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doc 51页).doc

上传人(卖家):欢乐马 文档编号:277082 上传时间:2020-02-23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doc 5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doc 5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doc 51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doc 51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doc 51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成都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成都市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技术要点技术要点 (试行)(试行) 成都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审查中心成都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审查中心 二二 0000 四年九月四年九月 第一章:第一章:编制说明编制说明 第二章:第二章:建筑专业建筑专业 2.12.1、设计深度要求、设计深度要求 2.22.2、总平面、总平面 2.32.3、地下室或车库、地下室或车库 2.42.4、居住建筑、居住建筑 2.52.5、公共建筑、公共建筑 2.62.6、建筑节能、建筑节能 第三章:第三章:结构专业结构专业 3.13.1、总则、总则 3.23.2、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多层和高层钢筋混

2、凝土房屋 3.33.3、多层砖砌体房屋、多层砖砌体房屋 3.43.4、底部框架房屋、底部框架房屋 3.53.5、钢结构房屋、钢结构房屋 3.63.6、地基和基础、地基和基础 3.73.7、人民防空地下室、人民防空地下室 第一章 编制说明 根据国务院、国家建设部及省、市有关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规定, 为规范我市建筑工程设计文件审查工作,统一我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评定标 准,保证审查质量,中心组织相关专业专家编写本要点,作为建设部建筑工程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的补充规定。 本要点供我市各施工图审查机构在进行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技术性审查时 使用,工业建筑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要点进行审查。 凡

3、市建委规定列入审查范围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及全 套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计算书)均为技术性审查对象。 施工图技术审查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4.1、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 标准。 1.4.2、地基基础和结构设计是否安全。 1.4.3、是否符合公众利益。 1.4.4、施工图是否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要求。 1.4.5、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1.4.6、勘查、设计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是否按规定在施工图上加盖相应的 图章和签字。 1.4.7、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审查的内容。 施工图审查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其他有关工程建设强制

4、性标准, 各专业设计所涉及的现行标准规范及国家,地方有关工程建设规定。 对工程项目勘察设计中涉及有关技术及经济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可作为 建议意见提出,不作为技术审查结论评定的依据。 第二章 建筑专业 建筑专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内容及其性质,重点审查建筑防火设计,包括 建筑分类、防火分区、建筑耐火等级、安全疏散和防火构造等应符合现行规范的 规定,以及符合环保、节能、抗震、卫生防疫、人防地下室等有关强制性条文标 准、规范的规定和符合安全、公众利益的规定。审查其有无违背条件及部位颁设 计深度的规定,具体审查要点如下: 2.1 设计深度要求 2.1.1、设计说明中的设计依据,包括主管部门对方

5、案或初涉审查批文及方案的 批复、建筑道路及用地红线图、建筑规模及控制高度应在规划许可范围内、设计 基础资料和相关的主要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应列出,并注明有效版本,对建筑规 模、建筑的使用年限、结构类型、建筑类别、建筑耐火等级、抗震设防等级、人 防地下室设防等级、工业建筑的生产类别(包括仓库)以及特殊建筑的特别要求 等应已明确确定并列出。室内外装修做法等说明符合技术要求和规范规定、对特 殊构造要求的做法说明,如屏蔽、防火、防震、防潮、防腐、防爆、防辐射、防 尘等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和安全要求。 2.1.2、总平面应绘制出地形和地物、坐标及高程系统、建筑红线、建筑构筑物 定位的放线基点、施工坐标和定位尺

6、寸,相互关系尺寸的标注要求准确齐全,室 内设计标高及层数、道路和排水沟等的施工坐标和相互关系尺寸、路面宽度及平 曲线要素以及场地的竖向布局、指北针或风玫瑰等标示齐全。 2.1.3、建筑平面图尺寸的标注、轴线编号、墙身厚度、门窗和防火门窗的编号 及定位尺寸、各层设计标高、卫生洁具、重要设备位置尺寸等标注齐全,选用图 和节点构造详图索引号正确到位,并可满足施工的需要。 2.1.4、立、剖面齐全,各层层高尺寸,窗口尺寸等标注完整,剖面图剖切关系 正确,表达清楚。 2.1.5、详图构造交接清楚,对必要的楼梯、电梯、汽车坡道、墙身、门窗、厨、 卫间等的详图、以及对应该表示的局部构造、建筑装饰作了大样,对

7、低窗台的防 护设施交代清楚安全可靠,其详图的构造尺寸和做法,材料应标注清楚,可指导 施工。 2.2 总平面 2.2.1、总平面施工图应是按照规划局审批的方案和初步设计文件审查要求进行 设计。 总平面图应有相应项目的综合经济指标表, 并真实、 准确地反映各项指标。 2.2.2、建筑用地符合规划批准的红线,建筑物退红线尺寸符合城市规划的规定。 2.2.3、建、构筑物定位准确,应有放线基点或施工坐标和放线说明,可满足施 工放线的需要。建筑基地地面高程应是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能满 足防洪和场地排水的要求。 2.2.4、防火、防爆、卫生、日照、安全距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消防车道的距 离及宽度

8、、 消防环道、 回车场尺寸、 高程建筑的主要扑救面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2.2.5、构筑物的不知如化粪池、消防水池、隔油池等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2.2.6、对特殊限高的地段如高压供电走廊、微波通道及飞机航道的建筑高度应 符合规范要求及市政建设的规定。 2.3 地下室或地下车库 2.3.1、地下室防火分区面积、防火分隔及耐火极限、人流疏散出入口位置、数 量、疏散距离及宽度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当地下室与地面层共用楼梯时,在首 层应设有防火隔墙和单独出入的乙级防火门。 2.3.2、当地下室有设备用房时,其有关用房的特殊要求,如泄爆、进出风井及 直接室外出口、防火分隔等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2.3

9、.3、地下室的防水设计,定级准确,防水及防潮方案可靠,防水层细部节点 构造和选用的材料合理性、可靠,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 2.3.4、当地下室为停车库时防火分区应符合汽车库防火规范的规定,按照停车 数量的多少、内部车流线应畅通,车道布置、汽车出入数量和宽度、车辆转弯半 径及坡度的设置应满足汽车通行的要求、 车到和停车区应有防火分隔或设置有喷 淋。 2.3.5、当地下室为人防地下室,其平面布局、防护单元和防爆单元的划分、染 毒区与清洁区的划分、口部设计、辅助用房的布置、内部装修及防护构造等符合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和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当地下室为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时,应分别对平战

10、时的使用要求、对防火分区、 安全疏散、防护设施等进行审查,如出入口的设置应有利于平时和战时使用,平 战转换技术措施可行,且能保证在临战规定时间内达到防护标准。 2.4 居住建筑 2.4.1、底层设置商业服务设施的住宅楼中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应与商业服 务设施或商场严格地分开。 2.4.2、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顶层为跃层住宅、商住楼等最高一层住户入口楼 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 16M 时应设置电梯。 2.4.3、设置电梯的住宅公共入口,当有高差时,均应设置轮椅坡道和扶手,并 能到达电梯入口。对其坡道的坡度、宽度、门的净宽、中间休息平台,坡道水平 长度、扶手设置等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规范的规定。

11、2.4.4、十二层以下(含 11 跃 12 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或较少户数的组合塔式 住宅, 其楼梯间为封闭楼梯间并均通出屋面且能相同者,十层及以上层可不设连 廊,连通阳台或凹廊(此条仅限于本市五城区) 。 2.4.5、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仅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每 层户数不应超过 8 户,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650 。 2.4.6、超过六层的多层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且应 保证相互间的畅通,不能因设置屋顶花园和其他设施阻断通廊。 2.4.7、设有剪刀梯的高层塔式住宅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且应分别设置前室 和出入口。 2.4.8、高层商住楼,其住宅部分为组合

12、式单元住宅或组合式塔式住宅,建筑高 度超过 50M 或超过 24M 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 1500 时建筑类别确定为一 类高层建筑。 2.4.9、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单元式高层住宅如未设封闭楼梯间,其户门应为乙 级防火门。十二层至十八层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十九层以上单元式住宅 应设有防烟楼梯间。 2.4.10、高层住宅中防烟楼梯间前室内设有管道井时,其检查门的耐火等级应提 高为乙级防火门, 且管道井内每层应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作防 火分隔。 2.4.11、公共建筑与住宅组合的商住楼、综合楼、或底层设有商业服务设施的住 宅,其防火类别的定性应正确,楼梯、电梯的设置符合住宅设

13、计规范、防火设计 规范和商店建筑设计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的规定。 2.4.12、住宅楼梯宽度净宽因不小于 1.10M(不超过 6 层的住宅不小于 1.0M)楼 梯净宽的计算应是墙面至栏杆扶手中心线的宽度。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6M,高度不大于 0.175M,室内楼梯栏杆高度应不小于 0.9M,水平段栏杆长度 大于 0.5M 时,其高度应不小于 1.05M。栏杆垂直杆件净距不应大于 0.11M,楼梯 井的净宽大于 0.11M 时,栏杆的设计应设有防止儿童攀爬的措施。 2.4.13、低、多层住宅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及阳台栏杆(板) 净高应达到 1.05M,高层住宅应达到 1.10

14、M。其净高度应从地面和屋面的完成面 至栏杆(板)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底部有高度低于 0.5M 的可踏部位,应 从可踏部位顶面起算高度。 2.4.14、住宅的低窗台防护栏杆高度应不小于 0.9M,低窗台高度低于 0.5M 时, 护栏高度应自窗台面起算,护栏下部 0.5M 高度范围内如有水平栏栅或任何其它 可踏部位时,则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算高度。 2.4.15、住宅的凸窗(飘窗)凡窗台可供人坐或放置花盆等用时,护栏高度一律 从窗台面起算,净高度应不小于 0.9M。 2.4.16、多层住宅的屋面防水设防等级应达到级的标准,高层住宅应达到级 设防标准,对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的品种、规

15、格、性能、厚度 等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其防水构造应合理、可靠、重要部位应有西部构造详 图。 2.4.17、住宅的室内环境如日照、自然通风、天然采光、隔声、保温隔热应达到 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2.4.18、住宅建筑外立面装饰应符合成都市规划管理部门提出的建(构)筑物外 立面装饰规划批准的方案,并按此对外立面装饰的材质(规格及型号) 、色调、 施工要求做出设计。 2.4.19、对新建的商品住宅均应按成都市建委成建委发(2004)196 号文规定, 安装楼宇对讲电控防盗装置,住宅底层入口处应设有钢质防盗门。 2.4.20、住宅日照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第 5.0

16、.2.1 条规 定, 日照分析应保证受遮挡的居住建筑内,每套住宅至少有一个卧室或起居室的 大寒日日照时间应符合大于或等于 2.0H 的标准。 2.5 公共建筑 2.5.1、高层建筑的建筑分类应正确,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 计防火规范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不同耐火等级的建筑各部分建筑 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确定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2.5.2、平面设计划分的防火分区应是在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之内,每个防火分 区的安全出口,防火墙、防火窗防火卷帘的设置应符合防火规范的确定。疏散用 的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且不应采用侧拉门、 电动门、 卷帘门、 严禁采用转门。 2.5.3、疏散楼

17、梯的设置应按照防火规范确定的建筑类别作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 梯间,楼梯间的设置数量和位置应满足安全疏散的总宽度和最大疏散距离的要 求。 2.5.4、建筑内走廊净宽、首层疏散门和走道净宽、观众厅、会议厅等疏散出口 数量、净宽和总宽度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2.5.5、一类高层建筑和高度超过 32M 的二类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面积应大 于 6 及以上,楼梯间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二类高层建筑的 封闭楼梯间应能直接天然采光和通风,楼梯间开窗的面积能满足排烟要求。当楼 梯间不能直接天然采光时,则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2.5.6、设在高层建筑内的人员密集的场所,应设在三层以下,如设在

18、其他楼层 时,面积不应超过 400 。并每个厅、室应设有二个以上疏散出口,并应符合二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水平直线距离大于 5.0M 的要求。 2.5.7、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营业厅等大开间平面空间等、其 室内任何一点到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应控制在 30M 之内。 2.5.8、综合性建筑的商店部分应是采用了耐火极限不低于 3.0h 的隔墙和耐火 极限不低于 1.5h 的楼板与其它建筑部分隔开。商店部分的安全出口应与其它建 筑部分严格隔开。 2.5.9、对商店建筑楼梯疏散人数和疏散宽度的复核计算,其营业厅的营业面积 按该层建筑面积的 50%70%(面积超过 3000 时可按下限值

19、)计,再乘以换算 系数确定。高层建筑的楼梯的疏散宽度应按 1.0M/百人,三层按 0.75M/百人,大 于四层时按 1.0M/百人计算确定,营业厅疏散门的总宽度应不小于楼梯段的计算 疏散宽度。营业厅的安全出口宽度,楼梯段宽度均不应小于 1.40M。 2.5.10、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消防电梯间前室、载重量、行驶速 度、电梯井和机房、排水设施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消防电梯 设置的规定。 2.5.11、各类公共建筑应按无障碍设计范围和部位设计无障碍建筑入口,无障碍 电梯和无障碍专用厕所。坡道、盲道、门或门洞的宽度、侧位、扶手、轮椅转弯 空间等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的尺度。 2

20、.5.12、屋面防水等级的确定应准确,防水方案可靠,防水细部构造和选用的材 料合理、可靠、符合标准和规范规定,重点部位应有详细的构造大样。 2.5.13、功能上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如声学、热工、视线、建筑节能等的设计应 经济合理, 计算正确、 隔声、 隔热构造和选材其性能指标和各项参数能达到要求。 2.5.14、对于其它有不同使用性质要求的建筑如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医 院、图书馆、档案馆、公寓、旅馆、办公楼、体育建筑、文化建筑、餐饮娱乐建 筑等公共建筑应符合各专门设计规范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5.15、内部装饰装修的选材、节点、构造及细部处理应符合防火、环保及安全 等的要求。 2.6

21、建筑节能 2.6.1、居住建筑节能 1、设计依据: 1.1) 、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1.2) 、 四川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T5027-2002 1.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 2、室内环境设计 3、体形系数 3.13.1) 、) 、节能设计说明中必须明确(计算)出建筑体形系数的值,条式建筑体形系 数不应超过 0.35,点式建筑的体形系数不宜超过 0.40 若超过此规定值时屋顶, 外墙等热工指标应按 3) 、4)条中表 2、表 3 注中的要求执行。 【说明】建筑体形系数(S):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表面与其所

22、包围的体积 的比值。外表面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空调楼梯间隔墙和户门的面积。 条式建筑(二个单元以上)体形系数应控制在 0.35 以内,对于建筑平面复杂、 凹凸较多的条式建筑体形系数可能超过 0.35; 点式建筑通常一个单元在五层 (包 括五层)以上,以及高层建筑体形系数宜控制在 0.4 以内。对于建筑平面复杂、 凹凸较多的点式和高层建筑体形系数可能超过 0.4。为了方便,判断可参考附图 中建筑体形系数参考图进行。 3.2) 、外窗 节能设计说明中必须明确(计算)建筑各朝向(或有卧室、客厅立面)窗墙 面积比。 各朝向(或有卧室、客厅立面)床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技术措施)必 须符合表 1 的

23、规定。 【说明】由于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太差,因此,必须控制窗墙面积比。本条窗墙面 积比的定义为:建筑外墙某一朝向面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或有卧室、客 厅立面)的总面积(以窗和阳台门透明部分的洞口尺寸计算)与建筑的外墙这一 朝向面积的总面积(包括其上的窗及阳台门的透明部分面积)之比。 表 1 各朝向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 窗墙面积比 窗墙面积比0.3 传热 系数 K4.7W/(.K) 窗墙面积比0.3 传热系数 K3.2W/ (.K) 外窗的技术 要求 一般采用:单玻塑钢 窗、断热桥铝、钢单玻 窗、单玻木窗 一般采用:单框塑钢中空玻璃窗、断热桥 的铝、钢框中空玻璃窗、双层塑钢、断热 桥的铝、

24、钢单玻璃、中空玻璃木窗 注:外窗技术参数必须是经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产品。 3.3)屋面 屋面必须有隔热保温层,隔热保温层厚度(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 2 的要求。 注:屋面的传热系数已考虑了结构性冷桥的影响,取平均传热系数。表 2 中构造做法已考虑了屋面的热惰性指标因素; 表 2 钢筋混凝土屋面(传热系数 K 1.0W/(.K) ) ,D3.0 轻型结构屋面(彩钢板、木结构、3D 板等)传 热系数 K0.8W/(.K) ,D2.5 1、憎水膨胀珍珠岩、蛭 石制品等平均厚度50mm (保温 材料兼找坡时,最薄处 30mm 2、聚苯乙烯泡沫材料50mm 3、聚苯乙烯泡沫挤塑板50m

25、m 4、聚氨脂硬泡沫材料30mm 5、矿棉、岩棉、玻璃棉板(坡 屋面内贴)50mm 6、FHP-VC 复合硅酸盐保温板平 均厚度50mm (保温材料兼找坡 时,最薄处30mm) 7、加气混凝土等硅酸盐材料平 均厚度150mm。 (加气混凝土兼 找坡时,最薄处100mm) 1、聚苯乙烯泡沫材料100mm 2、聚苯乙烯泡沫挤塑板50mm 3、聚氨脂硬泡沫材料50mm 4、矿棉、岩棉、玻璃棉板 (坡屋面内贴)60mm 注:当建筑体形系数不满足 3.1) ,屋面隔热保温材料厚度应增加 20mm。 3.4)外墙 外墙的隔热保温措施(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注:、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已

26、考虑了结构性冷桥的影响,为平均传热系数; 、表 3 中构造作法已考虑了屋面的热惰性指标因素 表 3 外墙构造形式及节能热工要求(传 热系数 K1.5W/(.K) ,D3.0 外隔热保温技术 钢筋混凝土框架加气混凝土填充 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厚度200mm) 墙体可不作隔热保温 钢筋混凝土框架空心砖填充墙(墙 厚370mm) 、砖混结构 (墙厚370mm) EPS(聚苯乙烯泡沫板或聚苯颗粒浆料) 外隔热保温技术隔热保温材料25mm。 聚苯乙烯泡沫挤塑板外墙隔热保温技术 隔热保温材料20mm。 FHP-VC 复合硅酸盐保温板外隔热保温技 术保温板厚25mm。 ZL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保温技术隔热保温

27、材料25mm。 其它经国家认可,达到节能技术要求(导 热系数0.07) 的聚苯颗粒外墙保温技术隔 热保温材料25mm。 钢筋混凝土框架混凝土砌块填充 墙(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厚370mm)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厚370mm) EPS(聚苯乙烯泡沫板或聚苯颗粒浆料) 外隔热保温技术 聚苯乙烯泡沫挤塑板外隔热保温技术隔 热保温材料20mm FHP-VC 复合硅酸盐保温板外隔热保温技 术保温板厚30mm ZL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技术隔热保 温材料30mm EPS(聚苯乙烯泡沫)现浇混凝土外墙外 保温隔热保温复合浇注体系, 隔热保温材料 40mm 其它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 达到节能技术 要求(导热系数

28、0.075)的聚苯颗粒外墙 外保温技术隔热保温材料25mm 轻型结构外墙:彩钢板、3D 板、木 复合墙体等(传热系数 K1.0W/ (.K) ,D3.0 EPS(聚苯乙烯泡沫)隔热保温材料 40mm 聚苯乙烯泡沫挤塑板材料60mm 聚氨脂隔热保温材料60mm 矿棉、岩棉、玻纤棉等(导热系数 0.05) 隔热保温材料100mm 外墙构造形式及节能热工要求 (传热 系数 K1.5W/(.K) ,D3.0) 内墙隔热保温技术 钢筋混凝土框架空心砖填充墙 (墙厚370mm) 砖混结构(墙厚370mm) 钢筋混凝土框架混凝土砌块填 充墙 (混凝土砌块填充墙厚300mm)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厚 400m

29、m) RES 硅胶钙聚苯颗粒内隔热保温技术保 温材料厚30mm ZL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内保温技术隔热 保温材料30mm 矿棉、岩棉、玻纤棉板(导热系数 0.05mm) 龙骨石膏板内隔热保温技术保温板厚 25mm FHP-VC符合硅酸盐保温板隔热保温技术 保温板厚30mm 其他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达到节能技 术要求(导热系数0.07)的聚苯颗粒或 其他外墙内保温技术隔热保温材料30mm 注: 当建筑体形系数不满足 3.1) 条要求时, 外墙隔热保温材料厚度应增加 15mm。 附图 建筑体形系数参考图 、条式建筑二个单元(包括 2 单元)以上,层数 5 层(包括 5 层)以上建筑的 体形系数一般0

30、.35,参考图如下: 1.a、条式建筑二个单元四户 1.b、条式建筑三个单元六户 、对于不满足的条式建筑【二个单元,层数 4 层(包括 4 层)以下】或平面 复杂、凹凸较多的条式建筑体形系数一般0.35。参考图如下: 2.a、平面复杂、凹凸较多的条式建筑 、平面规整的点式建筑一个单元,层数 5 层(包括 5 层)以上建筑的体形系数 一般0.4。参考图如下: 3.a、点式建筑一个单元二户 3.b、点式建筑一个单元四户 、对于不满足的点式建筑或平面复杂、凹凸较多的点式建筑和高层建筑,体 形系数一般0.4。参考建筑如图 4.a,图 4.b 所示: 4.a、点式建筑一个单元三户 4.b、点式建筑一个单

31、元六户 单体别墅(图 5.a)和建筑平面复杂,凹凸较多的连体别墅(图 5.b、图 5.c) 体形系数一般0.4。参考图如下: 5.a、单体别墅 5.b、平面复杂的连体别墅 5.c、平面复杂的连体别墅(三户以上) 平面规整的联排别墅体形系数一般0.4,参考图如下 6.a、连体别墅(二户) 6.b、连体别墅(三户或三户以上) 平面规整高层建筑体形系数一般0.35,参考图如下 7.a、每层二户 7.b、每层三户 7.c、每层四户以上 结构专业结构专业 3.1 总则 3.1.1、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主要内容: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审查, 包括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体系是否安全、可靠:并审查是否符合抗震

32、、人防规范 要求。 3.1.2、结构设计计算书应包括输入的结构总体计算总信息、周期、振型、地震 作用、位移、结构平面简图、荷载平面简图、配筋平面简图;地基计算;基础计 算;人防计算,挡土墙计算;水池计算;楼梯计算等。 3.1.3、审查以强制性标准、规范为依据,对于超过规范规范标准限制(如超高、 超层等)的设计,必须按有关规定专项论证审查。 3.1.4、设计深度应符合建设部和省的有关规定,不能因设计深度不够而无法施 工,或者因图纸表达不清或错漏导致施工错误,从而影响结构安全。 3.1.5、结构设计中对关键部位或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加强构造; 对结构关键部位、 材料要求较严部位、 施工操

33、作较困难的部位, 应适当留有余地。 3.1.6、应有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表 1.0.5 采用,对普通房屋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在设计使用年 限内, 结构和结构构件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应能保持其使用功能,而不需进行大修 加固。 3.1.7、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 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并应在图纸中 加以注明。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按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表 1.0.8 划分。 对一般的房屋(破坏后果严重)安全等级划分为二级。建筑物中各类结构构件的 安全等级,不宜

34、低于整个结构的安全等级。 3.1.8、结构概念设计原则,宜采用规则的结构,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应具有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 的承载能力。 、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3.1.9、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砌体结构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 、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地选择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 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屈服、钢筋的锚固粘接破坏先于构件破

35、坏。 、钢结构构件应符合控制尺寸,避免局部失稳或整个构件失稳。 3.1.10、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和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应按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作用(荷载)对结构的整体进行作用(荷载)效应分析;必 要时,商应对结构中受力状况特殊的部分进行更详细的结构分析。 3.1.11、结构分析所需的各种几何尺寸,以及所采用的计算图形、边界条件、作 用的取值与组合、材料性能的计算指标等,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并应具 有相应的构造保证措施。 3.1.12、结构分析所采用的电算程序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考核和验证,其技术条 件应符合规范有关标准要求。对电算结果,应经判断和校核:在确认其合理有效 后

36、,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3.1.13、应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 、 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应采用不少于两个不同 的力学模型,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3.2 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3.2.1、一般规定 1、多层和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下称抗震规范)表 6.1.1 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2002(下称混凝土规范) 表 11.1.3 要求。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房屋板顶高度,局部突出

37、屋面顶部如电梯机房、 楼梯间、构架间、构架等高度不计入房屋高度内。坡屋面计算到檐口高度。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适用最大高度适当降低,一般降低 20%左右。 、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当取基本振型分析的框架部分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 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时,最大适用高度按框架结构取用并适合增加,一般 不超过 20%。 、表中剪力墙(抗震墙)结构不含短肢剪力墙。在带有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 构中,若短肢剪力墙数量甚少,仍可取用抗震规范表 6.1.1 或混凝土规范 表 11.1.3 取用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 、表中框架不含异形柱框架。在带有异形柱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中,若异形柱数量不超

38、过框架柱总数量的 10%时,仍可按抗震规范表 6.1.1 或混凝土规范表 11.1.3 取用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 、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结构错层高层建筑的房屋高度不应大于 80M。 2、高层建筑房屋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以下限值: 框架 框架剪力墙(筒体) 剪力墙 注: 、当主体结构与裙房相连时,高宽比按裙房以上建筑的高度和宽度计算。 、10 层以下框架结构的高度比限值可取用 5。 3、结构的平面布置 、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对一字形平面,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宜大于 6。对局部突 出的平面,突出部分长宽比不宜大于 2.0。 、高层结构平面

39、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 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2 倍,不 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5 倍 (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 1.4 倍) 。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1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T1之比,不应大于 0.9(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 0.85) 。不满足要求时,须调整抗侧力结构的布置, 增大结构的抗扭刚度。 、复杂平面形状的建筑物,应避免达到严重不规则的程度。对平面特别不规则 的建筑结构,若无法调整其平面结构形状的结构布置使之成为“较规则”的结构 时,应按抗震规范第 3.4.3 条的有关条文进行水

40、平地震作用的计算并对薄弱 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亦可设置防震缝划分为较简单的几个结构单元。 防震缝的设置应符合抗震规范第 6.1.4 条要求。 、 楼面凹入和开洞尺寸不宜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 面面积的 30%;高层建筑房屋楼板凹入和开洞后任一截面楼板宽度的总和不宜小 于 5M。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 2M。对较大的凹入和开洞楼板,宜 采用考虑楼板变形影响的计算方法,并应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4、结构的竖向布置 、建筑的竖向体型宜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侧向刚度宜 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不应采用竖向布置严重不规则的结构。 、符合竖向规则结

41、构的条件: 立面收进部分尺寸的比值 B1/B 宜0.75 (B、 B1 分别为收进前、 后的立面宽度) ; 沿竖向结构的侧向刚度变化比较均匀,构件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不突变;当 某些楼层的刚度小于上层时,不宜小于相邻上层的 70%。 、当楼层刚度小于上层的 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 80%时,除应 采用三维结构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计算外、 尚应对薄 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 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的方向 上,该层全部柱及剪力墙的受剪承载力之和)不宜小于上一层的 80%,不应小于 上一层的 65%。 、当结构顶层

42、取消部分墙柱,形成空旷房间时;考虑到高振型影响使地震作用 加大,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进行补充计算;顶层取消的剪力墙不宜超过 1/3,不 应超过 1/2;框架取消内柱后,全部剪力应由外柱钢筋承受,并应在柱子顶层全 长加密配箍。 、高层建筑结构宜设地下室。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部分地下室,且地下室 应有相同的埋深。 5、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按抗震规范表 6.1.2 及高层规程 表 4.8.2 取用。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 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 定。 、裙房与主楼整体相连时,裙房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

43、楼的抗震等级。 、地下室的抗震等级按高层规程第 4.8.5 条的规定取用。 、下列高层建筑的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短肢剪力墙,错层结 构在错层处(错层高度500mm)的框架柱;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及连接体相连的 结构构件;加强层及其相邻层的框架柱和核心筒剪力墙。 6、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100mm,不宜小于 80mm,顶层楼板厚度不宜 小于 120mm,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 180mm,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宜小于 160mm, 若作为嵌固端计算则不宜小于 180mm。 7、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之间楼、屋盖(指无大洞口)的长宽比,不 宜超过抗震规范表 6.1.6 的限制。不能

44、满足时,结构分析应考虑楼板内变形 的影响。 8、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双向抗侧力体系,结构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 墙。剪力墙设置宜符合抗震规范第 6.1.8 条、 高层规程第 8.1.7 条及第 8.1.8 条要求。 9、 剪力墙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设置应符合 抗震规范 第 6.1.9 条要求。 10、高层建筑房屋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否则须作超限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11、框架结构及框剪结构的框架部分应布置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12、框架结构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框架结构中的、电梯间及 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体墙 承重。 1

45、3、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 1) 、应避免高位转换,其转换层的位置不宜超过地面以上五层,并应采取措施减 少转换层上、下层结构抗侧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变化,尽可能使上下刚度接近,同 时尽可能把落地剪力墙布置成筒体。底部落地墙和筒体应加厚,必要时可在底部 楼层周边增设部分剪力墙。转换层位置超过 5 层的高层建筑工程, 须作超限抗震 设防专项审查。 2) 、底部为 1 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等效剪切刚度比不应大于 2。 底部 25 层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下部的等效侧向刚度比不应大于 1.3。 当转换层设置在 3 层及 3 层以上时, 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不楼层侧 向刚度的 60%

46、。 3) 、 落地剪力墙洞口宜布置在墙体的中部;框支剪力墙转换梁上一层墙体内不宜 设边门洞,不宜在中柱上方设门洞。 4) 、长矩形平面建筑中落地剪力墙间距 L 宜满足: 、底部为 12 层大空间框支剪力墙时,L2B,且不大于 24M;底部为 35 层 大空间框支墙时,L1.5B,且不大于 20M。其中,B 为楼板宽度。 、落地剪力墙与相邻框支柱的间距,12 层框支层时不宜大于 12M,35 层, 框支层时不宜大于 10M。落地墙和筒体外周围的楼板不宜开洞。与转换层相邻楼 层的楼板也应适当加强,板厚不宜小于 150mm。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少量上不柱不能布置在下层框架柱或框架梁上时,上 层柱

47、内力需要通过次梁再传递到下层主框架,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不能采用二 级次梁转换。 14、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定应符合高层规范第 5.4.4 条的规定要求。 15、 建筑结构布置属于 抗震规范 、 高层规程 规定的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 须作超限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1) 、 同时具有两项以上平面、竖向不规则以及某项不规则不规则程度超过规定很 多的高层建筑。 注:规定值见抗震规范第 3.4.2 条表列的平面、竖向不规则类型和高层规 程第 4.3.44.3.6 条、第 4.4.44.4.5 条等。 2) 、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复杂类型(带转换层、带加强层和具有错层、连体、多 塔)的高层建筑。 注:带加强层高

48、层建筑结构、错层结构、连体结构设计,尚应注意符合高层规 程第 10.3.3 条、第 10.4.4 条及第 10.5.5 条的规定。 3.2.23.2.2 计算要点计算要点 1、所选取的结构分析模型应能准确地反映结构中各种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计 算结构的准确成都程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在进行位移计算时采用“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的假定,相应地 设计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楼面的整体刚度。 3、体形复杂、结构布置复杂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结 构分析软件进行整体计算。在整体计算中,对转换层、加强层、连接体等做简化 处理的,整体计算后应对其局部进行补充计算分析。 注: 当平面布局突出部分的长度与宽度尺寸比值不大于 1 且平面总长度与总宽度 尺寸比值不小于 3,质量与刚度平面分布基本均匀对称时,可按规则结构进行抗 震分析。 4、振型参与质量:对复杂高层建筑在抗震计算时,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 量不小于总质量的 90%;其余情况,按采用计算程序的要求控制。 5、底部总剪力与总质量的比值要求属于合理范围之内。 (剪重比) 6、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抗震规范第 5.2.5 条 的规定要求。按 7 度抗震设防,基本周期小于 3.5 秒的结构,水平地震剪力系数 不应小于 0.016。 7、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建筑工程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doc 51页).doc)为本站会员(欢乐马)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