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下列图案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轴对称图形: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 2若 ,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 故 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不等式两边同
2、时加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大于 0 的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小于 0 的整式,不等号方向改变,据此判断即可. 3如图,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见如图所示的情况,在电线杆上拉两条钢筋,来加固电线杆,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 ) A稳定性 B灵活性 C对称性 D全等性 【答案】A 【解析】【解答】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故选 A 【分析】三角形的特性之一就是具有稳定性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 向左平移 3 个单位后得到的点位于(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将点 向
3、左平移 3 个单位后得到的点为 , 平移后的点在第二象限. 故答案为:B. 【分析】若 A(m,n) ,当 m0,n0 时,点 A 在第一象限;当 m0 时,点 A 在第二象限;当 m0,n0,n0 时,点 A 在第四象限;点(m,n)向左平移 a 个单位长度为(m-a,n) ,向右平移 a 个单位长度可得(m+a,n). 5不等式 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不等式 的解集为: . 故答案为:D. 【分析】解不等式可得 x1,则解集内不包括 1 对应的点,故在 1 对应的点处应为空心,线的方向向左. 6如图,已知 AB=AD,AC=AE,若要判定
4、ABCADE,则下列添加的条件中正确的是( ) A1=DAC BB=D C1=2 DC=E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 , 则可通过 ,得到 , 利用 SAS 证明ABCADE.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BAC=DAE,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解答. 7已知点 , 在一次函数 的图象上,则 ,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析】【解答】解:k20, 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23, y1y2.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知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据此进行比较. 8如图是某蓄水池的横断面的示意
5、图,分深水区和浅水区,如果向这个蓄水池中以固定的水流量(单位时间注水的体积)注水(注满水后停止注水) ,那么下列图中能大致表示水的深度 h 与注水时间 t 之间关系的图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在底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水的深度 h 与注水时间 t 之间是成正比例的, 在底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水的深度 h 与注水时间 t 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 在底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水的深度 h 与注水时间 t 之间的图象是射线或线段, 深水区的底面积小于整个水池的底面积, 第一根线比第二根线要陡,并且两根线不会与坐标轴平行, C 图象是正确的,其他都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分
6、析】根据题意可知:当底面积较小时,h 随 t 的变化较快,当底面积较大时,h 随 t 的变化较慢,即可得出答案。 9如图,动点 P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一次从原点 O 运动到点 ,第二次运动到点 ,第三次运动到 ,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第2022 次运动后,动点 的坐标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解:观察图象,结合动点 P 第一次从原点 O 运动到点 P1(1,1) ,第二次运动到点P2(2,0) ,第三次运动到 P3(3,2) ,第四次运动到 P4(4,0) ,第五运动到 P5(5,2) ,第六次运动到 P6(6,0) ,结合运动后的点的坐标特点
7、, 可知由图象可得纵坐标每 6 次运动组成一个循环:1,0,2,0,2,0; 20226337, 经过第 2022 次运动后,动点 P 的纵坐标是 0,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图象,结合第一次从原点 O 运动到点 P1(1,1) ,第二次运动到点 P2(2,0) ,第三次运动到 P3(3,2),运动后的点的坐标特点,分别得出动点 P 的纵坐标和横坐标规律,再根据循环规律可得答案。 10如图,三角形纸片 ABC,点 D 是 BC 边上一点,连结 AD,把 沿着 AD 翻折,得到 ,DE 与 AC 交于点 F.若点 F 是 DE 的中点, , , 的面积为9,则点 F 到 BC 的距离为( )
8、 A1.4 B2.4 C3.6 D4.8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 BE,交 AD 于点 O.过点 E 作 于点 H,点 F 作 于点 G, 由翻折可知 AB=AE, ,BD=DE, 又AO=AO, , BO=EO, , . 点 F 是 DE 的中点,EF=2.5, DF=EF=2.5,BD=DE=5, 和 等底同高, . , , 解得: . 在 中, , . . 又 , , 解得: . 点 F 是 DE 的中点, , , FG 为 中位线, . 故答案为:B. 【分析】连接 BE,交 AD 于点 O.过点 E 作 EHBC于点 H,点 F 作 FGBC于点 G,由翻折可知A
9、B=AE, BAO=EAO,BD=DE,证明BAOEAO,得到 BO=EO,BOA=EOA,易得DF=EF=2.5,BD=DE=5,SADE=18,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OE,由勾股定理求出 OD,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 SBDE,进而求出 EH,推出 FG 为DEH的中位线,据此计算.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1为说明命题“如果 ,那么 ”是假命题,你举出的一个反例是 . 【答案】 , (答案不唯一) 【解析】【解答】解: , 或 , 例如: , 时, , 命题“如果 ,那么 ”是假命题, 故答案为: , (答案不唯一). 【分析】举出的反例需满足|a|=|b|,但不满足 a=b,
10、取 a、b 互为相反数即可.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到 y 轴的距离是 . 【答案】2 【解析】【解答】解:点 到 y 轴的距离是: , 故答案为:2. 【分析】点 A(m,n)到 y 轴的距离为|m|,据此解答. 13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3,4,5,则最长边上的高为 . 【答案】2.4 【解析】【解答】解:32+42=52, 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为 5. 设斜边上高为 h,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 34= 5h, 解得:h=2.4.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为 5,设斜边上高为 h,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14一副直角
11、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其中 , ,若 ,则 等于 度. 【答案】75 【解析】【解答】解: 和 均是直角三角形,其中 , , , , , , , , , 故答案为:75. 【分析】易得B=45,DFE=6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FEC=DFE=60,则GEB=30,根据外角的性质可得GEB+B=AGE,据此计算. 15九章算术中的“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一种芦苇类植物)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水深几何?其大意是:有一个边长为 10 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芦苇生长在它的正中央,高出水面 1 尺.如果把该芦苇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恰好碰到岸边(如图所示) ,则水
12、深 尺. 【答案】12 【解析】【解答】解:依题意画出图形,设芦苇长 ABABx 尺,则水深 AC(x1)尺, 因为 BE10 尺,所以 BC5 尺 在 RtABC中,52(x1)2x2, 解得:x13, 即水深 12 尺, 故答案为:12 【分析】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芦苇长 ABABx 尺,可表示出 AC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 x 的方程,解方程求出 x 的值. 16如图,直线 yx+2 与直线 yax+c 相交于点 P(m,3) 则关于 x 的不等式 x+2ax+c 的不等式的解为 【答案】x1 【解析】【解答】解:当 y=3 时,x+2=3 解之:x=1 点 P(1,3)
13、 , 由图象可知: 不等式 x+2ax+c 的解集为:x1. 故答案为:x1. 【分析】将 y=3 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出对应的 x 的值,可得到点 P 的横坐标,再观察函数图象,可求出不等式 x+2ax+c 的解集. 17如图,在边长为 4 的等边三角形 ABC 中,D,E 分别是边 BC,AC 的中点, 于点F,连结 EF,则 EF 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D,E 分别是边 BC,AC 的中点,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4, 为等边三角形, 则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中点的概念可得 AB=BC=AC=4,B=C=60,AE=CE=2,BD=CD=2
14、,推出DE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 DE=2,EDC=60,BDF=30,根据三角函数的概念求出 DF,根据平角的概念可得FDE=90,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 18新定义:a,b为一次函数 (a0,,a、b 为实数)的“关联数”若“关联数”为3,m-2 的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则点(1-m,1+m)在第 象限 【答案】二 【解析】【解答】解:“关联数”为3,m2的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y3x+m2 是正比例函数, m20, 解得:m2, 则 1m1,1+m3, 故点(1m,1+m)在第二象限 故答案为:二 【分析】根据新定义列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 m 的值,进而确定坐
15、标、确定象限. 19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从点 P 出发沿横或纵方向到达点 Q(至多拐一次弯)的路径长称为 P,Q 的“实际距离”.如图,若 , ,则 P,Q 的“实际距离”为 5,即 或 .环保低碳的公共自行车,逐渐成为市民出行喜欢的交通工具.设 A,B,C 三个小区的坐标分别为 , , ,若点 M 表示公共自行车停放点,且满足 M 到 A,B,C 的“实际距离”相等,则点 M 的坐标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设 M(x,y) , M 到 A,B,C 的“实际距离”相等, , , , AC 实际距离为|1+3|+|5+1|=4+6=10,BC 实际距离为|1+5|+|3-1
16、|=6+2=8, AB 实际距离为|-5+3|+|3+1|=2+4=6, 62+82=102, ABC三边的实际距离构成直角三角形, M(x,y)为 AC 中点, x= ,y= , CM=|1+1|+|5-2|=2+3=5,BK=|-1+5|+|3-2|=4+1=5,MA=|-1+3|+|2+1|=2+3=5, M(-1,2). 故答案为: (-1,2). 【分析】设 M(x,y) ,则 AC=10,BC=8,AB=6,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知ABC为直角三角形,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可得点 M 的坐标,然后求出 CM、BK、MA. 20如图,ABCD,AC 平分BAD,BD 平分ADC,AC 和 B
17、D 交于点 E,F,G 分别是线段 AB和线段 AC 上的动点,且 AF=CG,若 DE=1,AB=2,则 DF+DG 的最小值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连接 BC, AC 平分BAD,BD 平分ADC,ABCD, DAC=BAC,ADB=CDB,AED=180-1802=90, ABCD, DCA=BAC, DCA=DAC, DA=DC, 同理:DA=BA, DC=AB, ABCD,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DA=DC,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如图.在 AC 上取点 B,使 AB=AB,连接 FB,作点 D 关于 AB 的对称点 D,连接 DF、DD. 作 BHC
18、D于点 H,作 BMDD于点 M. DF=DF, AF=CG,BAF=DCG,AB=AB=CD, BAFDCG(SAS) , BF=DG, DF+DG=DF+BF, 当 B、F、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DF+DG=DF+BF 取最小值为 BD. DE=1,AD=AB=2, DAE=30,ADE=60, AC= AD=2 ,CB=2 -2, BH= BC= -1,CH= BH=3- , DH=DC-CH=2-(3- )= 1, 四边形 DHBM 是矩形 DM=BH= -1,MB=DH= , DM=DD-DM= AD-DM=2 -( -1)= +1, DB= . 即 DF+DG 的最小值为 2 .
19、故答案为: . 【分析】连接 BC,根据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DAC=BAC,ADB=CD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CA=BAC,推出 DA=DC,同理可得 DA=BA,进而推出四边形 ABCD 是菱形,在 AC 上取点 B,使 AB=AB,连接 FB,作点 D 关于 AB 的对称点 D,连接 DF、DD,作 BHCD于点H,作 BMDD于点 M,证明BAFDCG,得到 BF=DG,则 DF+DG=DF+BF 取最小值为BD,利用三角函数的概念可得 AC,进而求出 CB、BH、CH、DH,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DM=BH=-1,MB=DH=,则 DM=DD-DM=+1,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DB即可.
20、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21解下列不等式组: (1)2(x+1)3x4 (2) 【答案】(1)解:2(x+1)3x4, 2x+23x4, 2x3x42, x6, x6; (2)解: 解不等式(1)得:x2, 解不等式(2)得:x2,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2. 【解析】【分析】 (1)根据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的步骤进行求解; (2)首先分别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取其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22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 1 个单位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点 A,B,C 的坐标分别为(1,1) ,
21、 (4,2) , (2,3). (1)画出ABC向左平移 4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后得到的A1B1C1; (2)画出ABC向关于 x 轴对称的A2B2C2; (3)以点 A、A1、A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答案】(1)解:如图所示:A1B1C1,即为所求; (2)解:如图所示:A2B2C2,即为所求; (3)4 【解析】【解答】 (3)解:以点 A、A1、A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24=4. 故答案为:4. 【分析】 (1)分别将点 A、B、C 向左平移 4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 得到点 A1、B1、C1,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2)根据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22、特征找出点 A、B、C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A2、B2、C2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 (3)直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23为了倡导居民节约用水,生活用水按阶梯式水价计费,如图是居民每户每月的水费 y(元)与所用的水量 x(吨)之间的函数图象,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当用水量不超过 10 吨时,每吨水收费 元. (2)当用水量超过 10 吨且不超过 30 吨时,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某户居民四、五月份水费共 85 元,五月份用水比四月份多 5 吨,求这户居民四月份用水多少吨. 【答案】(1)2 (2)解:当 时,设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为
23、 , ,解得 , 即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为 ; (3)解:设这户居民四月份用水 x 吨,则五月份用水 吨. 当 时,这户居民四、五月份水费为: , . , 解得: 答:这户居民四月份用水 15 吨. 【解析】【解答】解: (1)如图所示,用水量不超过 10 吨时每吨水收费为:20102(元/吨). 答:用水量不超过 10 吨时,水费为 2 元/吨; 【分析】 (1)根据图象可知:10 吨水的水费为 20 元,据此可得每吨水的水费; (2)当 10 x30 时,设 y=ax+b,将(10,20) 、 (30,80)代入求出 a、b 的值,进而可得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3)设
24、这户居民四月份用水 x 吨,则五月份用水(x+5)吨,由题意可得四月份的水费为 3x-10,五月份的水费为 3(x+5)-10,结合四、五月份水费共 85 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4如图,在 中, , , ,CD 与 BE 相交于点 F. (1)求证: ; (2)若 , ,求 的面积. 【答案】(1)证明: , , , 即 , , , , ; (2)解: , , 在 中, , , , . 【解析】【分析】 (1)根据垂直的概念可得ADC=FDB=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DBF=ACD,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AD=DF=3,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25、 BD,然后求出 AB,接下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5为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柯桥区某校准备购买一批消毒液.已知 A 型消毒液和 B 型消毒液的单价分别是 12 元和 8 元.需购买这两种消毒液共 300 瓶,并且购买 A 型消毒液的数量要少于B 型消毒液数量的 ,但又不少于 B 型消毒液数量的 .设买 A 型消毒液 x 瓶,买两种消毒液的总费用为 y 元. (1)写出 y(元)关于 x(瓶)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2)购买这两种消毒液各多少瓶时,费用最少?最少的费用是多少元? 【答案】(1)解:A 型消毒液为 x 瓶,共需要买 300 瓶, B
26、型消毒液的数量为(300-x)瓶 据题意得, , 购买 A 型消毒液的数量要少于 B 型消毒液数量的 ,但又不少于 B 型消毒液数量的 , 则可列不等式组: , 解得: , 故 x 的取值范围为: 且 x 为正整数. (2)解: ,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时,y 取最小值,最小 , 答:购买 A 型消毒液 75 瓶,B 型消毒液 225 瓶时,费用最少,最少费用为 2700 元. 【解析】【分析】 (1)由题意可得 B 型消毒液的数量为(300-x)瓶,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可得 y 与 x的关系式,根据购买 A 型消毒液的数量要少于 B 型消毒液数量的,但又不少于 B 型消毒液数量的列
27、出关于 x 的不等式组,求出 x 的范围,据此解答; (2)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26 (1) 是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E 是边 AC 上的一点,且 ,小明以 BE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 BEF,如图,求 CF 的长; (2) 是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E 是边 AC 上的一个动点,小明以 BE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 BEF,如图,在点 E 从点 C 到点 A 的运动过程中,求点 F 所经过的路径长; (3) 是边长为 6 的等边三角形,M 是高 CD 上的一个动点,小明以 BM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 BMN,如图,在点 M 从点 C 到点 D 的运动过程中,求点 N 所经过的路径长.
28、【答案】(1)解: 和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在 和 中, , , , ; (2)解:如图所示:连结 CF,由(1) , , , , , , 当点 E 在点 C 处时, , 当点 E 在 A 处时,点 F 与点 C 重合. 点 F 运动的路径长即为 AC 长为 6; (3)解:如图所示:取 BC 的中点 H,连结 NH. , , , , 和 是等边三角形, , , , , 在 和 中, , , , , , 当点 M 在 C 处时, , 当点 M 在 D 处时,点 N 与点 H 重合. 点 N 所经过的路径的长为 CD 长即为 . 【解析】【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29、BA=BC,BE=BF,ABC=EBF=60,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ABE=CBF,证明ABECBF,得到 CF=AE,根据 AE=AC-CE 可得 AE,进而可得 CF; (2)连结 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CF=AE,BCF=BAE=60,推出 CFAB,当点 E 在点 C 处时,CF=AC;当点 E 在 A 处时,点 F 与点 C 重合,据此可得 AC; (3)取 BC 的中点 H,连结 NH,则 BH=BD,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BM=BN,ABC=MBN=60,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DBM=HBN,证明DBMHBN,得到HN=DM,BHM=BDM=90,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HN,当点 M 在 D 处时,点 N 与点 H 重合,据此可得 CD 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