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招模拟考试(一)化学试题中招模拟考试(一)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春风化雨 B火上浇油 C叶落知秋 D滴水成冰 【答案】B 【解析】【解答】A. 春风化雨描述天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火上浇油属于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C. 叶落知秋描述季节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 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B。 【分析】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变化时都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河南
2、地处中原,物产丰富。洛宁苹果中富含的营养索是( ) A蛋白质 B无机盐 C油脂 D维生素 【答案】D 【解析】【解答】富含维生素的主要物质有水果、蔬菜等,所以苹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分析。 3煤油中含有噻盼(用 X 表示) ,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 ACH4 BC4H4S CC4H6S DC4H2S 【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种类不变;反应后的碳、氧、硫、氢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4、12、1、4,那反应前碳、氧、硫、氢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4、12、1、4,则每个 X 分
3、子中含有 4 个碳原子,1 个硫原子,4 个氢原子构成,所以 X 化学式为:C4H4S。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分析。 4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复合肥:磷酸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 B合成材料:塑料、合金、合成纤维 C有机物:甲烷、碳酸、尿素 D金属元素:汞、钛、硅 【答案】A 【解析】【解答】A、 (NH4)3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 (NH4)2H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均属于复合肥,故 A 符合题意; B、塑料、合成纤维均属于合成纤维,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 B 不符合题意; C、甲烷、尿素
4、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碳酸属于无机化合物,故 C 不符合题意; D、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汞、钛属于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含有氮、磷、钾两种或三种的肥料属于复合肥分析; B、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分析; C、根据有机物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D、根据名称中带“石”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52022 年北京冬奥会,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如图是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 A碲是金属元素 B相对原子质量为 127.6g C碲的核
5、电荷数为 52 D碲元素位于第六周期 【答案】C 【解析】【解答】A、碲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 A 不符合题意;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127.6,单位是“1”不是“g”,故 B 不符合题意; C、根据碲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碲的核电荷数为 52,故 C 符合题意;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根据碲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外有 5 个电子层,所以该元素在第五周期,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名称带“石”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分析; C、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
6、子数分析; 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确定元素周期数分析。 6北京冬奥会将于 2022 年 2 月 4 日开幕。运动会期间运动员需要补充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 ,含“钾、钙、镁”等无机盐的碱性饮料以防营养丢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饮料中“钾、钙、镁”指的是单质 B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C生理盐水属于纯净物 D喝纯净水比喝矿泉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答案】B 【解析】【解答】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中的“钾、钙、镁”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钾、钙、镁”指的是元素,与具体的存在形态无关,选项 A 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选项 B 符合
7、题意; C、生理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选项 C 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中含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纯净水中不含矿物质,所以喝矿泉水比喝纯净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饮料中所给成分多指元素分析; B、根据氯化钠由离子构成分析; C、根据溶液属于混合物分析; D、根据纯净水中不含人体所需矿物质分析。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符合题意且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溶液的 pH B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证明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解答】A、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
8、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操作不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外不能形成压强差,谁不能倒吸,所以不能准确的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能达到目的; C、下面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达到目的; 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装置不密封二氧化碳会跑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B、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
9、体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倾倒可证明其密度大分析; D、根据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敞口容器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 B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 C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黄铜表面留有划痕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A 【解析】【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雾。A 符合题意。 B、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具体物质的名称。B 错。 C、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因此黄铜和纯铜相互
10、刻画,纯铜表面留有划痕。C 错。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 错。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B、根据描述生成物名称属于结论分析; C、根据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分析;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分析。 9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 X 与 Y 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B生成物 Z 和 W 的质量比是 14:9 C图中所示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只有一种 D图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氮元素 【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X
11、与 Y 的分子个数比为 4:6=2:3,不符合题意; B、生成物 Z 和 W 的质量比是: (285) : (186)=35:27,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四种物质中,一氧化氮是由 N、O 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氨气是由 N、H 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水是由 H、O 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故属于氧化物的有两种,不符合题意; D、氮气中氢元素显+1 价,氮元素显-3 价,一氧化氮中氮元素显+2 价,氧元素显-2 价,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0,水中氢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故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氮元
12、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确定分子个数比分析; B、根据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C、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D、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 0,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 0 分析。 10实验室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 B若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偏左,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干燥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15% 【答案】B 【解析】
13、【解答】A实验室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存放,故 A 不符合题意; B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偏左,说明添加的氯化钠质量偏多,应减少氯化钠的质量,直到天平平衡,故 B 符合题意; C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干燥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实验操作符合题意,故 C 不符合题意; D使用量筒时视线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若仰视读数,读数偏小,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使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分析; B、根据称量时指针偏左药品过多分析;
14、 C根据配制好溶液装入试剂瓶并贴标签分析; D、根据量水时仰视读数实际体积偏大分析。 11只用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加盐酸,观察现象 B 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情况 C 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D 羊毛线和涤纶线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解答】A均无现象,A 符合题意。 B加肥皂水是常用方法,B 不符合题意。 C 加入二氧化锰是常用方法,D 不符合题意。 D灼烧是常用方法,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
15、查物质的鉴别,物质的鉴别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进行鉴别。 12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为 2)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C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都含有 OH- D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它们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解答】A、最外层电子数为 8(第一层就是最外层的,电子数为 2)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都有 8 个电子(氦为 2 个电子) ,所以,稀
16、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A 不符合题意。 B、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各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B 不符合题意。 C、碱溶液中含有相同的 OH-,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含有 OH-,都是碱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C 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它们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 错。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 B、根据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C、根据碱的性质及构成分析; D、根据碳单质中碳原子排列不同分析。 13下列图像分
17、别与选项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 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 Na2CO3溶液 C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 Fe 和 Zn 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答案】B 【解析】【解答】A、向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质量不变,故 A 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 CaCl2混合溶液中滴入 Na2CO3溶液,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此时没有沉淀产生;随着反应进行,盐酸被消耗完,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沉淀质量增
18、大,最后氯化钙被消耗完,沉淀质量不再变化,故 B 符合题意; C、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 Fe 和 Zn 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产生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酸,因为酸的质量一定且相等,所以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也相等,故 C 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容器内二氧化碳质量增大;当氧气被消耗完时反应停止,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大,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
19、、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14现有甲醇(CH3OH)和甲醛(CH2O)的混合物共 23g。完全燃烧后生成 33gCO2.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 A13.5g B9g C18g D11g 【答案】C 【解析】【解答】根据甲醇(CH3OH)和甲醛(CH2O)的化学式可知,在混合物中 m(C):m(O)=12:16=3:4。 混合物燃烧生成 33gCO2,所以,m(C)=。 设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为 x 。则:所以,混合物中 m(H)=23g-9g-12g=2g,即为燃烧后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则 m(H2O)=。 即完全燃烧后生成 33gCO2,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18g。 故答案为:C。 【分
20、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及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分析。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人体缺少 (填元素符号)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2)画出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小苏打可治疗胃酸过多症,相关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1)I (2) (3) 【解析】【解答】(1)甲状腺肿大是因为缺少碘元素造成的,故填 I; (2)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氧原子核内有 8 个质子,核外有 2 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 2 个电子、第二层上有 6 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的俗称,胃酸中含有盐酸,所以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
21、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 【分析】 (1)根据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疾病分析; (2)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分析; (3)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家中常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 (答一条即可)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一般通过沉降、 、吸附和消毒等净水方法得到。 【答案】;增大氧气与燃料的接触面积(或提高氧气浓度,合理即可) ;过滤 【解析】【解答】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为 ; 要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可以提高氧气浓度、增大氧气与燃料的
22、接触面积,故填增大氧气与燃料的接触面积(或提高氧气浓度,合理即可) ;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为沉降、过滤、吸附、消毒,故填过滤。 【分析】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增大接触面积或氧气浓度可使燃料充分燃烧及过滤的争水原理分析。 17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氮显-3 价) ,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难溶性碱和氨气。请写出生成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由这种碱和 MgO 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8%。取该混合物 10g,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答案】;24 【解析】【解答】 (1)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难溶性碱,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碱的组成可知
23、,该碱是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3N2+6H2O3Mg(OH)2+2NH3; (2)因 Mg(OH)2+H2SO4MgSO4+2H2O,MgO+H2SO4MgSO4+H2O,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则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等于 MgSO4中镁元素的质量,设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 MgSO4的质量为 x,则 x=24g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24g。 【分析】根据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镁,由反应中镁转化为硫酸镁时物质的质量关系计算硫酸镁的质量分析。 三、综合题三、综合题 18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图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乙图实
24、验中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的条件是 。 【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与水接触 【解析】【解答】 (1)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所以铁发生了锈蚀;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锈蚀,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发生锈蚀,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的条件是铁锈蚀需要与水接触。 【分析】 (1)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2)根据实验中的变量的控制及铁生锈条件是水和氧气分析。 19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飞速发展,建造高铁需要大量的钢铁。图为模拟炼铁的装置。
25、(1)实验时 A 装置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如果 B 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过量的,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答案】(1) (2)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CaCl2溶液(或 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则溶质为 Na2CO3和 NaOH。 【解析】【解答】(1)硬质玻璃管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于 B 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过量的,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足量
26、的 CaCl2溶液(或 BaCl2溶液等) ,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质为 Na2CO3和 NaOH。 【分析】 (1)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证明溶液中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需先将碳酸钠除去,再利用氢氧化钠碱性验证分析。 20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 b 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合采用的方法为 。 (2)t2时,a 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1:4,那么 a 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1时,将 20 克 a、b、c 三种固体分别加入 100 克
27、水中。若将温度由 t1升至 t2,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填写物质序号) 。 【答案】(1)蒸发结晶 (2)不饱和 (3)abc 【解析】【解答】(1)根据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b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从 b 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合采用的方法为蒸发溶剂法,即蒸发结晶。 (2)根据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t2时,a 的溶解度是 50g,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50g: (50g100g)1:3,所以 t2时,a 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1:4,是不饱和溶液。 (3)根据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8、可以看出,t1时,的溶解度20 克;a、c 的溶解度相等,是 20 克。所以,将 20 克 a、b、c 三种固体分别加入 100 克水中,a、c 形成饱和溶液,b 形成不饱和溶液; 根据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a、b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将温度由 t1升至 t2,a、b 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 有晶体析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因此,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abc。 【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含义分析,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确定结晶方法
29、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适用于降温结晶,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结晶;可以根据溶解度/(溶解度+100)确定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化学知识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请用化学原理解释: (1)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2)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出的废水,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答案】(1)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 【解析】【解答】(1)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天气闷热时,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鱼塘里的鱼接近水面游动是为了更好的呼吸,故填: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氢氧化钙
30、呈碱性,能中和硫酸厂排出的废水,即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分析】 (1)根据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分析。 22请结合如图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用 D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什么?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 、 、 、d。 【答案】(1) (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d 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 (3)b;f;g;e 【解析】【解答】(1)实验室加热条件下
31、制取氧气的样品是,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高锰酸钾,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所以用 A 装置制取氧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加热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 (2)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 D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d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集满。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固液常温型 B 装置,干燥氧气用 E 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用向上排空气 D 装置,导管口都是长进短出,所以所选用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bfged。 【分析】 (1)根据固体加热型装置制氧气药品需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高锰
32、酸钾及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要求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验满需在瓶口处放燃着木条检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收集干燥氧气需先通过浓硫酸吸水,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分析。 23在某次实验课上,小东同学把一包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 AgNO3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推测滤渣的成分。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填化学式) 。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 【答案】(1)滤渣的成分中一定含有银,一定不含镁,可能含有铁 (2)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g(NO3)2,Fe(NO3)2 (3) 【解析】
33、【解答】(1)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 AgNO3溶液中,镁比铁活泼,镁粉先与AgNO3溶液反应,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浅绿色滤液是 Fe(NO3)2溶液。说明镁粉反应完,铁粉参与反应。所以,滤渣中一定没有镁粉,可能有铁粉,一定有反应生成的银。 (2)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说明滤液中一定含有g(NO3)2,Fe(NO3)2。可能含有AgNO3。 (3)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粉与 AgNO3溶液反应生成银和 Fe(NO3)2,化学方程式。 【分析】 把一包铁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 AgNO3溶液中,铁和镁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但镁先反应,然后铁再反应,且
34、铁与硝酸银反应所得溶液为浅绿色分析。 24A、B、C、D、E 几种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A 是一种氧化物,B、C 属于同一类别的化合物。B 是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D、E 属于同类别的化合物。D 是一种难溶性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则 A 的一种用途是 ;ED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EB 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灭火(合理即可) ;复分解反应;(或)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A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有:灭火等; 根据分析可知:E 是碳酸钠;D 是碳酸钙;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钙的反应是可溶的钙盐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钠盐,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根据分
35、析可知 E 是碳酸钠;B 是氢氧化钠;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的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分析】先由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碳酸钙是难溶性盐,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结合框图中所给物质间转化关系推导出各物质,再结合二氧化碳的用途,复分解反应特点及方程式书写方法解答。 25酸、碱、盐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用途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填化学式)和二氧化氮。 (2)通过图 1 微型实验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向点滴板 1-6 的孔穴中分别滴加稀盐酸。 写出孔穴 4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能证明孔穴 3 中发生反
36、应的实验现象是 。 (3)图 2 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 pH 的变化情况。判断 a 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m 克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 pH 7(填“”“”或“=”) 。 (4)除去 NaCl 固体中的 CaCl2、MgCl2、Na2SO4杂质,操作有:加适量的盐酸;过滤;依次加过量的 BaCl2、NaOH、Na2CO3溶液:溶解: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加入 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 (5)称取 5g 含杂质的氢氧化钙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 5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假设杂质不与稀盐
37、酸反应)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SO2 (2);溶液中红色褪去 (3)NaCl、HCl; (4);除去杂质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5)解:设: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x。 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答: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分数是 74%。 【解析】【解答】(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 SO2。 (2)孔穴 4 中是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 澄清石灰水是碱溶液,碱溶液会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滴有酚酞的澄清石灰水是红色的,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中和反应,
38、溶液中不再显碱性,酚酞的红色褪去。所以,能证明孔穴 3 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溶液中红色褪去。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在 a 点盐酸还有剩余。所以 a 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生成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和剩余盐酸中的氯化氢。 设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则 m 克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m 克氢氧化钾溶液中溶质质量=mga=mag。 设 m 克氢氧化钠溶液消耗盐酸质量为 x,m 克氢氧化钾溶液消耗盐酸质量为 y。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m 克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消耗盐酸质量减少,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反应后溶液的 pH7。 (4)除去 NaCl 固体中的 CaCl2、MgC
39、l2、Na2SO4杂质,应先溶解再除杂;过滤后,加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生成氯化钠,最后蒸发结晶。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分析; (2)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氢氧化钙溶液使酚酞变红分析; (3)根据中和反应中溶液呈酸性说明酸过量,盐酸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分析; (4)根据除去 NaCl 固体中的 CaCl2、MgCl2、Na2SO4杂质,应先溶解再利用沉淀法除杂,过滤后再用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分析; (5)根据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盐酸中溶质质量,结合方程式中物质质量关系计算氢氧化钙质量,从而计算氢氧化钙质量分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