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常见DR技术要点简述技术要点简述DR是英语DigitalRadiography (数字化摄影)的简写,它有许多不足,许多检查部位也被CT、MR等取代,但它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便宜,空间分辨率较高,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更直观,至今,主要用于肺部和四肢。一、一、DR二、二、DR技术技术1.检查前注意去除伪影,特点是小儿四 肢关节摄影2.尽量减小肢片距,对胸片要注意焦肢 距。关注几何投影产生的伪影。3.注意 摆位 细细 节节4.注意防护和自我保护还有护膝、腰围、膏药、棉被以及衣服上的油漆图案等可产生伪影三、若干摆位技术的要点三、若干摆位技术的要点1胸部后前位胸部后前位:深吸气、肩胛骨不与肺野重叠深吸
2、气、肩胛骨不与肺野重叠让肩胛骨旋转摆出肺野 与 哪个细节关系最大呢?胸廓前后径较小的,摆位强调肩部要贴紧面板,胸廓前后径较大的,摆位强调肘部尽量内旋。Y胸部侧位:深吸气、肱骨头不要重到肺野,两侧肋骨重叠。Y床边胸片,中心线Y肋骨Y最好用正双斜位,临床一般拍正斜位, 右前斜位可补充观察右侧后肋(主要是脊柱旁)和右侧肋, 以及左侧前肋,左前斜位则相反。 一般用立位, 看膈上肋骨,中心线向头侧打点角度,最好立位, 看膈下肋骨时可向足侧打点角度,卧位较好Y2.肘与前臂正侧位Y实践中发现在拍肘与前臂正位时,病人前臂总是不自觉得内旋,尤其年纪较大时,摆位时要强调肩、肘、腕同在一水平面上,且腕关节呈水平状态
3、。Y小儿肘关节 儿科有青枝骨折可能,所以拍片要求比成人更高。骨科医院,肘关节侧位要判断是否有桡骨头脱位时,就需要曲肘90度,而且肩关节和肘关节要在同一水平面,以测量桡骨头中线是否通过肱骨小头来判定。拍儿童腕关节时,也建议腕与肘处相近高度。Y肘关节为什么要屈曲90度?Y龙从杰主编的第424页说 由于关节受到外伤后, 关节内外出血,造成关节囊内滑膜化外的脂肪向上移位, 因而出现抬高的肘后或肘前脂肪垫影,即肘部脂肪垫征 少数情况下,由于严重的创伤,关节积液或关节囊破裂或者关节周围明显软组织肿胀,如果投照位置不正(没有屈曲90度投照),可能影响脂肪垫征的观察 .Y肘关节的X线片不仅是为了观察骨骼结构的
4、病变或损伤情况,也要观察相关的软组织。肘关节的三个明显脂肪垫仅在90侧位像上才可以显示,为了保证诊断正确,侧位像上肘关节必须屈曲90。总的说来,前后脂肪垫是肘关节侧位像上有用的诊断指征。肘关节必须屈曲90,处于真正的侧位位置,使用合理的曝光技术,包括软组织,才能显示脂肪垫。YD、C、E为前后脂肪垫。Y3.肩和肩胛骨:Y上面右图,来源于医学影像技术学 急诊检查技术卷2011,个人推荐,肩胛骨更贴近面板。Y肩胛骨侧位,肩胛骨矢状面与人体正中矢状面夹角约为 40 5 0 ,肩关节活动度大,肥胖者较难掌握角度。Y侧位肩胛骨呈Y形,Y的上臂的前面是喙突,后面是肩胛冈,而Y的垂直部分就是肩胛骨的体部了,Y
5、字的三个部分交叉点是关节盂窝。肩胛骨的体部最贴近体表,我认为重点把握好, 肩胛骨体部垂直面板。Y个人感觉,患侧手上举抱头时,手不要过头,把手从额部伸到枕部,手掌贴到头枕部即可,然后肩尽量内旋使肩胛骨垂直面板。胶肢距100CM左右,较小的灯光野。Y80%的患者手都放不到头顶,可以参考胸后前斜位的患侧手叉腰,肩内旋,贴近面板,使肩胛骨垂直面板。Y 也可以用下面的摆位方法。Y4.膝Y要想照成真正的优质片也的确是件费事的事,如果不愿垫来垫去的,也可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7Y膝关节侧位常见,但要拍好并不容易,尤其是大腿根部和膝关节处横径相差很大时。Y1、膝关节侧位应稍弯曲,大约130-140左右,。Y2、
6、使膝部外侧紧贴片盒,对侧下肢跨于被检侧肢前方,此点是照好膝关节侧位的关键,切勿忽视。Y3、在摆体位时,须使被检侧足尖贴于台面,足跟部稍抬高,使足底长轴与片盒约呈8-10角。Y4.个人建议,中心线对准体表上看到的髌骨下缘膝关节前后缘的前2/3,然后再裁剪图像。Y膝关节负重位是一个特殊摄影体位。Y它是膝外翻或膝内翻的一种X线检查方法。Y既然是负重位,自然要取站立位,而且要一次曝光下的双测对照摄影(即双侧下肢位于一张胶片中一次曝光完成)Y关于膝正位片,个人建议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1CM.Y踝关节正位则是中心线对准内外踝上1CMY膝关节为什么屈曲135呢?Y因髌下脂肪垫位于髌韧带下方,膝关节过度屈曲,髌
7、骨被牵拉至髁间窝,会掩盖关节积液和脂肪垫等软组织的病变,还会使已经存在的髌骨骨折碎片分离。Y髌骨轴位Y俯卧位Y髌骨轴位不只应用于髌骨骨折患者,也应用于髌骨脱臼或半脱臼,髌骨软化症等,通过测量髌股关节的关系,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具体体位是膝屈曲30度,60度,90度的髌骨轴位片。髌骨轴位主要是应注意体位与中心线的相互关系问题。Y当我们拍的片不理想时,怎么判断要再往足侧打点角度呢,还是往头侧打点角度呢?看看我们拍的片,结合影像解剖学来判断。股骨与髌骨重了,那说明要再往头侧打点角度,胫骨与髌骨重了,则往足侧打点角度。Y5.跟骨跟骨轴位的最佳显示:跟骨的长径与短径之比是2:1,跟距关节显示。Y6.1骨
8、盆入口位(图来源于放射沙龙) 中心线向足侧倾斜40度,对准髂前上棘连线水平中点Y显示标准:耻骨上支与坐骨上支重叠。Y6.2骨盆出口位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20-40度,女性20-35度,男性30-45度,对准耻骨联合上方下缘5CM.Y7.1颈椎张口位Y1-2颈椎开口位的摄影,从体表定位讲,应以乳突尖与上中切牙牙冠连线垂直。照片影像,要看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骨板缘投影是否相重合,如切牙牙冠投影于枕骨底部骨板的下方,则说明仰头不够;反之,则说明仰头过度。Y还会有一部分齿突不能显示,只要摄影体位标准,那就是患者枕骨与1-2颈椎结合部的解剖关系有异常。那样你怎样摆位齿突也不能单独显示出来。所以,体位标准
9、,齿突仍不能显示时,不能认为是技术问题。你也可以从颈椎侧位片上看,枢椎齿突在上中切牙牙冠与枕骨底部骨板缘连线以上者,齿突不能单独显示。Y单独看齿状突可照半轴位,摆法,仰卧或俯卧,肩部垫高或下颌前伸,使听眦线于台面呈50度角。类似华氏位。Y7.2颈椎正位Y7.3椎双斜位的投照Y常规投照颈椎斜位片,多采用左右斜位45o角投照,所得X线影像并不能完全显示颈椎斜位解剖学全貌,同时发现椎间孔上下大小不相称,周围有重叠现象,因而给读片带来一定困难。Y1 椎间孔的解剖Y 椎间孔在颈椎的位置,由上下椎之椎弓构成,前缘为钩椎关节,后缘为下一个椎体之上关节突;椎间孔大小比较,以C2/3最大,纵径平均118mm,横
10、径89mm;C7最小,平均纵径105mm,横径72mm;形态以园形和椭园形最为要见,左右基本对称,椎间孔是脊神经的通道,脊髓的三十一对神经有八对分布在颈部。Y2 椎间孔的运行角度Y 椎体正中线与椎间孔形成角度,每个椎体略有差异。根据对颈椎骨标本作轴向X线摄片,并测量其正中线与椎弓上切迹所构成的角度结果如表,由此作为斜位投照角度依据。Y颈椎 C3 C4 C5 C6 C7Y角度(单位:度) 45 47 47 50 60 Y3 椎间孔X线投影Y 人体冠状面与X线入射角的关系,通过实际观察对各椎间孔的显示有一定影响。如45o斜位投照时,C3、C4椎间孔大体能正常显示,C6、C7等下部推间孔则显示较小,
11、肋横突前结节部及上关节突等和椎间孔有部分重叠。相反,50o斜位投照时,C6能很好显示;55o以上C6、C7显示良好,而上部颈椎C3、C4椎间孔则显示不理想。根据观察,笔者认为斜位倾斜角度不能上下一致,即用上部颈椎偏转45o,下部颈椎偏转60o方法投用,可以兼顾上述之不足。Y4 X线中心倾斜角度Y X线中心线上下倾斜角度大小对颈椎间孔显示有较大影响。有学者通过对尸体标本进行试照,采用向足侧倾斜0o、10o、15o、20o角度分别投照,结果认为向足侧倾斜15o时,全部椎间孔上下缘均显示良好。我们在正常人体上进行0o和15o投照比较,认定X线向足侧倾斜15o角度较为理想。Y5 投照体位Y 颈椎由于其
12、特定的解剖位置,在侧位、斜位投照时,肢体离胶片较远。 据“几何学模糊”理论,肢一片距增大,影像模糊越大。笔者认为以站立后前斜位投照比较理想。后前位倾斜,被检侧椎间孔靠近胶片,胶一片距相对缩小,放大失真度小,可提高影像清晰度;还有利于号码标记,符合胸片读片习惯;立位投照,接近功能位,利于动态观察;立位时使焦一片距上可能拉大,利于提高照片质量。Y6 小结 正确的颈椎双斜位投照:病人取立位或坐位,面向胶片,下颌前伸,略抬头,被检侧肩部贴近胶片,躯体冠状面与胶片成60o角,而头部冠状面与胶片成45o角,使上下颈椎倾斜角度略有偏转;球管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o角,于C3椎体下缘射入胶片中心,焦一片距180
13、cm200cm,曝光条件比侧位高35KV,MAS不变,宜屏气曝光。Y8.颧骨弓的摄影位置Y正位(大瓦氏位):患者取后前位,仰头使听眦线与胶片呈30度夹角,下颌颌部紧贴台面,最好使用滤线器,中心线经鼻前棘垂直射入。此位置与鼻付窦Waters位基本相同,两侧颧骨影像对称显示,患者容易接受。Y颅底位(颌顶位、轴位):患者仰卧,背部用枕头垫高,头部尽量后仰,使头顶与台面接触,听眦线尽可能与胶片平行。中心线与听眦线成95度角,使用滤线器。此位置患者不舒服,尤其是短颈患者,有立位滤线器的,使用立位投照时相对较好些。Y顶颌斜位:患者俯卧,头部尽量后仰,颌部前伸,头向对侧转大约15度。中心线向足侧倾斜,与听眶
14、线垂直。此位置患者头向对侧转的角度基本上你感觉到成切线位即可,中心线垂直,显示的颧骨弓较少,而且它是分两次投照,有时两侧会显示不同。它显示的是颧弓的斜轴位影像。我们一般照正位和顶颌斜位。Y床边DR的摄影条件微调方法参考:Y摄影条件是一部分同事作难的事,在这里说一个小技巧:把人体的部位分为四肢、脊柱、胸部和头颅四部分,四肢以膝关节为基点,脊柱以腰椎正位为基点,胸部以胸正位为基点,头颅以头颅侧位为基点各设一个条件,四肢以以膝关节基点摄影条件,(四肢条件最好固定mAs,工频机、感蓝胶片、中速增感屏为20mAs,感绿胶片为5mAs,高频机、感绿片为3mAs),KV 根据拇指法则(就是体厚每增加或减少1
15、cm,增加2-3kv)来设定。脊柱以腰椎正位摄影条件,(工频机、感蓝胶片、中速增感屏为200mAs,感绿胶片为50mAs,高频机、感绿片为30mAs),KV 根据拇指法则(就是体厚每增加或减少1cm,增加2-3kv)来设定,侧位KV加10KV,mAs加倍。以上条件要同一机器、固定距离等。小结小结DR技术在于细节,需要在工作中结合影像解剖学不断思考。DR技术对诊断影响较大。标准的摆位能减少诊断的漏诊和误诊。Y参考资料:Y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在临床急诊的应用-2007Y医学影像技术学 X线摄影技术卷-2011Y医学影像技术学 急诊检查技术卷-2011Y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2e-2010Y放射技术与相关解剖6e-2005Y骨与骨关节X线摄片及读片指南7e-2011