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712747 上传时间:2022-05-20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现状一、整体健康,主流良好整体健康,主流良好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二节 中学德育现状中学德育现状(一)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德育课程功能定位课程功能定位上倾向学科化学科化(三)德育工作倾向课程化课程化(四)德育目标倾向工具化和功利化工具化和功利化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二章 中学生品德中学生品德第一节 道德与品德第二节 品德心理结构第三节 中学生品德概念与特征.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一节 道德与品德.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品德的含义与结构一、品德的含义与结构(一)(一)品德

2、与道德含义品德与道德含义 1、道德:调整个人与他人、道德: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综合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综合。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品德的含义与结构一、品德的含义与结构(一)(一)品德与道德含义品德与道德含义 2、品德品德:个人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稳固的特征。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3.品德与道德区别、联系品德与道德区别、联系 ()联系()联系 首先,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个人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的具体表现,两者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其次,品德的形成品

3、德的形成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影响下,在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道德感染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最后,社会道德本身是由许许多多的品品德集合德集合构成的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品德与道德区别、联系品德与道德区别、联系()()区别区别 首先,道德是依赖于整个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品德则依赖于某一个体存在个体存在而存在的一种个体现象。 其次,道德的内容内容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品德的内容往往只是道德规范的部分体现是社会社会道德要求的局部反映道德要求的局部反映。 再次,道德是一定社会生活的产物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品德是社会道德

4、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它的发展不仅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还要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 最后,道德是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 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认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作出缜密的道德抉择。.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 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内心体验。它渗透在人的

5、。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3、道德行为道德行为 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行为。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中学生品德与特征与特征 .中学生品德概念中学生品德概念 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年龄一般为11-19岁左右,依据一定的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会

6、、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中学生品德概念与(三)中学生品德概念与特征特征 .中学生品德发展特征中学生品德发展特征()()初中生品德发展特征初中生品德发展特征 道德认识水平有了进一步发展道德认识水平有了进一步发展(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 情感发展上没有明显的进步:情感发展上没有明显的进步:心烦意乱期心烦意乱期 意志行动已经出现明显的广阔性、社会性意志行动已经出现明显的广阔性、社会性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中学生品德概念与特征(三)中学生品德概念与特征 (2)高中生品德发展特征)高中生品德发展特征 认识

7、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认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其思想意识其思想意识发展具有明显的理智性,发展具有明显的理智性, 并带有社会性和并带有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时代性的特点 情感变化明显区别于初中生情感变化明显区别于初中生:强烈、稳定:强烈、稳定 意志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意志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独立、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三章第三章 品德发展的一般理论品德发展的一般理论皮亚杰皮亚杰 科尔伯格科尔伯格 班杜拉班杜拉.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一节 一般理论.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

8、社会公正感 研究方法:对偶故事法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对偶故事案例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后来,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那一天,他想把墨水瓶灌满以帮助他父亲。这样,在他父亲回家的时候,他将发现墨水瓶灌满了。但在打开墨水瓶时,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一)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按照

9、自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 2、权威权威阶段阶段(68岁)绝对遵从成人、权威者的命令;也服从周围环境对他们所规定的规则或提出的要求 3、可逆可逆阶段阶段(810岁)不再认为成人的命令是应该绝对服从的,道德规则是固定不变的 4、公正公正阶段阶段(11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1、自我中心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岁) 不顾准则规定不顾准则规定 道德认知不守恒道德认知不守恒 游戏规则及成人要求没约束力游戏规则及成人要求没约束力20.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2、权威阶段(、权威阶段(6-8岁)岁) 完全服从权威阶段完全服从权威阶段: 服从周围环境的规则和要求

10、服从周围环境的规则和要求 规则是不能更改的,必须绝对服从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21.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3、可逆阶段(、可逆阶段(8-10岁)岁) 对权威不再绝对服从,规则也非不可变对权威不再绝对服从,规则也非不可变 在规则面前同伴关系是在规则面前同伴关系是“可逆关系可逆关系”22.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234、公正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岁) 公正即承认真正平等,根据具体情况给公正即承认真正平等,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恰当处理出恰当处理 从关心同情出发作为道德判断从关心同情出发作为道德判断.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

11、德教育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德育根本目的德育根本目的:促进道德判断、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海因茨偷药海因茨偷药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

12、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被警察发现,抓进警察局。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1)前习俗水平(09岁 ) 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赞成者认为,他可以偷药,因为他先提出请求,又不偷大的东西,不该受罚;反对者则会说,偷药会受到惩罚 赞成者会说,他的妻子需要这种药,他需要同他的妻子共同生活;反对者则会说,他的妻子在他出狱前可能会死,因而对他没有好处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2)习俗水平(915岁) 开始意识到个体的

13、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赞成者会说,他做的是好丈夫应赞成者会说,他做的是好丈夫应做的事;反对者则说,他这样做做的事;反对者则说,他这样做会给家庭带来苦恼和丧失名誉会给家庭带来苦恼和丧失名誉 赞成者会说,不这么做赞成者会说,不这么做 ,他要为妻子,他要为妻子的死负责;反对者会说,他要救妻子的死负责;反对者会说,他要救妻子的命是应该的,但偷东西犯法的命是应该的,但偷东西犯法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又称原则水平 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

14、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 约,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 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赞成者认为,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反赞成者认为,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反对者认为,不论情况多么危险,总不能采用对者认为,不论情况多么危险,总不能采用偷的手段偷的手段 赞成者会说,赞成者会说,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高于一切;反对者认为,别人说不定也像他高于一切;反对者认为,别人说不定也像他妻子一样急需这药,要考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妻子一样急需这药,要考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值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水平、

15、六阶段三水平、六阶段水平阶段前习俗水平一、惩罚和服从取向二、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习俗水平三、好孩子取向四、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后习俗水平五、社会契约取向六、良心或原则取向29.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道德观念为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处罚(获得奖赏)而顺从权威人物所规定的行为准则第一阶段 惩罚和服从取惩罚和服从取向向第二阶段 朴素利己主义朴素利己主义取向取向根据行为直接后果来判断根据行为直接后果来判断行为好坏及严重程度,服行为好坏及严重程度,服从权威以避免惩罚从权威以避免惩罚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满足自需要而遵从准则,满足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好

16、的行己需要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为30.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第三阶段 好孩子取向好孩子取向第四阶段 权威社会秩序权威社会秩序取向取向尊重多数人意见和惯常角尊重多数人意见和惯常角色行为,避免非议,赢得色行为,避免非议,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做好孩子赞赏,重视顺从做好孩子相信准则和法律维护社会相信准则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应当遵循权威及规秩序,应当遵循权威及规范,不能感情用事范,不能感情用事31.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道德准则支配,将道德标准内化为内部道德命令

17、,表现为义务感、责任感第五阶段 社会契约取向社会契约取向第六阶段 良心或原则取良心或原则取向向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规范可以改变,基于社会价范可以改变,基于社会价值和个人权利进行道德判值和个人权利进行道德判断断形成抽象的尊重个人及良形成抽象的尊重个人及良心的道德概念,遵循抽象心的道德概念,遵循抽象道德准则及普遍公正原则道德准则及普遍公正原则32.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班杜拉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三、班杜拉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以及各种客观条件、榜样和强化等。他认为只要利用一定的条件与方法,奖励学生的适当行为,就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

18、的形成与发展。 模仿学习模仿学习 赏罚控制赏罚控制 抗拒诱惑抗拒诱惑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形成中学生品德形成形成机制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一、中学生品德形成的机制中学生品德形成的机制(凯尔曼 ) 第一阶段:顺从第一阶段:顺从 第二阶段:认同第二阶段:认同 第三阶段:内化第三阶段:内化.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顺从顺从。顺从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或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个人的态度受外部奖励与惩罚的影响,因为顺从可以得到奖励,不顺从则受到惩罚。 (1)言行受外部压力

19、的影响,或外力的强制,或外力的诱惑;(2)表面的顺从,但内心并不相信;(3)服从行为往往是一时的,有人监督就规规矩矩、绝对服从,没有人监督就违反纪律;(4)从被迫服从,逐渐形成习惯,转化为自觉服从。.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二阶段第二阶段认同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内化内化。内化是。内化是指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这意味着把外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行为归于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成为自己品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二、中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中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风气社会风气 . .学校教

20、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3同伴集体的影响同伴集体的影响 4.家庭影响家庭影响 5.个体因素个体因素.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 .大多道德观念模糊大多道德观念模糊 2.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意志薄弱 4.从小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从小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四章第四章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德育方法德育方法第三节第三节 德育课程德育课程第四节第四节 德育模式德育模式第五节第五节 德育原则德育原则.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

21、道德教育第一节 德育过程 一、一、德育过程概述德育过程概述(一)德育过程的本质德育过程的本质 在教育者的引导下人的品德培养和形成过程。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一节 德育过程(二)关于德育过程的“转化”理论和“内化”理论 “转化”理论,是指把德育过程看作是一定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一节 德育过程(二)关于德育过程的“转化”理论和“内化”理论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把特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22、第一节第一节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二)关于德育过程的“转化”理论和“内化”理论 德育过程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二、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第一层次:德育作为活动主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 第二层次:德育作为主体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第三层次:教育对象在德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品德和社会实践之间的矛盾。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三、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 (一)德育过程

23、是对人的价值引导过程 价值引导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发展的一种带领和指点,是为教育对象指点迷津,帮助其形成与人类道德精神一致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使教育对象的活动有目的,行为有方向,人生有价值。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三、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二)德育过程中价值引导的必要性1、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符合教育规律 2、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符合人的道德发展规律 3、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是当代多元文化世界的必然.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三、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二)德育过程中价值引导的必要性1、德育

24、过程中的价值引导符合教育规律 2、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符合人的道德发展规律 3、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是当代多元文化世界的必然.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三、德育过程中的价值引导(三)德育过程中价值引导的基本形式 1、对教育对象进行发展方向的指引 2、对价值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3、对德育环境的控制和优化 4、对价值的解释和说理 5、通过言行的榜样.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四、德育过程中的道德体验四、德育过程中的道德体验(一)体验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二)德育过程中道德体验的重要性(三)德育过程中道德体验的诱发和唤醒 .中学生

25、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五、德育过程的规律五、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五、德育过程的规律(一)学生的学生的知、情、意、行知、情、意、行的培养的培养过程过程 重视学生从知到行的转化 德育过程的开展应是灵活多样的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五、德育过程的规律(二)德育过程是

26、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活动和交往是人们品德形成的源泉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立人格,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发展 3、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五、德育过程的规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与修养能力.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五、德育过程的规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四)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工作就必须坚持长期性、反复性 坚持教育与再教育相统一.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二节第二节 德育方法德育方法 一、德育方法概述一、德育方法

27、概述 (一)德育方法是德育目的实现的保证 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在德育中是在德育中德育主体德育主体为为实现一定的实现一定的德育目的德育目的和德育目标而和德育目标而采用的采用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 (二)德育方法与德育效果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德育方法的分类二、德育方法的分类 以语言为媒介的方法 以情感渗透为媒介的方法 以社会实践为媒介的方法 以个体自我活动为媒介的方法 以行为结果反馈为媒介的方法 以管理为媒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以语言为媒介的方法 通过语言活动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意识,提高其思想道德认识水平,是德育中使用最多和最

28、普遍的一种方法,也是德育最基础的方法。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以语言为媒介的方法 1、道德讲授法 2、道德谈话法 3、道德讨论法 4、道德故事叙述法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以语言为媒介的方法 1、道德讲授法道德讲授法 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思考:讲授法有哪些形式?思考:讲授法有哪些形式?讲述、讲解、讲演讲述、讲解、讲演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以语言为媒介的方

29、法 2、道德谈话法道德谈话法 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教育方法。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以语言为媒介的方法 3、道德讨论法、道德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讨论与辩论等方式就某一道德问题各抒己见、澄清思想、寻求结论的教育方法。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以语言为媒介的方法 4、道德故事叙述法 通过讲述故事将发生在特定时间、场境中的道德事件通过形象的语言予以描述,以揭示隐含在事件中的道德意义,引发人的道德体验,并适当阐发当事人的思想和观念的一种形式。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以情感渗

30、透为媒介的方法(二)以情感渗透为媒介的方法 通过德育主体的情感变化来形成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和良好品德的德育方法。 1、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教育者的情感陶冶、人文环境陶冶、自然环境陶冶、文学艺术陶冶 2、榜样榜样示范法示范法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以情感渗透为媒介的方法(二)以情感渗透为媒介的方法 运用要求: 第一,载体要有潜在的德育价值。 第二,载体要有稳定性。 第三,适时地进行启发和引导。 第四,对受教育者行动有具体要求 第五,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人格感化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四)以个体自我活动为媒介的方法 1、自我修养法 2、读

31、书法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五)以行为结果反馈为媒介的方法 以行为反馈为媒介的德育方法就是把人的行为结果作为一种刺激来引发人的行为向着教育者的期望发生变化。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五)以行为结果反馈为媒介的方法(五)以行为结果反馈为媒介的方法 1、品德评价法、品德评价法 2、表扬奖励法、表扬奖励法 3、批评处分法、批评处分法 运用要求: 第一,要实事求是 第二,反馈的时机和方式要得当 第三,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六)以管理为媒介的方法 1、制度约束的方法 2、纪律约束的方法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

32、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三、 德育方法的运用德育方法的运用 (一)德育方法选择的两个标准 (二)德育方法运用的基本原则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三节第三节 德育课程德育课程 理论概要理论概要 德育课程的形态德育课程的形态 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德育理论概要(一)德)德性可教性可教(二)(二)德育课程概述德育课程概述 德育课程是指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德育课程是指根据德育目标的要求,遵循德育规律所构建的用以影响人,遵循德育规律所构建的用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道德文化集合体。的身心发展的道德文化集合体。 1、课程目标的、课程目

33、标的综合性综合性 2、课程活动的育德性、课程活动的育德性 3、课程内容的情感性、课程内容的情感性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二、德育课程的形态德育课程的形态 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活动课程 隐性课程隐性课程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二、德育课程的形态、德育课程的形态-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把道德文化按照其内在的逻辑把道德文化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根据教学的需要专门加工组织关系根据教学的需要专门加工组织起来的课程,是学校于正式课程之起来的课程,是学校于正式课程之中规定的关于德育的正规课程,是中规定的关于德育的正规课程,是向学生进行

34、系统的道德文化影响以向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文化影响以形成学生品德的主要学科。形成学生品德的主要学科。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二、德育课程的形态、德育课程的形态-活动课程活动课程 对德育学科课程的活动整合,对德育学科课程的活动整合,它以活动为载体来组织安排具体它以活动为载体来组织安排具体的德育过程的德育过程。 辩论、竞赛、演讲、调查.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二、德育课程的形态、德育课程的形态-隐性课程隐性课程 没有在课程计划或学校政策没有在课程计划或学校政策中显现,但却是学校教育实践中显现,但却是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结果中

35、必不可少且有效和教育结果中必不可少且有效的组成部分。的组成部分。 学校课程、学校制度、校园文化.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二、德育课程的形态、德育课程的形态-校本课程校本课程 以学校自身特有的内、外德育资源为依托,组织本校教师根据本校德育的实际要求所设计开发的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是属于学校课程计划之中的德育课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三、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德育课程资源开发 (一)德育课程资源概述德育课程资源概述 可能进入德育课程活动之中可能进入德育课程活动之中的、成为德育课程实施的必要条的、成为德育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并保证德育课程教学系统进件,并保

36、证德育课程教学系统进行的一切素材和条件行的一切素材和条件。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三、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德育课程资源开发 (二)德育课程资源的分类(二)德育课程资源的分类 潜在的德育课程资源 现实存在但未开发利用的德育课程资源 已开发待利用的德育课程资源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三、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德育课程资源开发 以人为载体、以物为载体和以活动以人为载体、以物为载体和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课程资源为载体的德育课程资源 素材性德育课程资源和条件性德育素材性德育课程资源和条件性德育课程资源课程资源 校内德育课程资源和校外德育课程校内德育课程资源

37、和校外德育课程资源资源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三)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意义 德育课程内部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条件德育课程内部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条件 为德育课程及其实施提供着源源不断为德育课程及其实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必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必需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德育课程及其实施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德育课程及其实施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保障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四)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德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 1、德育课程资源鉴别、德育课程资源鉴别 2、德育课程资源整合、德育课程资源整合 3、德育课程资源运用、德育课程资源运

38、用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五)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的原则 1、目的目的性原则性原则 2、开放开放性原则性原则 3、经济经济性原则性原则 4、针对针对性原则性原则 5、系统系统性原则性原则 6、特色特色化原则化原则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四节第四节 德育模式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经长期德育实践而定型的德育活动结构及其配套的实施策略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四节第四节 德育模式德育模式 价值澄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 认知发展模式认知发展模式 “体谅关怀体谅关怀”模式模式 品德教育模式

39、品德教育模式.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价值澄清模式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路易斯路易斯拉思斯、梅里尔拉思斯、梅里尔哈明哈明、悉尼悉尼西蒙西蒙 拉思斯等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纭复杂的社会里,在每一个转折关头或处理每一件事务时都面临选择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价值澄清模式 路易斯路易斯拉思斯拉思斯、梅里尔梅里尔哈明哈明、悉尼悉尼西蒙西蒙 第一阶段:选择第一阶段:选择(choosing) 自由选择从多种可能中选择对结果深思熟虑的选择 第二阶段:珍视第二阶段:珍视(prizing) 珍视与爱护确认 第三阶段:行动第三阶段:行动(acting) 依据选择行动反复地行动中学生品德

40、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认知发展模式认知发展模式(the cognitive moral development model) 劳伦斯劳伦斯科尔伯格科尔伯格 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水平 引起儿童真正的道德冲突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主动接受比自己原有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体谅关怀”模式 彼得彼得麦克菲尔麦克菲尔、诺丁斯诺丁斯 教育的目的明确、满足相关的需要、减弱控制力、取消等级制的教学计划、每天至少有一部分时间用于关怀的主题、告诉学生任何领域的关怀都需要一定的能力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生命线丛

41、书生命线丛书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设身处地设身处地。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证明规则证明规则。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你会怎么办?你会怎么办?.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品德教育模式品德教育模式 强调正面价值教育和学校、家庭及社会共同参与学生品格培养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德育模式德育模式 价值澄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路易斯拉思斯、梅里尔哈明、悉尼西蒙 认知发展模式:认知发展模式:劳伦斯劳伦斯科尔伯格科尔伯格 “体谅关怀体谅关怀”模式:模式:彼得彼得麦克菲尔麦克菲尔、诺丁斯诺丁斯 品德品德教育模式教育模式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第五节第五节 德育原则德

42、育原则 德育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原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处理德育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时必须遵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循的基本准则。.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特点和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教育要求,确定具体的德育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德育实效的原则。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4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年龄特征年龄特征、个别特点和思想实际、个别特点和思想实际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年龄特征年龄特征、个别特点个别特点和思想实际和思想实际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中学生品德发

44、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提高提高认识认识与指导与指导实践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既重视系统理论系统理论的教育,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锻炼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行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人。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学生的学生的知、情、意、行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的培养过程; ;组织学生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活动与交往,统一,统一多方面影响多方面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二)提高提高认识认识与指导与指导实践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相结合的原则 以实践的感性材料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辅以相应

45、的思想教育 评价学生要客观、全面 教师应注意发挥榜样作用,教师应注意发挥榜样作用,使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对学生既要坚持以正面引导、启发自觉、说服教育为主,同时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从而确保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三)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掌握

46、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2巧妙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3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批评处分为辅 4建立健全学校必要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定期监督检查。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通过教育培养集体去影响学生个人,并通过对学生个体的教育去影响集体的形成与发展,把教育集体与教育个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首先,培养好学生集体 其次,要善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第三,加强个别教育,

47、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五)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者既要关心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可能,又要结合其品德实际对他们提出严格合理的要求,使学生获得成长与进步的动力。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五)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热情关怀、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 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 宽容对待学生尤其违纪学生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斗争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要善于发现、发扬并依靠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先进的积极

48、的因素,去限制与克服其落后的消极的因素,做到因势利导,长善救失。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六)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相结合的原则相结合的原则.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六)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与克服缺点相结合的原则相结合的原则 1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长处。 2引导学生全面、正确认识自己并勇于开展思想内部矛盾斗争。 3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要求各种教育力量按照德育目标互相配合、协调一致,系统连贯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发挥教育的整体作用。 学校内部各方面德育影响要一致;学校和家庭教育要密切配合;发挥社会中各种积极因素的教育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中学生德育现状品德含义、品德与道德、品德结构、中学生品德发展特征品德发展理论、中学生品德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品德不良学生的特点德育过程含义、规律德育方法含义及分类德育课程形态、课程资源开发意义及原则德育模式、德育原则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