具有商品性。 文化与文化产业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是属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比文化产业广;文化产业是种概念,它包含在文化之中,是文化中可以用作产业方式运作的
6、一部分,是经营性文化,但文化中还有一部分是不可以经营的,不属于文化产业范畴。 发展文化产业,要尊重文化生产的自身规律,正确处理文化商品性和非商品性的辩证关系,实现文化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 1、文化事业的定义 文化事业就是为满足人们精神需要和求知需求而组织活动,并提供经费、场地、器材和各种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而非营利性的工作单位。文化事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的社会功能而不是它的直接经济功能。 文化产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而文化事业的重要性则表现在它的社会功能而非经济功能,体现了文化服务于人类的公益性特征。 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 首先
7、,机构性质不同。文化事业机构附属于政府部门,以行政方式管理;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 其次,生产目的不同。文化事业以社会效益为导向,而文化产业则以营利为目的。 再次,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文化事业以传播先进文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责任,而文化产业则以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为责任。 (2)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联系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虽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终极目的不冲突,发展也不具有矛盾性。 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极大地提高文化的生产力,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的巨大的影响作用,必须大力地推进文化的产业化; 另一方面,文化事业对文化产业有引导和限制的作用,文化不能简单地、一概地
8、产业化,必须区分文化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部分。 3、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联系和区别对我国文化的发展的作用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联系和区别对我国文化发展的作用。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可以培养和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文化产业创造和拓展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升级,推动文化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调动文化生产的积极性,活跃文化市场,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增强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 (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联系和区别在文化发展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肯定文化的产业属性,并不意
9、味忽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引导功能,而是要主要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在实践中,要注意避免走如下两种极端: 一种极端是主张把全部文化生产部门都变成文化企业,把全部文化生产经营活动变成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另一种极端则是忽视文化产业化的必要性,阻挠文化产业部门的改革。 四、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的关系 文化产业和文化工业的英文译名同为cunlture industry,而汉语则有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两种不同的译法。 “文化工业”一词是法兰克福学派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大众文化的总称,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自由主义的民主政治时期。其含义是指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像一般商品生产那样生产文化产品,并建立
10、起一套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商品娱乐工业体系。因此,从文化和经济形态来说,文化产业和文化工业几乎是同义词。但法兰克福学派所提出的“文化工业”是从否定、批判的立场上来使用的,是对晚期资本主义文明的深刻洞察。 它的批评性意义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1、文化工业以艺术的名义,兜售的其实是可以获取利润的文化商品,使大众的闲暇时间变为一种被剥削的劳动;2、文化工业具有浓厚而隐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人们享受文化快感时,隐蔽地操纵了人们的身心乃至潜意识活动,使资产阶级的控制更加稳固。 而在中国,文化产业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的商品属性,要求文化产业尊重市场规律,讲求经济效益,而作为精神产品,
11、则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以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满足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工业”概念的批判立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资本主义文化的了解,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警惕文化的商品化倾向,要尊重与保护文化消费者的个性和文化创造性,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文化经济 (一)文化经济的定义 文化经济是满足人们休闲需要的经济以及实物经济文化附加值增加的经济。文化经济是文化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结合,是“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两种趋势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具有新质的社会系统综合体。 文化经济就“文化”而言,一方面要融入经济、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经济就“经济”而言,
12、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运用高科技以支持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发展。 (二)文化经济与知识经济的辨析 从广义上说,文化经济包含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为特征和前提的;从狭义上说,知识是文化经济的首要财富,知识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文化经济; 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的关系 1、文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经济的繁荣刺激和推动着物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消费拉动生产,必然要求社会生产出更多、更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文化经济是以文化产品(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为主要表现形式,文化产业额崛起是文化经济兴盛最突出的标志,文化经济的繁荣,也依
13、赖于文化产业的兴盛。 第二节 文化产业的类别 一、国际社会对文化产业类别的界定 1、各主要国际组织与国家对文化产业类别的界定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美国, (3)英国,(4)澳大利亚 2、国际社会对文化产业类别界定的特点 (1)文化产业类别的划分的成熟程度与各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几乎是同步的 (2)文化产业分类标准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需要和政策目标而划分的 (3)各国都进可能地按照一般国际惯例确定文化产业的定义、范围和分类 二、中国对文化产业类别的界定 1、文化产业活动(六类) (1)文化产品的制作和销售活动;(2)文化传播服务;(3)文化休闲娱乐服务;(4)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5
14、)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6)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 2、文化产业的门类 文化服务(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相关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3、文化产业的层级 (1)文化产业核心层:指文化资源整理和内容创作、文化意义本身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化产品的销售与传播。 (2)文化产业外围层:指提供休闲度假、旅游等文化娱乐和文化服务。 (3)文化产业延伸层:提供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业务的行业。 (四)文化产业多重属性与文化产业价值运动的多重性。 不
15、同的文化产业由于属性的差别性,因此,它的价值构成、价值实现和价值运动是不一样的。 属于文化产业相关层的文化产业,其价值运动主要是受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和影响,并随价值规律的运动而运动。 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的文化产业,其价值运动则复杂得多,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等价值运动,常常是交叉作用,同时产生和发挥影响。 2、意识形态取向强的文化产业门类的价值运动对那些意识形态弱的文化产业门类具有引领作用第三节 传媒:现代文化产业的中枢 一、传媒业的定义 传媒业既包括“文化产业核心层”中的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还包括“文化产业外围层”中的互联网、广告。 二、
16、传媒业的特点 1、相对垄断性 2、良好的增值性 3、独特的盈利模式 一、传媒业是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子类 传媒业的巨大影响力首先表现在它的巨大盈利能力上,它在创造经济效益、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传媒业的巨大影响力其次表现在它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力上,作为传播内容的物质载体,传媒业对信息的设定将关乎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甚至于世界格局,对现代社会进程和社会决策具有超乎寻常的影响力 二、传媒业是文化资源整合的最佳平台 传媒业在文化产业总体框架中处于极其关键的位置核心层,它代表的是文化内容的生产,扩散文化产业层和其他文化产业层是在它的推动和引导下实现巨大的附加值的,文化资源只有在传媒业的整合
17、带动下,才能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产业价值链。 三、传媒业是文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 当文化成为产业之后,其经济功能与意识形态功能往往交织在一起,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拓展国际市场,更重要的是其所承载的价值观念能极大范围的传播,因而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发展以传媒业为首的文化产业,是每个国家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策略。第二章 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20世纪初期,是现代文化产业的萌芽期 20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文化产业进入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21世纪,世界文化产业的整合发展期第一节 世界文化产业的萌芽 一、文化产业产生的历史土壤
18、 1、民主政治制度为文化生产提供了制度环境 2、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形成,为文化产业的空间存在培育了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使文化产业形态的现代形成成为可能 3、市民阶层作为大规模的市场消费群体的产生,必然同时催生大规模的文化消费需求 4、社会生产力形态的革命 (1)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生使作为产业存在必要条件的文化规模经济的产生成为可能; (2)巨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了新的资本生长,实现了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现代转换,文化产业第一次作为生产力形态登上了历史舞台 (3)文化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超越需求 二、电子媒介的出现及文化消费需求的扩张 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人类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空前革命,它极大地改变了文化自身的形
19、态。 1、电子媒介所具有可表达性,记录的长久性,快速性,扩散性,可复制性等特点,意味着人类文化的发展经过书面印刷媒介向口语媒介更高层次的回归; 2、电子媒介具有普及性、大众性和民主性等特点,清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使文化产品得以在全球进行传播,电子媒介使以追求规模效益为目的的文化产业找到了合适的手段; 3、电子媒介是工业文化的产物,这样得以使文化产业借用工业生产的管理和经营方法,有助于文化产业的成熟; 4、电子媒介与市场结合,运用画面化的话语将现实和消费者脑子里的欲望联系起来以刺激消费,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对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刺激作用; 三、世界电影业的发展 电影诞
20、生于19世纪末(1895年),大约发展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英国电影 法国电影(1939年,戛纳电影节) 德国电影 巴西电影 美国电影(好莱坞,派拉蒙公司,米高梅公司,索尼公司,迪斯尼公司,20世纪福克斯,环球公司,华纳兄弟,1929年,奥斯卡奖) 四、其他门类文化产业的雏形 1、报业 2、图书出版业 3、体育产业 4、演艺娱乐业(百老汇) 5、会展业 6、文化遗产 五、“二战”延缓了文化产业的形成第二节 世界文化产业的初步形成 一、工业型社会向服务型社会的转化与文化产业的形成 二、人们的精神消费增长与文化产业的形成 三、传媒业的快速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形成 四、政府(主要是发达国家政府)的关注
21、与文化产业的形成第三节 世界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一、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的紧密结合 三、各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 四、文化产业的开放力度加大,多元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融合第四节 世界文化产业的整合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进入了以文化为资本的新经济时代。 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打破地域、门类界线,整合各地域、各产业门类资源是21世纪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1、政府投资 2、民间资本 3、外资 二、全球市场的产业发展理念 (1)充分吸收世界文化资源。 (2)加强调研,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3)积极开展跨国生产合作。 (4)建立
22、稳定的全球销售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众多的文化产品经营机构。 (5)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性展销洽谈会活动。 三、文化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四、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1、发达国家与发展国家之间的不平衡 2、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第三章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兴起、快速发展和战略调整三个阶段。第一节 中国文化商品与文化市场的起源 自从人类社会商品经济一产生,文化经济就开始出现了。 一、文化生产与文化商品的出现 1、文化产品生产社会化 2、文化产品的买卖 3、中国古代艺术市场、艺术经营人才的出现 二、晚清民国时期的文化行业 1、报业 申报、新闻报、循环日报 2、
23、图书出版业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 3、戏剧演出业 话剧在20世纪初到五四前称“文明新戏”。 4、文物古玩业 北京是数百年古都和文化中心,形成了以琉璃厂为代表的文物市场。 5、书画业 荣宝斋 三、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以前的文化事业(1949-1978) 建国后,随着经济领域里计划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中国因循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也随之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国有和国办文化的文化体制。文化一直是意识形态的主要部分。在组织体制上,各级文化部门属于党的各级宣传部门,作为党的喉舌和阵地,主要执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任务;在行政体制上,文化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受到党政双重管理。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了文化行政管理机构。第
24、二节 中国文化产业兴起阶段(1978-1991) 一、文化娱乐业、广告业蓬勃兴起 文化娱乐业、广告业是我国首先冲破体制束缚而转变为经营性的文化行业。 1、文化娱乐业 1979年,广州东方宾馆开设了国内第一家音乐茶座,这是新中国文化市场兴起的标志,也被公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起点。 2、广告业 1979年被成为我国广告元年 (1)广告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2)广告营业额不断增加 (3)广告媒介的迅速发展 (4)广告法规和广告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发展 (5)广告创作中,策划和创意的观念开始被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 (6)广告体制改革的探索 二、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转型 1、国家对文化经营活动的
25、认可 2、文化事业单位企业化 3、文化工作者的生存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等显著增强第三节 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0) 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正式提出了 “文化经济”的概念。 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中,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 一、文化体制改革 二、社会所办文化产业迅猛发展 三、文化市场及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四、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五、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新的亮点 六、国家对文化产业政策的进一步调整第四节 战略性调整中的中国文化产业(2001年以后) 一
26、、中国文化产业融入世界市场 二、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调整 1、确立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发展文化产业集团 (1)分离改制。 (2)整体改制。 (3)股份制改造 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1、文化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2、动漫游戏、网络信息等文化内容产业迅速崛起 3、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文化产业发发展空间广阔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从生产的角度看,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 2、从技术的角度看,文化产业属于高新技术的前沿产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3、从投
27、资的角度看,文化产业创造的附加值的能力强,属于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个高盈利产业。 4、从消费的角度看,文化产品的消费是正在形成的消费热点,正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基础。 二、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助推器 文化产品既具有商品消费的特点,同时又负载精神文化的内涵,因此,文化产业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助推器,在这个意义上说,积极发展健康的文化产业,解放中国的文化生产水平,形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具有优势地位的中华民族文化产业体系,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从经济角度来看,文化的产业化实际上意味着把商品经济的机制引入文化
28、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生产力,而且也使文化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源,得到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 2、从国际上看,文化产业是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集中体现现代经济、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发展的全球性新兴产业。 3、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力地启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选择。同时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趋势也刺激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产业部门,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财富。第二节 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一、文化产业的多重属性 (一)文化产
29、业之所以难于定义,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产业具有多重属性。 (二)文化产业的多重属性 1、经济性。经济性是指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形态,具有经营特性而言的。 2、政治性。政治性是指文化产业具有对国家政治的干涉性特征决定。文化产业特别是它的核心部分如新闻传播作为舆论工具具有强烈的干政性和参政性。 3、社会性。社会性是指文化产业能对人们是社会生存状况施加影响,文化产品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影响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改变人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社会行为。 4、文化性。文化性是关于文化产业更为本质的一种属性。所谓文化产业的文化性是指文化产业的整个生命运动本质是关于
30、文化的生产、流通、传播与交流,是满足于人类社会的精神发展需求和实现人们的文明生存。 5、意识形态性。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符号与意义的生产和交换,因此,它所生产和服务的都是特定的价值选择,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意识形态的变化。文化产业的演变也就意味着意识形态的演变。 (三)文化产业特性复杂性的原因。 文化产业复杂性的原因,在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层次性。 1、文化产业核心层: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遗产保护等。 2、文化产业外围层:互联网、旅行社服务、室内娱乐、游乐园、休闲、健身、网吧等。 3、文化产业相关层:文具、照相器材、文体用品、广电
31、设备、印刷设备、家用视听设备等。 (四)文化产业多重属性与文化产业价值运动的多重性。 1、不同的文化产业由于属性的差别性,因此,它的价值构成、价值实现和价值运动是不一样的。 属于文化产业相关层的文化产业,其价值运动主要是受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和影响,并随价值规律的运动而运动。 属于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的文化产业,其价值运动则复杂得多,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等价值运动,常常是交叉作用,同时产生和发挥影响。 2、意识形态取向强的文化产业门类的价值运动对那些意识形态弱的文化产业门类具有引领作用。第三节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从生产的角度看,
32、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 2、从技术的角度看,文化产业属于高新技术的前沿产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3、从投资的角度看,文化产业创造的附加值的能力强,属于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一个高盈利产业。 4、从消费的角度看,文化产品的消费是正在形成的消费热点,正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基础。 二、文化产业是先进文化的助推器 1、存在形态的变化。电子出版物、多媒体、光盘、互联网的出现,使“书”的形态发生了重大改变,大大扩展了“书”的含义。 2、消费方式的变化。文化的接受成为一种“消费”,由原来的集体的、公众的向家庭的、个体的方
33、式转化。 3、整体格局的变化。电子消费方兴未艾,影响着传统的以“阅读”为主的消费格局。 文化产品既具有商品消费的特点,同时又负载精神文化的内涵,因此,文化产业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助推器,在这个意义上说,积极发展健康的文化产业,解放中国的文化生产水平,形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具有优势地位的中华民族文化产业体系,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从经济角度来看,文化的产业化实际上意味着把商品经济的机制引入文化活动,这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生产力,而且也使文化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源,得到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 2、从国际上看,文化产业是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
34、工业化和现代化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集中体现现代经济、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发展的全球性新兴产业。 3、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力地启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选择。同时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趋势也刺激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的产业部门,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财富。第四节 文化产业理论的创建和发展 “文化产业”是英文“Culture Industry”的翻译,它从提出到现在仅有半个多世纪,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关于“大众文化”论争中提出来的,开始一般翻译为“文化工业”,具
35、有消费性、模式化等特征,是资本主义控制大众意识形态的手段,是一个贬义词。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开始对经济与文化间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阐释了“文化”成为“产业”的可能,从此“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视野。 1998年4月,在由150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上,代表们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将“文化”纳入经济决策制定的范畴加以考虑。 1999年10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会议上,世界银行提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业将是世界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这标志着新的经济类型或者经济发展模式“文化经济”诞生。 21世界之交,知识经济推动全球经济进入“后工业时代”,文化产业成为新
36、的经济增长点,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主要领域。 一、法兰克福学派 1、金钱是文化工业运转的枢纽和动力,是它存在的目的和根源。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特征首先表现在文化产品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文化工业消除了人的个性,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文化工业产品为了满足大众的同样的需求,其类型、内容和风格日趋单调和雷同。 3、文化工业已丧失了艺术的超越性精神,立足于世俗的基础。阿多诺说:“艺术和所谓的古典艺术恰恰在于它的无政府主义的表现形式,它始终是人类面对飞扬跋扈的制度、宗教和其他方面的压力的一种抗议力量。” 4、就艺术技巧论,所有文化工业的作品都是以完善的技术为后盾的。与古典
37、作家相比较,当代文化工业体系中一些创作人的作品往往十分粗糙,但借助先进的技术装备,文化工业起到了一种训化的作用。 5、文化工业中的创作必然走向程式化,程式化的创作又必然带来语言的限制。为了保障一种被称作是“风格”的程式,各个创作门类都积极地位自己确定一套规定语言。 6、文化工业产品在大众传播媒介的包围、改造下,日益失去自己的头脑和判断能力,成为纯粹被动的文化受众和消费者。 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 伯明翰学派:雷蒙德威廉姆斯、斯图亚特霍尔和特里伊格尔顿。 伯明翰学派对法兰克福学派中的精英主义立场进行了反思,对“文化工业”进行了重新定位,主张从制度话语和思想意识、权力等微观政治角度重新对文化产业进行
38、考察与分析,对“大众”进行重新释义:“大众(mass)是现代工业社会将民众非个性化、同一化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大众化的过程。他们认为大众并不是静态的、消极的和没有主体性的同质的群体。大众的内涵和构成是相对的、动态的,同时因其阶级、性别和种族、年龄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别。 雷蒙德威廉姆斯:他倡导尊重普通民众的文化传统和下层劳动人民的文化需求,他认为“文化是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文化不仅指人类优秀思想和言论,而且包括其他的知识形式、制度、风俗、习惯等。” 斯图亚特霍尔:制作文化产品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编码”的过程,而受众对文化产品进行消费,是“解码”的过程。文化产品虽然灌注了制作人的意识形态,但仍然是一个开放的、多义的话语系统,受众对文化产品的意义解读存在三种接受模式:“支配-霸权立场”(受众按照传播者的意图来接受和理解)、“协商立场”(受众部分地按照传播者的意图来接受和理解和“对立码立场”(受众拒绝按照传播者的立场来理解并产生新的理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