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延安节选贺敬之诗选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体会本诗的艺术特色。(重点)2.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学习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排比等各类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难点)3.体会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情以及对革命事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操。(素养)作者介绍 贺敬之,1924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主要作品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文体知识信天游是
2、广泛流传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形式,又名“顺天游”。常用“比”或“兴”的手法,所谓“比”,就是第一句用比喻起兴,紧跟第二句说出与“比”相关的意思。所谓“兴”,就是借事借物起兴,由此引出第二句的本意。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1956年,诗人从北京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革命圣地延安,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发展变化,内心
3、充满激动和喜悦,于是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抒情色彩浓郁的诗歌,歌颂了党中央的伟大,表达了对延安人民深厚而真切的无产阶级感情。这首诗发表在1956年6月的延河上。字词学习盏 登时 糜子 油馍 脑畔 眼眶zhndngmimpnkungmi糜子m糜烂糜d羊肚d肚子肚p店铺p铺路铺字词学习糜 mi 糜子靡 m风靡全球馍 m油馍漠 m漠视模 m模型字词学习【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几回回】: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登时】:立刻。【脑畔上】:文中指窑洞的顶上。【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整体感知全诗以诗人
4、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即“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朗读课文,说说每部分应读出怎样的感情,思考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一激动、跳跃二深厚三真挚、亲切四热情、明快五激越、昂扬整体感知再读诗歌,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用三个字给每部分起个名字。一二三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以及见到延安亲人时的喜悦之情。追忆当年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烈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描述延安城新面貌,表达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回顾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四五看延安祝延安整体感知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5、思想感情?诗歌的情感不是单调的,而是多层面的。激情喜情豪情回到延安时激动万分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展望延安未来豪情万丈精读细研齐读第一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连用“莫要”“莫把”两个带有祈使语气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重回延安时无法克制的激动心情。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用“抓”“贴”两个动词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无限欣喜与热爱之情。第一小节精读细研齐读第一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第一小节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延安魂牵梦萦的思想感情。满心话登时说不出
6、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干净利落地写出了作者看到延安的亲人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作者用表示祈使语气的词语、准确的动词,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齐读第一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第一小节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欢喜激动的心情。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情。精读细研齐读第一小节,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第一小节精读细研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来表达其内心的激动之情。白羊肚手巾
7、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精读细研第二小节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精读细研第二小节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的,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比兴手法,写诗人如羊羔一般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
8、,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母亲对诗人的养育之恩。 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热爱、眷恋之情。精读细研什么是比兴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精读细研第三小节第三小节主要写诗人与延安亲人相见时的场景,说说作者是如何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的。米酒油馍木炭
9、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人”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渲染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不透风”“脚步声”写出了来团聚的人多。表现出老人见到当年共同战斗过的诗人而满心欢喜的情景。精读细研“争抢”写出孩子们的天真活泼,显示了亲人团聚时的高兴心情。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亲人团聚时热烈交谈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欢欣激动的心情。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10、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诗人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物品,老少三辈人济济一堂,欢声笑语,真实动人的情景跃然纸上。精读细研第四小节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母亲延安换新衣”精读细研第四小节第四小节的中心句是什么?“母亲延安换新衣”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描写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化大,看也看不过来。化大,看也看不过来。过渡句,承上启过渡句,承上启下,写出了延安城在诗人心中下,写出了延安城在诗人心中鲜明生动的形象。鲜明生动的形象。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变化大,看也看不过来。过渡句,承上启下,
11、写出了延安城在诗人心中鲜明生动的形象。精读细研第四小节运用排比和叠词,富有陕北方言的特色,突出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给人鲜明可爱的印象。精读细研第五小节朗读第五小节,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
12、,也是中国革命的脚印。“照”字揭示了革命思想的指导作用。“喊”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延河滚滚的涛声,气势非凡。精读细研第五小节朗读第五小节,说说作者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表明延安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诗人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合作探究 如果把题目“回延安”改成“去延安”或“到延安”,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回”字作为全诗的诗眼,说明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表达出
13、作者与延安有一段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感情,也展现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赞颂,如果改为“去”或“到”则没有这样的效果。合作探究 作者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来写这首诗有什么好处?第一,抒情性强。第二,描写陕北农村生活场景,富有地域特色。第三,语言上具有信天游的某些特点,让诗作仿佛有口头传唱的意味。合作探究 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带”“来”“怀”字字押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高亢悠远,充满了韵律美。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
14、人怀合作探究 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几回回”“一口口”“几辈辈”是陕西方言,表示数量多。“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陕北“信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概括主题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板书设计回 延 安回延安抒写久别之情激动满心怀忆延安追忆战斗生活圣地养育我话延安描绘相聚场景欢聚话今昔看延安记录崭新面貌旧貌换新颜祝延安展望美好未来圣地大贡献赞美热爱延安赞美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