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生物试卷(教师用卷).pdf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2685486 上传时间:2022-05-1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6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生物试卷(教师用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生物试卷(教师用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生物试卷(教师用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生物试卷(教师用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生物试卷(教师用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考生物试卷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下列语句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语句 生物的特征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适应性 B 人体内的部分废物随尿液排出 新陈代谢 C 猫妈妈生出几只毛色各异的小猫 遗传变异 D 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生长发育 AA BB CC DD 【解析】【解答】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是对环境的适应性,A 符合题意。 B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称为新陈代谢。所以,人体内的部分废物随尿液排出,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即新陈代谢,B 不符合题意

2、。 C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所以,猫妈妈生出几只毛色各异的小猫,体现了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C 不符合题意。 D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因此,一粒小小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发育,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 【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

3、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物学研究常用的观察工具是显微镜,它能帮助人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下列关于光学显微

4、镜的结构和使用错误的是( ) A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 B显微镜放大物像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 C若高倍镜下图像不清晰,可换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D向左上角移动装片,能让左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 【解析】【解答】A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A 不符合题意。 B目镜和物镜上安装有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显微镜主要结构具有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B 不符合题意。 C若高倍镜下图像不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的更清晰。而反光镜的凹面镜只能增强视野的亮

5、度,C 符合题意。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向左上角移动装片,能让左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 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 x”为低倍物镜,“40 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

6、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3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叶片中只有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B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只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主要由根尖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 D绿色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 【解析】【解答】A叶片中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不符合题意。 C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是

7、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上皮组织是动物的基本组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 ,外观不透明。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 25

8、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4在生物圈中,动物的活动范围广,种类繁多,不同类群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特征。以下四种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是有口有肛门的动物 B有翅且为卵生的动物有乙和丁 C丙具有双重呼吸的特征 D乙、丙、丁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解析】【解答】A

9、甲水螅属于腔肠动物,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A 不符合题意。 B乙企鹅属于鸟类,鸟类的特征: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丁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鳃和鳍,B 不符合题意。 C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蝙蝠属于哺乳动物,不具有双重呼吸的特征,C 不符合题意。 D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所以,乙企鹅、丙蝙蝠、丁鱼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

10、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5下列有关消化和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可以在口腔中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B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属于化学性消化 C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胰液 D小肠内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利于消化和吸收 【解析】【解答】A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A 不符合题意。 B肝

11、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按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B 符合题意。 C胃液、胰液和肠液都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参与蛋白质化学性消化,C 不符合题意。 D小肠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内表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肝脏、胰腺、唾液腺位于消化道以外,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6图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2、b 状态时,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缩小 B1 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包括吸气和呼气 C2、3 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 D4 处流静脉血,5 处流动脉血 【解析】【解答】Ab 状态时,表示呼气,此时肋间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A 符合题意。 B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因此,图中 1 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B 不符合题意。 C图中 2、3 是分别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气体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均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C 不符合题意。 D . 3 处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

13、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流静脉血;5 处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流动脉血,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因此,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7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某生物兴趣小组提出探究不

14、同蔬菜中维生素 C 含量的课题,并利用维生素 C 的水溶液能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蔬菜种类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菠菜汁 蔬菜汁滴数 15 7 16 12 A人类缺乏维生素 C 会患夜盲症 B实验中除高锰酸钾溶液的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完全相同 C某同学使用同一支滴管连续吸取并滴加不同的蔬菜汁 D根据实验结果,青椒含有更多的维生素 C 【解析】【解答】A人类缺乏维生素 C 会患坏血病,A 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的变量是蔬菜溶液,实验中除蔬菜溶液的量不同外,其它条件完全相同,B 不符合题意。 C测试不同的果蔬时,应使用同一支滴管,并在

15、每次使用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C 不符合题意。 D据表中数据可见:青椒汁的滴数最少,说明青椒汁含有的维生素 C 最丰富,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双缩脲与蛋白质接触后的颜色呈紫色。维生素 C 有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或吲哚酚试剂褪色褪色的特性。 8图是人类受精及胚胎着床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为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 B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在一起,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23 对 C为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D表示受精卵着床的过程,此后受精卵开始分裂、分化,最终发育为胎儿 【解析】【解答】A图中卵巢是女性的性腺

16、,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A 不符合题意。 B表示受精,精子的细胞核(含 23 条染色体)和卵细胞的细胞核(含 23 条染色体)融合在一起,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23 对,B 不符合题意。 C子宫是女性产生月经和胚胎、胎儿发育的器官,位于骨盆腔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C 不符合题意。 D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或受精卵的着床) ;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 8 周左右发育成胎儿。所以,图中过程表示受精卵着床的过程,但在此前,受精卵就已经开始分裂、分化了,D 符合题

17、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人的生殖过程中,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发育,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完成物质交换.。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9人体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离不开激素和神经的调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视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B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则会患侏儒症 C醉酒的人走路步态不稳、东倒西歪是酒精麻痹了小脑 D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它既可建立也可消退 【解析】【解答】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

18、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有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视觉形成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A不符合题意。 B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则会患侏儒症,B 符合题意。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醉酒的人走路步态不稳、东倒西歪是酒精麻痹了小脑,C 不符合题意。 D谈虎色变是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是人体特有的语言中枢,所以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可建立也可消退,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长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人体生长发育的速度与血液中的生长激素的含量是一致的,若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幼年生长

19、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得甲亢;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年人缺碘易患大脖子病。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10如图是菜豆种子的形态结构,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是由珠被发育而来 B图中将发育成为新植株的根 C图中、共同

20、构成菜豆种子的胚,是由胚珠中受精卵发育而来 D如图所示种子中没有胚乳,由此推测该植物没有双受精现象 【解析】【解答】A是种皮,由胚珠的珠被发育而来,A 不符合题意。 B是胚根,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根,B 不符合题意。 C是胚轴,是胚芽,是胚根,是子叶,共同构成菜豆种子的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C 不符合题意。 D双受精现象是被子植物特有的。菜豆种子发育过程中也有双受精现象,在胚珠中,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但成熟的菜豆种子没有胚乳,是因为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移到了子叶中,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双子叶种子

21、和单子叶种子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都有种皮和胚 只有种皮,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玉米种子 胚都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 种皮核果皮愈合在一起,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1120 年以来,沙漠蝗虫灾害侵袭全球多地。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由于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苗,使农作物遭到破坏,所以蝗灾会威胁到世界的粮食安全。下列关于蝗虫的结构、发育及蝗灾防治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的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 B蝗灾最环保有效的防治方式是生物防治 C蝗虫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D蝗虫的发育先后会经历“作茧自缚”和“金蝉脱壳”的过程 【解

22、析】【解答】A气门分布在蝗虫的胸腹部,蝗虫气门是气体进出入身体的“门户”,A 不符合题意。 B蝗灾最环保有效的防治方式是生物防治,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 不符合题意。 C蝗虫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C 不符合题意。 D“作茧自缚”是指春蚕化为不食不动的蛹期,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没有蛹期,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翅和足是运动中心,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牵动着运动器官。昆虫有 3 对足,其中足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蝗虫胸部有翅和足是运动中心,胸部有发达的肌肉,牵动这些运动器官。昆虫有 3 对足,

23、其中足包括前足、中足和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有 2 对翅,翅分为前翅和后翅各一对,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在蝗虫的胸部和腹部有排列比较整齐的小孔为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和蝗虫体内的气管相通,在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因此,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蝗虫还有发达的感觉器官比如触角,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所以蝗虫能适应陆地生活。 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 B以米勒实验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实验,验证了生命化学进化的可能性 C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颈和前肢越来越长是为了吃到更高处

24、的树叶 D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 【解析】【解答】A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A 不符合题意。 B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 不符合题意。 CD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

25、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经过生存竞争和环境的选择,淘汰了颈短的长颈鹿,保长颈鹿进化示意图留了颈长的长颈鹿,可见环境变化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C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

26、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

27、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13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脉内都有瓣膜来控制血液流动方向 BAB 型血的人可为 A 型或 B 型血的人输血 C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右心房与肺静脉相连 D肺循环的终点是左心房,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 【解析】【解答】A四肢静脉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而小静脉内没有静脉瓣,A 不符合题意。 BAB 型血的人红细胞上有 A、B 两种凝集原,不能为 A 型或 B 型血的人输血,B 不符合题意。 C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28、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C 不符合题意。 D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

29、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14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和该过程中体内有机物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等外部条件 B图甲所示过程前期所需营养由子叶提供 C图乙 b 点才长出幼叶,所以 ab 段无光合作用 D图乙 bc 段有机物含量上升,是因为幼苗光合作用的合成量大于呼吸作用的消耗量 【解析】【解答】A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A 不符合题意。 B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所以种子萌发过程前期所需营养由子叶提供,B 不符合题意。 C幼苗长出叶片后能

30、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图乙 b 点说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C 符合题意。 D幼苗长出叶片后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时,有机物逐渐增多,即图 bc 段,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 15图为血液流经某结构时某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其中 OC 表示结构中三种连续的血管。下列叙述错

31、误的是( ) A若 AB 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B若 AB 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C若 AB 为小肠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氧含量的变化 D若 AB 为肺部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解析】【解答】A若 AB 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所以曲线可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A 不符合题意。 B若 AB 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肾小管能重新吸收全部的葡萄糖送回血液中,则葡萄糖含量会增多,B 符合题意。

32、C若 AB 为小肠毛细血管,吸收营养物质、消耗氧气,则曲线可表示氧含量的变化,C 不符合题意。 D若 AB 为肺部毛细血管,肺泡与血液发生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则曲线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 到肾小囊中,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二、综合题二、综合题

33、 16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现代生物技术使微生物应用更加广泛。关于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酿酒、做面包和馒头时离不开 B利用提取的青霉素可治疗细菌引起的感冒 CHIV 侵入人体会使人患艾滋病,故与同类的生物对人都无益 D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中并成功表达,获得人的生长激素,这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解析】【解答】A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做面包和馒头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因此酿酒、做面包和馒头时离不开酵母菌,A 不符合题意。 B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利

34、用青霉提取的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可治疗细菌引起的感冒,B 不符合题意。 C有的病毒对人有害如艾滋病毒,有的可以治疗疾病对人有益,如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 ,可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利用动物病毒可以防治农业害虫,利用减毒或灭毒的病毒研制疫苗来防病。因此有的病毒是有害的,有的病毒是有益的,C 符合题意。 D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中并成功表达,获得人的生长激素,这是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菌、真菌和病毒比较: 名称 结 构 特 点 营 养 方 式 生殖方式 细菌 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

35、膜、细胞质和无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1)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3)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分裂生殖 等。 真菌 少数单细胞,多数多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 (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1)腐生,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 、蘑菇等。 (2)寄生,如:头癣、灰指甲等。 多数孢子生殖,少数出芽生殖 病毒 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遗传物质(DNA)构成的核心所组成。(无细胞结构) (1)寄生, (离开寄主就失去生命活动。 )如:流感、口蹄疫、艾滋病、花叶病等。 增殖 (复制) 17基塘农

36、业是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易有洪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桑树就叫桑基鱼塘,基堤上种植甘蔗就叫蔗基鱼塘,其生产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可视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由 和 两部分组成,该生态系统中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环境不可缺少的成分有 。 (2)上图所示生态系统中桑树、甘蔗属于 营养级。在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中,鱼属于 级消费者。 (3)基塘生态系统中,由于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 。 【解析】【解答】(1)结合分析可知,题图可视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产

37、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组成成分。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屎克螂和白蚁) 。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 ,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环境不可缺少的成分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2)在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

38、为食的动物为第三营养级。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是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是次级(二级)消费者;依此类推,越往后消费者级越高。所以,结合题图可知,桑树、甘蔗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是第一营养级;在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鱼)中,鱼属于三级消费者。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所以,基塘生态系统中,由于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和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分析】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39、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2)优化农业结构不仅有 种植业,还有养殖业、食品加工厂等。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提高衣作物中生物能量的转化率。 18下图是某大棚蔬菜生产基地绿色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两种生理过程联系图(1-4 表示物质,5 代表生理过程)

40、,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5 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该过程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 (填物质名称) ,并为植物生命活动提供 。 (2)欲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需对实验叶片用 隔水加热脱色处理,直到叶片变为黄白色,滴加碘液并用清水漂洗后叶片的未遮光部分呈现 色,说明 。 (3)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请你提出有效的措施: (至少答两点) 。 【解析】【解答】(1)呼吸作用的概念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用反应式表示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进行此过程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该过程为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的

41、能量。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2)欲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需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将小烧杯放入一只已经加入适量清水的大烧杯中,隔水加热,直到叶片变为黄白色。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制造淀粉,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叶片的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而叶片的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3)影

42、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通风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来构建自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1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提高水稻产量奉献了一生。他带领他的团队进行了无数次水稻杂交实

43、验,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下表是对水稻的长穗和短穗这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获得的数据(用D、d 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子代性状及数量 长穗 短穗 一组 长穗短穗 367 株 372 株 二组 短穗短穗 185 株 561 株 (1)通过上表中 组杂交实验,可判断出水稻的 是隐性性状,该组子代中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 。 (2)农民在对水稻进行田间管理时发现,树荫下的水稻长势更差。请从遗传学角度分析其原因:生物的性状既受 控制,又受 影响。 (3)请将上表中一组杂交实验遗传图解补充完整: 【解析】【解答】(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

44、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根据二组的遗传规律(亲代:短穗短穗子代:长穗) ,可推知短穗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 DD 或Dd) ,长穗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 dd) 。长穗子代的基因组成是 dd,一个 d 基因来自父方,一个 d基因来自母方,因此,短穗亲代的基因组成为 Dd 和 Dd,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通过上表中二组杂交实验,可判断出水稻的长穗是隐性性状,该组子代中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 DD、Dd。 (2)基因控制性状,环境影响性状。同一植株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组成,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可能会导致该植

45、物的表现型不同。所以,农民在对水稻进行田间管理时发现,树荫下,缺乏足够的光照强度,水稻长势更差。从遗传学角度分析其原因是: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控制,又受环境影响。 (3)根据基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图解的书写规则,可以将题干中的一组杂交实验遗传图解补充完整如下图: 【分析】 (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 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 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 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

46、定生物的某一性状,一个基因只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之所以能够决定性状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三、资料分析题三、资料分析题 20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47、 资料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 ,它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世卫组织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征。 资料 2:为了预防新冠肺炎,我国全民参与,积极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日常防控措施。如:教室、宿舍和食堂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消毒,要求学生勤洗手;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安排适量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等。在我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 2020 年 12 月 31 日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

48、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2021 年开始为广大人民免费接种疫苗,截至 5 月 30 日止,我国累计疫苗接种 6 亿 3 千万剂次。 (1)新型冠状病毒的生活方式是 。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传染病具有 等特点。为了预防传染病,进行定期消毒的措施属于 。 (2)从免疫角度分析,广大人民接种的疫苗属于 ,它能刺激 细胞产生一种抵抗新型冠状病 毒的特殊蛋白质,使人体获得抵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能力,该免疫属于 。 【解析】【解答】(1)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是由蛋白质外壳和由遗传物质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新冠肺炎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49、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进行定期消毒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疫苗是灭活的病原体,已不具有致病性,但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即疫苗属于抗原。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研制新冠肺炎疫苗,疫苗可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脊髓灰质炎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分析】 (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生物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四川省内江市中考生物试卷(教师用卷).pdf)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