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全套课件102P).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680048 上传时间:2022-05-17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102P).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102P).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102P).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102P).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102P).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绪论绪论n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n本讲主要介绍古代汉语的性质、内本讲主要介绍古代汉语的性质、内容、要点,教材的特点,学习方法。容、要点,教材的特点,学习方法。v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古代汉语的分期古代汉语的分期 课程的性质课程的性质 学习学习方法方法n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n古代汉语古代汉语 文言文言 文言文文言文 古白话古白话 古白话文古白话文 n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n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vn 【所用课时【所用课时】n1学时学时n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汉语的分期汉语的分期 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n上古汉语先秦两汉n中古汉

2、语魏晋至隋唐五代n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n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n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语就是“五四五四”以前历代汉族人以前历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指书面语。民所使用的语言,主要是指书面语。【教学内容【教学内容】n 2古代汉语的书面语系统古代汉语的书面语系统 文 言-文 言 文n古代汉语 n 古白话-古白话文 n文 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n文 言 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n古 白 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n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n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文文言文。n二二

3、、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的课程性质1明确明确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n2明确明确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三、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为了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为了了解古代社会“社社”n说文说文示示部部:社,地主也。:社,地主也。n玉篇玉篇示示部部:社,土地神主也。:社,土地神主也。“葬葬”n说文说文茻部:茻部:“葬,藏也,从死在茻中。葬,藏也,从死在茻中。”n易经:易经:“古之葬者,厚之以薪,不封不树,古之葬者,厚之以薪,不封不树,葬之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葬之中野,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2. 提高理解现代汉

4、语唯利是图唯利是图 赴汤蹈火赴汤蹈火 欣赏诗文韵律欣赏诗文韵律n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子佩,悠悠我思;n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郑风郑风子衿子衿)n佩佩n思思n來來四、如何学习古代汉语?四、如何学习古代汉语?n1传统的方法死记硬背n 2、现代的方法感性与理性相结合v 3、古今贯通、方雅言共赏,有联系地学vn语音:清朝音韵学家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音” 、“古无舌上音” 文字: 考本字 骹 词汇:古代汉语实词是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为主。v语法:五、教材内容五、教材内容n(一)文选(一)文选n主要为 n1先秦:先秦:左传左传、战国策战国策、国语国语、论语论语、礼记

5、礼记以及诸以及诸子等(为精读、重点讲授)子等(为精读、重点讲授)n2汉代:史记、汉书等(为泛读、部分讲授)n3中古:北魏、唐宋散文 (为泛读、自读)n以今人注为主,古人注为辅。本科生要实现从读今注向读古注的过渡,进行一定量的古注阅读训练。 n(二)通论(二)通论n1 1文字文字 n( 1 )形体演变(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文字秦代小篆汉代隶书楷书) n( 2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n( 3 )因形求义 n( 4 )古书用字通假、分化、异体 n2 2词汇词汇 n( 1 )多义词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n( 2 )同义词认识和辨析同义词 n( 3 )同源词因声求义 n3词法与句法n( 1

6、 )词类活用 n名词用作动词(一般、使动、意动) n一般动词:段不弟;晋灵公不君 n使动:尔欲吴王我乎?(左定十) n意动:(和氏之璧、随侯之珠)侯王宝之(淮南子说山) n形容词用作动词(一般、使动、意动) n数词用作动词 n(2 )句子 n判断句(无判断词“是”) n被动句 n无标记 n有标记:“见(于)”、“为(所)”、“被(所)” n4虚词 n主要是实践问题,要求在文献阅读中随见随解决;最后在通论课中归纳。 n5古代文献的阅读 n主要知识点:n (1)中国古代文献的分类: n(2)古书的标点:关注为古文加标点的方法,常见错误的原因。n(3)古代的注释:关注古注的类别、古代的注音方法。n(

7、4)古文阅读工具书:初学实词方面可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虚词可用何乐士古汉语虚词通释、杨伯峻古汉语虚词、杨树达词诠等。n6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要求掌握常见的古代汉语修辞现象。能够正确分析用例。n7古代文化常识n该部分内容为一般掌握,主要结合古书的阅读,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阅读理解的问题。第一章第一章 汉汉 字字第一节汉字的结构与演变授课教师:陈授课教师:陈 鸿鸿引言n文字的奥秘:n 甲骨文 金文n象人正立,画出文身、刻画之文饰。本义:纹饰。后来指独体字。n n 金文n说文:“字,乳也。从子在宀下。”本义:生孩子。后来指合体字。又说“字者,滋乳而浸多也。”是说“字”是由“文”滋生出来的。n今

8、天我们书法所用的文字,在秦代之前并不以“字”或者“文字”称,而是称之为“书”或“文”。 “书”本义是书写(字)。n文字连用始见于秦刻石,普遍使用在汉代。一、汉字的性质一、汉字的性质n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n口语的要素有两个:语音和语义。n文字也有两大类: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n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是通过描写事物的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是通过描写事物的外形或勾画事情、动作的情境来反映词义。外形或勾画事情、动作的情境来反映词义。n最早是象形字,手段不断增多,又有了指事,会意字。n构意手段的最高阶段是用义符和声符拼合的方式来反映词义,这就是形声字。n汉字是因义构形,它所记

9、录的词义,可以从字形中来探求。这是就是汉字的形义统一规律。 二、汉字的结构二、汉字的结构 (一)六书说的形成(一)六书说的形成汉代解说“六书”內容的有三家:班固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 后世谈“六书”一般都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与“四体二用”n后世谈“六书”一般都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象形、

10、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n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书,为造字法。n转注、假借二书,只是用字方法。n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体二用。”n1 象形象形(二)、六书说的内容(二)、六书说的内容n在四种造字法中,象形是一种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造字方法。说它原始,是指从无文字到刚学会造字,象形应该是人们最先使用的方法。最早的文字是由画图而来的,图画是为了帮助记忆,比结绳记事使用的范围更广,但图画还不是文字,只有当图画所代表的概念得到社会承认并且有了读音,才能成为文字。说它最基本,是指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基本上都是以象形字为基础。n2 2指事指事用纯粹符号代表的往往是抽象意义的词,主要是数词、方位词

11、和次序词,如:上下。 上 下n指事字中有个别不是表示事物的名词,而是动词或形容词等。如“曰”“甘”二字都由“口”加一个指事符号组成,“曰”为口上一短横,口上一短横代表口中发出的声音,“甘”本义为甜,口中一短横代表含在口中的甜物。n曰 甘n3会意会意(1)形象会意(2)抽象会意尘 、尖、 奀、 歪、卡 籴 、粜、 岩、 劣、 尠n 由几个符号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意义。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或抽象名词。这类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用象形的方法来表现。n分析会意字的术语:从某,从某。会意字的各组成部分叫“意符”。会意的情况两种,后一种时代较晚,数量也少。春秋战国之后,第二类会意字才逐渐增多。象形、指事、会意的

12、区别:象形、指事、会意的区别: n象形字所象的是纯粹可以描绘的具体的“形”; n指事字所指的已经是抽象的意思和没有固定形态的事物; n会意字是可以分拆成两个以上的单体的,分开后的任何一体,仍能单独成字。n指事字和象形字,如果分开后,至少有一部分不能单独成字。n4形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事”,指事类。 “以事为名”,即按照事物的类别特点去选一个字作为新字的一部分,即形符。譬,譬况,相类似,即字音相同相近。“取譬相成”,即取一个发音相近的字作新字的声符。 n形声是一种比较晚起但最能产的一种造字方法。形声与会意都是合体,其区别在于会意字本

13、身没有表音成分而形声字有。汉字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象形、指事、会意都只是表意,而形声除了保留其表意的功能外还可表音,故它越来越受到青睐。n1、形声字的类型n最早的形声字是在原有的象形字上增加声符构成的。原有的象形字本来已经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增加声符,是对原字的读音起一种强化作用。后来的形声字是為了分化词义而增加义符构成的。n2.形声字义符的表义特点n形声字的义符只能表示字义即词义所属的范围,而不能标明这个字所记录的词的具体词义。n义符既然纸是表示词义的范畴,那么范畴可以有大小宽窄之别,因而同用一个义符的诸多形声字,其具体含义虽然彼此相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可能是相同、相近、相通,也可能是相逆、相

14、反。n形声字的形符,只是表示一类事物或行为的共形声字的形符,只是表示一类事物或行为的共性。性。n如:贝为意符的形声字财货贿资赍赠赏赐贷责贸赊贪费贵贱等等,都是和财物有关的字;以言为意符的形声字语谈请谒谋访许诺讽读训诲譬谕论议谏诤诛讨诽谤诬谗等等,都是和言语有关的字;谨谦诚谅等字虽然是关于人的品德的,它们和言语的关系还是不难理解的。n形声字的声符,反映的是上古语音。(形声字的声符,反映的是上古语音。(后起形声字例外)n 如:菅如:菅 官;盲官;盲 亡;亡;n3.义符和声符在形声字中的位置分析n在形声字的结构中,义符和声符的位置是多种多样的。n(1)左形右声: 谓 理 江 材n(2)左声右形: 功

15、 甥 期 放 n(3)上形下声: 草 界 空 龔n(4)下形上声: 舅 裳 貢 婆n(5)外形內声: 閨 匣 衷 裹n(6)內形外声: 問 辯 讎 聞n上述六种结构中,左形右声最多,内形外声最少。有些意符,其位置比较固定,如“金”、“示”“竹”等,“金”“示”在左右结构的汉字中全居左,“竹”在上下结构的汉字中基本居上。由于思维定势的原因,人们一看到左边有“金”、“示”,上边有“竹”,就“不假思索”地认为是当然的意符,这种类推有时候会出错。如锦(从帛金声)、视(从见示声)、笃(从马竹声)、问(从口门声)、到(从主刀声)、孟(从子皿声)等。n4.省声字和省形字n为了字形结构的匀称或出于简化的目的,

16、省去字的形符或声符的一部分,这类字被称为省形字或省声字。n如:教材13页n上述四种造字法,指事字所占的比例最少,形声字最多,据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对说文9353个字的统计,各占比例如下:n象形364,占4%; 指事125,占1.3%;n会意1167,占12%;形声形声76977697,占,占82.7%82.7%。n而到了“康熙字典”,形声字占形声字占90%90%(黄伯荣现代汉语P205)n所以,形声才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所以,形声才是一种最能产的造字方式。 后代对许氏所作“转注”的定义,在理解上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但对所举“考老”两个字倒是认同的。在许书中,二字同属老部,亦同义。“老”下说:

17、“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上,言须发变白也。”“考”下云:“老也,从老省,丂声”。“转注”不是对单个汉字形体结构的说明,而是字与字之间的形义关系的一种类型。如: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n5 5转注转注许氏对假借下的定义最好理解,其意是说,本来没有这个字,(因为读音相同)依托读音才把事义寄托在该字上。但他所举的两个字例,后人大多认为不属假借,与许氏的定义不符。如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就认为是引申而不是假借(引申义与本义有联系,假借义与本义没有联系)。“令”本义为号令,“长”本义为久远,“县令”义由发令义引申而来,“县长”义也可认为是由久远义引申而来。真正“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如

18、借小麦表示来往的“来”。在文字产生前,小麦和来往的“来”都读li,文字产生后,人们用象形的方法为小麦造了“来”字,因来往的lai不好造,人们就借同音的小麦的“来”来表示。诗周颂思文有“遗我来牟”(送给我小麦大麦)。(常用词(二)P137)许慎的六书理论及其实践,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n6 6假借假借n对于转注的解释,争论最多对于转注的解释,争论最多,这里不需要一一列举。值得介绍的有三家:n第一家是江声,他认为所谓“建类一首”是指说文部首,而说文在每一部首下都说凡某之属皆从某(如“凡木之属皆从木”),那就是“同意相受”。n第二家是戴震,他认为转注就是互训(转相为注,互相为训),说文考字下说“老

19、也”,老字下说“考也”,就是互训的例子。n第三家是朱骏声,他在说文通训定声里说:“转注者,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他不但修改了转注的定义,而且更换了转注的例字。按照朱骏声的说法,当古人从某一本义引申出另一意义时,不另造一字,那就是转注,他认为令长不是假借,而是引申,所以举为转注的例字。朱骏声的说法不是没有朱骏声的说法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不迷信古人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理由的,他不迷信古人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强调:n(一)、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一)、六书中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至于转注和假借,则形声是造字之法;至于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因为根据转注和假借的原

20、是用字之法,因为根据转注和假借的原则并不能产生新字。则并不能产生新字。 (二)、今天我们对于汉字的构造可(二)、今天我们对于汉字的构造可以作更科学的说明。以作更科学的说明。n首先应该认为转注、假借和汉字的构造无关;其次,对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还可以作更合理的分类:n一类是没有表音成分的纯粹表意字(包括象形、指事、会意);n一类是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现在从这个论点的基础上再加以阐述。 (三)、在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三)、在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最基本的原则。n象形字与图画的区别:n象形字与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图画虽然可以表达意义,但是不能表示语言中确定的词

21、(概念固定),不能与词语形成确定的对应关系(语音固定)。n我们可以认为上古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象形文字(注意:象形文字和象形字不同。象形文字是世界各种文字当中的一个类型;象形字则是六书之一。)。 三、汉字形体的演变三、汉字形体的演变n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n今文字阶段:隶书、楷书。n(一)殷商甲骨文n形体特点:笔划瘦削,多有方折,刀笔很浓。n甲骨文主要是象形文字。n例字要记住。15页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约前14至至前前11世纪世纪) 的的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从

22、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前221 年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中药里的惊世发现中药里的惊世发现甲骨文甲骨文 相传相传1899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龙骨”里里发现了距今发现了距今3 3千多年前的汉千多年前的汉字字- -甲骨文甲骨文。图为。图为王懿荣王懿荣。距今约距今约30003

23、000多年的多年的商代商代甲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骨上面的文字),是迄今所知所知最古老的成熟汉字最古老的成熟汉字。甲骨文甲骨文n(二)西周金文n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中新的象形很少出现,形声字大大增加。 铸造出来的文字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金文 “金文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青铜器上的铭文。其的铭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的脱

24、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毛公鼎铭、铭、大盂鼎大盂鼎铭、铭、散氏盘散氏盘铭是金文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中的上乘之作。西周毛西周毛公鼎铭公鼎铭文文n(三)战国文字n“战国文字”是根据文字的通行时代而命名的,是对战国时代周王室的和各诸侯国所有的品类文字的统称。n(四)小篆n小篆象形性减弱,符号性增强。n小篆的綫条粗细均匀,分佈均衡,由象物性綫条演变为符号化綫条。为汉字向笔划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字的统一汉字的统一战国时期,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战国时期,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削弱了文字的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

25、,很难破译。削弱了文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发展和生产进步。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发展和生产进步。统一的汉字,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的汉字,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n(五)隶书n将篆文的圆转笔道改为方折笔划。n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很大。隶变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很大。n 隶书是古今文字的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分水岭”。nA.使得许多部首的形体简化了。nB.简省或讹变。nC.混同。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小篆简便写法,最,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早流行于秦代

26、下层人物中间。 “ “隶隶”本是隶人的意思,也本是隶人的意思,也就是就是管罪犯的官吏管罪犯的官吏。秦始皇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初始,严法酷刑,犯法的人中国初始,严法酷刑,犯法的人很多,因此每天要抄写的报告文很多,因此每天要抄写的报告文件也就很多,于是管件的官吏就件也就很多,于是管件的官吏就用这种早已在民间流行的俗体来用这种早已在民间流行的俗体来写,人们说它是写,人们说它是隶人们用的字体隶人们用的字体,所以把它叫作隶书。秦朝的书叫所以把它叫作隶书。秦朝的书叫做秦隶或古隶,到汉代叫汉隶也做秦隶或古隶,到汉代叫汉隶也叫今隶。叫今隶。 n(六)楷书n去掉隶书的蚕头雁尾和波势挑法,变成“横平竖直”的完全符

27、号化的笔划。 又称正书,正楷,真书,因其字形方正,笔画平又称正书,正楷,真书,因其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的书写规范,可作楷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的书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创始于汉模。故名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创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第一章第一章 汉汉 字字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索 授课教师:陈授课教师:陈 鸿鸿n一、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一、汉字形义统一的条件n(一)只有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只有早期汉字和有规律演变的字形才是形义统一的才是形义统一的n甲骨文、金

28、文是形义统一的,可以直接根据字形来探求词义。n小篆还保留了许多古文字特点,可以作为以形索义的依据。n隶变使汉字的象形性彻底消失,但是大多数汉字的演变是有规律的,还可以以形索义。少数字发生“讹变”,其构形理据消失,要追溯到古文,叫作“复形”。n(二)只有本字本义是形义统一的只有本字本义是形义统一的n1.本字是对借字而言的n本字是指专为记录某个词所造的字,它的形体是以这个词的某一义项为根据而造的。如“亦”是“腋窝”的本字,“汝”是“汝水”的本字,“莫”是“暮色”的本字。本字是据词义而造的,是形义统一的。n借字是因为和本字读音相同而借用的字。如“亦”用为副词,就不是本字而是借字。n借义:由于文字假借

29、而使某字具有了与字借义:由于文字假借而使某字具有了与字形完全无关的意义,称作假借义或借义。形完全无关的意义,称作假借义或借义。借义与其所用的字形是脱节的。n2.本义是对引申义、假借义而言的n本义是众多引申义产生的起点本义是众多引申义产生的起点,它与字形的关系最为密切,形义统一的“义”指的就是本义。n如“监”由“察看”义引申出“监牢”义,“间”由“门缝”义引申出“中间、间隔、间歇、秘密地、参与、离开”等义。n监 间n近引申义与字形的关系尚能间接看出,远引申义与字形的关系则已变得模糊不清了。n二、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求二、汉字的结构与词义的探求n1.纯表义字与词义的探求n纯表意字(象形字、指事字、

30、会意字)通过整体构形与词的本义发生联系,而形声字则是通过义符与本义发生联系。n2.形声字与词义的探求n形声字是通过义符与词的本义发生联系,因为大多数形声字的义符都能够标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因此,义符可帮助我们识别词义的大体范畴,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某词的眾多义项中找出本义。n当需要在某个词的多个义项中确定本义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看哪个义项与该字的义符所标示的意类相同,或关系最近。相同或相近的是本义,其他是引申义,或是假借义。n三、说文解字三、说文解字n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字学著作。这部书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为了证实汉字的构意性质和形义统一规律而作的

31、文字学著作。n东汉许慎,以小篆9353字分析出540个部首,用来统属和排列汉字。n许慎对“六书”下了定义,这些定义要理解和记住。n象形字:说文解字用“象形”“象某某之形”“从某,象某某之形”分析象形字,也有些直接解释造字根据的物象。n指事字:绝大多数指事字都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之上添加指示性或区别性符号构成的,因此,说文解字多用“从某,象某某之形”分析指事字。n会意字:多用“从某从某”“从某某”分析会意字。n形声字:用“从某,某声”“从某,某亦声”来分析形声字。n有些形声字出于字形结构的匀形或简化的需要,被省去了声符或义符的一部份,成为所谓省声或省形字,说文即用“从某省,某声”“从某,某省声”来分

32、析文字。n说文四大家说文四大家指的是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 他们的主要著作分别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第一章第一章 汉汉 字字第三节 古书的用字授课教师:陈授课教师:陈 鸿鸿n讲三类用字: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n一、通假字一、通假字n(一)定义:有时不写本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借来记录同音词的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n(二)借义:借字所承担的词义,称为假借义或借义。n如:耳,本义是“耳朵”,“耳”作语气词是“罢了”的意思,和“耳朵”本义没有联系,是借义。n(三)通假字的辨识n通假字是借

33、字记词,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辨识通假字主要以声音为綫索,同时注意确定本字需要有证据。n通假字是借字记词,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辨识通假字主要以声音为綫索,同时注意确定本字需要有证据。n1.通假字的声音关系。n(1)上古的声纽和韵部n人们把古代汉语语音归纳为声纽和韵部。声纽人们把古代汉语语音归纳为声纽和韵部。声纽(33个)、韵部(个)、韵部(29个)个)n(2)古音相同相近的标準n对于声纽来说,声音相同是指双声对于声纽来说,声音相同是指双声,声音相近是指準双声、旁纽、準旁纽、邻纽。n对于韵部来说,声音相同是指迭韵对于韵部来说,声音相同是指迭韵,声音相近是指对转、旁转、旁对转、通转。n(3)通假

34、字之间声音关系的判定n通过今天所作的上古音表来查证。n也可以利用形体关系。如果借字和本字都是形声字的话,那么它们大都具有相同的声符,根据相同的声符,可以推断它们的古音相同或相近。n从声音上看,借字和本字具有双声、叠韵、或双从声音上看,借字和本字具有双声、叠韵、或双声叠韵的关系声叠韵的关系。n2.判定通假字的文献证据n如:归、馈:论语微子有“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这里的“归”同样为“馈”的借字,在其他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归”借为“馈”的情况,这说明“归”借为“馈”已沿用成习。n二、异体字二、异体字n(一)定义:在某一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的字。1.在任

35、何情况下,都可以交换。例:“俯”与“俛”n2.有些同音字虽然可以记录同一个义项,在一定的场合也可以互用,但记词职能并不完全一样,这种字不能视为异体字。例:“置”与“寘”;n(二)异体字的类型n根据异体字在构造和书写方面的差异,我们将异体字分成不同的类型。n 1.造字方法不同造字方法不同n例:“泪”与“泪”;“泪”是从“水”从“目”的会意字,“涙”是从“水”、“戾”声的形声字。n“羴”与“羶”;“羴”从三“羊”,是会意字,“羶”是从“羊”、 亶声的形声字。n2.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造字方法相同、构件不同n(1)同为会意,所取义符不同。n(2)同为形声,所取义符不同。n(3)同为形声,所取声符不

36、同。n(4)同为形声,所取义符和声符都不同。n3.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n(1)构件所处的位置不同。n(2)笔道形态略有不同。n(三)识别异体字要注意的问题n异体字在历史上不仅为数众多,而且还是随著社会用字的发展而变化,所以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它们。n1.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曾经是异体字,但后来词职能有了分工,变成了两个不同的字,对这类字,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要作历史的考察,不要以今律古,误解文意。如:“咳”与“孩”n2.在历史上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两个字,后来为了精简汉字,在作异体字整理时把它们视为异体字加以认同。对这类字,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献时切不可

37、将它们视为异体字,要分辨它们在不同场合的不同意义和用法。如:“炮”与“抱”n三、分化字n(一)定义:我们把用来分担汉字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分化字,把原先兼有多个记录职能的字形称为源字。例如:共n(二)分化文字职能的方法:三种n1.假借其他字分化职能n何荷n2.利用异体字分化职能n犹猷箸著n3.造新字分化职能n其箕赴讣母毋n(三)分化字的类型n(1)分化本义分化本义 n然燃。“然”的本义是“燃烧”。后来“然”字被借用去记录指示代词,本义另造“燃”字来分担。n莫暮n(2)分化引申义分化引申义 n昏婚。“昏”本义是“黄昏”。古人结婚在黄昏时举行,因此“昏”又引申指“结婚”。后来造新字“婚”专门记录引申

38、义。n说悦n(3)分化借义分化借义 n辟避。“辟”本义当“法”讲。n采彩n(4)分化广义分化广义 n受授。“授予”和“接受”本事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古代“授予”和“接受”均由“受”字表示。后世造分化字“授”记录“授予”义,源字“受”字记录“接受”义。 n祝咒 第一单元 文选n一、夫子至于是邦也一、夫子至于是邦也【繁体字原文】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n【简体字对应】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

39、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n【译文】子禽向子贡问道:“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道:“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参与政治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n二、贫而无谄二、贫而无谄n【繁体字原文】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n【简体字对应】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n【译文】子贡说:贫穷时不巴结奉承,富有时也不骄傲自大,这种表现怎么样?孔子说:“还可以;但还是比不上贫穷而仍能长保其乐,富有而能崇尚礼仪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处理骨、角、玉、石时,要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现在已经可以和你一起讨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可以推悟出将来的事情。即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古代汉语(全套课件102P).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