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人文人文131131-目录: 1、园林简介 2、园林整体布局 3、园林造园艺术 4、园林布局总结分析-园林简介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它名冠江南,胜甲东吴,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它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汉族民居多进的格局。-园林整体布局 依据园林的空间位置与结构来
2、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园区。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富于变化的风景,采取划景区的办法。- 东部: 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积宽阔的草坪,其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环绕流水,临水建有水榭、曲桥。- 中部: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面积约18.5亩,整体布局以水池为中
3、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西部: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
4、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园林造园艺术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拙政园
5、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 2、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与苏州其他园林一样,占地较小,因而造园活动首要解决的课题是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能够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实相间空间的蜿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间的欲放先收、欲扬先抑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 3、园林景观,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截至2014年,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
6、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倚玉轩、玲珑馆的竹;待霜亭的桔;听雨轩的竹、荷、芭蕉;玉兰堂的玉兰;雪香云蔚亭的梅等等。-园林布局总结分析 从平面图上来看,拙政园的建筑并不是均匀的的散布在园中的,而是有强烈的疏密关系。显然,中园的的西南面、远香楼附近、以及鸳鸯馆一带建筑较集中,而远香楼北部的北山,浮翠阁一带则以垒山为主,植物居多,这种疏与密的手段则突出空间的趣味性,避免平淡无奇。此为拙政园之疏与密的理解。 从立面上来讲,白墙的与廊、门窗的通透形成疏与密的对比,山的起伏与建筑、树木植被形成立面上良好的轮廓线。 在整体园林的色彩方面,拙政园的色彩朴素淡雅,不运用琉璃瓦做屋面,而用青瓦,与山石,花木,水池等所形成的环境统一协调,并给人以幽静宁静的感觉。-谢谢欣赏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