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 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v法定传染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v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相关登记制度,所设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相关登记制度,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门诊日志、住住院登记簿院登记簿和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传染病疫情登记簿,各项目登记完整,各项目登记完整,医务人员应规范填写。,医务人员应规范填写。v建立建立HISHIS系统的医疗机构,视系统覆盖情况,应包系统的
2、医疗机构,视系统覆盖情况,应包含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辅助检查登记、传染含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辅助检查登记、传染病登记中各要素信息。病登记中各要素信息。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门诊日志门诊日志v出入院登记出入院登记v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检验部门、影像部门登记v传染病疫情登记传染病疫情登记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上,日志登前来就诊的病人逐一登记在门诊日志上,日志登记数与挂号数或处方数相符合,符合率要求达记数与挂号数或处方数相符合,符合率要求达85%85%以上,且以上,且应该包含所有最终诊断为法定传染应该包含所有最终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
3、病人记录病的病人记录。v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龄、职业、现住址、病名( (初步诊断初步诊断) )、发病日期、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初诊或复诊等9 9项基本内容项基本内容。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门诊日志应由临床医生填写,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的病名,不能填写症状病名,不能填写症状。要求登记填写完整,分科室、。要求登记填写完整,分科室、分月份装订成册并保存分月份装订成册并保存3 3年备查。年备查。v对于发热病人,要在门诊日志上标明体温和相关流行对于发热病人
4、,要在门诊日志上标明体温和相关流行病学史;对于病学史;对于1414岁及以下的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岁及以下的儿童,要填写家长姓名;对诊断(含疑似)为传染病的患者,要详细填写家庭对诊断(含疑似)为传染病的患者,要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住址及联系方式。v门诊日志上已报告的传染病应有门诊日志上已报告的传染病应有“疫情已报疫情已报”标记。标记。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建立建立HIS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不登记纸质版门诊日志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不登记纸质版门诊日志,但要求系统登记项目不可少于要求的,但要求系统登记项目不可少于要求的9 9项基本内项基本内容。容。要求做好电子版进行备份。要求
5、做好电子版进行备份。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各住院部应设置出入院登记簿,对住院病人的相各住院部应设置出入院登记簿,对住院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不得漏登。关信息进行登记,不得漏登。v出入院登记簿至少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出入院登记簿至少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出院诊断、转归情况( (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亡日期) )等等1212项基本内容。项基本内容。要求登记填写完整。要求登记填写完整。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建立建立HISHI
6、S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不登记纸质版出入院登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不登记纸质版出入院登记簿,但要求系统登记项目不可少于要求的记簿,但要求系统登记项目不可少于要求的1212项项基本内容。基本内容。要求做好电子版进行备份。要求做好电子版进行备份。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检验部门的检验登记簿检验部门的检验登记簿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科室、送检日期、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异送检科室、送检日期、检验结果、检验日期、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项目。常结果反馈记录等项目。v影像部门的影像登记簿影像部门的影像登记簿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科室、送检日期、影像结果诊断、
7、检查日期送检科室、送检日期、影像结果诊断、检查日期、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项目。、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项目。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建立建立HISHIS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以电子记录代替检验登系统的医疗机构可以电子记录代替检验登记簿或影像登记簿,要求项目齐全,填写完整,记簿或影像登记簿,要求项目齐全,填写完整,各医疗机构有专人熟悉系统操作,每日自查。各医疗机构有专人熟悉系统操作,每日自查。至至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少应包括:病人姓名、送检日期、送检科室和医师、样品名称、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师、样品名称、检验结果、检验医生、检验日期、异常结果反馈记录等。、异常结果
8、反馈记录等。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阳性(异常)结果检验科、放射科发现传染病阳性(异常)结果时,须将检查结果交至首诊医生处,时,须将检查结果交至首诊医生处,由医生统由医生统一发放一发放,同时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如检验量,同时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如检验量大,可大,可设立专门阳性报告领取处设立专门阳性报告领取处,统一发放,统一发放,便于管理。便于管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 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应设置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各诊疗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应设置传染病疫情总登记簿,各诊疗科室设置本科室传染病疫情登记簿,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科室设置本科室传染病疫
9、情登记簿,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将本机构内传染病报告卡收集后,按病种进行统一汇总、将本机构内传染病报告卡收集后,按病种进行统一汇总、登记。登记。v 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病人姓名、性别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年龄、职业、14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常住地址(学生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常住地址(学生同时填写就读学校同时填写就读学校/ /幼儿园)、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幼儿园)、诊断、发病日期、就诊日期、报告日期、报告人、收卡日期、收卡人。期、报告日期、报告人、收卡日期、收卡人。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v法定
10、传染病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v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v并执行首诊负责制并执行首诊负责制v建立和完善传染病报告流程建立和完善传染病报告流程v发现法定传染病后,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告发现法定传染病后,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报告v进行网络直报进行网络直报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寄出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执行首诊负责制执行首诊负责制v严格执行门诊日志制度、出入院登记制度、检验严格执行
11、门诊日志制度、出入院登记制度、检验和影像部门登记制度以及疫情报告制度和影像部门登记制度以及疫情报告制度v建立合理、有效的传染病报告流程建立合理、有效的传染病报告流程v确保报告及时、准确、完整,无漏报和迟报。确保报告及时、准确、完整,无漏报和迟报。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现行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中规定的甲、乙、丙三类共甲、乙、丙三类共4040种传染病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2 2种)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2727种)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12、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1111种)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应于应于2 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的有告的有(未实
13、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如电话和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 某种传染病就诊数突然增多,有可能发生暴发或流行; 历史上未曾出现或本地罕见传染病; 数天内就诊多例同一病症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 急性传染病病例死亡(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
14、膜炎、布鲁氏菌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v如卫生部下发新的文件或法规对报告时限作出调如卫生部下发新的文件或法规对报告时限作出调整,则按最新标准执行。整,则按最新标准执行。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 3.2.4.1 3.2.4.1 医疗机构传
15、染病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流程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流程v 3.2.4.23.2.4.2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v 3.2.4.3 3.2.4.3 传染病报告卡收集传染病报告卡收集v 3.2.4.4 3.2.4.4 传染病报告卡检查传染病报告卡检查v 3.2.4.5 3.2.4.5 传染病报告卡登记传染病报告卡登记v 3.2.4.6 3.2.4.6 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报告v 3.2.4.7 3.2.4.7 传染病订正传染病订正v 3.2.4.8 3.2.4.8 传染病查重传染病查重v 3.2.4.9 3.2.4.9 传染病补报传染病补报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
16、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填写要求 医疗机构临床医生或检验医生在诊断传染病后,应立即通知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并按规定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采用统一格式,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要求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应签名。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项目及规范填写项目及规范 详见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19试行版)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 临床医生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交给本科室负责传染病临床医生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交给本科室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的人员,
17、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根据所报病种的报报告管理的人员,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根据所报病种的报告时限采取以下措施:告时限采取以下措施: 报告时限在2小时内的:立即电话通知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部门(预防保健科)取卡,并告知所报病种和例数。 报告时限在24小时内的:可于每日固定时间通知本院传染病报告管理部门(预防保健科)取卡,并告知所报病种和例数。v 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部门(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部门(预防保健科)指定专人指定专人每日至当日有传染病报告的科室收卡每日至当日有传染病报告的科室收卡,收卡时注意核对卡,收卡时注意核对卡片信息并做好交接记录。如接到需在片信息并做好交接记录。如接到需
18、在2 2小时内报告的传染小时内报告的传染病时,应立即前往报告科室收卡。病时,应立即前往报告科室收卡。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预防保健科的疫情报告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预防保健科的疫情报告人员对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项、漏项、逻辑等检查,如有疑问须等检查,如有疑问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和核对。及时向填卡人查询和核对。 对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的卡片应予以改正; 对误诊、误报的卡片返回原科室进行核实修改,根据修改后的情况分别予以继续报告或剔除。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预防保健科的疫情报告人员负责将传染病报告卡预防保健科的疫情报告人员负责将传染病报
19、告卡的相关信息在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上进行登记。的相关信息在传染病报告登记簿上进行登记。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传染病报告卡具体录入人员将检查并登记过的传传染病报告卡具体录入人员将检查并登记过的传染病报告卡中信息填报至染病报告卡中信息填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理系统”,核对无误后点击,核对无误后点击“保存保存”报出卡片。报出卡片。v每日结合传染病报告登记对报告卡查重,对确认每日结合传染病报告登记对报告卡查重,对确认重复的卡片不录入直报网络。重复的卡片不录入直报网络。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确诊结果与初诊不同、疑似在同一医疗卫
20、生机构发生确诊结果与初诊不同、疑似病例确诊或发现填卡有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病例确诊或发现填卡有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临床医生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临床医生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订正正”项,同时在项,同时在“订正病名订正病名”中注明原报告病种。中注明原报告病种。v疫情报告人员收到订正卡片后,应按照传染病报告规疫情报告人员收到订正卡片后,应按照传染病报告规定时限在定时限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订正,并中订正,并在备注中注明原病种或订正的内容。在备注中注明原病种或订正的内容。v传染病的订正或删除等情况必须在传染病登记本中作传染病的
21、订正或删除等情况必须在传染病登记本中作记录。记录。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构报告。v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核实单位更正为地址不详。更正为地址不详。v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
22、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由专病管理机构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由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订正过的病例需要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管或部门订正过的病例需要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再次进行订正。理机构或部门再次进行订正。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年初至当日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年初至当日报告传染病卡片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报告传染病卡片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删除。进行删除。 查重按照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种和现详细住址六项指标进行; 若无重卡,可去除年龄或职业或现详细住址反复查重(查重时应首先选择姓名、病
23、种2个变量组合作初步筛查); 对发现有疑问重卡,及时向填卡医生核实予以删除。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重卡删除原则重卡删除原则 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保留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其余卡片应作出删除标记; 若保留卡片的诊断级别低于其它卡片的诊断级别,则依据诊断级别最高的卡片信息(病例分类、诊断时间等)对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信息进行订正,然后再作出删除。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医疗机构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医疗机构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时补报。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传染病相关登记传染病相关登记v法定传染病报告
24、法定传染病报告v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报告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报告。v建立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建立突发事件报告制度。v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证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v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培训。的培训。v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传染病和突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5、专业人员进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采样与处理。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采样与处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参见(参见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医技科室发现医技科室发现“附件附件3 3 传染病聚集发病、聚集性传染病聚集发病、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置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置”中的异常情况时,应中的异常情况时,应按照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按照传染病暴发和聚集性症候群等异常情况的处置机制进行处置。置机制进行处置。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 当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中毒、甲类及按照甲类管
26、理的乙类传染病、不当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中毒、甲类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罕见的传染病等符合明原因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罕见的传染病等符合国家突发公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报告标准的情况报告标准的情况一旦确认,预防保健科应当在一旦确认,预防保健科应当在2 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区)级疾控中心报告(区)级疾控中心报告v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在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突发
27、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初次报告),直报的信息由县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初次报告),直报的信息由县(区)级疾控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区)级疾控中心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v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县(区)级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对信息报送属地县(区)级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后,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后,2 2 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一份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初次一份完整
28、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个案关联等几方面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个案关联等几方面内容。内容。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初次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初次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发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式等。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进程报告主要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进程
29、报告主要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在进程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制措施等内容;在进程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进行补充和修正。v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进程报告。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0、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正确分级分类可参,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评估(正确分级分类可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共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关于共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的函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的函)。在确认事件终止后)。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 2周内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
31、由于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结案,将无法由于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结案,将无法对相关信息进行订正,因此在对相关信息进行订正,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中对事件进行结案操作前对事件进行结案操作前应提请属地疾控中心对所报事件信息进行最终确应提请属地疾控中心对所报事件信息进行最终确认,经确认所有信息无误后,方可进行结案操作认,经确认所有信息无误后,方可进行结案操作。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在进行传染病和流感样病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进行传染病和流感样病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还需进行报告时,还需进行个案关联个案关联,使突发公共卫生
32、事,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每起传染病和流感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每起传染病和流感样病例事件,其样病例事件,其发病数必须与个案数(流感样病发病数必须与个案数(流感样病例为标本数)一致例为标本数)一致。v个案关联的原则:首先在大疫情系统相应地区查个案关联的原则:首先在大疫情系统相应地区查找与事件相关的个案;其次如果没有找到,在突找与事件相关的个案;其次如果没有找到,在突发系统中增加个案;避免产生重卡。发系统中增加个案;避免产生重卡。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突发系统与大疫情系统之间的双向连通:突发系统与大疫情系统之间的双向连通: 突发系统中,事件类型只要为传染病
33、,都与大疫情系统进行连通; 突发系统中增加的传染病个案,系统自动推送到大疫情; 大疫情中与某突发事件相关的个案,通过人为归并,关联到事件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个案与事件关联途径个案与事件关联途径 归并个案 新增个案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4.1 4.1 疫情分析与通报疫情分析与通报v4.2 4.2 疫情资料保存与管理疫情资料保存与管理v4.3 4.3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4.1.1 4.1.1 疫情分析疫情分析 医疗机构应建立疫情分析与通报制度,定期对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汇总分析,并对相关科室进行反馈。传染病报
34、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4.1.1.1 4.1.1.1 承担部门承担部门 院内传染病疫情分析工作由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部门(如预防保健科)承担。v4.1.1.2 4.1.1.2 分析周期分析周期 常规监测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按月、季、年进行疫情分析,其他医疗机构按季、年进行疫情分析。 当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中毒、甲类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罕见的传染病等情况出现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4.1.1.3 4.1.1.3 分析病种分析病种 常规分析病种包括本院诊治和报告的所有传染病,重点是本地区的常见病种、卫生厅公布的重点
35、防治传染病。专题分析病种根据事件类型确定。对于报卡较少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可按现住址统计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进行常规分析,但需要注明。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4.1.1.4 4.1.1.4 分析内容分析内容 常规分析:常规分析: 本院报告疫情概况:发病数、死亡数三间分布的简要描述;病种发病数、死亡数排序以及与上期、上年同期相比病种排序的变动(主要是前五位的病种);本院所报告传染病的分类构成(呼吸道类、肠道类、虫媒及自然疫源类、血源及性传播类)、科室分布、报告质量,以及本院近期有关传染病报告管理及防治的重要事件及相关规定等。 专题分析:专题分析: 除常规分析内容外,还包括疫情发生发展
36、概述,病例分布特征,当前疫情态势,疫情最新进展,防控措施及效果,经验教训等。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经分管院长审阅后的本院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和经分管院长审阅后的本院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和疾控机构反馈的疫情分析应及时向各医技科室进疾控机构反馈的疫情分析应及时向各医技科室进行通报。通报可采取例会或召开临时会议、文件行通报。通报可采取例会或召开临时会议、文件或简报、院内信息交流平台等形式。或简报、院内信息交流平台等形式。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相关记录保存制度,与传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相关记录保存制度,与传染病有关的临床诊疗记录应妥善保管,传染病报染病有
37、关的临床诊疗记录应妥善保管,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4.2.1 4.2.1 疫情资料保密及公布疫情资料保密及公布 除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法发布传染病监测信息外,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以及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无权向社会和无关人员透露,不得泄露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4.2.2 4.2.2 需保存的资料类别需保存的资料类别 主要包括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簿、诊疗记录等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4.2.3.14.2.3.1传染病报告卡的保存传
38、染病报告卡的保存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电子数据的保存电子数据的保存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及时将上一年度的卡片导出后刻录到光盘,一式三份,并分3处保存3年;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也应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确保数据安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纸质资料的保存纸质资料的保存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3年。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对报送本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
39、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登记备案记录保存3 年。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4.2.3.2 4.2.3.2 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登记簿 预防保健科应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登记簿按年度进行保存,保存期限至少3年。v4.2.3.3 4.2.3.3 诊疗记录诊疗记录 医疗机构应落实专人负责对各传染病报告科室产生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按年度进行统一保存,保存至少3年备查 医疗机构应落实专人负责对影像登记簿及检验登记簿按年度统一保存,保存至少3年备查。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根据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有关信息系统安全有关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要求,信息报告系
40、统使用人员应管理的要求,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应采取实名制采取实名制,填写网络直报用户申请表填写网络直报用户申请表,经本单位分管领导签字批,经本单位分管领导签字批准后,准后,向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交申请向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交申请v获取账号和密码后,应妥善保管,获取账号和密码后,应妥善保管,定期修改密码定期修改密码,未,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实行网络直报的计算机应码。实行网络直报的计算机应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定期杀毒。,并定期杀毒。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发现
41、账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发现账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v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查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查询、使用制度。询、使用制度。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县区级及以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需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乡镇级及以下医上医疗机构需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乡镇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需经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疗机构需经县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使用的范围和权限,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使用的范
42、围和权限,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传染病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疫情信息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5.5.1 1 培训培训 医疗机构应建立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对本机构医务人员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的培训,注重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5.25.2.1.1培训要求培训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 培训时要做好记录
43、,培训记录包括:培训计划、培训签到表、培训教材、试卷、培训成绩、总结等。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5.2.2 5.2.2 培训对象培训对象 所有医务人员,包括新进人员、进修生和实习生。v5.2.3 5.2.3 培训频次培训频次 对新进人员及实习生、进修生纳入岗前培训,其他在职人员每年至少培训一次。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5.2.4 5.2.4 培训内容培训内容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以及医院感染相关
44、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 技术指南: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等传染病报告专业技术知识。 本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要求与流程。 培训内容要包含国家和省最新的相关文件、规范和技术标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按照绩效考核标准要求,对霍乱、伤寒按照绩效考核标准要求,对霍乱、伤寒/ /副伤寒、副伤寒、痢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痢疾、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O157O157:H7H7感染性腹泻、狂犬病、肾综合征感染性腹泻、狂犬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布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出血热、登
45、革热、布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性肝炎、重症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开征、病毒性肝炎、重症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v散发疫点处置散发疫点处置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三、根据疾控中心要求采集网络报告的病毒性肝三、根据疾控中心要求采集网络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血液标本。炎病例血液标本。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四、霍乱防治和腹泻病检索四、霍乱防治和腹泻病检索v(1)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确保疫情报告系统完善,渠道畅通。 v(2)根据市级安排和防制工作需要,及时、规范开展水体、海(水)产品及食品等外环境监测。
46、v(3)乡以上各级医疗机构410月份开设腹泻病门诊,登记腹泻病人并对重点对象采样检索;410月份腹泻病人霍乱检索率达到10%和总人口的1,;按旬逐级上报腹泻病人登记数、检索数及检索阳性数。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 (4)防控工作从疑似病人抓起。凡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按确诊病人进行调查与处理。v (5)疫点疫区处理:严格进行病家消毒;对疫点内人群进行消菌治疗,对疫点内密切接触者实行边采样检索边服药,服药消菌治疗率达100%;积极开展溯源性调查及外环境检索工作;疫区内(以乡为单位)主动调查腹泻病人,并予消菌治疗,落实“三管一灭”;及时报告疫情进程,疫情处理结束后五日内向省疾控中心报出流行病学调查表。疫情调查率100%,疫情规范处置指数不低于0.8。 v (6)对确诊病例按统一调查表开展流调,及时录入数据库,定期上报。对辖区内首例病人、新菌型病例、暴发疫情及死亡病例开展重点调查、处置并进行专题总结报告。下一年度1月上旬,完成并上报全年霍乱防制工作总结。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v五、虫媒与自然疫源传染病监测与防制五、虫媒与自然疫源传染病监测与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