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崔颢崔颢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2、。黄鹤楼黄鹤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李白、白居易、孟浩然、王维、杜牧、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吟诗作赋。诗词中的黄鹤楼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的美誉。黄鹤楼黄鹤楼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3、唐人七律第一律第一。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就是因此而建的。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4、烟花三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李白的千古绝唱,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传之久远。黄鹤楼黄鹤楼图片欣赏图片欣赏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黄鹤楼黄鹤楼图片欣赏图片欣赏黄鹤楼黄鹤楼图片欣赏图片欣赏 唐唐-崔颢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七言律诗)崔颢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
5、(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因。 据据报恩录报恩录记载,黄鹤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
6、一只鹤,告之它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门,生意兴隆。过了1010年,道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起楼,取名“黄鹤楼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造了一座黄鹤楼。美丽的传说美丽的传说写作
7、背景: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有感而作. . 写景: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 . 抒情: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作者感叹仙人骑鹤, ,人去楼空人去楼空, ,悠悠千载悠悠千载, ,於是抚今追昔於是抚今追昔, ,有世事沧桑有世事沧桑 的感慨的感慨, ,并因并因日暮而生思乡之情日暮而生思乡之情. .1.1.根据书下注释翻译整根据书下注释翻译整首诗。首诗。2.2.勾画重点词。勾画重点词。3.3.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注解注解】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
8、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昔人已乘白云去。 、悠悠:久远的意思。、悠悠:久远的意思。 、历历:清晰、分明的、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样子。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称鹦鹉洲。可编辑 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鹤楼
9、在此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 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傍晚
10、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何,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想像。昔日仙人乘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黄鹤过此,如今人去楼空,令人惆怅。借传说落笔落笔, ,感叹物是人非感叹物是人非. . 黄鹤一去不复返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白云千载空悠悠。悠。”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
11、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不再, ,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 ,世事茫茫世事茫茫. . :“晴川历历汉阳树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芳草萋萋鹦鹉洲。”写黄鹤楼前实景写黄鹤楼前实景: :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鹉洲
12、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如此迷人,但作者似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另外这句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另外这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又是对仗工整的对偶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烟波江上使人愁。愁。”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太阳快下山了,在黄鹤楼上哪里能望到故乡。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只觉得眼前的汉水滚滚,烟波浩渺,使人更生思乡之愁。本句点题。借景抒情生思乡之愁。本句点题。借景抒情, ,以日暮以日暮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途远抒发漂泊怀乡之情. . 黄鹤楼
13、是著名古迹,且有费祎在此登仙的传说,黄鹤楼是著名古迹,且有费祎在此登仙的传说,因此登上黄鹤楼就不能不令人首先想起这一美丽而凄伤因此登上黄鹤楼就不能不令人首先想起这一美丽而凄伤的神话。昔人即指费祎。昔人已乘黄鹤登仙而去,而且的神话。昔人即指费祎。昔人已乘黄鹤登仙而去,而且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以及那楼的上空终日飘浮无所依归的白云,以及那楼的上空终日飘浮无所依归的白云,何等凄冷!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何等凄冷!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之凄凉,则不能不令人感伤不已。前四句之凄凉,则不能不令人感伤不已。前四句两用两用“去去
14、”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衬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衬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一气呵成,纯用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一气呵成,纯用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然而生的感受,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然而生的感受,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的色调。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的色调。 诗人在前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诗人在前四句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感情? ? 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意思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意思是是: :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 .汉阳与汉阳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
15、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此这两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此这两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乡之情作铺垫。 本诗的本诗的5 5、6 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 ,这这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 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抒发了怎样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的情感? ? 诗人在最后两句写到日暮时分,诗人在最后两句写到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情怀情怀,诗境亦
16、被推至极诗境亦被推至极度苍莽空阔度苍莽空阔,抒发了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怀。人强烈的思乡情怀。 *前四句写仙人及仙鹤的传说.抒发世事茫茫的感慨 。*后四句抒发日暮思归的情思. 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诗由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渺然的感觉,表现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表现人们登黄鹤楼常有的感受,气势苍莽。后四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愁。尾联以转而实写楼上所见所感,并由此引起乡愁。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烟波江上日暮思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
17、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种渺茫的境界。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交融,情味悠长。小结小结 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所见所感, ,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千载,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 主主 旨旨【评析评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
18、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为
19、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如此。 1 1 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对神话的吟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对神话的吟诵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诵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传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传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2 “ 2 “日暮日暮”(时间)和(时间)和“烟波江上烟波江上”(景致)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内在的(景致)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内在的联系?不妨谈谈的理解。联系?不妨谈谈的理解。 有,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怀乡思有,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怀乡思土之情。土之情。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潜在的铺垫。 3 3 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望,看到的是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描绘这样的画面表达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描绘这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怀?了怎样的情怀?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