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核或放射突发事件应急与响应核或放射突发事件应急与响应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或射线的泄漏而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公众身心健康严重受影响或损害的突发事件。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危害因素: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 特点: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你造成公众心理压力和社会混乱2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类型、分级和特点一、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分为三类: 核突发事件(nuclear events)、放射突发事件(radiation events)和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nuclear or radiation terrorist eve
2、nts) 根据辐射的来源不同分为: 核反应堆事件、辐照装置事件、放射源(或放射性材料、放射性严重污染事件)的丢失(或被盗、误置或遗弃)事件、医疗照射事件、简易核装置袭击事件等。核突发事件又可分为:核临界事故、反应堆事故、空间核事件等31.核临界事故(nuclear criticaliti accident) 核临界事故:指易裂变物质意外发生的自持或发散中子链反应所造成的能量和放射性物质释放事件,可造成瞬发放射线、工作场所的污染和裂变产物象环境释放。 临界:是指核燃料发生裂变的最小质量或体积。核燃料的存放必须小于该临界值,否则会发生爆炸事故。(一)核突发事件 核突发事件:是指核设施(核电站、各种
3、反应堆、核燃料加工处理厂核研究制造设施、核燃料后处理厂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等)发生的意外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导致工作人员、公众受到规定限值或限值以上的照射。4 除了来自地球表面的核突发事件外,人类还有可能受到来自天空或太空的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威胁。 空间核事故:指来自核武器或核装备部队在天空运行、运输等过程中发生丢失、报废或泄漏,或来自各种携带核装置的卫星的陨落而引发核或放射突发事件。(二)放射突发事件的类型 反应堆事故:指因链式反应失控或放射性物质外泄失控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的不良后果的突发意外或系列事故。3.空间核事故(space nuclear accident)2.反应堆事故(r
4、eactor accident)5 放射性突发事件:是指放射性核素丢失、被盗或射线装置、放射性核素失控而导致工作人员或公众受到意外、非自愿的异常照射。放射性突发事件放射性突发事件超剂量照射事件超剂量照射事件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放射性物质污染事故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由于操作不当、失误或设备故障、导致工作人员、公众或患者意外或超剂量照射。放射性物质的意外泄漏、外溢或释放人员和(或)环境受到污染及人员受到的照射。放射源或放射性核素被误放、丢失或被盗而造成的事故。我国1988-1998年间,有332起事故。6 其中超剂量照射事故占总数的17%,放射性物质污染事件占5%,丢失放射性物质事故
5、占78%。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是我国频度最高的放射性突发事件。(三)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 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恐怖分子为达到其政治、经济、宗教或民族等目的而通过威慑、恐吓、使用核武器爆炸或“脏弹”释放放射性物质,或袭击核设施,造成人群的心理、社会影响或一定数量人员的伤亡,从而破坏国家公务、民众生活、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等的恐怖事件。1.简易核装置或“脏弹”7 脏弹又称放射性炸弹,是通过引爆传统的爆炸物如黄色炸药等,通过巨大的爆炸力,将内含的放射性物质的颗粒,抛射散布到空气中,造成相当于核放射性尘埃的污染,形成灾难性生态破坏的“辐射散布”炸弹。 与小型核武器相比,脏弹所具有的现实威胁其实更大。脏弹
6、与其他普通爆炸装置一样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并且不少脏弹体积小、方便随身携带,因此近来频频成为恐怖分子声称发动新一轮恐怖行动的攻击武器。 简易核装置:指恐怖分子利用非法获得的核材料制造的粗糙核装置;82.释放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质 释放放射源或放射性物质指恐怖分子将具有一定放射性活度的放射性物质丢弃或散播至公共场所、水源或食品制造场所。 这种方式的特点:获得(或购买)放射源容易,袭击所需成本较低,放射性物质体积小便于携带,辐射污染难于在短期内消除,影响范围广,易引起社会的恐慌。3.袭击核电站或其他核设施 恐怖组织可能潜入核设施采取常规爆炸方式,直接攻击或劫持民用航空器撞击核设施关键部位等方法,使之放
7、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或贯穿辐射,造成所在地区放射性污染,甚至造成全球性放射性污染。9二、核或放射性突发事件的分级(一)核突发事件的分级 我国与1992年正式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制(internationgnal nuclear event scale,INES)评定和报道和突发事件。 INES将核事件或核事故分为7个等级,危险越大等级越高,1-3级称为事件,4-7级称事故。见表13-2(二)放射性突发事件的分级 我国将放射事故按人体受照剂量或放射源活度分为3级:一般事故、严重事故和重大事故;混合放射事故按其中最高一级判定。具体的见表13-3、13-410(三)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的分级 现代恐怖事
8、件的特点:高科技作案、手段和方法多样化。 在各种核辐射恐怖事件中,使用含放射性物质的常规爆炸装置或打开易扩散的放射性容器泄漏放射性物质最为常见。 我国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其分为四级: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课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住户通知等方式进行。11类别分级表示色含义解释报告方式特别重大I级红色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已经发生,事态正在蔓延4h内报告国务院重大II级橙色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4h内报告国务院较大III级黄色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的突发公共
9、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1h内报告报告省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并向上级政府报告一般IV级 蓝色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分级12三、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基本特点 特点: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又各有其特点。这种突发事件具有共性特征和辐射危害特殊性,对公众的身心损害、社会影响较大,但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一)突发事件共性特征1.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 核或放射突发事件除了固定的陆地核设施和辐射装置外,还有其他诸如核物质散布、爆炸、丢失等事件。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往往难以预计,因而,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迅速做出反应,组建机动、高效的应急组织、确保
10、发生事件后能迅速展开应急处理132.造成公众身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严重后果 可引起个人、社区和社会不同层面的心理、社会效应,轻者症状很快消失,重者引起人群心理焦虑、恐慌、紊乱及长期慢性应急反应,影响身心健康,后果可波及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导致重大损失。(二)辐射危害的特殊性1.造成危害的差异大 核或放射突发事件所致的后果差别很大。如: 放射性物质的散布事件,可以是一个或数个放射性很小的源,对人的危害不大,影响范围很小;14 也可能是能广泛散布的放射源,采取爆炸(脏弹)将大量放射性物质散布出去,使人员既遭受爆炸伤又遭受辐射的危害,甚至引起危及生命的辐射损伤。 对于较小量放射性物质和小型“脏弹”,影响
11、可能仅限于几个街区(几千米以内);但大型爆炸装置炸飞的高活性放射性物质可以危及几千米以外的地区。2.发展迅速,全过程呈阶段性 核事故的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各个阶段是一个渐进过程,某一阶段的防护行动可能会延伸至下一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划分一般由放射性污染水平、污染场所的范围以及作用于人的主要照射途径等因素决定。15 在事件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或减少对公众的某些照射。晚期采取相应的恢复行动,使受事件影响的地区可以重新开始正常生活。3.照射途径多、源项多、伤情复杂 核或放射性突发事件中涉及的放射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且辐射特性、物理性质、生物学作用和毒性有很大的差别
12、。既有内照射和外照射,也有局部照射和全身照射。皮肤和衣服表面的放射性污染源或设施烟羽地面的放射性污染外照射途径来自16食入污染物和放射性核素吸入再悬浮的放射性核素吸入烟羽中的放射性核素食入被污染的食物和水通过皮肤和伤口的吸收内照射途径来自 除辐射损伤之外还有烧伤、创伤等复杂情况,如同时伴有化学毒物的伤害,则伤情更复杂;除了急性损伤外,还可能在突发事件的数年后诱发远期效应。为应急救援工作增加了难度。 烟羽(smoke plume)从工厂烟囱中连续排放出来的烟体,外形呈羽毛状,因而得名。烟羽可被看作是由无数个时间间隔为无限短暂的、依次排放的烟团所组成; 17火上喷发的烟羽184.应急处理难度大,时
13、间长 辐射的远期效应,特别是致癌和遗传效应,要经过长时间甚至终生观察才能做出科学评价,因此善后工作需要的时间长。5.放射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大型核设施发生事故时,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可造成广泛的,对环境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不同的核素污染范围不尽相同,锶、鈈及其他超铀元素大部分沉积于事故周围30km的范围内;碘和铯等易挥发的核素随烟羽按气流方向漂移,造成事故200km和500km的两条污染带。鈈均匀降水造成不均匀污染区;不同的土壤,137Cs的地面沉降速度不同,而且137Cs 从土壤转移到植物的转移因子较高,而90Sr的沉降则限于事故地点附近。196.需要专业技术队伍,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对
14、公众身心健康损伤严重,社会影响大。 加之辐射对人员的照射需借助特殊的仪器才能发现和确定,对各种伤情的检查和评定,以及现场处置和洗消等工作较复杂,均需要一定的专门人员、技术、药品和设备等,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都需要投入较大力量,要动员各方面的人力、物力,甚至全国范围或国际合作。20第三节 应急组织体系、对策与措施一、应急组织体系 高效运作的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体系是做好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组织基础。我国已经建立起以核电站为重点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1993年国务院第124号令明确指出我国核事故应急管理方针: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 应急管理体系的三级和应急机
15、构组织:国家、地方政府和核营运单位。21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军队支援成员单位国家应急办公室(包括联络组织和专家咨询组)省级应急办公室(包括联络组织和专家咨询组)核电厂应急指挥部应急专业组核电站应急办(处、科) 我国三级和应急组织的基本职能22国家核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全国核应急管理工作,同意决策、组织、指挥应急支援相应行动,调用应急支援力量,现场指导地方和运营单位应急响应,履行国际公约,审批国际通报,请求国际支援。省级场外核应急管理机构统一指挥核应急响应,实施场外应急响应,选用场外应急防护措施,组织支援场外应急响应,应急状态终止后,恢复环境和公众正常生活。核运营单位缓解事故,恢复核运营单位安全状态
16、,确定应急等级,提出进入场外应急状态和采取应急防护行动的建议,统一指挥场内应急响应,配合支持场外响应。我国三级核应急组织的基本职能23核事故医学应急和放射病专家咨询组地方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领导小组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第一临床部第一临床部第二临床部第二临床部检测评价部检测评价部技术后援部技术后援部外沾染处理组外沾染处理组救治药箱配备组救治药箱配备组患者剂量估算组患者剂量估算组放射损伤救治组放射损伤救治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放射损伤综合治疗组放射损伤综合治疗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内污染检测评价组内污染检测评价组外剂量检测评价组外
17、剂量检测评价组食品与水检测组食品与水检测组辐射防护组辐射防护组信息通讯组信息通讯组计量检测评价组计量检测评价组辐射防护组辐射防护组救治药箱配备组救治药箱配备组放射损伤救治组放射损伤救治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我国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体系24二、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对策 我国一直很重视核设施的安全问题,在9.11事件和SARS事件后又做了进一步完善。目前已建立了各级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并发布了处置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源并进行了各种应急与响应工作。(一)防范对策我国的防范对策包括:建立和完善法律与应急组织体系制定应急计划及实施程序强化核设施的安全保障强化核材料、放射源、放射性废物及辐射设备的安
18、全管理有目的地开展事件应急救援技术、设备等的研究与演练25核放射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包括:(二)应急准备于响应组织准备即建立和维护各级核应急响应中心通讯保障建立和保持必要的核应急技术支持体系应急支援力量与物资器材准备制定应急预案应急培训、演习及公众宣传教育等26核放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包括:事发单位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进入相应的应急状态事发单位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向有关机构上报事故情况 现场辐射水平检测和分区、受照人群的救护、放射性污染的洗消、食品和水源监控等现场处理公众心理、社会秩序、环境影响极其后果评价应急终止和恢复正常秩序三、应对核或放射性突发事件的措施27(一)检测 目的:迅速了解污染程度和范围
19、、人员受照剂量,为采取应急防护措施和医学急救提供依据。 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根据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检测现场和烟羽区的辐射水平,对核电厂监测源项,初期以131I为主,中期以放射性碘和锶为主,后期还包括鈈等超铀元素。检测工作还包括事故终止后的后果评价,粮食、食品及饮水途径的检测等。人员受照水平和污染水平的检测:救援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仪 公众受照剂量可根据所在区域地面剂量和受照时间加以估计。28 同时有条件的可佩戴个人计量仪、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以及生物剂量测量等方法。 人员所受污染水平的检测应包括:甲状腺、皮肤和衣物以及体内污染(如全身计数、生物样品检测等)的检测等方面。(二)干预 干预是旨在减少事实上
20、业已存在的照射的任何行动,包括变更已存在的照射原因,限定已存在的照射途径,以及改变人们的习惯、行动和生活环境,以防止或减少受到的照射所采取的行动。为防止器官或组织的确定性效应,规定了干预的剂量行动水平、特定食品与饮水供应的行动水平。29事故早期采取某些防护措施的干预剂量水平事故早期采取某些防护措施的干预剂量水平措措 施施干预剂量(干预剂量(mSv或或mGy)全全 身身 b肺肺 c、甲状腺或其他主要的单个器官、甲状腺或其他主要的单个器官隐蔽隐蔽5-50 d50-500服稳定性碘服稳定性碘-50-500 e撤离撤离50-500500-5000注:注:a 短时间(常指短时间(常指1周)中的预期剂量。
21、周)中的预期剂量。 在几个器官或组织受低剂量水平照射时,也应计算有效剂量,并与全身剂量在几个器官或组织受低剂量水平照射时,也应计算有效剂量,并与全身剂量比较。比较。 在高剂量在高剂量粒子照射肺的情况下,数值也适用于相对生物效应(粒子照射肺的情况下,数值也适用于相对生物效应(RBE)与吸)与吸收剂量(收剂量(mGy)的乘积,制定计划时,建议)的乘积,制定计划时,建议RBE取取10。 或有效剂量。或有效剂量。 仅用于甲状腺。仅用于甲状腺。30事故中期采取某些防护措施的干预剂量水平事故中期采取某些防护措施的干预剂量水平a措施头一年内累积的当量剂量(mSv)全身主要受照的单个器官控制食物和水5-50
22、b50-500避 迁50-500未预定注:a 对孕妇和特殊人群的防护应特别关注。b 或有效当量剂量。(三)应急防护措施 应急是指为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紧急采取的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31 应急防护措施的基本原则:对措施的利益,困难,风险和代价全面分析,使措施所致的代价和风险小于辐射损害所致的代价和风险。 隐蔽,撤离,服用稳定性药物,控制进出口通道,呼吸道防护,使用防护服,淋浴及更换衣服等 临时性避迁,永久定居,控制食品和饮水,以及消除建筑物和土地的放射性污染等。应急防护措施紧急措施长期措施32(四)救援人员防护 救援人员必须遵循: 减少停留时间 保持与放射源的最大距离 有条件时采用屏蔽
23、防护”的基本要求 救援人员必须配备报警探测仪器,个人剂量仪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 NCRP建议以0.1mSv/h的环境剂量率作为初始报警水平,初始响应人员不要在该水平位置执行任务,除非为抢救伤员,避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或明显会加大集体剂量负担,以及事故演变成灾难性后果。 NCRP还建议用100mSv/h环境剂量率和100mSv/h环境剂量作为返回水平,即第二个报警水平。 33(五)医疗救治措施 我国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规定,从事干预的工作人员可以接受的剂量水平一般不得超过500mSv。 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后果和出现的医学问题主要取决与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三级救
24、治的方针。第四节 核或放射突发事件医学应急响应 我国对于核或放射性突发事件的医学应急救援实行分级医疗救治的方针,即现场救援、当地专业应急救治和专科医治的三级医疗救治办法。34一、现场救援 其主要任务:发现和救援伤员, 原则:处置危及生命的损伤,如挖掘被掩埋的伤员,扑灭衣服火焰、保持呼吸道畅通、止血与包扎伤口处、置放射性污染和照射所致的损伤等。 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非医学专业人员可用常规的急救方法抢救生命,专业人员到达后对伤员快速作出初步分类诊断,紧急处理,有条件时可进行简单的体表除沾染。 35体表的监测与去污: 去污时间越早效果越好,一般是先脱去外衣和帽鞋,这些污染的物品应妥善处理或放入塑料袋内,转移到安全位置。 最简单的除污染方法是水洗,彻底清洗头发和皮肤,对未破损皮肤的去污次序应贯彻从上到下和从轻到重的原则,勿将污染扩散; 为避免破坏未受损皮肤的屏障作用,不要剃须,不用力擦洗,勿用硬毛刷和刺激性制剂,去污染次数不宜超过三次。 去污生成的放射性废水要进行监测和妥善处理。 手和皮肤表面放射性污染控制水平是:放射性物质0.04Bq/cm2, 放射性物质0.4Bq/cm2。36同时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潜在受灾人群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二、医学处理 由当地专业应急救治单位组织实施救治,核或放射突发事件的专科医学处理 3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