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波:时间一般不会超过0.03s,深度不会超过后继R波的14。异常Q波诊断标准:Q波时间0.04”深度后继R波的1/4;Q波出现粗钝与切迹不同导联出现梗死性Q波的鉴别: 1 、V1、V2导联出现Q波 2、II、III、avf导联出现Q波 3、I、avL导联出现Q波 非梗塞性Q波的鉴别1、V1、V2导联出现Q波V1、V2导联不应有Q波或q波,可以为QS型。鉴别:1)右心室肥大:V1、V2导联可出现qr型,R波0.7mv,电轴右偏,并可见肺型P波,顺钟向转位改变。2)左束支阻滞: V1、V2甚至V3可能会出现QS型,但V4多呈RS型, V5、 V6起始q波消失,出现宽大有切迹R波,QRS时限增
2、宽,继发 ST-T改变。 3)B型预激:V1、V2出现QS型, V5、V6出现R型或RS型,且有向上预激波 4)左前分支阻滞: V1、V2可能出现QS型, 但与V1、V2相应部位低一肋间描记,可以出现rS型,同时可以有电轴左偏, II、III、avf导联出现rS型,I、avL出现qR型。 5)前间壁心肌梗塞:多伴同导联T波深倒置及/或ST段抬高。 II、III、avf导联出现Q波 III导联出现异常Q波,深吸气后呈QS型或rS型(或R)型属于正常现象。急性肺梗塞、左束支传导阻滞,迷走神经功能增高也可出现。 III、avf导联出现Q波下壁梗塞可能大,如同时伴有下述变化一项即可诊断: (1)II导
3、联出现小q波 (2)出现T波倒置及/或ST段抬高 (3)右胸导联T波高耸与ST段压低 (4)V1导联的R/S1,特别是以前V1导联呈rS型者,若深吸气或采取坐位后缩小或QS变为rS或R,无ST段及T波改变,可能属于正常现象。 II、III、avf导联出现Q波 在导联出现了异常Q波,如何确定其性质,是下壁心梗还是正常变异,鉴别参照如下五点: a、观察P 、T 的方向:若P , T ,高度疑似下壁心梗; 若P , T ,属正常变异,无意义。 b、观察、aVF导联: 若均出现异常Q波,下壁心梗确定无疑。 c、观察T 、 、 aVF:若T 、 、 aVF ,则异常 Q诊为病理 Q或心梗Q;若T 、 、
4、 aVF , 则心梗可能性不大,Q 意义不大。 d、动态观察Q波出现:这是非常重要一项指标,既往导无Q波,现出现Q波,则肯定是下壁心梗(尽管Q波时间、宽度未达标准) e、深吸气后屏气记录导联,Q波逐渐变小或消失为正常变异,若Q波不变或轻微变化则可诊断下壁心梗。 1) 鉴别:1)预激:具备预激三联征,PR缩短,QRS时限延长,有预激波。2)左后分支阻滞,电轴右偏120左右,I、avL呈rS型, 、 、 aVF 呈qR型,呈SIQIII型特点,V1导联可呈QS型,V2可呈rS型。3)左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V1、V2甚至V3可能会出现QS型,但V4多呈RS型, V5、 V6起始q波消失,出现
5、宽大有切迹R波,QRS时限增宽,继发 ST-T改变。 I、avL导联出现Q波 鉴别:1)右位心,I、avL导联出现Q波或QS波,同时P波与T波倒置,胸导从V1到V5 R波逐渐降低,V5R与V6R可出现qR型。 2)右心室肥厚:电轴右偏,常伴二尖瓣型P波,V1呈R型。3)A型预激:有预激三联征 。 非梗塞性Q波 Q波多窄0.04秒,R波较高,无ST-T期改变,T波直立,Q波常孤立出现,并常伴心电轴偏移,如在上下一肋间描记Q波消失。 常出现以下疾病: 1)肺心病:有Q波导联T波常直立,I导联主波多向下,同时伴肺心病心电图改变表现,若病情好转Q波即消失。 2)左前分支阻滞:V1、V2导联可出现qrS型。 3)心肌病:其Q波多1,T波直立. 4)急性坏死性心肌炎:有类似心肌梗塞呈QS型。 5)束支阻滞:(1)左束支阻滞:V1、V2、V3,有时III、avF导联可出现QS型。 (2)右束支阻滞:V1导联通常呈rsR型,有时起始r波处在等电位线其后S波酷似q波而呈qR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