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主讲教师:罗兴文主讲教师:罗兴文变态心理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变态心理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周数教学内容学时第2周变态心理学概论(一) 2第3周变态心理学概论(二)2第4周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 2第5周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2第6周有关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2第7周精神分裂症2第8周心境障碍与自杀(I)2第9周心境障碍与自杀II 2第10周焦虑障碍I:恐怖症 2第11周焦虑障碍II:强迫症2第12周焦虑障碍III:创伤后应激障碍2第13周人格障碍2第14周性及性身份识别障碍 2第15周考查2 第一章第一章 变态心理学概论变态心理学概论n
2、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工作重点n变态心理学的评价标准n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n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一、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及工作重点一)概念 变态心理学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对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二)变态心理学的工作重点描述现象n异常表现、与正常现象的区别、病程及预后 发现原因n考察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等治疗干预n不同治疗的途径及效果等二、心理异常、心理障碍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1)神经病(neuropathy):属临床医学中神经病学研究的范畴。当个体的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时个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
3、同疾病。(2)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属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研究的范畴。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内容包括了精神障碍的所有内容,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3)精神病(psychoses):属临床医学中精神病学研究的范畴。广义的精神病类似于精神疾病的概念。狭义的精神病是指精神障碍中患者的心理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的要求并保持与现实的接触的一组情况。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和某些心境障碍。(4)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s):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情绪、行为失常的统称,属心理学研究范畴。案例:一位妇女
4、,当她丈夫死后,变得严重抑郁,入睡困难并且没有胃口。她是否心理异常,或仅仅是一种正常的痛苦状态?一个青年,当他约会时,强迫女友和他发生性关系,虽然她一口拒绝,并且避免和他身体接触。这是心理异常,或仅是一种犯罪?一个男人乘飞机长途旅行,他坚持让家人乘船。我们能称其为变态,或仅仅是特别了一点?一位妇女偶尔贪吃,然后又强迫自己吐出来。她是否心理异常,或只是对社会不合理体重标准的反应?在非洲,一个十几岁的女孩为了制造出装饰性伤疤,而且用刀把自己的手臂和脸划破。她是否是病理性自残,或是履行传统文化中对女孩的要求? 第二节第二节 变态行为的评价标准变态行为的评价标准一、社会标准 根据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
5、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民族传统和风俗习惯来判断心理是否异常的标准。 心理异常者缺乏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差,与养育自己的社会文化环境格格不入。应用社会文化标准时:首先,是将个体的行为与相应的社会文化常模进行比较;其次,是注意个体的自身变化,看是否有反常态的现象发生。社会文化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有时会出现变化。二、统计标准运用自然科学中的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社会人文科学中的问题。心理异常的判断也采用了这一方法,即认为健康人的心理状态呈一种正态分布曲线,距均值较近的为大多数,称为正常,远离均值的就可能存在异常,常常把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作为正常值
6、范围,偏离此范围者为异常。三、行为适应不良 一个人是否能运用他的方式来适应他的生活工作中应付自如,与家人和睦相处,准时缴纳各种费用等。四、个体不适感 涉及问题的人自己的主观感觉不良和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n评价n各标准均不完美,常需要结合使用n目前常常以病因与症状的诊断标准来判定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1、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1958年第一次制定分类方案,即精神疾病分类(试行草案)1989年公布了CCMD-21996200
7、0年,完成了CCMD-3的编写工作,于2001年正式出版CCMD-3CCMD-3的分类的分类n0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身体疾病n1 精神活动性物质与其他物质所致精神障碍n2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n3 心境障碍n4 神经症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n5 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n6 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变态n7 精神发育迟滞n8 儿童和青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n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2、 DSM-(美国(美国精神障碍和统计手册精神障碍和统计手册第第4版)版) 1952年出版年出版DSM- 1968年年DSM-, 1980年年DSM-,1987年年DSM-R,1
8、994年年DSM-DSM-系统将所有精神障碍分为系统将所有精神障碍分为1717大类:大类:1 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 2、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 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 4、与物质有关的障碍、与物质有关的障碍5 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 6、心境障碍、心境障碍 7 7、焦虑障碍、焦虑障碍8 8、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 9 9、扮演障碍、扮演障碍1010、解离障碍、解离障碍 1111、性及性身份障碍、性及性身份障
9、碍1212、进食障碍、进食障碍 1313、睡眠障碍、睡眠障碍14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15、适应障碍、适应障碍1616、人格障碍、人格障碍17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3、 ICD-10(1992年出版)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Problems, ICD)ICD-10ICD-10的分类的分类1 1、器质性精神、器质性精神障碍障碍2 2、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
10、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3 3、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型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型障碍 4 4、心境障碍、心境障碍5 5、神经症性、应激性躯体形式障碍、神经症性、应激性躯体形式障碍6 6、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症、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症7 7、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8 8、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9 9、心理发育障碍、心理发育障碍1010、通常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通常发生于儿童和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1111、待分类的精神障碍、待分类的精神障碍第三节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一、变态心理学在
11、国外的历史(一)神秘主义的解释1、头盖骨钻洞术2、巫师公园前2000年就已出现3、鬼神附体4、巫术5、神秘主义在当今的影响(二)躯体的解释1、古希腊和罗马人的解释、古希腊和罗马人的解释n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的观点: 否认鬼神是心理障碍的原因,认为这些障碍是自然原因造成的。希波克拉底还对异常现象作了划分:癫痫、躁狂症、忧郁症、神经炎、痴呆等。他对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中影响最大的是体液病理学说。 n盖伦(Galen)的观点: 把心理障碍按照其其成因区分为生理的和精神的不同范畴,并把一些心理障碍定位于大脑。2 2、冒险式治疗、冒险式治疗 在18-19世纪前后,医生们认为,一个人一旦身
12、体不适,除非采用非常手段进行治疗,否则难免一死。为了得到疗效,必须使体液恢复平衡,放血的方法是为了去除体内的“坏血”。3、脑的研究与神经病学的发现、脑的研究与神经病学的发现F.J. Gall(加尔,1758-1828)的颅相学说 认为人的头脑可划分为37个区域,每个区域与一种心灵的器官相联系,如果某些器官发展便会使相应的头脑区域增大,而人与之相关的“心能”便较发展。 对于心理异常, Gall等人也予以定位,如我们称之为幻觉、焦虑、遗忘的症状,被认为是视觉可见的大脑的某些区域的特异发造成的。 颅相学说的提出促进了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19世纪研究者们相继发现了大脑的言语中枢、运动中枢。这些科
13、学的进展使医学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神经病学。一些以前被认为是魔鬼附体的人,开始被当做真正的病人对待,那是一些行为异常的人被称为“神经病”,是认为这些人的神经系统可能存在问题。4、对麻痹性痴呆的研究、对麻痹性痴呆的研究 19世纪A.balye和Camiel发现精神病人的大脑常常存在着损伤。这些发现使人们把麻痹性痴呆与性传播疾病梅毒联系了起来。梅毒的病菌可在人体内长期存在,数十年之后,少数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其损害,便可出现麻痹性痴呆的心理异常表现。5、医学模式、医学模式克雷培林,实验变态心理学的创立者,同时也是将生物起源论置于欧洲精神病学最前沿的人。在他的精神病理学课本中,提到大脑病变是
14、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并且根据生物论的观点来给精神病理学分类。他认为心理疾病像躯体疾病一样,可以根据病变区不同来分类,每一种疾病都有一个不同的器质性原因,并能通过一组明显的症状识别出来,被叫做综合征。一旦综合征表现出来,就能根据分类来诊断疾病类型。一旦疾病被确诊,那么它的原因和发展结果可以根据其他相似的案例来预测。克雷培林的贡献:1)明确的区分了两种精神病:躁狂忧郁性精神病和早发性痴呆。这与现代的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分类基本一致。2)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真正的自然基本单位是具有同一病因、同一心理结构、同一病程、同一病理解剖所见的分类原则。其他人的观点: Eugen Bleuler进一步扩展了克
15、雷培林关于早发性痴呆的概念并第一次提出了精神分裂症一词。他将精神分裂症区分为以遗传和体质因素所致的原发性和以心理因素所致的继发性两类。(三)心因性解释1、催眠术、催眠术2、心理分析、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认为,人所出现的心理异常的表现均来源于无意识中的内心冲突,这些冲突则与性欲有关,许多与早期的性经历有关。由于社会道德的要求,人们无法直接表达这种冲突,因此内心冲突需要采用心理防御机制进行修饰后以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3、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1)行为治疗2)认知治疗 在20世纪6070年代,贝克根据对抑郁症病人的治疗创立了认知疗法。埃
16、利斯也在同一时期发展了理性情绪疗法。各种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均认为人的思维对情感和行为具有决定作用,人的情绪困扰、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均与人的认知和认知过程有关,强调以改变人的认知为主的方式消除或减轻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二、变态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一)超自然的解释(二)中医的解释与医学治疗(三)中医的心理治疗思想 情志相胜治疗原理第四节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 采用实验法进行的实验是在良好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研究,研究包括实验组、对照组,并通过控制其他无关变量,使得自变量的变化可以引起因变量的改变。二、单被试实验设计 单被试实验设计的最常见的方法是ABAB设计。这
17、种设计通常在开始的几天对被试进行观察,称为基线阶段(A),所得到的被试的某种行为结果称作基线数据;第二阶段对被试实行特定治疗(B),此时如果被试的行为如果发生改变,即被认为是治疗干预的结果;第三阶段撤销治疗(A),观察被试的行为改变,是否又回复到第一阶段的水平;第四阶段恢复治疗干预(B),如果在第三阶段被试的行为回复到基线水平,而第四阶段又发生改变时,则认为这一行为变化确实是由于治疗干预引起的。三、流行病学方法 以流行病学方法(epidemiological method)进行的研究主要在于了解在不同人群中各种心理障碍发生的概率。其中一种方法是调查法,通常采用会谈或问卷方式进行调查。调查会注重
18、某一人群中各种障碍发生的总的比例,以及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比例,例如民族、性别、社会阶层等。各种不同的统计内容涉及: 发病率(incidence):一定时间内(例如1年内)某种疾病或障碍在一定人群中新病例出现的概率。 患病率(prevalence):指在某一特定时间某种疾病或障碍患病人数(包括新旧病例)占总人数的百分率(梁保勇,2002)。 四、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既是对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内容可以包括大量的资料,如个体的家庭、成长的历史、早期的生活环境、重要生活事件,患病的历史及发展情况,个人报告、日记、作品、他人(家庭成员、朋友、邻居等)印象及描述,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来自个人的报告。本
19、章参考书目本章参考书目1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劳伦 B阿洛伊.约翰 H雷斯金德.玛格丽特 J玛诺斯著汤震宇,丘鹤飞,杨茜泽.变态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情志相胜治疗原理情志相胜治疗原理 情志相胜的原理以赃象与五行配合,将人体归纳为5个体系: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他们是依次相生的关系,同时以金木水火土的关系依次相胜(相克,即依次制约的关系)。这5个系统也依次包括了情志的因素,即悲属肺金、怒属肝木、思属脾土、恐属肾水、喜属心火。情志相胜的原理就是根据五行这种制约关系,以一种情志去校正相应的另一种情志,以调节由某种情志所引起的疾病而达到治疗的
20、目的。具体而言,即恐胜喜,怒胜思,悲胜怒,喜胜悲,思胜恐。这种以心理的方式而非药物的方式对因心理原因造成的病症的治疗原理,因此被称之为中医中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中国古代情志相胜的治疗案例中国古代情志相胜的治疗案例 张子和(号戴人)的一个案例可以说明情志相胜的治疗原理:“息城司侯,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复怀,大痛不任,药皆无功,乃求于戴人。戴人到时正好巫者也在其旁,乃学巫者杂以狂言,以谑病者。至是大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两天心下硬结皆散。” 埃及、早期的希伯莱人和希腊人的观点:埃及、早期的希伯莱人和希腊人的观点: 埃及、早期的希伯莱人和希腊人都有鬼神附体的说法。
21、在这些地区,人们把鬼神分为“好的”和“坏的”,并广泛地用鬼神来解释闪电、雷雨、地震、疾病等现象,也用于解释那些人们无法理解的行为。采用何种神灵来解释人的异常行为,取决于那些有症状的人们的具体表现。如果症状表现为宗教的或神秘的、重要的角色,则被认为是“好的”神灵附体;但通常情况并非如此,则被认为是“坏的”鬼神附体。治疗鬼神附体的方法是:“驱魔” (exorism) 驱魔的方法是通过一定的驱魔仪式或驱魔咒语,让邪恶的鬼神离开肉体。比如,让病人喝下混杂着污秽物的东西,对其殴打或折磨,让其忍饥挨饿,甚至加以火烧等。目的是折磨其体内的魔鬼。 虽然围绕着变态行为的定义有许多争论,但应该注意到,大多数社会对
22、表示精神障碍的行为有相同的分类。正如马厄指出的,有四种基本分类:1、对自己无益,而且伤害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2、现实适应不良3、情绪反应和个人的情况不相称4、古怪的行为行为变换没有规律且难以预料第二章第二章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第一节 生物医学模型神经解剖生物化学基因对生物学模型的评价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n包括大脑和脊髓n大脑的结构n中枢神经系统基本功能是储存和传递信息n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可能引起行为、人格的巨大改变1、大脑的4个叶额叶:语言能力、精细动作以及高级的认知功能颞叶:听觉和部分视觉加工系统顶叶:感觉的内在整合中心,有协调运动和躯体 感觉功能枕叶
23、:控制视觉的分辨和视觉记忆2、大脑的主要结构 边缘系统(主要包括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与动机、情绪和记忆过程有关。 下丘脑控制着动物和人的饥、渴和性方面的欲望,调节体温和参与情感唤醒状态。 边缘系统与下丘脑,控制着如交配、战斗和快乐体验等这些行为。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n外周神经系统是一组神经纤维将指令从中枢神经系统传到躯体其它部位n外周神经系统包括:n躯体神经系统n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n指挥中心:下丘脑。n产物:激素,通过内分泌腺释放入血液n影响:性功能、食欲、睡眠、生长和发育、能量的利用、情感的反应n激素可能与某些特定的心理障碍有关二、生物化学1、神经元和神经递质1)神经元
24、的结构(见图)n神经递质:传递冲动n对心理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n乙酰胆碱、多巴胺、内啡肽、GABA(r-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等n神经递质:传递冲动n对心理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n乙酰胆碱、多巴胺、内啡肽、GABA(r-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等2)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1)乙酰胆碱(Ach)。参与神经冲动传递到周身的肌肉,在神经系统,它与睡眠和阿尔采默氏病有关。(2)多巴胺(DA)。参与运动行为与奖赏有关的活动的调控。过度的DA活动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有关。(3)内啡肽(End)。此类物质可能作用于脑内的阿片受体或相关药物的影响。 (4)r-胺基丁酸(
25、GABA)。神经递质几乎只在大脑内起作用,阻止神经元激活。镇静剂就是通过增加GABA的活动来抑制焦虑。(5)去甲肾上腺素(NE)。在植物性神经系统中NE参与产生“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如心律加快,血压增高,在中枢神经系统, NE激活对危险的警觉。(6)五羟色胺(5-HT)。具有重要的抑制作用, 5-HT与NE的不平衡可能与严重的抑郁有关。三、基因 从遗传角度研究心理障碍,研究者主要提出两大问题:该障碍是否受遗传影响?(家庭研究、双生子研究、领养研究)如果受遗传影响,能否确定该掌碍的基因?(基因学中的关联分析法)四、对于生物学模型的评价n对于病因的解释n遗传、神经生化、内分泌、神经系统等n诊断
26、系统n治疗方法n医学治疗方法、药物 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 nS.Freud的观点:n意识、前意识、无意识n人格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n 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n性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n病因n心理发展的固着、退行n症状是内心两种势力斗争达到妥协的结果n无意识中欲望以症状形式表现出来。n治疗n自由联想、释梦、解释等n对心理动力学的评价n首次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异常现象n其理论、概念、方法等至今仍具有影响力n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局限第三节第三节 认知行为模型认知行为模型 n行为治疗理论观点n认知治疗理论观点行为治疗理论观点行为治疗理论观点n经典的条件作用
27、(Classical conditioning)原理n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原理n模仿学习(Modeling)原理n病因 行为异常是通过条件反射、模仿学习、错误强化等习得的n治疗 行为治疗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消退旧的行为方式,建立新的适宜反应n方法 各种行为治疗方法n对行为治疗理论的评价n实验室研究、客观性n行为治疗理论的局限行为学派被批评为只关注症状,却忽视了问题的价值、意义以及人的自我指导的能力,而这些对寻求帮助的人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认知治疗理论观点认知治疗理论观点n情绪、行为是受认知影响的n认知的歪曲、非理性信念是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n病因:n歪曲的认知、
28、不良思维方式、错误认知图式n治疗方法:n认知重建、认知行为矫正等n对认知治疗理论的评价:1、目前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作为一种系统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它的产生是心理治疗领域长期存在的心理分析和行为治疗两大流派的对峙出现转机,从中起到了沟通和融合的作用。2、认知治疗理论的局限过于强调思维的作用第四节第四节 人本主义模型人本主义模型 n 人本学派强调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是治愈疾病或缓解症状n病因:n个体具有的指向健康和个人成长的自然倾向受到了阻碍或歪曲,无法发挥作为人所具有潜能n治疗:n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个体朝着具有社会建设性和个人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n对人本主义治疗观点的评价n强调人类具有对自己
29、负完全责任的能力,以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异常行为n人本主义观点的局限人本主义受到的批评是它的模糊性,缺乏科学性及它所具有的高度期待性。推荐影视推荐影视n少女初体验(Prozac Nation)n药物治疗n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n精神分析治疗n分析(Analyze This)n精神分析治疗n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n行为治疗遗传的影响遗传的影响 基因遗传不仅影响人的身体特点,也影响行为。n由许多基因交互作用控制的,同时也受躯体化学因素以及经验的影响。焦虑焦虑 焦虑泛指恐惧和担忧的感觉,是心理分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S.Freud将焦虑分三种类型:1、现实焦虑:来自外
30、部世界的可能危险带来的焦虑;2、神经性焦虑:由于本我的冲动将要冲破自我的控制而产生的实际行动,而这些行动将会以某钟方式受惩罚,这使自我感到威胁而产生的焦虑;3、道德焦虑:源自个体的真实的行为与超我产生矛盾而唤起的罪恶的感觉。第三章第三章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n概述n临床症状n主要类型n病因n治疗案例案例3-13-1 我仿佛是做了一场梦,这梦真长,长得快一年了。在梦境中我并没有一点害怕,而现在梦醒了,却有不少害怕的想法冒出来。 记得一年前,自己感到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看到一切似乎都飘飘渺渺,简直进入了虚幻环境。我怀疑这世界是否存在,不能解释为什么世上一切既存在
31、又消亡的矛盾。给我影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我的妈妈叫我起床,我突然觉得这个人虽说是我妈妈,却又不是我妈。虽然她长得与我妈一样,也穿着她平时穿的衣服, 但她却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的坏人冒名顶替的,当然对我不会对我怀有好意,要我起床,要我吃饭,这些都是她企图谋害我、折磨我的手段。果然,我吃了她给我的早餐,越吃越胀痛,这不是食物中毒的证明吗?我不仅感到全身不舒服,而且感到这些毒药使我脑子变得透明,这个冒充我妈妈的人就能看清我全部的思想,控制我一切行动。不但她如此,她背后还有无数的坏人呢。她们怎么能这样呢?我的思想、感情、意志都没有了,却掌握在这伙人手里,但是我不怕,我却感到可笑花这么大力气来对付我一个小姑
32、娘,真可笑!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精神分裂症概念的形成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二、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研究n发病率:0.07-0.52,平均:0.24n患病率: 0.9-17.4,平均:5.8 (WHO报告)n我国:1993年在7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时点患病率:5.31 终生患病率:6.55 n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n女性多于男性(1.6:1)第二节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一、精神分
33、裂症的主要症状(一)思维障碍 对病理性思维一般从五个方面考察:思维内容思维体验反思思维进程思维形式(思维内在的逻辑结构连贯的完整性)1、思维形式障碍言语紊乱(1)思维散漫(2)思维破裂(3)语词新作(4)象征性思维(5)言语贫乏2、思维内容障碍坚信、自我卷入、个人独特临床上常见的妄想有:(1)被害妄想(2)牵连观念(或称关系妄想)(3)嫉妒妄想(4)影响妄想(5)非血统妄想3、思维体验障碍(1)思维被插入感(2)思维扩大或被广播(3)妄想知觉(4)思维云集(二)知觉障碍n幻觉:n幻听(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争论性幻听、思维鸣响)n幻视n幻嗅n幻触(三)情感平淡 病人缺乏活动的兴趣和能量,在讨
34、论感人的事件时缺乏情感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工作、学习能力严重受损,往往整天坐着什么事都不干。(四)紧张症n木僵: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明显减少或抑制,常常会保持同一姿势。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明显减少或抑制,常常会保持同一姿势。n违拗症:对所有外来吩咐或要求的一种不自主的拒抗,并有意不合作。对所有外来吩咐或要求的一种不自主的拒抗,并有意不合作。n刻板症:无意识地、重复地、刻板地做一些简单动作。无意识地、重复地、刻板地做一些简单动作。(五)自知力障碍 精神病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自知力的完整程度及其变化是精神病病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重要指标。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n特征性症状n阳性症状:妄想
35、、幻觉、言语紊乱等n阴性症状: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减退等n自知力障碍、社会功能受损n病期: CCMD-3 :1个月 DSM - :6个月第三节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精神分裂症的类型一、偏执型案例32 “固执”今年56岁,自从14年前她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住进精神病院后就再也没有离开医院。25年前,她在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后一直闷闷不乐,此后出现了失眠,胡言乱语,半夜里无目的地往外跑,并坚信被人要害她,在自家楼梯上放石头和刀,称“要暗算我”。在家整日不停地写材料,主要是写给新华社和党中央等权威机构。时常自言自语或对空言语。曾独自去北京被遣送回家。先后八次住院,但精神病药物的疗效不理想,其妄想和幻
36、觉未能完全消除。 在住院期间仍存在明显的妄想和幻觉症状。每天除利用能找到的一切纸张写信,内容荒诞,多为某人要害她等被害妄想,或要给某些人(多为医护人员和病友)一笔数目巨大的财产等。尽管这些信件不会寄出,仍写个不停。 偏执型有称妄想型,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较缓慢,发病多为青壮年和中年。一开始表现为多疑敏感,逐渐发展为妄想,妄想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零乱的。有时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其中听幻觉最为常见。但病人精神衰退不明显,在不涉及其妄想症状时,其行为、言语和思维无明显异常,故在发病后相当长时间内,病人可以维持日常工作。二、紧张型案例33 患者“和尚”,18岁时出现行为紊乱,胡言乱语
37、,经治疗后缓解。此后三次住精神病院治疗。第三次住院出院后,到当地某佛寺出家为僧。出家10个月后,又出现行为异常,寺庙掌门通知家属将其送至医院。入院后不言不语,行为呆滞,表情紧张,拒绝进食。整日卧床,保持着同一个姿势不动,对医生的提问拒不回答。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有所改善,白天仍旧整日不动,但晚上会起床自行吃饭、走动、如厕。入院2个月后,基本缓解。 紧张型病人多在青壮年起病,以木僵状态常见,主要症状是言语、动作不同程度受抑制。患者失去所有活力,以一种僵直的姿势维持不动。 应该注意的是,木僵并不意味着病人丧失了意识,相反,许多木僵病人对周围发生的事十分敏感,症状缓解后能够描述木僵期间被人对他的所言
38、所语。三、瓦解型案例34 患者“本能”,男,21岁,是位大二的学生,在一所大学学习,学习成绩比较好。入院前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入院后行为表现混乱,思维破裂,苦笑无常,时而大笑,时而哭啼。反复脱衣服,甚至赤身裸体。把被子、衣服都扔在地上。看到异性即冲上去欲拥抱,要家人都衣服脱光,称“我对不起你们”,“我要跟爸爸做爱”,并反复说有关性器官的脏话。将病房里的报纸撕成碎片,到处乱撒。医生进行精神检查时发现其答非所问,思维破裂,有片断的被害妄想。 瓦解型又称青春型。此型病人青少年起病,主要症状是思维内容荒谬、思维破裂、情感不协调,表情做作,其行为幼稚、愚蠢,做鬼脸,傻
39、笑,常常有兴奋冲动行为和本能意向亢进。瓦解型病人的幻觉妄想凌乱,他们的社会退缩行为特别严重,往往退缩到自己的世界里不受周围世界的任何影响,病程发展快,症状丰富。四、其他nCCMD3:单纯型(simple schizophrenia)n精神分裂症样障碍: 病程不足1月(CCMD-3)或6月(DSM-IV) 其他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第四节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精神分裂症的病因n生物学因素n社会心理学因素n心理动力学理论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双生子的研究)n同卵双生子的共患率为48%,异卵双生子的共患率为17% 2、家庭研究 一般人群患病率(1%),精神分裂症的家属的患病率要高得多,其子女为1
40、3%,孙子女为6%(Sarason,1999)3、神经生化研究n多巴胺假说:精神分裂症是多巴胺在某些突触部位的过量活动造成的,或是数量增多,或是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过多,或是多巴胺受体变得过度敏感。n抗多巴胺药物只对精神分裂症的部分症状(主要是阳性症状)有效二、社会心理学的解释n早期创伤儿童期的虐待n家庭问题家庭成员的负性态度或情感n严重的应激事件等三、心理动力学解释nFrued 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病人倒退至早期的(幼年的)自我状态:表现出受压抑的潜意识内容的泛滥退行至幼年阶段。表现为说话口齿不清,不讲卫生等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的混淆,由此引起概念、抽象及整合性思维障碍第五节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精神
41、分裂症的治疗一、药物治疗(氯丙嗪、氯氮平、维思通、再普乐)n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n药物治疗目前均是对症治疗,而不是根治性的,但治疗有效n因精神分裂症的病程是反复发作的过程,有人提出精神分裂症在头5年波动约占75%n15年内波动约占15%n维持治疗时间应长于5年,甚至终身服药二、心理治疗1、心理教育程序:有关疾病的知识病因、病程、服药等2、情感联络与交流训练:加强交流,减少冲突3、社会及特殊技能训练:提高社交技能,教授生存技能4、行为管理训练:强化技术、问题解决训练5、家庭干预:降低情绪表达减少面对面的时间、减少批评性评价和敌意、给病人一定的自我决定权利等。 推荐影视推荐影视美
42、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环球公司(Universal Pictures, USA)2001年主演:罗素克洛(Russell Crowe)埃德哈里斯(Ed Harris)珍妮弗康奈利(Jennifer Connelly)导演:朗霍华德(Ron Howard)钢琴师(The Pianist)2002年主演:艾德林布罗迪(Adrien Brody)托马斯克莱彻曼(Thomas Kretschmann)弗兰克芬利 (Frank Finlay)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75年主演:杰克
43、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 路易丝弗莱彻(Louise Fletcher) 威廉雷德菲尔德(William Redfield) 导演: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第四章第四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心境障碍与自杀 (Mood Disorder and Suicide)n概述n诊断及症状表现n病因n治疗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以往称为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n DSM-III-R(1987)称心境障碍n ICD-10(1992)称心境障碍n CCMD-3(2001)称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一、心境障碍的由来和历史心境障碍自从医学史的开端时期就被认识
44、和研究。公元前公元前26002600年,古埃及文献中就出现抑郁症这一术语。年,古埃及文献中就出现抑郁症这一术语。公元前公元前4 4世纪,抑郁和躁狂曾被希波克拉底描述过。世纪,抑郁和躁狂曾被希波克拉底描述过。公元前公元前100100年左右,年左右,SoranasSoranas指出躁狂和抑郁是两种不同指出躁狂和抑郁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的疾病。公元公元1 1世纪,古希腊内科医生世纪,古希腊内科医生AretaeusAretaeus观察到躁狂和抑郁观察到躁狂和抑郁症状有时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由此推测,它们可能症状有时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由此推测,它们可能属于同一种疾病。属于同一种疾病。18451845
45、年,年,GriesingerGriesinger描述了躁狂和抑郁的互相转化。描述了躁狂和抑郁的互相转化。18511851年,年,FarletFarlet提出提出“循环性精神病循环性精神病”,第一个明确提,第一个明确提出出躁狂和抑郁的连续循环是一种疾病实体。躁狂和抑郁的连续循环是一种疾病实体。克雷丕林依照病程是否进行性恶化,将内源性精神病一克雷丕林依照病程是否进行性恶化,将内源性精神病一分为二,即躁狂抑郁症和早发性痴呆,这就是著名的克分为二,即躁狂抑郁症和早发性痴呆,这就是著名的克雷丕林二分法。雷丕林二分法。18961896年,克雷丕林正式明确把躁狂和抑年,克雷丕林正式明确把躁狂和抑郁划分为一个
46、疾病分类单元,并命名为躁狂抑郁性精神郁划分为一个疾病分类单元,并命名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病。二、抑郁症与正常的抑郁1、正常的抑郁什么样的抑郁是正常的抑郁呢? 通常我们认为经历了近期的应激后出现的抑郁(如遭受挫折,居丧反应等)被视为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大多情况下,这种抑郁能在短期内自行缓解,因此不需要寻求专业的治疗。2、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在全世界范围内,有3.4亿抑郁症患者,在全世界的十大疾病中,抑郁症排到第五位,预计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二位。在世界上十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中,有五种是精神疾病,它们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酗酒
47、和强迫性神经症。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深受美国主流社会关注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2004年11月9日被发现在加州自己的车内用手枪自杀,年仅三十六岁。此前5个月被诊断患抑郁症,住院治疗后刚回到家中。推销员之死:推销员威利洛曼一生都怀着梦想:总有一天会坐上经理的皮转椅,不再拎着样品箱而四处奔波;儿子会成长为橄榄球明星 但人到中年梦却破灭了老板无情地解雇了威利,儿子一事无成
48、威利沮丧失落、绝望悲伤,终于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川端康成 生于1899年6月11日,1972年4月16日含煤气管自杀 。“最高的艺术”获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n“我就想告诉大家,确实有这样一种病,希望大家能知道,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得了这种病,希望你不要歧视他,然后鼓励他去看医生,医生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最近像韩国的李恩珠,包括张国荣,有好多好多人 海明威、川端康成,那都是大家,但都是因抑郁症自杀的。所以得抑郁症的人,基本上都是天
49、才。” 崔永元n流行病学情况 月患病率:美国5.2%,英国5.9-7%(世界精神科联合会报告) 世界卫生组织保守估计,抑郁症时点患病率3% 在美国,1990年抑郁障碍的总花费约为437亿美元,相当于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总和(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 据此推算,我国的现患人数约3600万三、双相(心境)型障碍双相型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可能有抑郁发作的疾病。双相障碍的终生患病率要低于抑郁症约为1%。与抑郁症的区别:1)双相心境障碍发病率与抑郁症不同,在成人中约有0.8%-1.6%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平均发病年龄约为20岁左右。2)两者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与抑郁症不同的是,双相情感障碍在两性间没有
50、差异,同时,双相情感障碍在高社会经济阶层更多见。3)是否已婚与抑郁症发病率有关,但与双相情感障碍没有明显相关。4)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特点是自尊、依赖、固执,而双相情感障碍者往往有轻躁狂史。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抑郁发作期较抑郁症患者更易出现弥散性的迟缓状态。6)两者的病程不同。第二节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心境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本章主要介绍三类重要的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心境障碍、恶劣心境障碍与环性心境障碍。一、抑郁发作与抑郁症案例4-1“忧郁忧郁”是一名是一名3434岁的银行职员,他有一个聪明的女儿,贤惠的妻岁的银行职员,他有一个聪明的女儿,贤惠的妻子子和慈爱的父母。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