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文中的化学知识1、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为CaCO3),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 ,即CaCO3高温分解的产物。2、“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与“马尾”化学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蛋白质。3、“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 “火树银花”,描述了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的现象。4、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是蒸馏。5、天工开物记载“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是指硝酸钾的性质不稳定,硝酸钾虽不能自然但不能撞
2、击,如果撞击就有可能发生爆炸。“相激火生”是指爆炸。6、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以此法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利用了萃取原理,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浸取、过滤,文中涉及的操作均为物理方法。7、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是利用焰色反应来辨别真假硝石。8、“升炼轻粉(Hg2Cl2)法”用水银一两,白矾(明矾) 二两,食盐一两,同研不见星,铺于铁器内。以小乌盆覆之,筛灶灰盐水和,封固盆口,以炭打二炷香,取开则粉开于盆上矣。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一两汞,可升粉八钱。文中从生成物中分离出轻粉涉及的
3、操作方法为升华。9、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饵丹”、“柔丹”和“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汞的氧化物HgO。10、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此过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11、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朱砂HgS。12、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古人用麻黄治疗咳嗽。13、“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从中可以得出古人从沙子中得到黄金的方法为重力沉降法。
4、14、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这里涉及到的操作方法是溶解、蒸发结晶。15、咏石灰(明于谦)中“烈火焚烧若等闲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是指氧化钙CaO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涉及分解反应。16、天工开物中记载:“以消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魂散惊而魄齑粉”文中提到的是火药。天工开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文中的“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质。17、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炼丹术。 18、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
5、而为水。其中的“硇水”指硝酸。19、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硫”指的是硫黄,“硝”指的是硝酸钾。20、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酸盐。21、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主要是碳酸钾。22、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甲烷。23、“水滴石穿”(是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对石灰石的溶解作用。24、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是指CuSO4 溶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