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 教师资格(统考)模块二 第二章 教学设计考情分析教学设计题(40分)(1)实验片断教学设计设计教学片断,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2)完整的教学设计学科知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二章 教学设计真题感知真题一: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图示为中学物理某教材“声音的特征”一节中“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演示实验。第二章 教学设计演示: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第二章
2、教学设计任务:(1)说明教材中所述“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第二章 教学设计真题二: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磁生电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第二章 教学设计材料二:某中学物理教材中为“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实验器材及电路图如图所示。材料三:教学对象已学过磁场、电生磁等相关知识。第二章 教学设计任务:(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
3、成“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24分)第二章 教学设计第二章 教学设计1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2物理教学设计过程3中学物理教材分析4学习者分析第二章 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的制定6教学重难点的确定7教学过程的设计一、中学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的客观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它反映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对各项教学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一)一般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有一定的客观依据。首先,教学原则是教学经
4、验的概括和总结。其次,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再者,教学原则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二)教学原则的基本特点(1)主观性与客观性(2)继承性与发展性(3)全面性与系统性 (4)实用性与有效性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三)物理教学原则的实施,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1)注意宏观控制层次与微观处理层次之间的和谐这两个层次所使用的教学原则很容易在课堂教学实际效果上表现出不和谐。通常表现为宏观控制层次的原则不能落实。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2)教学原则的选择要符合教学的具体实际由于不需要也不可能在堂课中实施所有的教学原则,所以必须根据教学的具体实际选择教学原则。一般说,它应该是
5、教学目标需要的,教学内容确实能够表现的,教师、学生经过努力可能完成的,教学时间和各种条件允许的。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3)精心设计教学行为,体现教学原则的精神一个教学原则可以导致不同的行为和行为方式,不同的行为和行为方式落实原则的程度或深度也不一样,不管哪种情况,教、学行为都首先必须准确地体现教学原则的精神。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4)抓住行为的关键环节,确保教学原则落实依据教学原则做出的教学行为常常不止一个,而是连续的系列动作。在这一系列动作中,有些是行为中的关键环节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获得解决关键环节的良好方法,才能保证教学原则的落实。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5)正确理解和掌握不同
6、教学原则的弹性教学原则的弹性是指它在运用当中的可改变成分。在物理教学中,有的原则弹性极小,有的原则弹性较大,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运用时要准确把握。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二、物理教学过程(一)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对象主要体现在一定的物理教学内容中,不是直接去发现未知的东西,而是接受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经验,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2学生的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教学活动与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话动不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物理教师指导下进行的。3学生的认识任
7、务具有特殊性学生的认识活动,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还要发展智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因此,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总之,物理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对人类已有物理知识和物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二)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结构系统,它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因素有机地结合成为具有教育功能的复杂系统。构成这个系统的基本因素有三个:1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即学生2被认识的客体,即物理课程内容3媒体第一节
8、物理教学基本理论三、物理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总是要通过某种组织形式来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目的、对象和环境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一)物理教学形式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的形式中,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可分为讲授、实验、习题、复习、综合等主要的课型。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二)物理教学方法物理教学方法是师生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或者说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得知识所经过的途径。物理教学是一个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有机结合,“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最常用到的方法主要有讲解、讨论、练习、复习、实验等,还有发现法、程序教
9、学法、探索法、单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以及学科探究等等。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1关于物理课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理课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B物理课程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C物理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D在物理课程中不能把政治思想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名师答案:D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应该是()。A主体地位 B主导地位 C主宰地位 D中心地位名师答案:B第一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一、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学习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设计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方法论学科,是教学论的重要组
10、成部分。其理论和实践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简单地说,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原理等得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设计的具体要素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第二节
11、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是以我国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为基础,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可操作的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应体现出以下理念。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1现代物理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放在首位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进一步提高科学素质,满足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受到照顾,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所有学生都能树立起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一个良好的教育学习氛围中使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2强
12、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传统备课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授课方法上。而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把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作为主要内容,强调学生的认知过程,把“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和谐地统一起来,通过教师的教,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各种物理教学活动,包括:探究、制作、实验、合作与交流等,让学生获得探索知识的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3注意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近代科学的发展逐步揭示了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发现原来被分割
13、的各门学科之间存在联系和共性,各门学科之间有共同的基本概念。在这种综合中,自然界的本质进一步得以显示,因此,学生需要全面的了解科学的发展及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4物理教学要关心科技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中能够强调科学带来的功绩。但事实上,由于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地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因此,物理教育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整体影响,并学会正确评价。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5
14、物理课堂教学要生活化6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良好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现代物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课堂教学的时空得以延长和放大。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三、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内容的一个计划,这个计划是老师上课的思路和过程,所以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规划。教学设计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具体进行哪些规划,是老师需要掌握的。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教学设计一般来说,包括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需要的分析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他们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人们从最初只关注的“如何教”即教
15、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到后来关注“教什么”,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现在又开始顾及到“为什么教”,即学习需要的分析。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学习需要分析的作用就是鉴定教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总的教学目标,为分析学习内容、编写学习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等各项教学设计的工作提供真实的依据。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2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的内容和学生学的内容,除了知识,还有技能训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是教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
16、过程3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系统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会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或在多大程度上能很好地适应学习者的特征,是衡量一个教学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4教学目标的编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目标是灵魂,只有确立了合理、科学、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预设课堂,使课堂教学圆满成功、精彩不断。教学目标这个“度”把握的不同,带来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必然完全不一样。定得太高了
17、,学生接受有困难,反而会得不偿失。反之,定得太低了,学生不需要通过思考就能够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也就没有应有的价值了。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导向性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5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它主要解决“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它包括教学内容的划分、教学顺序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者组织形式的选择等。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6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开发课程资源的合理选择和利用是课程目标得以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不仅仅要利用好显性的资源,例如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媒体等,同
18、时也要充分发掘隐性资源,如学生的认知体验,文化传承等。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7教学评价新课程改革提倡“质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对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实践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和修正,使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四、教学设计注意事项1合理制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在物理教学目标编制前,要充分考虑四个方面的依据,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课标,整体规划和确定物理教学的总体目标;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2)依据教材,考虑每一目标实现所处的物理学习阶段,将总
19、体物理目标细化成阶段目标;(3)关注学生,具体分析学生原有物理知识学习的起点(前在状态)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潜在状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确定每节物理课弹性的具体课时目标;(4)是开发教学资源,使物理教学在多媒体技术支撑下提高效率。不同的课型应该会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2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基本依据是物理课程标准,还必须强调要体现物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强调服从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确保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能获取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方法和能力;内容的安排顺序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
20、内在的逻辑结构。可适当考虑安排一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物理内容,体现分层教学要求。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教师要认真研读物理教材,不仅要通读,还要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要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物理教材版本很多,选择的教材不同,其组织思想和具体内容可能就有所不同,教学时可以根据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的通盘考虑,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对某些物理内容进行必要的选择,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调整内容时要注意内容安排的逻辑顺序;要切实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能随意扩展内容范围,切忌繁、难、偏、杂。第二节 物理教
21、学设计过程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最核心的内容,它设计的好与不好和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休戚相关。一般来说,物理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认识物理世界。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训练基本技能、促进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教师要由“重教”转为“重学”,由“让学生适合物理教学”转为“创设适合学生的物理教学”。要体现“教”为“学”服务,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努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切实关注怎样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
22、建构,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等。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4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来源大概有教材、教辅材料、教师、学生、网络、多媒体技术、社会资源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就是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这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5注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
23、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和“学”结合起来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对每堂课的成功之处进行反思;(2)对课堂教学中的败笔进行反思;(3)对教学环节的疏漏之处进行反思;(4)对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反思;(5)对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反思。通过反思、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第二节 物理教学设计过程一、 教材分析的重要性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重要来源。分析
24、教材1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关键,是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步。2教材分析的过程,也是增长专业知识、促进教学修养的过程。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具体说:1实现知识信息转化进行两次转化。把静态知识变为动态,便于传递和学生接纳,转化为学生知识。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资料教科书教师学生第一次转化第二次转化自学教师备课教师上课2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例如:“功”初中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高中课标: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
25、功率。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3挖掘教材隐含价值隐含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科学方法教育)4提升教师基本功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二、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方法从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分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学知识目标、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因素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式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其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四读”:泛读、通读、细读、精读。 泛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通读整个教材,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细读每一部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精读每一节教
26、材,进行具体分析。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一)泛读有关资料,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任务泛读:1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2大学物理、初(高)中物理教材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二)通读整个教材,对教材有一个总体认识所谓通读,是教师阅读所教全部初中或物理教材。了解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结构特点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结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选取、程度要求、风格特点等。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三)细读每一部分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所谓细读,是在通读的基础上,对物理教材中的某一部分(通常指一篇教材或联系比较密切的二三章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从整体上
27、对该部分教材进行分析。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通过分析要搞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该部分教材中知识的逻辑结构;该部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该部分教材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社会中有哪些重要的实际应用;该部分教材中包含了哪些科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因素;该部分教材渗透了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因素;该部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四)精读每一节教材,进行具体分析所谓精读,是在细读的基础上,对物理教材中的某一节进行深人钻研,分析每一段,研究每一句,斟酌每一词与每一字,细致、具体地分析教材。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精读做到以下几点:透彻理解该节教材中的
28、全部知识;弄清本节教材在整篇教材或整个物理教材中的地位,课程标准对与其相关内容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找出本节教材中所蕴涵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学习时易犯的错误及其原因、难点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分析本节教材的教学特点和讲清知识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考虑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和方法以及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下面是有关中学物理某教材“关于探究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任务:(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2)根据上述材料,设计一个体现学生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案。第三节 中学
29、物理教材分析(一)名师答案: (1)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力之一。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同时,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摩擦力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力学的基础。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
30、解即可,不必引申。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2)教学设计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用力将木块推出,但是速度减慢最后停止来引出摩擦力的概念。进而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请说明你的猜想。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演示实验,猜想假设教师将长木板抬高,将火柴盒侧放和平放,观察运动情况。学生猜想: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教师将相同接触面积的木块和火柴盒放在长木板上,观察运动情况。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学生猜想: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也可能和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师: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这些因素有关,我们要研究每个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用什么研究方法呢?
31、生:控制变量法。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怎样改变小木块的压力大小呢?生:可以在木块上放砝码。师:用什么工具测量摩擦力?怎么测?生: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木块匀速运动,这样测的就是摩擦力的大小。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学生利用手中的器材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物理规律,适当地进行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实验的结论。继续追问如何改变木块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等。教师总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一)三、教材分析的内容(一)知识与技能分析(二)过程与方法分析(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一)知识与技能分析1知识的逻
32、辑结构2重点与难点3知识的应用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知识与技能分析就是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从不同层次对教材涉及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通过知识分析,明确编者意图,教材所选内容的特点,作用与地位;了解教材的体系及逻辑结构,进而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同时挖掘思想教育、科学方法以及能力培养等因素。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具体分析时,要从整体到局部依次进行,具体内容:1知识的逻辑结构知识的逻辑结构指教材整体或教材某章节的重点知识和方法之间的主要内在联系方式。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分析知识的逻辑结构的方法:要阅读教材,找出主要知识点,如概念、规律、
33、重要实验等,并将所有的知识点编号;按它们在教材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每一个知识点用一个方框表示,作用相近或重要程度相近的知识点并列安排;之后在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之间画箭头,箭头方向从前概念指向后续概念,从背景知识指向扩展知识。最后整理成体现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图。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压强结构框图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压强认识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学会简单计算、并知道增大、减小压强的途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初步了解升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压强利用理论推导,后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液体的压强。知道连通器原理和帕斯卡原理及它们的应用大气压强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测
34、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说出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由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应用的广泛程度、对培养能力的作用以及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基础诸方面综合而定的,一般说来都是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规律和基本研究方法。特别要强调的是教材的能力因素分析,应该成为确定重点知识的一个依据。例如,从电磁感应实验不仅可以得出电磁感应定律,更重要的是它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难点是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知识,是由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决定的,通常出现在学生的认识障碍之处。知识本身需要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原有认识结构与需要学习的知识结
35、构相差太大,不容易引起同化顺应过程;感性认识不足或原有的感性认识不全、不正确,对理解新知识造成干扰,形成知识的负迁移等,都会成为教学的难点。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3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其知识不仅是解物理习题,还包括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科学技术发展与前沿中的应用,解释自然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主要突出怎样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切忌大讲特讲生产环节和技术细节,要突出物理原理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二)过程与方法分析过程与方法分析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物理学的发展史料为线索,运用物理学发展中的基本研究
36、方法对比、分析与挖掘、总结教材中的方法论因素,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进而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物理学方法论因素指教材中所体现的研究物理学所应用的各种基本方法,有常规方法和非常规方法。常规方法:观察、实验、逻辑思维、数学方法非常规方法:直觉、猜想、灵感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关键地方:知识点建立时;(速度概念建立)知识点纵向引伸时;(从速度到加速度)知识点横向扩展时;(速度到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光速)知识点应用时。(向心加速度,车辆转弯时的路面为什么里低外高。)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三)情感态
37、度价值观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的重要性:长期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主要是一种心理分析,主要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心理分析的内容包括: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记忆(智力因素)意向过程:兴趣、情感、意志(非智力因素)个性特征:能力、性格(非智力因素)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分析教材的整体结构设计、内容选取与安排、教材的主要风格和特点等方面是如何考虑和
38、适应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二是分析学生在物理学习的具体环节中的所蕴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以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教学要求。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四、中学物理教材分析案例以电磁感应中“楞次定律”一节为例:(一)熟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规定如下:1收集资料,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通过实验,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4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举例说明自感和涡流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由课程标准我们可
39、以看出,楞次定律是对电磁感应现象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揭示电磁感应现象规律的,因此,规定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自行获取这个规律。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二)分析本章知识在这个教材中的地位中学物理电磁学是由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五部分组成。其中电场、电路、磁场等相关知识是进一步认识电磁感应本质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知识又是认识交变电流的起点,因此,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
40、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三)进行本章的分析,主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该部分教材中知识的逻辑结构;2该部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3该部分教材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社会中有哪些重要的实际应用;4该部分教材中包含了哪些科学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因素;5该部分教材渗透了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因素;6该部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新教材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到进一步认识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最后是感应电动势在实际中的应用,全章以“磁
41、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结构非常严谨有序。另外,本章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这恰好为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规律的目的。楞次定律就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四)进行某一课时的分析,对物理教材中的某一节进行深入钻研,分析每一段,研究每一句,斟酌每一词与每一字,细致、具体
42、地分析教材。做到以下几点:1透彻理解该节教材中的全部知识;2弄清本节教材在整篇教材或整个物理教材中的地位,课程标准对与其相关内容的具体标准是什么;3找出本节教材中所蕴涵的学习心理特点,学生学习时易犯的错误及其原因、难点的成因及突破方法;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4分析本节教材的教学特点和讲清知识的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考虑如何通过知识教学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和方法以及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等。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从教材与前后的联系来看:楞次定律理论的抽象性和知识的复杂性比前面知识都高一个层次。前面学习的“电场”和“磁场”只局限于从“静态场”方面考虑,而“楞
43、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场”,“由静到动”是一个大的飞跃,学生显然要难理解得多。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两者都处于同一个线圈中,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它们形成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矛盾。教师在讲授时,如果不明确交代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
44、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2学生对“阻碍”两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可见,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是要根据教学中的多种因素来决定,但只有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教学过程,确定的教学方法才是可行的、可靠的,这正是我们进行教材分析的意义所在。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二)一、学习者分析的意义及含义1意义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因此,学习者分析能够使教学达到学习者的最佳结合点,教学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其关键
45、的一步是进行学习者分析。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2含义通常情况下,学习者分析包含三个方面,即一般特征、学习准备状态和学习风格。(1)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指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年级、学习科目、教育程度背景、所使用的语言等基本信息和生理特征。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2)学习准备状态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适应性,可以从学习者的学习起点水平和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进行分析。(3)学习风格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在分析学生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对物理学科的特点有所把握。与中学物理相比较,中学物理课程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应
46、用的要求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了解这些变化,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很重要。很多学生在中学物理学得很好,在中学却学得较差,这就与不了解这些变化,没有及时针对性采取措施有关。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二、物理学科特点1知识深度的变化在知识的深度上,初中主要以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性认识为主,主要是定性认识物理现象。而高中更多的是要求对物理知识的认识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物理知识要有较深刻的理解,要求了解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相关物理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对物理规律则注重定量研究与应用。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如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初中只要求定性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是速度的变化,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47、而高中则引入加速度,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进一步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定量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并用于解决大量需要计算的物理问题。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2知识广度的变化在知识的广度上,中学物理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扩展,基本构成了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和原子与原子核物理较完整的物理学科知识结构体系。同时,在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各部分内容都有很大扩展。如力学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动量、振动和波等,电学中的电场、全电路欧姆定律、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等都是中学未涉及的。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3能力要求的变化相对初中,物理除了在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外
48、,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等都有很大提高。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三、中学生的认知特征1记忆特征在中学阶段,学生记忆达到新的水平,机械记忆减少,意义记忆增加。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同时起作用,但意义记忆起主要作用。由于意义记忆的增加,研究表明,中学生要比中学生在相同时间记忆的内容要多。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2思维特征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很大发展,从“经验型”,“形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转化。在保持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抽象思维有较大提高,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逐渐实现有机结合。“逻辑思维”显著发展,思维从直觉经验型向理论逻辑型转化,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
49、理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明显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增强,更敢于大胆质疑,标新立异。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3兴趣特征中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学习和科技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不知疲。研究证明,对学科的态度与学科成绩成正相关,并且中学学生喜欢热情、知识丰富、友好、风趣的教师,喜欢实验、教师演示、投影、试听教学方法。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四、中学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分析1中学学生数学能力水平分析中学物理课程中大多数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比例关系的运用,而物理力学课程中大部分问题不单是做
50、定性分析,而要进行大量的、甚至要用到几何、三角、图象法等相对复杂的定量计算。必要的数学能力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2中学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初中物理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而且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绝大部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形,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而且对物理内容的讨论也停留在相对简单的层次;第四节 学习者分析物理课程的知识的呈现,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如质点、光滑面、瞬时速度、万有引力、电场、磁场等需要在实验基础上,加以抽象、归纳,才能得结论,甚至有些规律难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如原子结构、核反应等。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