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治原则第一节 预 防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预防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一、未病先防 必须从增强人体正气和防止病邪侵害两方面入手。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1. 顺应自然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2.养性调神(静养神)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
2、神内守,病安从来。” 要做好养性调神:一是要注意避免来自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二是要提高人体自身心理的调摄能力。3.护肾保精精是形气神的基础精能化气,气能生神,神能御气、御形。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谈到养生时说“房室勿令竭乏”。护肾保精之法除房室有节外,尚有运动保健、按摩固肾、食疗保肾、针灸药物调治等,从而使人体精充气足、形健神旺,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4.体魄锻炼(动养形)生命在于运动 形体锻炼的要点有三:一是运动量要适度,要因人而宜,做到“形劳而不倦”;二是要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三是要持之以恒,方能收效。5.调摄饮食调摄饮食主要包括注意饮食宜忌及药膳保健两个方面。(1)注意
3、饮食宜忌:一是定时定量二是注意饮食卫生三是克服饮食偏嗜正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2)药膳保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药食同源如人参、枸杞子、黄芪、黄精、何首乌、桑椹子、莲子、百合、薏米、芡实、菊花等,药性多平和,可以长期服用,适应面较广。注意因时制宜,药食结合,辨证施膳等。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药物调养以补益脾胃、肝肾为主。,往往长期服食才能见效。 推拿手法原理有三:一是纠正解剖位置异常,二是调整体内生物信息,三是改变系统功能。 针灸包括针法和灸法,通过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及调节机能,而使人身气血阴阳得到调整而恢复平衡,从而发挥其
4、治疗保健及防病效能。 (二)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2.药物预防素问刺法论(遗篇)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16世纪发明了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开人工免疫之先河。近年来,在中医预防理论的指导下,用板兰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用茵陈、贯众预防肝炎等,都是用之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早期诊治的时机在于要掌握好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传变的规律,病初即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
5、行及时有效和彻底的治疗。 (二)防止传变1、阻截病传途径疾病一般都有其一定的传变规律和途径。伤寒病的六经传变,病初多在肌表的太阳经,温病多始于卫分证,因此卫分证阶段就是温病早期诊治的关键。2、先安未受邪之地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又如温热病伤及胃阴时,其病变发展趋势将耗及肾阴,清代医家叶天士据此传变规律提出了“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原则,主张在甘寒以养胃阴的方药中,加入咸寒滋养肾阴的药物,以防止肾阴的耗损。这些都是既病防变原则的有效应用。 第二节 治 则基本原则扶正祛邪最基本原则治病求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 “求本”,实际上就是辨
6、清病因病机,确立证候。 一、正治与反治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 (一)正治 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相一致的病证。正治主要包括:1.寒者热之2.热者寒之3.虚则补之4.实则泻之(二)反治 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反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吻合的病证。反治的应用相对较少。反治主要包括:1.热因热用2.寒因寒用3.塞因塞用4.通因通用正治与反治相同之处,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 二、治标与治本 就邪正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就病机与症状而言,病机为本,症状是标;就疾病先后言,旧病、原发病为本,
7、新病、继发病是标;就病位而言,脏腑精气病为本,肌表经络病为标等等。 (一)缓则治本 缓则治其本,多用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的情况下。(二)急则治标 病证急重时的标本取舍原则是标病急重,则当先治、急治其标。(三)标本兼治 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 三、扶正与祛邪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一)扶正祛邪的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适用于各种虚证,即所谓“虚则补之。” 祛邪,即祛除邪气,消解病邪的侵袭和损害、抑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适用于各种实证,即所谓“实则泻之。”(二)扶正法邪的运用“正胜邪自去”; “邪去正自安”。 扶正
8、不留邪,祛邪不伤正。1.单独运用 2.同时运用3.先后运用四、调整阴阳 (一)损其有余 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1.泻其阳盛“阳胜则热” 热者寒之 “阳胜则阴病”清热的同时,配以滋阴之品。2.损其阴盛“阴胜则寒” 寒者热之 “阴胜则阳病”散寒的同时,配以扶阳之品。(二)补其不足 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中任何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 1.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阳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之为“阴病治阳”。2.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9、;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新方八阵)。3.阴阳并补对阴阳两虚则可采用阴阳并补之法治疗。 4.回阳救阴此法适用于阴阳亡失者。亡阳者,当回阳以固脱;亡阴者,当救阴以固脱。由于亡阳与亡阴实际上都是一身之气的突然大量脱失,故治疗时都要兼以峻剂补气,常用人参等药。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一)调精 1.填精 2.固精 3.疏利精气(二)调气 1.补气 2.调理气机(三)调血 1.补血 2.调理血运(四)调津液 1.滋养津液 2.祛除水湿痰饮(五)调理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1.调理气与血的关系 2.调理气与津液的关系 3.调理气与精关系 4.调理精血津液的关系六、三因制宜 (一)因时制宜 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疗原则,称为“因时制宜”。 (二)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疗原则,称为“因地制宜”。 p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写在最后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结束语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